?

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教學路徑探究

2023-08-07 13:42王慧琴
求知導刊 2023年15期
關鍵詞:教學實踐課程標準小學數學

摘 要: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能引導學生從理性的角度思考問題,強調對學生邏輯思維意識的培養。課程標準下,教師應轉變教學方法,拓寬教學路徑,優化師生關系,提升課堂趣味性,加強問題引導,明確教學目標,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關聯,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關鍵詞:課程標準;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課堂體驗

作者簡介:王慧琴(1977—),女,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第十一小學。

小學是學生開發智力與培養習慣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避免學生思維僵化,基于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探索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根據當前教學實踐存在的問題,從課程標準入手,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與邏輯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

一、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的原則

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基于課程標準,教師需要掌握數學教學的規范性與合理性,豐富學生學習體驗,使其在成長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減輕學習壓力。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掌握學生學習路線,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為目標,轉變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1)改善數學教學方向。隨著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有必要對教學方向進行改善,旨在降低學生課業壓力,降低學生學習難度,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獲得良好體驗,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不同學生的成長環境各不相同,所以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教師需要落實個性化理念,注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2)調整數學教學方法。傳統數學教學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點,難以從中獲得良好體驗。教學方法的調整以新的理念為前提,如教師可根據課程標準要求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挖掘學生潛能。(3)提高數學教學質量。課程標準下,過去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前教學要求,教師在提升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對學生個人思想觀念加以引導,轉變應試教育的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讓其以積極的態度主動學習,鞏固所學的知識點,擴大進步空間[1]。

二、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筆者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總結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1)師生關系較為緊張。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對學生的教學多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將教材中的知識點生搬硬套地傳授給學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學思路,無形之中給學生帶來了學習壓力。此外,不少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具有排斥心理,認為數學知識枯燥乏味,不像語文、音樂、美術學科那樣生動有趣。而教師十分在意學生的課堂表現與作業完成情況,一旦學生達不到要求,就會加大管理力度,導致師生矛盾更大。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師生之間缺乏溝通,如何調整師生關系,是課程標準下教師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2)教學手段比較單一。部分教師采用題海戰術對學生進行訓練,最終效果并不理想,這樣的教學手段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布置的作業難度大且任務重,學生一時間無法適應。

(3)學生學習興趣偏低。數學學科教學內容較為枯燥,理論知識點較多,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做題時往往會生搬硬套教師提供的公式。在教學初期,教師沒有深入挖掘學生的興趣點,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理念都有待改善。

(4)教學方案設計不夠完善。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方案的設計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如果教學方案存在漏洞,后續的教學工作開展也會受到影響。部分教師已經習慣了采用固定方法開展教學,教學方案與PPT的制作常常套用以往的內容,未針對教學進度與學生實際情況做出調整,教學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2]。

三、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數學教學路徑

(一)優化師生關系,提升教學水平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升教學水平,根據學生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掌控教學進度;不斷對師生關系加以調整,優化與學生的關系,雙方一同致力于學習成績的提升與教學效率的提高,朝著共同的方向前進。例如,在學習關于“小數的意義與性質”的內容時,教師應鼓勵學生結合生活思考問題。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拿出電子秤,對學生身邊的物體進行稱量,隨后學生就會發現許多物體的重量并不是剛剛好的整數,后面的數字如何讀取成為學生關注的重點。此時,教師再導入“小數的意義與性質”相關內容,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可見“小數”。再如,隨著學生身高和體重的變化,在稱量體重時,我們可用小數來精確表達重量。教師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課堂感受,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3]。

教師應基于課程標準,落實人本理念,彰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考慮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的學習情感,盡可能地做到學生樂于接受,結合學生個人能力水平進行差異化教學指導。例如,對于性格開朗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多表現,滿足其自我表現的欲望;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板書,并在班級內公開展示,充分展現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自我認知短板,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創新教學手段,豐富學生體驗

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手段,豐富學生課堂體驗,將過去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多樣化教學模式,鼓勵小組之間交流合作,增加知識點趣味,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學習關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相關內容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經過講解后直接將計算方法告訴學生,引出公式后,學生可以直接套用公式。但是,教師忽略了平行四邊形與其他圖形在計算面積時的區別與相似之處,導致學生無法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舉一反三。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采用“割補”和“拼擺”的方式,使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并引導學生從已經學習過的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經過想象與觀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教師通過把握學習方向,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與特長開展教學,能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4]。

(三)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性

隨著教學理念的轉變,課程標準下,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生提升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績有著重要意義。教師應關注學生興趣培養,充分挖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轉變教學思路,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學習“平均數和條形統計圖”的時候,教師應從學生日常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加深對“平均數”的認識,如學生外出聚餐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計算出每個人應繳費多少錢,確保每個學生繳費相同,保障公平性;提高學生對條形統計圖的學習興趣,依靠多媒體技術直觀地展示統計圖信息,如學生成績變化、作業完成情況或每日學習時間的合理分配等,讓學生通過統計圖了解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對自身學習能力進行評估分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基于學生興趣給學生帶來學習動力,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

小學生普遍貪玩,這是他們的天性,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難以在課堂上或做作業時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無法實現高效學習。課堂上時間有限,教師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與計算能力,這對教師個人能力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實際上,學生天性好玩并不是學習的障礙,如果教師能加強對這一特點的利用就可以將其轉化為教學優勢。教師應大膽創新,營造出寓教于樂的輕松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將數學問題進行拆分與調整,試著采用游戲的方式表述問題,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問題的最佳解決步驟;鼓勵學生根據以往學過的知識點創設游戲,將數學問題和游戲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內化能力,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以小組的形式轉化數學概念,提升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同時基于課程標準的指導,為學生創造合作學習的空間,允許學生之間進行交互式學習,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良好習慣;為學生合理分配小組,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溝通,在發散個人思維的同時,學習他人經驗,對于自己不懂的問題,及時向他人求助,確保學生真正掌握知識點,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

(四)優化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下,教師應根據教學實踐情況編制數學教學方案,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課程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加詳細的條件與要求,教師需要把握教學實踐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靈活調整教學模式,降低學生學習壓力,避免學生對晦澀難懂的知識點產生排斥的心理;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階段性地設置教學目標,確保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教師應根據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情況整合課程資源,加強對學習資源的開發,促進現有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課前預設環節開始,教師就要對教學內容做出適當的調整,刪減重復的部分,增添重要的內容,或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例如,在學習關于鐘表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鐘,先讓學生觀察鐘表的表面,引導學生對“時針”“分針”以及表面上的12個數字進行理解,讓學生理解“整時”與“半時”的內涵。教師要及時予以學生肯定,啟發學生尋找不同的時鐘認讀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應提高個人素質,發揮自身示范作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不斷完善,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加詳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教師在學生群體中的引領作用;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教授數學知識點,減輕教學壓力,讓學生產生直觀的感受,方便各部分知識點的有效銜接。

(五)加強問題引導,激發思維活力

課程標準下,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關注對學生數學分析意識的培養,向學生提出具有針對性與實用性的問題,提高學生數學感知能力與空間認知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分析與推理能力。以教材作為參考依據,教師可構建系統化學習體系,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提出差異化問題,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結合個人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回答問題,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主體意識,在班級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師可以采取從淺到深、從簡單到困難的方式,激發學生邏輯思維意識,以簡單的數學問題入手,引導學生主動回答。當學生回答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出難度偏大的問題,讓學生逐步思考,提升數學思維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出問題,由其他同學回答,鼓勵學生之間溝通交流,調動學習學習熱情。

(六)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學習情境

數學知識點來源于生活實際,最終也會應用于生活問題的解決當中,教師應把握這一點,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實踐。應用題始終是數學教學的重難點,且在考試中分數占比較大。教師在講解應用題時應將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知識點更加生動形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內容,逐步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根據主題內容進行計算,降低學習難度。教師要從課堂導入環節入手,向學生講述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的問題,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氛圍中;根據教材內容,將其以生活化的方式提供給學生,方便學生理解其中要點,注重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與應用。

結語

課程標準下,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轉變教學觀念,以全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學生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利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感受來自知識點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潛能;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案,明確教學目標,加強問題引導,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學習情境,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趙得清.立足課程標準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路徑探究[J].知識文庫,2022(15):46-48.

張秉金.數理能力到核心素養:數學新課標的傳承與創新: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主要特點與教學啟示[J].河北教育(綜合版),2022,60(Z1):60-61.

楊麗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課程標準契合性的調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22.

潘艷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J].學周刊,2022(2):35-36.

猜你喜歡
教學實踐課程標準小學數學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中職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與反思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測量平差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