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教育大環境下幼小銜接教學方式融合的實踐與探索

2023-10-14 21:59楊艷霞
今天 2023年23期
關鍵詞:幼小幼師教學內容

楊艷霞

(永靖縣太極幼兒園 甘肅 永靖 731600)

情境教育大環境下,幼小銜接教學方式的融合主要是盡可能滿足每位幼兒的學習需求,為幼兒營造有趣、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幼兒在教學情境中獲得一定的收益。情境教育大環境下,旨在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學習過程中,幼兒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主動探索知識,并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一教學模式,便于幼兒掌握到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能強化幼兒的學習能力,通過幼小銜接的調適,幼兒對小學生活不再感到陌生,這為他們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幼小銜接的理論研究

在社會各界日益關注的今天,幼兒園和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正逐步走進社會。國家教育部于2012 年10 月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幼小銜接”為主線,將幼兒園、小學和家長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僅對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工作做出了明確的規定,而且對如何做好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指導。拉德等學者提出了關于學校適應的人際模型這一概念,其中,學校適應具體的內容有:學習表現、學校態度、對學?;顒拥膮⑴c性、情感體驗。

在皮亞杰的“認知發展階段”學說中,幼兒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無法用一個清晰的時期來劃分,每個人的發展都有一個固定的序列,既不能互換,也不能超越,但是前面和后面的時期是可以互相交錯的。另外,幼兒從幼兒園向小學的轉變過程中,不僅表現在生理上,而且表現在心理上。兒童的看護與教育工作者必須根據兒童的思想發展規律,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教育。面對幼小銜接的問題時,要將認知發展理論作為參考依據,借助科學、有效的方法,從幼兒的思維發展特征出發,設計合適的課程,引導幼兒參與教學活動中,確保幼兒都能主動參與到幼小銜接的教學中。然而,在當前的基礎上,在對一年級一班新生進行良好的教育過程中,缺乏可操作的范例參考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引。當前,很多幼兒園根據兒童的年齡特征和身體發育情況,采用沉浸式情景體驗法,將孩子們帶入到了真正的生活情境之中,讓孩子們在開學的頭一周內,感到了一種放松的感覺,讓孩子們有一種清新的感覺,讓孩子們的精神狀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讓孩子們的精神狀態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并從中獲得了一種幸福感。與此同時,老師要將父母的積極性發揮到最大,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2.幼小銜接需求三層次

2.1 滿足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求

在5-6 歲時,幼兒便開始表現出入學的傾向,盡管他們對小學一年級的生活充滿了好奇,但是他們通常被一些表面現象所吸引,例如上學時可以背著書包等等。因此,幼兒園時期是孩子從兒童向成人過渡的重要階段之一,也是其一生中最關鍵的發展階段。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通常將教學側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授上,再加上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在教學活動中。這樣的小學教學方式是學生所不能接受的。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孩子們便要面對一個全新的環境和挑戰。對于那些在這一時期感到不適應的學生來說,如果幼小銜接不合理、不恰當,這會使得學生在心理、身體等方面出現多種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由于幼小銜接不到位引起的一系列不適反應。

2.2 轉變家長角色的需要

大部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經驗分享”,即幼兒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學習的方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壓力式的學習方式,如果不及時學習,很可能會跟不上學生的步伐。這些都是孩子在幼兒園階段獲得的成功經驗,但如果在升入小學后,這種成功被打破了。隨著幼兒踏入小學校門,作為家長要及時調整心態,既要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情況,又要關注幼兒知識的掌握情況,不能盲目為幼兒制造學習焦慮,著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

2.3 教師重塑學生習慣的需要

幼兒園采用游戲化學習模式,而小學則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教育。幼兒是玩著玩著長大的孩子,而小學生卻要面對嚴格的紀律約束。幼兒園實行自由放養,而小學則需嚴格遵守規章制度。幼兒園是孩子們自由活動的場所,小學則是他們必須遵守的學校制度和紀律。幼兒園在無憂無慮的氛圍中度過,而小學階段的學習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幼小銜接中存在著許多新問題,如孩子對學校環境不適應、學習方法不當、行為習慣不良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幼小銜接階段孩子們面臨著來自社會環境及家庭因素帶來的各種挑戰,如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協調、老師教學觀念陳舊等。教師既要考慮到自身的教學要求,還要結合家長的期望,不斷完善幼小銜接課程,確保幼小銜接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3.情境教育大環境下幼小銜接教學方式融合的重要價值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其要清楚地認識到幼小銜接的工作內容,即:教授幼兒理論知識,強化幼兒學習能力,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等。幼小銜接教育中分為以下兩部分:第一部分,知識性教育;第二部分,能力性教育。然而,幼小銜接教學中,幼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機械,將側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授上,并且教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對于很多幼兒來說,他們無法理解這些教學內容。再加上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枯燥無味,導致幼小銜接的教學效率較低。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無法準確地理解知識點,也不明白學習的意義和方向,最終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強化幼小銜接的教學質量,教師要結合幼兒的特點,選擇有趣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師要進一步創新教學方法,豐富課程體系,根據每位幼兒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此外,幼師要根據不同的幼兒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所謂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幼師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感知、理解知識點。當幼兒消化了這些知識點之后,這為幼兒進入小學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本質上來講,情境教學法既刺激著幼兒的聽覺,又刺激著幼兒的視覺,使得幼兒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與其他教學方法相比較,情境教學法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得他們能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利用這一教學方法,營造有趣、輕松的教學氛圍,在這一氛圍中學生能輕松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點。除此之外,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既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還要教授學生綜合能力,為此,教師要圍繞著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靈活、科學地設計教學情境,以便幼兒快速地消化教學內容,強化幼兒的綜合素質,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4.情境教育大環境下幼小銜接教學方式融合的實踐策略

4.1 創設實踐性教學情境,加深幼兒對知識的理解

在進行幼小銜接相關課程時,幼師要拓寬教學思維,鼓勵幼兒深入到學習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同時將每位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出來。作為一名幼師,既要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幼兒的心理情況,還要考慮到每位幼兒的行為習慣,同時,還要深入分析每位幼兒的知識掌握情況,通過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這二者相結合,充分發揮幼小銜接的價值,提高幼小銜接的教育水平。

4.1.1 模擬小學課堂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建立起一個積極的心態

小學階段的教室不同于幼兒階段的教室,布置小學階段的教室時,通常按照順序、位置,擺放好每一張桌子和每一把椅子。同時也是要讓學生們輪流值日,進行清掃,同時還要讓每個人都遵守每節課堂的紀律,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約束自身的行為,以便將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條。幼兒在上了小學以后,逐漸認識到自己不能再依賴老師,也不能再依賴父母,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都要自己努力。但是,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年齡喪小,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同時,他們的自理能力也比較差,所以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適應,就會產生焦慮和逆反的情緒。這些心理變化是孩子在生長中的一種很常見的變化,此時,幼兒園老師要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給予足夠的關注,對孩子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

4.1.2 對幼兒實施鼓勵教育,引導幼兒形成積極的升學心態

作為一名幼師,其不能傳達一些過分焦慮的話語,如:小學學習非常嚴苛、教師很嚴厲等相關言論。幼師還要引導幼兒去認識小學的學習生活,讓他們知道,進入小學就意味著自己又有了進步,可以戴上光榮的紅領巾,做一個可以獨立自主的大朋友,學習更多有趣、有用的知識,可以讓他們知道更多。在學校里,幼兒會遇到更多的新同學,新的教師會教導我們更多的東西,通過這樣的方法,孩子們會對自己的小學生活產生一種憧憬,用一種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同時,他們也會明白自己即將“長大”的含義,從而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和責任心。因此,在開展幼小銜接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幼兒提前呈現出他們在第一天進入小學時的情景,讓其對自己即將成為一名小學生有一個好的心理準備,同時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憧憬和向往。此外,幼師還能與幼師進行情境對話,讓幼師以“小學生”的身份與新導師、新同學見面,并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禮儀用語的運用,通過激勵的方法,讓幼師們樹立起一種正面的心態。

4.1.3 加強對幼兒自主性的訓練,使幼兒盡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孩子在進入小學之后,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賴老師,要有獨立的自立的能力,還有人際交往的能力。另外,在進行自主行動時,也要根據集體的行為規范,不能隨心所欲,要有足夠的集體意識和班級的責任心。此時,幼兒教師就要指導幼兒從學習和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盡可能地自主地進行,保證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能夠自己去廁所,與老師進行交流,進行問題的溝通。同時,幼兒園老師也要培養孩子們樹立起自己的群體意識,使他們知道自己在學校里必須要遵守自己的規則。

為此,幼小銜接教學中,幼師要圍繞著“小學生一日的學習生活”這一主題,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比如:教師要告訴每位學生在課堂上要遵循課堂上的紀律、課堂上遇到問題時要及時舉手等,以此引導幼兒明確地認識到一名小學生的自我管理,以便他們更好地融入到小學集體生活中。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活動中,教師都要創設教學情景,這一做法屬于一種能夠讓小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小學生活中去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能夠緩解幼兒在升學過程中的焦慮情緒,讓他們能夠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團體生活中去。

4.2 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促進幼兒知識的累積

在幼兒園階段,相對來說,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簡單,因此,幼兒園老師會將游戲作為一種最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是,當幼兒進入到小學階段之后,教學方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游戲教學法不再占據主導位置。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導致幼兒無法快速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還會影響到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一來,在學習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從而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要想更好地提高幼兒的抗壓能力和學習能力,幼兒老師就必須要對他們的教學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制訂出各種各樣的教育情境教學方案,向孩子們提出教學建議,慢慢地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盡快地融入到小學的生活中。

4.2.1 結合幼兒特點,調整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初級階段的教學內容,以細化、分級為主。在學習過程中,為了凸顯幼兒的主體地位,確保教學內容與語文課堂教學能有效結合起來,為此,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圍繞著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情境,在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知識點,鼓勵學生思考課堂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適當地增加課堂教學的時間,增強他們的專注,有利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2.2 積極引導幼兒,培養幼兒行為規范意識

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必須要遵守各種教育的規則,才能保證教室里的秩序。由于大部分幼兒由于不能維持長期的專注而分小差,或是不能專注于學習。因此,在進行紀律約束等規范幼兒行為的教育時,不能采用無聊無效的說教教學方法,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情景式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學活動中,教師插入小故事,并借助小故事,創設教學情境,通過故事喚起學生內心的求知欲。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播放相關的動畫,讓學生一邊觀看視頻,一邊思考視頻背后所隱藏的道理。作為一名教師,要多鼓勵幼兒,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的信心。

4.2.3 創設混合式情境,培育幼兒良好的行為

對于幼師而言,其既要結合心理結構,又要圍繞課程內容,以此推動幼兒的發展。同時,還要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幼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并努力營造有趣的教學環境,確保幼兒的順利地成長。所以,幼兒園老師要利用混合式的教學情境來進行幼小銜接,還可以讓家長一起參與。一是引導幼兒養成健康的生活和作息習慣,二是要與父母達成一致,與父母一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2.4 圍繞日常生活,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品格

要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行為品質,除了生活習慣之外,還要關注社交習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良好的行為習慣便于幼兒更快的適應小學的生活。要讓孩子按時休息,獨立完成小事情,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幼兒園可以邀請父母一起參加親子教育活動,通過游戲,讓父母陪孩子一起完成一天的學習和生活。

4.2.5 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能力和性格

在幼兒園里,通常會有老師來解答孩子們的問題。家里有爸爸和媽媽的幫忙,孩子們不用自己打理家務??墒?,當你步入了小學的生活之后,你就必須要獨立地進行日常的學習了。也就是說,學前老師不但要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安全意識,還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總結

綜上所述,幼小銜接教育在幼兒園教育向小學教育的過渡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幼小銜接是幼兒邁向小學階段的重要標志。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如果沒有有效地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就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造成一定影響,不利于其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因此,幼兒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幼小銜接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意義,關注每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同時還要利用情境教學法,主動、積極地引導每位幼兒,結合教學要求,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并且對教學體系進行優化,同時,還要結合有效銜接的要求,適時調整教學目標,注重情境與教學內容的靈活融合,使幼兒能夠在無意識中完成過渡,順利進入小學生活,為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幼小幼師教學內容
男幼師荒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一名幼師的高山族舞蹈情懷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表演:幼師語文口語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