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戲化學習的多維認識基礎

2023-11-21 09:13吳剛平
現代教育 2023年9期
關鍵詞:價值論性知識學科知識

● 吳剛平

在中小學的學科教學中,有不少銳意進取的優秀教師在探索和推進游戲化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成效。像浙江省特級教師金曉芳的游戲教學研究團隊,順應兒童的天性,推進小學語文游戲化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的教學創新成果,難能可貴,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尤其值得認真總結,大力推廣。

游戲化學習作為一種方興未艾的教學方式,無論是在實踐探索中,還是在推廣應用里,都還存在許多認識問題,需要得到理論上的辨析和解答,以便消除人們的疑慮和誤解,為更多一線教師更好地了解和開展游戲化教學,促進育人方式改革,奠定必要的理論認識基礎。為此,需要秉持更為寬泛的立場,從知識論、人性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等多維視角,探索游戲教學對于課堂教學尤其是低幼年級課堂教學的意義和價值,為游戲教學研討和深化發展提供理論思考。

一、游戲化學習的知識論基礎

中小學要教、要學的學科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公共知識系統,具有客觀屬性,不以個體意志為轉移,因而對學生個體而言是離身性的知識。同時,學科知識具有主觀屬性,因為它是人類個體主觀認識的成果,即個體知識經由更多人類個體的分享和認同等轉化過程才形成的,因而也是可以甚至必須由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分享和建構的知識系統。對于學生個體而言,積極分享和主動建構知識,使得原本冷冰冰的離身性知識,有可能變成活生生的具身性知識。對于學習者而言,游戲化學習就是學科知識由離身性知識轉化為具身性知識的重要機制。尤其對于低幼年級學生而言,游戲化學習是一種獨具魅力的具身性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借此對學科知識“得心應手”“身體力行”。

學科知識為學科教學提供了公共知識標桿,具有客觀、外在、靜態和統一等特點。但是,教學真正的意義在于,每個學生個體能夠內化公共知識,轉化成為學生自己的個體知識。這個內化的過程和結果,具有很強的主觀、內在、動態和差異等特點。同時,個體內化的知識必須再次轉化,通過考試、評價等機制,重新回到公共知識中,才能確認個體知識是否是內化了的人類智慧,防止個體知識流于片面和偏頗。而且,通過這個確認過程,公共知識因為更多的個體內化而獲得更多的公共基礎和個體貢獻,成為新的公共知識,使更多的學生個體成為新的公共知識的建構者和貢獻者,開辟修正、優化學科知識的公共空間。其中,作為預設的學科書本知識,內化為學生個體知識。這是知識轉化連續體中的第一次轉化。作為學生內化生成的個體知識,通過分享、考評等機制外化為新生的公共知識。這是知識轉化連續體中的第二次轉化。預設的公共知識轉化為生成的個體知識,再轉化為新生的公共知識,交替運行,循環往復,成為人類知識傳遞、保存和超越的重要機制。只有置于這個知識轉化連續體中,教師才能尋到有效的教學策略。所以,一個有意義的教學過程,除了具有學習客觀知識的特點之外,還應該成為廣大師生共同建構知識和人生的創造過程。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在中小學尤其是在低齡學段,游戲化學習可以成為學生具身性地接觸知識、進行知識內化和知識建構以及知識外化的重要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也就是說,一個小孩子在學校里要學不少科目的知識。無論是學語文,還是學數學,還是學其他科目,對于人類來講,特別是對于科任老師來講,這些知識是已知的公共知識系統;學生學或不學,這些公共知識都在,對于學生而言就是一種帶有客觀性、外在性、靜態性的事實性知識。這些公共知識特性,常常讓人誤以為,只要老師講得清,學生聽得懂、背得出、記得住,教學就可以了。但其實,事情遠遠不是這樣。因為對于學生來講,只有把外在的“公共知識”轉化為自己內在的“個體知識”,公共知識才能有效激活,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力量、可運用,成為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而個體知識是主觀的、內在的、動態的。因此,教學的真正難點,就在于客觀的、外在的、靜態的“公共知識”到主觀的、內在的、動態的“個體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過程。

對于小孩子來講,游戲化學習為公共知識向個體知識的遷移和轉化提供了橋梁,是實現外在公共知識轉化為內在個體知識的途徑。通過游戲化學習的設計,把與小孩子相隔離的學科知識,變成小孩子角色活動中親自體認的主觀內容——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而不是靜坐聽講的客觀對象——事實性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客觀對象的公共知識不斷地驅動和指引主觀內容的個體知識發展和提升,成為新生的公共知識,三者之間相互豐富,彼此促進,相得益彰。

二、游戲化學習的人性論基礎

學生是成長中的人,一方面可塑性很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積極作為,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另一方面,其身心成長又有自身的固有規律,這就要求教學必須按規律辦事,不能任意作為。從人性論的視角看,游戲化學習要關注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的自然屬性,即我們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生理發育和身體成長規律。第二個是社會屬性,即我們要關注和尊重學生的心智成長和行為發展規律。在中小學,一個學生的發展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只有理解、尊重和運用好這些屬性、原理、規律,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

我們先看看學生的自然屬性。一個正常的兒童個體,第一個特征就是好動,越是身體健康越好動。而且,所有兒童都處于身體發育期,運動本身是重要的生理需求。這個規律值得我們重視。這會催生一種教學理論,叫活動教學理論。也就是說,越是低年級學生,越要活動教學,通過活動與學習的融合,既達到學習的目的,也滿足運動的需求,發展運動思維。你讓他“排排坐”、背著雙手坐端正,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了是在害孩子。因為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們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學習上,而是老在想著“老師正看著我,我的雙手背得好不好,我坐得端不端正”。一個健康的機體,他不動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的注意力和控制力不可能集中那么長的時間,需要通過活動來調節和維持。長時間坐在教室,一動不動地學習,對于小孩子來講太難了。這不符合小孩子的生理發育特點和身心成長規律,甚至有點違反人性。這是第一個特征。我們一定要注意活動教學,尤其在低齡學段,動中學是必須的。

問題在于,對兒童來講,一直動也會有困擾。這就涉及到第二個特征:小孩子不僅好動,而且貪玩。雖然玩也是動,但玩跟動的區別在于,玩一定要有意思、要有趣味。就是一個孩子是好動的,但是如果是枯燥的、單一的、重復性的動,孩子也是堅持不下來的,所以一定是要有趣味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說的游戲化學習理論的人性論基礎,是由一個孩子貪玩好動的自然屬性所驅動的。我們要順應這種自然屬性,否則我們的教學效率就會是低下的。

值得注意的是,游戲化學習不僅要尊重兒童的自然屬性,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有趣味地玩,而且要尊重孩子的社會屬性,在有趣味地玩的同時,要有規則,有比較,有競爭,有合作,更有公平、愉悅、審美等價值追求。所有的游戲,其實無論是小孩子的游戲,還是成年人的游戲,都是有規則的。當一個小孩子說“我不跟你玩了”時,其實就是在嘗試建立一種規則,“如果你不按我的規則,我就不跟玩你了”。如果另外的孩子接受或調整了這個要求,雙方也就在尋求妥協,達成合作,形成一種新的規則或默契,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和建構公平、愉悅、審美等價值觀念。這就是孩子貪玩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催生出游戲教學理論,即要玩中學。

第三個特征,叫偷懶。偷懶是所有人的天性,不教而會,自然生成。既然偷懶是天性,這就要求教學要有方法地去教孩子,要教孩子、鼓勵孩子,動腦筋想辦法,盡量投入少、收獲多,也可叫“投機取巧”。這里所說的投機取巧,不是歪門邪道,而是學習正道,就是你要動腦筋,想辦法,找到訣竅,怎么付出的少一點,怎么獲得的多一點。其中的重點是鼓勵孩子有方法地去學習,要巧學。這就是所謂的“最優教學理論”。

我們要推動教學改革的三個理論方向,第一個叫活動教學,參與性的教學、具身性的教學、體驗性的教學,即“動中學”;第二個叫游戲教學,有趣味的教學、有規則的教學、有審美價值追求的教學,即“玩中學”;第三個叫最優教學,就是有方法的教學、有悟性的教學、有優化的教學,即“巧中學”。游戲化學習之所以是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是因為它與中小學生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契合。

三、游戲教學的價值論基礎

在一定意義上講,價值論的依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目的論,盡管兩者不能畫等號,但它們互為基礎,聯系緊密。從目的論的角度看,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價值問題。在學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實落地,需要具備一定的價值論基礎。

從價值論的視角看,我們作為中小學老師,要當好老師,一定要有這樣一個信念,那就是:我們要不斷追問和回答,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不好的?具體到游戲化學習,我們到底要什么樣的游戲化學習或教學?在游戲化學習中,我們到底要追求什么學習過程和結果?到底要避免什么誤解和誤區?到底要拋棄什么錯誤想法和做法?這樣的問題需要不斷地得到追問、回答和 澄清。

游戲是人類最普遍的活動之一。無論中文或英文,按動詞解,游戲含有“玩樂”“玩?!敝?,按名詞解則含有“娛樂”“戲劇”之意。誠如古希臘哲人柏拉圖所說:“人就像是上帝手中的玩具……游戲、玩樂、文化——我們認定這才是人生中最值得認真對待的事?!比绾稳谟螒蛴趯W習,這似乎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游戲化學習的價值論思考和探索還有巨大的空間和可能,需要不斷與時俱進地發掘和拓展。

就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而言,游戲化學習除了具有活躍學習氣氛、調節學生身體、吸引學生注意力等外在價值,游戲化學習方式本身還具有重要的內在價值,它不僅是學生應該擁有的內化學科知識的重要學習方式,更是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必須具備的重要學習品質。

就主導價值和輔助價值而言,游戲化學習首先要好玩,但不能是為好玩而好玩,而是要能夠在好玩的同時學到應該學到的學科知識。也就是說,游戲化學習的主導價值在于學習,游戲活動的目的是更好地學習學科知識,游戲是輔助價值,游戲化學習不是為游戲而游戲。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的游戲化學習,恰恰能夠把主導價值與輔助價值完美地結合起來予以實現,既學習到應該學到的學科知識,又學習體驗良好,越學越喜歡學,越學越會學。

此外,正向價值、負向價值與中間價值,以及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價值論視角,也都能夠為游戲化學習奠定某種價值論基礎。

四、游戲教學的方法論基礎

從方法論的視角看,游戲化學習中,好的東西,我們怎么落實?不想要的東西,我們怎么去避免?還有一些中間狀態,我們怎么去寬容?我們需要采用怎樣的工具、手段、辦法、措施、路徑和策略等來開展游戲化學習?這些都涉及方法和方法論問題。更準確地說,我們需要站在育人方式改革的高度,在宏觀戰略和策略層面整體謀劃和統籌推進游戲化學習。同時,也需要在中觀、微觀層面把游戲化學習方式轉換成具體的教學設計、實施模式、操作技術和實用案例等實施形態,形成游戲化學習的方法體系。

知識論、人性論、價值論和方法論是四位一體的。只有四位一體的思考,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應該教什么和應該學什么,應該怎么教和應該怎么學。這可能也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重點和難點。

現在,孩子們的大量知識很多是機械重復訓練得來的,教學只是一個套用的、模仿的設計,而不是活學活用的設計。游戲化學習讓學生真正獲得親身參與和運用的機會,活學活用,使得學科知識這些外在于學生的公共知識轉化為內在于學生的個體知識,成為學生個體主觀的知識系統,讓知識本身在個體身上得以復活,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力量、可運用。這才是真正具身性的方法性知識和價值性知識,而不是一堆與孩子相隔離的離身性的事實性知識。

總之,在知識論、人性論、價值論和方法論等視角的觀照下,游戲化學習不僅可以形成極其深厚的理論基礎,而且更能夠具備日益強大的實踐生命力。

猜你喜歡
價值論性知識學科知識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品讀
復雜陳述性知識結構的程序化設計
中國本土性知識必須“再全球化”
論防衛限度一一基于結果無價值論角度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被害人承諾表示之反思——以行為無價值論為基礎
基于本體的學科知識門戶語義服務機制研究
《回疆通志》史學價值論析
哄騙孩子形成錯誤的性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