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崗課賽證”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究

2023-11-29 19:15王怡晴張瑞英
河南農業·教育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

王怡晴 張瑞英

摘要:以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探究對象,通過分析該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現實問題,對“崗課賽證”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實踐探究。從落實課崗對接,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確定課程內容;實行課賽融合,以技能大賽項目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抓實課證融通,以職業技能證書標準確定課程標準等三個方面論述了如何構建“崗課賽證”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崗課賽證”;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 實踐教學開展不足,教學資源匱乏

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技能,是當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校內實踐教學主要包括VBSE綜合實訓、會計分崗實訓、ERP企業沙盤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等。近年來,國家的財稅政策變化較快,大部分高職院校在相應的會計教學中不能及時更新實訓課程內容和相應配套設備,同時實踐教學資源投入少,有的會計實訓室只能完成比較簡單的實操模擬訓練,實訓室設備較陳舊,財務軟件運行不穩定等狀況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開展的效果。

(二) 課程設置與技能大賽脫節

近年來,高職院校對職業技能大賽越來越重視,但多數高職院校只對少數參賽學生進行競賽內容輔導,多數學生由于本身的專業知識及綜合技能欠缺,未能通過相應選拔,無法接觸到技能大賽的比賽內容,沒有機會獲得相關的大賽技能培訓,無法通過比賽對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再提升。同時,大部分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相應的課程內容沒有與時俱進地根據比賽內容進行調整優化,“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教學目標難以落地實現。

(三) 相關財務類證書獲取率不高

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參與技能鑒定及各類證書的認證考試,一方面可以檢驗鞏固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畢業就業做好鋪墊,但從整體上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類證書獲取率并不高。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內容在會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內容設置不多,日常教學活動無法對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提供實質性幫助,導致學生在考取這些證書時困難重重,畢業時沒有能證明自己會計專業職業能力和技能的資格證書,在求職競爭中缺乏優勢。

二、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究

基于以上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種種現實問題,構建“崗課賽證”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1]?!皪徴n賽證”融通中“崗”指的是企業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課”主要指特定職業對應的課程結構和課程體系,“賽”指的是職業技能競賽,“證”主要指“1+X”證書及職業技能證書,目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主要的職業資格證書有初、中級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證書等。崗位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依據,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技能比賽是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方法,職業證書是職業能力考核的根本體現。其中,企業崗位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是根本,決定了課程設置的內容,同時是開展證書認證的依據,決定了技能競賽訓練的方向[2]。

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崗課賽證”模式中的四要素融合貫通,改變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脫節的不足,轉變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以理論知識及技能培養并重的課程體系[3],通過實訓進行技能比賽,實現多維度、綜合性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既有扎實會計理論,又能熟練進行實際操作、具備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多元復合綜合型會計人才,已然成為是職業教育發展創新的重要內容。

(一) 落實課崗對接,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確定課程內容

1、專業課程體系與崗位需求對接?!罢n崗融通”指的是專業課程體系及內容與工作崗位職業能力之間的相互融通,應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與崗位需求做好對接[4]。首先,會計專業教學應加大與職業能力結合比較緊密的會計基礎理論知識的比重,增加該類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長,為后期實訓課程學習的開展奠定基礎。其次,深入了解會計工作崗位所需的職業能力和崗位要求,確定會計專業的教學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會計崗位大概可以分為出納、稅務處理等基層會計崗位,成本核算、會計管理等中級會計崗位,財務管理、會計報表分析等高級會計崗位等,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應主要依據不同類型崗位的需求來進行。再次,專業理論課程的設置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方法等,著重培養學生具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2、根據崗位要求變化及時調整課程內容。職業院校應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可與合作企業簽訂協同育人協議,實現信息共享,獲取行業最新信息?,F階段,智能化、數字化是目前財會行業新的發展方向,這就要求求職者在爭取相應崗位時既要具備財會技能,同時還應熟悉數字化軟件、硬件的相關技能,必須具備相應的信息系統操作能力。因此,應及時根據企業崗位需求的變化調整課程內容,定期與企業溝通,完善最新的課程及人才培養標準,及時更新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崗位和課程內容能夠相互融通,借助行業經驗及龍頭企業人才培養先進理念,與時俱進,在實際教學中融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等。

3、融入現階段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內容。學校應組織一線教師定期對會計行業企業進行調研,獲取現階段企業所需崗位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等的最新素質要求,制定相關標準,將其滲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同時需要企業專家與教師共同梳理知識體系,在這些素質要求的基礎上確定課程結構體系、修訂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及制定相應的教學效果評價機制,全方位、多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 實行課賽融合,以技能大賽項目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1、多種形式,引競賽“入”課堂。目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競賽有會計技能大賽、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ERP企業沙盤模擬大賽等多種形式比賽。定期舉行教師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鼓勵教師對大賽項目進行研究和探討,探究如何將課堂與競賽結合起來開展教學活動,將技能競賽融入課堂實踐教學,激發學生專業學習興趣,最大限度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分組學習和小組競賽,在提升學生的專業職業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2、利用實踐實訓課程設計校內技能大賽。利用實踐課程設計校內技能大賽,加強實踐課程的深度和熟練度,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梢灾贫ò嗉墶獙I—學院等不同層級的大賽選拔機制,通過海選—初賽—復賽多環節、多形式進行選拔,設置校園大賽流程及規則時,同時設置相應的獎項及獎勵制度,保證公平競爭、全員參與。通過技能大賽的備賽、參賽,參賽選手的專業技術水平可得到較大提升,同時通過參賽能夠掌握行業新技術、新理念,可使畢業生在求職時形成明顯的就業優勢,具備較強的職業競爭力[5]。通過“課賽融通”,增加了學生技能競賽訓練的參與度,同時進一步檢驗了學生的專業學習成果。

3、專業課程期末考核與技能大賽賽項標準對接。在專業課程考核體系中增加技能大賽的考核標準,例如,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課程考核指標體系中融入會計電算化技能大賽中的考核標準,根據技能大賽的比賽模塊設置校園競賽項目及內容等。參照技能大賽賽項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體現專業綜合技能的實訓項目,同時還可將其以競賽形式作為畢業生畢業論文開題前的一項專業技能考核項目,例如,將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中的會計綜合實訓項目作為畢業準入的專業綜合技能測評,作為畢業考核機制,未通過者暫時不能進行畢業論文開題,通過該模式可較大程度提升學生的專業學習效果。

(三) 保障課證融通,以職業技能證書標準確定課程標準

1、在課程標準中融入職業技能標準。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基準來確定人才培養標準,參照該標準來制定教學內容,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分解后融入每學期、每學年的教學內容中,同時,在實際教學中加入典型實際工作任務。使企業崗位需求與學生所學知識、所掌握的技能能夠實現無縫對接。同時應按照循序漸進原則,由易到難、由部分到整體,優化專業課程教學標準。

2、將“1+X”證書和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融入專業課程實訓。為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實踐,應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入“1+X”證書和職業技能培訓的新技術、新規范、新標準。同時,應根據新工藝要求,及時對專業實踐基地進行升級改造,真正將職業技能培訓融入專業課程實訓落到實處[6]。

3、在教學評價標準中融入證書評價標準。在學生的學業評價考核中,加入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直接將該證書作為學生專業學習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可使學生在通過相應專業學習考核的同時,收獲職業資格證書。同時,可通過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以崗位實操技能形成為主線的課程體系,實行“課證融合”,鼓勵并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將多類職業技能證書和個人職業能力的深度融合,將職業活動與個人職業發展所需的專業能力和素質以證書形式體現出來,在學生畢業時形成最直觀的就業優勢。

三、推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條件

(一)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由于會計行業和會計信息的保密性,身臨其境地在實際工作中開展實訓具有較大難度,為了提升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最大限度提升“崗課賽證”融合質量,高職院校應積極搭建校內會計實訓和校外模擬實訓基地,為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學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應積極同當地政府及企業溝通,結合崗位實際能力需求,在課程內容中融入具體工作任務,構建基于順應市場需求、突出能力本位的實踐課程體系,為高職院校學生提供跟崗、頂崗實習崗位的同時,提升企業活力。

(二)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第一,高職院校應當致力于構建推動“崗課賽證”融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教師團隊。健全和完善“雙師型”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制度,積極建立教師實踐能力考核制度,要求一線教師定期深入企業進行頂崗實踐,學習行業企業的新工藝、新技術,同時應積極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獻謀獻策,參與到生產實訓相關課題的研究、課程和項目的開發;第二,深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派遣一線教師外出交流學習;第三,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加相關技能大賽,利用社會組織團體和校企合作單位的資源,定期對教師進行技術技能培訓,幫助教師提升自身實踐能力,達到“雙師型”教師的素質標準。第四,采取多種措施,促使高職院校教師參與到各種類型教學交流活動當中,在提升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的同時,提升其教育教學水平。第五,建立學校、企業雙導師制,可采用聘用制,聘用企業導師定期以多種形式參與到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確保學生在第一時間獲取行業企業的新發展和企業崗位需求的新變化。

(三) 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將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考證成績考核及技能大賽成績考核結合起來,根據課程內容,制定學業考核成績、考證成績和技能大賽成績三者結合的考核評價比重方案,對課程學習效果進行多維度、多元化考核和評價,使“崗課賽證”融合達到最大效果,促進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同時,應在學生評價體系中融入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企業崗位基本要求,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導向,重點考核學生的規范技能操作的能力、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等等,對這些職業素養能力的考核應分階段和分過程來進行,體現對學生專業知識、處理問題能力和個人素養的綜合要求,建立突出過程評價、綜合多元考核的多維度評價體系。

結語

面對大數據、智能財務、財務機器人等新挑戰,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應運而生,該人才培養模式在推進過程中,應把握崗位需求特征,重構專業課程體系,把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實行課賽融合,整合專業課程資源,提升教學實施效能;保障課證融通,確定人才培養核心要素;完善融通工作機制,推動該模式的有效實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呂榮.基于崗課賽證一體化融通,探究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3(14):82-86.

[2]林徐潤.“崗課賽證”綜合育人背景下職業本科人才培養探究[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1(02):14-19.

[3]胡雪蓮,楊振坤.“1+X”證書制度下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3(04):220-222.

[4]毛斑斑.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構建[J].江蘇教育研究,2023(08):48-52.

[5]史曉慧,楊盞.“崗課賽證”四維聯動提升高技能人才培養效能的路徑探究[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2(02):55-58.

[6]蔡春江.高職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01):5-8.

基金項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崗課賽證融通背景下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SJGLX834。

作者簡介:王怡晴(1990-),女,河南洛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責任編輯 馮會利)

猜你喜歡
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模式
中職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崗課賽證”融合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高職院?!皪徴n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
“崗課賽證”融通的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常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崗課賽證”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崗課賽證”融通的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模式研究與實踐
電子商務專業“崗課賽證”融通的課程重構實踐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