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熱點與趨勢

2024-01-18 07:11鄧文新張旭陳家偉劉舒翔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鄧文新 張旭 陳家偉 劉舒翔

收稿日期: 2023-06-08

基金項目: 2021年廣東省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強師工程)項目“混合式教學背景下中職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2021yqjk645)

作者簡介: 鄧文新(1971—),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課程開發、信息化教學。

摘? 要: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逐步發展,職業教育信息化也逐漸受到重視。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利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進行知識圖譜分析,直觀呈現近1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特點:在成果數量上呈現出階段性增長態勢;研究熱點選題集中于職業教育領域;研究作者以教育專業研究生及職業院校一線教師為主,但缺乏聯系,力量分散;研究機構相對專一,主要集中在中高等職業院校;研究方法和研究設計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展望未來的職業教育信息化走向,在時代發展的新形勢下,教育數字化、智能化可能成為新的研究熱點;研究發展需要加強研究人員彼此間的合作,不斷創新研究設計和研究方法。

關鍵詞: 職業教育信息化; 研究熱點; 趨勢走向; 知識圖譜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4)01-0018-07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門發布《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 年)》,明確提出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2.0建設行動,具體做法包括“提升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亦需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為準確了解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現狀,進一步定位工作重點和研究方向,本研究通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利用知識圖譜以及圖表進行統計分析,呈現出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變化趨勢、研究機構與核心作者、研究關鍵詞以及研究熱點,以持續推進后續的研究。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通過應用CiteSpace6.2.R1版本文獻計量學工具,對相關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本文的研究數據源于中國知網(CNKI),運用高級檢索功能進行檢索,以“信息化”作為“摘要”精確詞匯進行檢索,再在結果中檢索全文含“職業教育”,摘要含“職業”的文獻,選定文獻的發表時間為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0日,共檢索到學術期刊6322篇(檢索時間為2023年3月30日)。為了確保研究成果的可靠性,選擇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658篇文獻。經過人工篩選,排除相關度低、不符合條件、重復的文章,剩余262篇文獻作為本研究的樣本。接著,選擇262篇文獻并導出Refworks格式文件。最后,利用Cite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繪制出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知識圖譜。

二、近10年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情況分析

(一)研究文獻的發文量趨勢

為便于描述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本特征,選擇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論文發文量數據,并以每年為時間切片間隔進行分析,總體的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綜觀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發文量,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態勢。根據普賴斯科學文獻指數增長模型[1],可以將2014年至2023年期間的研究發展趨勢劃分為三個明顯的階段,從而更好地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第一階段是迅速發展期(2014—2017年)。2016年,教育部頒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為促進IT和教育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提升[2],提供了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契機。此后,有關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成果飛速攀升,此階段,研究人員開始關注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的價值取向、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及職業院校教師教學信息化應用能力,并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引導、資源建設應用場景等展開討論。

第二階段是平穩過渡期(2017—2020年)。此階段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中文核心期刊發文量在30篇左右波動。在這3年中,發文數量未見明顯下降,但在經歷快速發展期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停滯不前,核心期刊的發文數量未見明顯增長。

第三階段是陡崖式下降期(2020—2023年)。該階段僅有少量的研究者關注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這一時期的研究文獻,并未出現研究問題的創新,但信息技術正逐漸與職業教育的發展融為一體,并不斷推動職業教育各方面的發展,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國家戰略背景下,通過信息化推進專業群高質量發展[3]?;谥卫憩F代化的背景,提出中國職業教育一體化區域治理模式以及信息化智慧治理的策略[4]。

(二)研究機構與核心作者分析

研究機構是指專門從事研究的組織、團體或個人,其代表著某一特定學科的研究方向。他們在這個領域的貢獻可以通過發表文章數量來衡量,而他們之間的合作也可以反映出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合作水平[5]。根據研究結果,大部分高等教育機構的論文數量都很豐富。從數據統計看,天津大學教育學院的發文量為9篇,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發文量為6篇,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的發文量為5篇,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的發文量為4篇,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天津職業大學的發文量均為3篇(如表1所示)。根據區域劃分,華北和華東地區的高校教育學院和研究機構是最重要的研究力量,但是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則相對落后,導致區域間的差異較大,形成了一種明顯的馬太效應。

通過CiteSpace軟件繪制的作者分布圖,可以清楚地看到,職業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究人員共有249位,他們的發文量不僅反映了他們在這一領域的實力,也反映了他們對該領域的貢獻度,如圖2所示。根據普賴斯提出的核心作者計算公式M≈0.749×■(其中Nmax表示論文發表數量最多作者的論文數),計算出M≈1.67,即發表過2篇及以上論文的學者被認為是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經過精心篩選,最終確定18位學者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占總作者數的7%。這些核心作者共發表了34篇論文,占總文獻數量的5.2%。盡管普賴斯的50%的指標仍未被實現,但從表2可以看出,當前的研究領域仍缺乏一支擁有較強科研能力的專家隊伍。

經過深入分析,發現作者的共線知識圖譜的網絡密度僅為0.003 9,這表明研究團隊的力量分散,彼此之間的聯系較弱。在這些作者中,朱德全和陳琳在獨立寫作方面表現突出,發文量均為3篇。雖然大多數作者來自不同的領域,但也有一些作者正在努力合作。他們的研究重點包括:如何實施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如何實現職業教育的現代化,以及如何在2.0時代提升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能力。經過統計分析,“石偉平、王亞南、唐瑗彬”和“諸丹、解月光、曲茜茜”這兩個三人合作研究團體的合作程度顯著高于其他研究小組,這兩個團體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

(三)研究關鍵詞及內容分析

關鍵詞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中心思想,并且能夠更快地找到相關研究的焦點。例如,在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精確挑選出高頻的關鍵詞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這一領域。根據關鍵詞的頻次、中心度和突現率,最終選擇排名前10位的關鍵詞(如表3所示)。從關鍵詞的頻次來看,“職業教育”“職業院?!薄靶畔⒒薄案呗氃盒!钡汝P鍵詞出現頻率較高。

使用CiteSpace創建關鍵詞的共現圖(如圖3所示)。每個節點都有一個特定的年輪,它們的大小反映了這個關鍵詞的出現次數。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可以用來描述它們之間的相似性,而這種相似性的程度則取決于它們的相互作用。根據圖像顯示,共有246個節點和393條連接線?!奥殬I教育”這個關鍵詞的年輪直徑最大,這說明它在研究中的使用頻率最高,“職業院?!薄靶畔⒒薄案呗氃盒!币膊焕??!奥殬I教育”節點是一個中心,它周圍環繞著許多其他節點,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共現網絡。

通過使用CiteSpace的關鍵詞聚類算法,可以構建一個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如圖4所示),其中聚類模塊值高達0.650 1,而其平均輪廓值則達到0.920 6,這表明該圖譜的聚類網絡結構極具可靠性和可操作性。通過“Clusters”菜單下的“Summary Table | Whitelists”,可以獲取關鍵詞共現網絡的聚類表(如表4所示),從而更好地了解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熱點方向,并結合相關文獻,將其劃分為三個板塊,以便更好地探索和分析。

1. 聚類“職業院?!钡难芯?/p>

“職業院?!钡念l次為30,中心度為0.31,與該聚類相關的關鍵詞分別有“職業院?!薄奥殬I教育”“智能時代”“教學能力”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職業院校的參與,其中,中職院校和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關于“職業院?!钡难芯看笾驴梢詣澐譃橐韵聝蓚€方面。

一是探索職業院校信息化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路徑。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職業院校在信息化環境、數字資源、信息化教學應用以及師生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有學者基于當前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提出三個層次的發展路徑,宏觀層面制定政策,區域層面落實規范,學校層面強化信息化教學應用[6]。在2.0時代背景下,亦有學者提出,職業教育的信息化發展模式需要克服技術優先模式和信息傳播優先模式的不足,為了構建有利于實踐共同體創建的信息化支持模式,需要在內容、過程和情境三個方面進行改進[7]。

二是職業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教學實踐與資源建設。我國從2012年開始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連續11年的全國信息化大賽在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方面發揮了顯著的正向作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此相關的研究包括信息化教學實踐、信息化教學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等方面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視。

2. 聚類“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的頻次為28,中心性為0.22,與該聚類相關的關鍵詞分別有“信息化”“教學”“政策法規”“教育資源建設”等。信息化已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職業教育中,從而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深入探討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邏輯和內涵價值。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形態,具有教育的服務屬性[8]。亦有學者指出職業教育信息化由信息技術、職業教育、師生以及管理四要素構成[9]。

二是信息化的應用場景探索。這部分是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邏輯的延伸,主要包括職業教育教學信息化、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職業教育評價信息化等三個方面。如基于實現教育現代化,提出強化職業教育信息化理念,增強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戰略地位,重視職業教育信息化基礎工作,保障軟硬件建設的落實,提高教師信息化水平,打造高素質職業教育信息化隊伍[10]。亦有學者基于地方性特色,提出創建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的資源建設機制,建立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社會跨界共同體[11]。

三是建立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評估標準。通過對發展指標評價體系進行深入探索,能夠推動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走上更加優質、更具創新性的發展道路?;趪鴥韧庀嚓P標準和政策分析,部分學者發現我國關于教育信息化評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而職業教育信息化的評估與構建研究相對缺乏,因此構建了一個評估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指標體系,該體系由智能學習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管理信息化等五大維度25個指標構成。并且學者以965所職業院校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研究,同時結合我國當前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重點以及相關研究成果,通過校長與教師代表訪談、專家咨詢會議等方式,不斷對指標進行修正和迭代[12]。

3. 聚類“教學改革”的研究

“教學改革”的頻次為7,中心性為0.07,“教學改革”“人工智能”“專業群”“互聯網+”是其相關性指標的代表。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進程是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職業教育信息化在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混合式學習、在線協作學習、職業技能培訓等多方面發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诰珳史諏W生學習,需要明晰職業教育信息化精準服務學生的發展通道,滿足新時代學生學習的個性化學習需求[13]。構建以O2O混合教學模式為技術支持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14]?;凇叭獭备母锏谋尘?,高職院校應回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緊抓信息化教學,高效地推進職教改革實踐[15]?;谌斯ぶ悄芘c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關系,提出智能學習空間、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線協作學習項目[16]。

二是信息化教學資源的設計與開發。信息化資源的開發是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有力舉措,金凌芳以“工業機器人概論”為例,提出了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思路和建設框架[17]。遼寧省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運用虛擬仿真技術,實現了課堂教學、虛擬仿真、實際操作三位一體。通過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設計,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支撐[18]。

(四)研究基本特征歸納

近1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從研究內容來看,職業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究主題多樣,但未形成系統的研究。過去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聚焦于探討信息化如何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以及如何在信息化環境下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和能力。這些研究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視野,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有關研究成果顯示,尤其在職業教育信息化設計層面,大多集中在方向和路徑的探索上,缺乏連續性,即少有研究在實踐層面研究職業教育信息化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怎么樣的影響,這一點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引起重視。

第二,在研究群體方面,呈現出廣泛且缺乏合作的樣態。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天津、北京、上海等華北、華東地區。研究團隊由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和碩士研究生組成,他們的學術能力和影響力較弱,由于缺乏引領性的學科帶頭人,導致研究力量不足,使得研究工作受到了限制。研究人員所在的機構普遍缺乏聯系,未能形成跨界合作。同時,高校專家教授與高校研究生未能與職業院校一線教師和教科研人員產生協同作用。為更好地推動今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全面發展,需要擴大區域間的合作,特別是華北地區和華東地區要聯合中西部研究機構,從理念和設施等多方面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第三,隨著政策的變化,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領域的發表文章數量以及研究內容也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如2012年,職業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其發表文章數量也大幅攀升。該時期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受政策的影響,導致相關研究的發文量激增。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旨在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從而促進教育的現代化。此舉引發了學術界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探索??梢灶A計,在不久的將來,為了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該領域研究文獻將出現新的增長浪潮。

第四,在研究方法方面,多以理論研究為主,缺乏實證研究。目前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職業教育信息化現狀、問題與發展路徑”“推進的邏輯與模式選擇”“教學設計的探討”等方面。這些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內容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來打破舊有循環,研究優化策略。遺憾的是,少有研究者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評價或實踐進行跟蹤研究,以探索、分析職業教育信息化對育人實效、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實際效果。

三、研究趨勢展望

21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持續推進,從2012年,《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到2017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再到2018年4月,《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正式實施,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正式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借助 CiteSpace軟件,在回溯分析 2014—2023年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展望該領域的發展趨勢。

(一)研究熱點:從“信息化”轉向“數字化”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受到政策影響效應較為明顯,2017年和2020年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發文數量和走向也驗證了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相關研究受政策影響而不斷變化?;诋斍敖逃F代化和信息化的背景,有兩個要素最為重要:一是《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政策;二是《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就促進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相關政策而言,過去4年中出現的“信息化建設”研究在未來必將與“數字化”相融合,可能會產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信息化”關鍵詞。其走向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論研究,它將指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價值意涵研究; 二是實踐研究,它將指向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對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形式、內容和方法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政策導向、資源建設、生態設計等方面,職業教育信息化已經采取一系列扎實有力的舉措。在過去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中,構建“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信息化”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不斷努力。為避免重復,未來的研究應該注重關鍵的突破,即“職業教育信息化是否達到育人實效”這個關鍵問題。

(二)研究內容:從“價值理性”轉變為“工具理性”

得益于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對象、資源、體系等都取得了顯著的進展。整體而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研究對象的重點由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轉變為學生信息化素養的探析;第二,職業教育信息化資源的研究關注點由資源建設轉向教學實踐探索。綜觀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內容,正逐步從價值理性向工具理性轉變,從關注育人過程向關注育人效果轉變,從關注教育的技術支持到關注技術應用轉變,逐步將“輔學”“助教”作為技術融入的落腳點,回歸到教育工具理性主導層面。最后,職業教育的信息化不應該僅圍繞提高管理人員的效率展開,而應該關注教學和育人的實際效果。

(三)研究群體:從“分散研究”轉變為“共同體研究”

隨著1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調,研究機構與研究者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從而使得研究者的分布更加廣泛。在產出方面,職業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研究主要由本科院校的碩士研究生和職業院校的一線教師承擔,缺乏有影響力的和高成果產出的研究團隊。從地域分布來看,主要的研究機構集中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如天津、上海和北京,跨區域合作相對有限,只有江浙滬地區存在一些跨區域合作,這種情況不利于擴大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范圍。未來的研究應該更加注重合作,以建立一個強大的研究團隊和共同體。為此,應該充分發揮東南部地區的科研優勢,加強與西部地區的合作,建立專業的研究團隊,以促進研究的發展和共同進步。

(四)研究方法:從強調“理論研究”轉變為注重“實證研究”

隨著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推進,會出現許多新的研究主題。鑒于多元因素及其帶來的復雜挑戰,有必要采取跨學科的、具有實踐意義的研究方式,深入探討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可能性。當前,我們國家在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研究表明,大多數文獻都采用了單一的研究方法,缺乏跨學科的綜合分析,未能從多個角度深入探討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可行性和發展前景。其次,在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相關要素研究方面,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教學設計或邏輯思辨的方式,盡管已有大量文獻采用實證研究,但尚未建立適用的理論模型。要促進職業院校的信息化研究的深入發展,必須從當前的實踐環境出發,運用社會學、政治學、教育經濟學等學科的視角,探索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使得研究的方式更加豐富多彩。在進行研究時,不僅要重視使用實證主義的框架,還要使用對比的方法來確保研究結果是可靠的。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把研究的理論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立新,劉則淵. 引文半衰期與普賴斯指數之間的數量關系研究[J]. 圖書情報知識,2007(1):25-28.

[2]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 (2016-06-07)[2022-12-12]. http://ww

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

67.html.

[3] 盧坤建. 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專業群建設:維度、核心與路徑[J]. 職業技術教育,2022(9):28-32.

[4] 劉延翠,路寶利. 治理現代化背景下中國職業教育宏觀管理體制的演進與前瞻[J]. 教育評論,2022(1):58-64.

[5] 蘇鵬舉,王海福. 國內教師學科教學知識(PCK)研究回顧、反思與展望[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0):91-95.

[6] 江玉梅,邢西深,佟元之. 2.0時代的職業教育信息化現狀、問題與發展路徑[J]. 中國電化教育,2020(7):119-124.

[7] 吳學峰. 2.0時代視域下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邏輯與模式選擇[J]. 職教論壇,2020(2):6-11.

[8] 宋維虎.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服務的內涵、層次及其發展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7(2):60-64.

[9] 范如涌,項曉樂. 職業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內涵及其發展模式分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10] 劉京京,馬靜儀. 我國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問題與實施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19(5):18-23.

[11] 董兵. 新常態視域下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探析[J]. 教育與職業,2017(18):56-59.

[12] 董同強. 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指標構建及區域差異分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36):5-11.

[13] 林小靜,燕艷,李玉芬,等. 職業教育信息化精準服務學生學習的屬性、向度與路徑[J]. 職教論壇,2022(12):5-13.

[14] 韓錫斌,葛連升,程建鋼. 職業教育信息化研究導論[M]. 2版.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11.

[15] 尹成鑫,漆家慶.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育價值取向[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6):44-49.

[16] 許艷麗,李文. AI重塑工作世界與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適應[J]. 中國電化教育,2020(1):93-98.

[17] 金凌芳. 職業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專業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實踐研究[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8):50-53.

[18] 羅麗萍. 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以遼寧省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為例[J]. 職業技術教育,2011(17):37-39.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the Informat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ENG Wenxin, ZHANG Xu, CHEN Jiawei, LIU Shuxiang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2. Guangdong Teachers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Arts,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promo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has also gradually gained wide atten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full-text database of academic journals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as the data source and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for knowledge map analysis to visualize the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number of achievements shows a phased growth; the hot topics of research are selected to focus on the fiel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search authors are mainly postgraduates in education and front-line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but they lack connections and their strength is scattere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relatively single,mainly concentra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uch as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there are still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research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e researchers. Looking into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digit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of education may become new research hotspots. Research develop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ers and to continuously innovate research design and research methods.

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research hotspots; trend direction; knowledge map

(責任編輯:程勇)

猜你喜歡
研究熱點知識圖譜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近五年我國職業教育研究熱點綜析及未來展望
國內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研究主題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教育干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從《ET&S》與《電化教育研究》對比分析中管窺教育技術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