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論視域下淺析外交文本中的顯化翻譯策略

2024-01-20 22:46黃麟玨
校園英語·月末 2023年8期
關鍵詞:目的論翻譯

摘 要:外交文本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橋梁。成功的外交文本翻譯有助于目標受眾理解中國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推動對外交流合作。顯化是翻譯活動中無法避免的現象。本文基于翻譯目的論視角,從詞匯和句子層面探究顯化策略在外交文本翻譯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目的論;外交文本;翻譯;顯化策略

作者簡介:黃麟玨,南寧理工學院。

一、引言

隨著“走出去”戰略不斷深入,中國對外合作交流日益增多,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外交文本為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口,也是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橋梁。外交文本作為一種特殊文體,在語言、內容、風格上具有獨特性。準確和妥善的外交文本翻譯在傳遞國家治理現狀和外交政策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有利于推進中國話語體系建設,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目的論和翻譯顯化

(一)目的論

德國學者Hans Vermeer提出的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功能主義翻譯理論的核心。Vermeer認為,翻譯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在翻譯過程中,源語言服務于目的語。目的論側重翻譯目的,強調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方法。目的論的三個原則為目的原則(Skopos rule),連貫性原則(Coherence rule)和忠實性原則(Fidelity rule)。目的原則是翻譯活動中遵循的首要原則,指翻譯目的決定翻譯行為,即“目的決定手段”。連貫性規則,也稱語內連貫,即譯文在交際情境下具有意義,要通順流暢,被讀者理解接受。忠實性原則,也稱語際連貫,指譯文應忠實于原文。目的論是經典翻譯理論,對翻譯實踐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翻譯顯化

法國學者Jean-Paul Vinay和Jean Darbelnet于1958年首次提出“顯化”這一概念。顯化(explicitation),也稱明晰化、明示,指譯者在目標語中將源語當中隱含但可從情境或語境中推斷的信息明晰化的翻譯策略。Vinay和Darbelnet認為,顯化產生的原因是源語和目的語之間存在差異,并且受到語境或者情境因素的影響。顯化被許多學者認為是翻譯的共性,也是翻譯研究領域研究最為深入廣泛的概念之一。匈牙利羅蘭大學Klaudy教授根據顯化產生的原因,將顯化分為四類:強制性顯化、選擇性顯化、語用顯化和翻譯內在的顯化。顯化作為一種翻譯策略,具體表現為原文中隱含的人稱代詞、句間邏輯、情感態度、文化內涵等信息在翻譯中通過增譯、解釋和復原等方法得以明晰化,其目的是方便譯文讀者理解。

三、外交文本中顯化策略的使用

外交文本翻譯要確保絕對的準確性,同時充分考慮譯文的可讀性與可接受性。成功的外交文本翻譯有助于國家形象的樹立,有助于目標受眾正確理解中國的方針政策,有利于進一步推動對外交流合作。本文從詞匯和句子層面探究顯化策略在外交文本翻譯當中的具體運用。

(一)詞匯層面的顯化

翻譯活動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轉換,還要關注兩種文化和語言之間的差異。外交文本中的中國文化特色詞匯屢見不鮮,在處理此類帶有政治色彩的文化負載詞時,譯者為了將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準確傳達給譯語讀者,常常需要采用顯化策略,明示其包蘊的文化信息,用簡潔的語言進行解釋補充,否則將會對譯語讀者造成理解障礙。

1.數字縮略詞。

例1:向著共建“五大家園”堅定前行

譯文:taking solid steps to build a peaceful, safe and secure, prosperous, beautiful and amicable home together

例2:聯手打擊“三股勢力”

譯文:combating the forces of terrorism, separatism and extremism

例3: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譯文:We will enhance confidence in the path, theory, system and cultur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uphold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core position in bo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Party as a whole as well as the authority of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its centralized, unified leadership.

例4: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譯文:acquir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decisive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ing Comrade Xi Jinping's core position in bo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Party as a whole and establishing the guiding role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數字縮略語常常是將一些冗長復雜的信息整合而成,此類詞語言簡意賅,使用頻率高,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具有較強的中國文化特色和時代感。這些詞匯包含中國特色文化與方針政策,譯者須認真體會其中的內涵,選取恰當的翻譯策略,以達到外宣和交流的目的。例1中的“五大家園”指的是中國將與東盟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例2中的“三股勢力”由上合組織做了明確定義,指代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例3中 “四個自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兩個維護”指的是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數字縮略語信息量大,內涵豐富,直譯必然無法讓不熟悉中國國情與文化的外國讀者理解。為彌補由于直譯產生的誤解與信息缺失,譯者在翻譯中必須要通過增補信息,顯化其意義。這樣的做法遵循了目的論中的目的原則和連貫性原則,避免了信息缺失,使目標文本讀者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內涵。

2.社會文化詞。中國歷史悠久,加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許多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文化詞廣泛流傳,它們有些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的是社會思潮下產生,具有歷史性和時代性。中國特色詞匯簡潔生動,內涵豐富,數量龐大,用途廣泛,但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形成的文化空缺,漢語中的特色詞匯無法在英語中找到對應表達。在這樣的情況下,譯者可以采取內涵顯化,即把原文本字面所隱含的意義用清晰明確的目的語傳達出來。當原文文化中所指涉的與目的語文化中所指涉的不一致時,為了目的語讀者準確理解原文含義,信息翻譯應直白易懂,必要時需要將原文外顯化。

例5:事實一再說明,中美之間脫不了鉤,斷不了鏈。

譯文:What has happened proves time and again tha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nnot decouple or sever supply chains.

本句原文中的“脫鉤”“斷鏈”對于中國讀者來說不難理解,“脫鉤”一詞原指火車車廂掛鉤脫落,后引申為事物的聯系中斷,在當前語境下意為兩國脫離聯系,“斷鏈”一詞意為排除在供應鏈之外。因此,譯者選擇使用“decouple (分離,隔斷)”一詞表示脫鉤,并在翻譯“鏈” 時增補了信息,譯為“supply chain”。通過將原文隱含的信息明晰化,將信息準確傳遞給了譯語讀者,符合了目的原則。

例6:堅定做和平的穩定器,不做沖突的鼓風機。

譯文:...and stood firm as an anchor of peace instead of fan-ning the flame of the conflict.

本句中的“穩定器”和“鼓風機”兩個表達使用了比喻修辭。如果譯者直接按照字面意義翻譯,使用如“stabilizer”和“air-blower”這樣的詞匯,那么可能會造成目的語讀者誤解或者不解,準確、清晰地傳達原文的內涵。此處譯文將“穩定器”處理為“anchor of peace”,可以傳達出支持和平,維護和平的意愿?!肮娘L機”一詞處理為“fanning the flame of the conflict”,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形象化的表達。此處的譯文處理遵循了目的原則和連貫性原則,將原文外顯化,清晰明確地表達了原文的內在含義,同時保證了譯文的可讀性與可接受性。

例7:我們將乘黨的二十大東風,全力做好總體設計和服務保障……

譯文:We will seize the momentum following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spare no effort in strengthen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providing good services...

“乘東風”,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表達,在中國文化中比喻革命的、進步的推動力量或氣勢。如果譯者不明示詞匯的文化信息,保留原有意象,那么譯文將很難被讀者理解。對于這種帶濃厚本土特色的形象表達,譯者在翻譯中可以削弱甚至消除其修辭功能,由此取得信息顯化的效果。此處譯文處理為“seize the momentum”,清晰明了,直白易懂,達到了翻譯的目的。

(二)句子層面的顯化

1.無主語句的顯化。強制性顯化是不同語言的句法結構和語義差異造成的。在本文選擇的研究材料中,強制性顯化來自英漢句法結構差異,譯者在翻譯時將漢語中缺失或隱含的語法成分補充完整,以保證目的語符合語法規范。

例8:二是反對陣營對抗和零和博弈……三是奉行開放的區域主義……四是開展真實親誠的團結合作……

譯文:Second, we have continued to reject bloc confronta-tion and zero-sum competition... Third, we have followed an open regionalism... Fourth, we have promoted solidarity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based on sincerity, real results, amity and good faith...

漢語中的無主語句十分常見,本例中三個句子中的主語“我們”均未出現。而英語具有嚴謹的主謂結構,除了祈使句,其他句子不能夠缺少主語。為保證譯文語法正確,譯者一般要根據具體語境,對主語進行補充,或者使用被動語態。在英譯時,主語的顯化程度較高,其中主語“we”使用頻率較高,以第一人稱發出的呼吁,最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通過補充主語“we”,將省略的主語顯化,遵循了目的論中的連貫性原則,使譯文符合目的語的語法規范,從而確保了可讀性。

2.邏輯顯化。邏輯顯化由英漢兩種語言自身的特點造成, 主要體現在言語和信息之間的連接上。邏輯顯化指的是通過在譯文中使用適當的詞語、詞組或者銜接手段,使不同語句之間的邏輯關系清晰明朗化,目標文本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內容。

例9: ……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理念制度的理解認同。

譯文:... tell engaging stories of the CPC,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and of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so as to steadily increase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the Chinese path, visions and system.

原文中“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與“不斷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理念制度的理解認同”之間沒有銜接詞,譯者需要斟酌原文,認真剖析,才能看出二者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講好這些故事,最終目的是增進國際社會的認同,由此應該使用“so as to”引導目的狀語,將原文隱含的邏輯關系顯化。這樣的處理方式符合了目的原則、連貫性原則和忠實性原則,清晰地展現出譯文的邏輯,更好地傳達原文信息。

四、結語

外交文本旨在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的觀點立場和方針政策,傳達中國對國際問題以及國際關系的認識和外交思想,展示中國的外交姿態。外交文本翻譯也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因此譯者應該充分考慮目標文本讀者的需求,盡可能傳遞原文內涵,實現最優交際效果。在外交文本中適當采取顯化翻譯,在處理包含文化信息的中國特色詞匯時,譯者應充分理解原文意圖,明示原文隱含的信息;在句子層面,根據語境增補主語和連接詞,明確句子的邏輯主語和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通過以上顯化手段,使譯文表達更貼近譯語讀者的思維,提高譯文的可讀性和可接受性,最終達到跨文化溝通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Reiss K, Vermeer H. Ground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M]. Tubingen: Niemeyer, 1984.

[2]?;?漢英交替傳譯中的顯化現象研究:以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為例[D].內蒙古大學,2016.

[3]周忠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譯本的翻譯顯化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21(8):43.

[4]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5]王雪明.基于信息型文本的漢譯英顯化策略體系建構[J].上海翻譯,2021(5):63.

猜你喜歡
目的論翻譯
目的論視角下的宜興特產翻譯實踐研究
“目的論”視角下西安高校簡介翻譯探究
從“目的論”三大法則談外宣中古詩修辭的翻譯
淺析跨文化交際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從目的論看環保公示語的漢英翻譯
翻譯功能目的論視閾下的科技文本翻譯——以認知無線電翻譯為例
目的論視角下的影視劇字幕翻譯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