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色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反思

2024-01-22 22:39魏志超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特色學校辦學特色

魏志超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各地各類學校開始追求特色化辦學。目前,對特色學校的認識還沒有上升到系統性與科學性的高度,仍然處于實踐探索時期,故缺乏一定的判斷標準。這使教育實踐者未能全面科學地認知特色學校建設,社會上出現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所謂“特色學?!?。特色學校的創建是一項非常龐雜的系統工程,在創建的過程中既要做到與時俱進,又要做到因地制宜。我國特色學校建設經過多年的不斷努力與探索,其今后發展的方向與目標需要理性的思考?!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特色學校的創辦要將“育人為本”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的落腳點和根本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建設中要從“未來視角”進行思考,創辦面向未來的具有中國品質的特色學校[1]。

1 特色學校的建設背景與內涵概述

“特色學?!弊鳛榻逃c學校改革的產物,有其獨特的內涵與特定的建設背景。特色學校的內涵較豐富,不同的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其進行了闡釋,主要有文化模式說、辦學風格和優秀品質說、特色學科說等。盡管人們對特色學校內涵的理解不同,但一致認為其具有過程性和歷史性、獨特性和先進性、穩定性和整體性等共同特征。特色學校的建設是在我國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進程中進行的,并受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動和“全球教育變革理論”的影響。

1.1 特色學校建設的背景

學?!疤厣蓖c“多元化”“個性化”等詞聯系在一起,針對的是過去那種“整齊劃一”“統一規范”的教育教學模式。盡管對“一刀切”的教育進行了很多年的批判,但其變革理論和政策體系是近幾年才形成的,并進行了一輪創造“特色”的改革實踐。在我國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有幾個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在不斷地將學校教育向特色化發展的方向推動。首先,世界教育改革浪潮中誕生的“全球教育變革理論”,在影響和推動著學校特色的發展;其次,在我國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的進程中,一些學校逐漸提出建設特色學校的訴求。改革開放使我國社會進入轉型狀態,生活從同質化走向多樣化。這使我國基礎教育面臨一系列挑戰,要求從教育理念、體制、內容等各個方面思考如何應對;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之后,教育界掀起研討“教育創新”的熱潮,并達成一些有關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共識。要培養創造、創新型人才,擁有個性化教育理念,豐富多樣化的教育內容,設置個性化的課程,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教育體制從封閉到開放、從單一到多元、管辦趨于分離等[2]。自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首次提出“辦特色學?!敝?多樣化辦學體制改革進入高潮。在2006年整治“名校辦民?!敝?這一趨勢有所回潮,但總體來看,特色學校的建設仍在社會轉型與教育改革中持續進行。

1.2 特色學校的內涵

特色學校的內涵豐富多彩,它既包括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獨特性,也包括學校不斷更新的辦學理念;還是一種社會大眾對學??傮w進行的評價,更是一個學校長期形成并認同的文化模式和價值觀念。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特色學校建設不僅強調學校建設的理念和指導思想,還與其學校所處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等密切相關,具體分析還可明確的是,特色學校之所以可被稱為特色學校,還依賴于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特色項目與創建載體,在其特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規劃與管理等過程中實現資源整合,最終實現特色化、品牌化、校本化發展,展現其在教育及管理過程中的獨特價值[3]。特色學校的發展建設不僅與現階段學校教育所處的時代背景有關,還與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轉變有關,所以特色學校建設應在明確校史背景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應有的發展方向及特色進程,并從宏觀角度把握其辦學特征,在保持社會主義學校性質的基礎上實現高水平發展。

在新時代背景下,特色學校還應該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具有過程性和歷史性——它是在漫長的實踐活動中不斷形成的;其次,具有獨特性和先進性——它代表著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獨具的特色;再次,具有穩定性和整體性——它是學校在日常工作中秉持的核心理念。因此,在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和文化內涵,又可以形成自身特色,讓師生產生文化自覺和自信,并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4]。

2 特色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特色學校建設在我國已經開展了二十幾年,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仍然存在爭議。表現在以下方面:首先,特色學校在建設的過程中成了變相的“重點學?!薄凇懊P钡挠绊懴?“精英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優質教育只有少數人才可以享有,而特色學校的建設也是在這種思維下進行的。其次,特色學校成了時髦項目的展覽館——很多學校的建設是“為特色而特色”,過度關注“硬件”建設。再次,特色學校建設成了“績效表現”的展示平臺——對學校特色的匯報和演示勝過特色的本真意義,行政色彩濃厚。最后,學校特色未能實現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甚至加大了學校之間的差距。

2.1 特色學校成了“重點學?!钡淖冃?/h3>

在“集中資源辦大事”的影響下,教育部門通過建設一批“重點學?!?涌現了一批所謂的“名?!?。盡管在這種“名校效應”下產生的“精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但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教育的發展,教育公平與教育均衡等理念也逐漸普及,社會各界開始對只有“少數人”能夠享受優質教育的狀況進行了批評。在政府對教育均衡發展的高度關注下,各地對中小學學校硬件設施進行了改善,各學校硬件之間的差距也在逐漸減小;但毋庸諱言,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校際差距仍然存在。當前,對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很多現象引起了爭議。批評者認為:當前對特色學校的建設熱潮實質上還停留在傳統的學校發展理念上,是“換湯不換藥”;在特色學校建設之初,還是將“傳統名?!币暈椤疤厣珜W?!?。而出現此類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創辦特色學校的理念尚未實現轉變。

2.2 特色學校成了時髦項目的展覽館

獨具特色的學校文化是特色學校的核心,但學校文化不是在短期內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由好幾代師生共同的心血凝聚而成,很難功效立顯。然而,如今各地各類特色學校卻都在“引經據典”,高談闊論所謂的“校園文化”。尤其是在近年來,新課程改革、“雙創”、信息化、傳統文化進校園、核心素養等一系列教育熱詞不斷引發著特色學校建設的“沖動”。為此出現了大量“為特色而特色”的功利行為,將已有項目依附在時髦的教育理念和口號中宣傳。在特色學校建設中過度關注“短平快”的“硬件”建設,使特色學校成了時髦項目或裝備的展覽館。一方面,學校管理者思想層面的急功近利成為此類現象頻發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對特色學校建設尚未形成完善的頂層設計、具體建設環節和策略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也是導致特色化發展無法深入的影響因素。

2.3 特色學校建設成了“績效表現性”的展示

當前階段,由于學校及教職工等被“績效表現性”束縛而不得不置身于各種各類的審查和評比之中,他們的工作情況被轉化成具體的數據和指標;這些數據往往被搜集和記錄,甚至公布于眾。人們會依據這些數據信息來判定和評價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導致特色學校建設難以向縱深推進,再加上管理者和部分教師囿于自身理念的限制,特色學校建設更是舉步維艱,甚至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現象,進而影響學校自身的教育質量。有研究者認為,在學校管理中以績效表現為基礎的這種“評核技術”已成為一種“霸權”?;仡櫘斍暗奶厣珜W校建設,在“特色化”辦學的過程中,政策性的驅動和功利化的傾向是否為“績效性表現”在教育管理中的擴散提供了平臺?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如果政府對學校特色的“規劃”與學校自身特色建設中的“績效表現”結合,則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即特色辦學的行政化和特色建設的形式化。

2.4 特色學校不能實現教育公平與社會公正

特色學校建設不僅受政府行政的政策驅動,還受市場經濟時代下教育產品“商品化”的影響,這與政府想通過創建特色學校來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緩解“擇校熱”、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等的政策目標產生矛盾。首先,原先的學校之間存有較大差異,使各學校所具有的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其他資源等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盡管文化沒有高低之分,但在當前重視等級分層、城鄉二元分割的社會,城市文明相對鄉村文明來說更具優勢,可以為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服務的那些知識比其他知識更有“價值”,適應于城市生活的那部分“文化”也更受歡迎。這些都會使各個學校在創建自身特色的時候所擁有和利用的資源的“價值”和作用不同,原來的優勢學校所創建的學校特色可能會比弱勢學校所創建的更有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勢學校比弱勢學校就有更多的資本來擴大自身品牌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師生資源,這樣會進一步拉大學校之間的差距。其次,學校之間會出現生源的階層區隔。當前,稀缺的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當這種供求矛盾較嚴重時,會出現優質教育機會不公平等現象。盡管國家明確禁止“用錢擇?!薄坝脵鄵裥!钡炔还浇逃F象,但“錢”和“權”仍然是部分階層更容易獲取優質教育機會的手段。在資源分配潛規則和家庭背景因素的雙重作用下,學校之間生源區隔現象更嚴重,這不利于教育公平和社會公正的實現。

3 對特色學校建設的反思

由此可見,特色學校在建設過程中產生了較大的爭議,這引起對今后特色學校建設的思考。在今后的發展中,首先要重視學校文化建設。文化是一個學校的“魂”,凝聚著學校幾代師生的價值取向。其次,關注特色課程建設。特色課程反映著學校自身的辦學理念,是學校建設的關鍵。再次,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有效指導作用。最后,合理均衡特色學校與薄弱學校的資源,有效縮小學校差距,以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3.1 重視學校文化建設

從對學校文化的表征來看,大多學?;径际峭粋€套路;從辦學理念來看,基本都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培養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套話;校訓、校風等也大多都離不開“求真”“務實”“團結”“進取”等之類的詞。而表征學校精神文化,尤其是反映學校個性化特征的詞卻很少。在表征學校文化時應該遵循獨特性、科學性、操作性、系列性和系統性五大原則,在宏觀層面把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和有效實踐。例如,湖南師大二附中在打造制度文化時,便以“人人都是制度建設者”“人人都是制度維護者”“管理者都是制度先行者”及“制度制定者先做制度遵循者”等為主要導向,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制定制度采用“自下而上、民主集中”的雙向模式,通過問卷調查、學生代表座談會、學生代表大會等形式廣泛聽取學生意見,在達成最廣泛的制度共識的基礎上制定制度;同時,該校還具體落實了扁平化制度管理模式,在管理者與一線師生的密切協作與交流中展現管理者執行制度的率先垂范功能,結合“以需要為依據”“制度內在一致”及“讓當事人參與”等基本原則,形成了理性育人的制度文化,在制度文化層面展現出獨有的特色[5]。在建設精神文化時,學校還可參考甘肅省白銀市樂雅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經驗,該校在特色文化建設過程中,深耕傳統“雅”文化和新型“樂”教、“樂”學的教育思想,在“以樂為本,以雅慧心”辦學理念的引領下,形成了以“辦一所幸福的學校,讓學校成為每一位教師心靈依靠的家園,成為每一個孩子幸福成長的樂園”為辦學目標的“雅”“樂”校園文化體系。在具體實踐中,該校構建了“和雅”的科學管理制度、創建了“雅致”的校園環境,并實施了“高雅”的多樣化校園活動、形成了“雅”“樂”特色校園文化助力學校教育品質提升的長效機制,真正形成了特色“雅”“樂”文化體系[6]。

3.2 關注特色課程建設

作為反映自身辦學理念或強化國家課程某些內容的學校特色課程,是學校建設的核心,體現著學校的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的課程呈現著其辦學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著人才的特性,故課程設置代表著學校的核心競爭力。[7]然而,特色課程建設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誤區:其一,將特色項目、專題活動或專題教育等視為特色課程;其二,將學科拓展類課程或選修課程看成特色課程;其三,將一些教學活動當成特色課程;其四,將一些項目的研究視為特色課程,等等。因此,在建設特色課程時需要厘清一些概念:首先,特色課程要關注整體的育人目標。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課程包括教師所教的各門學科和其他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是用來實現培養目標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安排;狹義課程指具體的某一門學科。廣義的特色課程更有助于推動學校特色的發展。其次,特色課程重視課程與文化的融合。學校校本特色課程的建設,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可以滿足某方面需求的校本課程外,還必須建設一些關注整體育人情況——重視學校辦學特色和學校文化、注重文化與課程融合的校本特色課程。再次,特色課程內容具有廣泛性和綜合性。特色課程作為特色學校建設的切入點,其內容選擇要依據學校的育人目標和辦學理念來進行。例如,在國畫課程教學過程中,針對嶺南美術出版社的《鳥語花香》一課,教師可采用小幅工筆畫特色教學的模式開展,讓學生學習工筆畫教程的同時,在第一課堂中學習和繪制工筆畫作品,第二課堂則以社團活動為主,讓學生加強工筆畫的練習,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工筆畫,以增加繪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在調整與創新中優化課程體系安排,展現國畫課程發展的特色[8]。

3.3 政府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保障

首先,明確政府的調控職能,指引特色學校發展。只有當政府有科學的頂層設計、明確的宏觀導向、具體的實施措施等時,才能使特色學校順利發展。目前,特色學校建設盡管受到一定的政策關注,但在實踐中卻更多的是學?!白园l”“自愿”的行動,政府并未制訂相應的具體規劃予以指導,其建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指導性文件,在辦學理念、任務、目標等方面對特色學校予以明確的規定,還要在一定程度上對特色學校的發展進行監督和指導。其次,強化企業、社區與學校的合作關系,促進多元化辦學。學校與企業合作,不僅可以使學校建設“特色”的資金得到保障,還可以加強與企業的聯系,使企業更積極地參與學校特色建設(如為學校提供實踐的場所和機會)。特色學校與社區、高校、非特色學校等之間的合作,可以促進辦學主體的豐富性和多元化,還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共享特色學校資源。資源短缺是我國學校特色建設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故特色學校與企業、社區及高校等合作來達到多方共贏是有非常必要的[9]。例如,以科技特色學校為辦學方向的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學,便結合政府與社會的支持,建立了社會化的培養機制,在多方主體協作貫通中充分利用全社會的科技教育資源,有效拓展了特色科技教育的深度和廣度,該校形成了系列化科學名家講座,開設線上學習平臺,并在與高校、科技專家、家庭及社會的協作中,開展廣泛交流,探索與社會科技教育資源合作發展的途徑,建立科技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10]。再次,從政府、社會、學校等多方位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特色評估機制,采用多元、開放的評估標準。對學校進行評估時要根據學校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實際情況。具體來說,學校自己要做出合理、科學、具體的發展規劃,政府對其指導與評估,社會進行監督,共同保障其合理發展。

3.4 均衡特色學校與薄弱學校

特色學校的創建并非可以縮小區域或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并不能實現教育均衡發展。因此,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在創建特色的同時,要做好相應的改進工作。那么,不同學校在辦學條件、文化資本、資源狀況等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基礎上怎樣才能做到既可以“創建特色”、又可以實現“教育均衡”呢?其實,同一地區的優勢學校與薄弱學校應該“聯合辦學”,以共享資源、互補特色。首先,政府采用政策支持引導或扶持不同層次的學校發展其特色,將不同特色學校進行聯合,加強優勢學校對薄弱學校的輻射效應,創建資源共享平臺,整合不同學校所擁有的資源,以此實現“特色文化互補、優勢資源共享”。例如,上海于2020年11月11日在華東師大附屬天山學校舉行了推進特色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展示活動,上海教育部門部分領導出席了活動,天山學校以“培育生命科學素養,共筑生命成長基石”為主體,向與會代表展示了校園景觀、生物創客創新實驗室等生命教育專門場館,呈現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并開出了15堂展現“培育生命科學素養”特色的教學展示課[11]。通過此活動,上海市特色學校展示了自身的特色及創辦經驗,也為薄弱學校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其次,發揮薄弱學校的優勢。對薄弱學校來說,通過選擇優勢項目來建設學校特色,并根據這些長項來確立其發展特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找準特色發展定位,以此來掌握自身的發展空間和話語權,使薄弱學校發展為特色學校。某一方面或某些優勢既是學校的獨特性所在,又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故充分發揮學校優勢的作用顯得極為重要。學校的特色建設既需要政府等外部環境的支持與引導,更需要學校內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達到內外統籌兼備。

猜你喜歡
特色學校辦學特色
特色種植促增收
新時期山區特色學校創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蘊 辦特色學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國防教育特色學校遴選結果
中醫的特色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特色學校創建不該存在功利化傾向
完美的特色黨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