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整本書閱讀教學

2024-03-07 14:58李芳芳陳志平
語文建設·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鄉土中國

李芳芳 陳志平

【關鍵詞】ChatGPT;《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技術賦能

教育數字化是數字時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路向,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性切口”[1]。在此情境下,教育和以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互動成為業界無法回避的問題。作為時下最具“ 革命性”的技術,ChatGPT 已經使教育“破防”,“以變求變”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2]那么,教育該如何應變?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又會引發怎樣的風險?如何防范和化解這些風險? 學界為此展開了系列研究。從目前來看,研究聚焦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多于基礎教育。而在基礎教育領域中,研究“應為”又多于“何為”,宏觀研究多于微觀研究?;诖?,本文擬聚焦基礎教育,選取《鄉土中國》一隅,嘗試從微觀角度探索利用ChatGPT 賦能整本書閱讀教學,以期為基礎教育有準備地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引起的變革提供參考。

一、ChatGPT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潛能

尋找ChatGPT 與整本書閱讀教學需求的契合點是探索發揮ChatGPT 應用潛能的基礎?!多l土中國》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難點,主要表現為:時間緊,有限的教學時長難以承載體量較大的整本書閱讀[3];學生水平差異大,難以做到因材施教[4];教學資源搜集不易,教師只能“就書講書”[5];繁多的抽象概念、陌生的學術化表達加大了閱讀難度[6];觀念的時代差和背景知識的缺乏難以引發學生的認知共鳴[7]。試設想,若能借助外力對教學進行協助導航,讓教師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立足‘高階和‘人本開展價值創造”[8],該是何等的幸事!而作為數字勞動新主體的ChatGPT 使得該設想成為可能。

1.助教:智能助手和虛擬教研室

生成性是ChatGPT 的重要特征,它能通過智能算法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解析,從中識別規律并有效對接用戶指令。ChatGPT 在閱讀教學中的靈活介入,猶如為教師配備了數字助手,協助開展機械、重復的基礎性工作;又猶如為教師打造了虛擬教研室,實現知識共享和智慧“眾籌”。其應用潛能具體表現如下。

課前階段,一是助力資料搜集。教師可借助ChatGPT 強大的檢索功能,獲取費孝通先生及《鄉土中國》的背景信息,對文章形成更深刻的解讀,從而破解《鄉土中國》的資料搜集和理解難題。二是助力教案撰寫。在獲得相應的角色和任務設定后,ChatGPT 能自動生成《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教案底稿,并跟隨教師的任務“牽引”不斷進行調整。三是助力活動設計。ChatGPT 本身已經完成了龐大數據的學習,擁有強大的擴展能力,能根據指令進行語文學習活動的推薦和生成。例如,教師通過目標約束可利用ChatGPT 生成如下學習活動的預設計,還可通過指令進一步細化活動內容,使其更具操作性。

閱讀理解活動:將《鄉土中國》分成適當的章節或篇章,要求學生在課前閱讀,并提供一些問題或指導性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分析。在課堂上,可以組織小組討論或全班討論,讓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理解,以及對書中觀點的質疑和思考。

觀點分析與辯論:選取《鄉土中國》中的一些重要觀點,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觀點分析與辯論。每個小組可以負責一個觀點,通過深入研究和辯論,展示對該觀點的理解。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表達能力。

文學與藝術聯動:將《鄉土中國》與相關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進行聯動,展示農村題材作品的多樣性和對農村生活的描繪。通過對比分析,學生可以深入理解不同藝術形式對農村社會的表達和表現。

實地調研:安排學生進行實地調研,選擇一個真實的鄉村社區進行田野調查。學生可以親身體驗鄉村生活、與農民交流,并記錄下他們的觀察和感受?;氐秸n堂后,學生分享他們的調研成果,通過實地調研與書中描述內容的比較,深入理解和反思鄉村變遷。

寫作任務與創作:通過寫作任務,如書評、讀后感、議論文等,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并表達對《鄉土中國》的理解和觀點。學生可以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展示對農村社會的思考和看法,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另外,也可以鼓勵學生創作相關的短文、詩歌等,以提升他們的創作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

通過這些方法和活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賞《鄉土中國》這本書。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農村變遷的理解,還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研究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學生也能夠通過這些活動與真實的鄉村社會和農民進行互動,深入了解農村社會的變遷和發展。

課中階段,ChatGPT 的教學賦能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更新迭代,新一代GPT-4 表現出大算力、強智能和多模態等優勢,能通過提供個性化、情境化教學支持來“活化”閱讀課堂。一是支持個性化教學。在《鄉土中國》閱讀過程中,ChatGPT 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風格作出量身定制的交互式響應,從而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體驗。教師利用GPT-4 的數據分析功能,可以提煉出《鄉土中國》閱讀中的個體難點和群體堵點,并據此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我國搭載GPT-4的人工智能程序“NeaChat”和美國可汗學院的“Khanmigo”都在布局數字智慧教學,為學生量身定制學習。[9]二是助力情境化教學。GPT-4 和PaLM-E 技術的結合,可以實現對圖像和文字的整合,生成多模態、可視化的信息,讓鄉土社會更生動、適時地展現出來,完成《鄉土中國》著作與生活的鏈接,縮減文本與學生認知的時代差。

課后階段,ChatGPT 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作業的智能生成、教學診斷與評價方面。在作業的生成方面,ChatGPT 可根據指令生成有針對性的作業,并制訂出作業評價方案。針對教師較為苦惱的《鄉土中國》跨學科作業,ChatGPT 也能調動多學科資源,按需生成作業(如下)。盡管ChatGPT使得作業生成更加便捷,但作業的信度、效度都需要教師嚴格審核,并通過補充提示進行優化。在教學診斷與評價方面,ChatGPT 可協助教師對學生的鄉土調研報告進行評估,并提供反饋和建議;同時,它還能搜集教學過程中蘊藏豐富價值的海量數據,幫助教師開展教學反思。

作業名稱:鄉土中國的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任務要求:

學生需要整合地理、歷史和政治等學科知識,設計一份研究報告,探討鄉土中國的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以下是一個可能的作業設計:

研究背景和目的:學生介紹鄉土中國的概念以及鄉土文化的重要性。學生闡明研究問題,即鄉土中國的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地理研究:學生分析所選鄉村地區的地理特征和自然資源,包括地勢、氣候、土壤等,以及對鄉土文化的影響。學生探討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對鄉土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歷史研究:學生研究所選鄉村地區的歷史背景和發展過程,分析鄉土文化的起源和演變。學生探究歷史事件和社會變遷對鄉土文化的影響,并討論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政治研究:學生研究國家政策、地方政府對鄉土文化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相關政策和措施。學生分析政治因素對鄉土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影響,并提出改進建議。

跨學科整合:學生整合地理、歷史和政治等學科研究成果,分析鄉土中國的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學生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和建議,包括教育、政策、社區合作等方面,以促進鄉土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評價指標:

研究報告的結構和組織:報告能否清晰陳述研究背景、目的、方法和結論,邏輯性是否強,各部分之間是否有良好的銜接。

學科知識的運用:學生是否準確應用了地理、歷史和政治等學科的相關理論和概念,能否深入分析和解釋鄉土中國的文化傳承與可持續發展。

跨學科整合和綜合能力展示:學生能否有效整合不同學科的研究成果,形成有內在聯系和有邏輯性的綜合分析,能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和建議。

數據和證據的支持:學生能否準確搜集、分析、解釋相關的數據和證據,以支持他們的研究和論點。

結論和建議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學生的結論和建議是否基于充分的研究和分析,能否提出具體可行的改進方案和措施。

學術語言和表達能力:學生能否使用準確、清晰和適當的學術語言,寫出流暢的句子和段落,有效地傳達他們的研究成果和觀點。

教師可根據以上評價指標,審閱學生的研究報告,并提供具體的評價和反饋,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輔助評估方式可以包括寫作評分標準、學生自評和同伴評價等。

2.伴學:數字百科和移動學伴

ChatGPT 靈活的知識調度能力和生成能力使其具備了類似數字百科的功能,能夠成為學生知識學習的腳手架、合作探究的移動學伴。

一是賦能適時資源供給。對于初入高中的學生來說,其學術類著作的閱讀經驗遠不如文學類豐富,讀懂《鄉土中國》具有一定難度。[10]作為一個即時的問答工具,ChatGPT 可識別學生關于背景性知識的提問,并生成相關的回答,這樣的交互過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學生的知識盲區。例如,針對學生提出的“鄉村社會有哪些特點”,ChatGPT 可以從人口分布、農業經濟、社會關系等方面進行闡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鄉村社會的基本面貌。在閱讀過程中,ChatGPT 也能就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推薦有關文獻、學者觀點,學生可按圖索驥進行深入探究。針對書中抽象的概念,ChatGPT 還可提供具體數據和案例,幫助學生從書本知識向實際情境遷移。

二是賦能泛在知識學習。有別于將整本書閱讀當作課內知識的補充和延伸,作為課程內容的《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需要貫通課內外,實施一體化設計,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如何打通時空界限,對學生進行連續性指導[11]。ChatGPT 能突破時空限制,滿足一體化設計需求,助力學生的泛在學習。學生可通過向ChatGPT 提供個人閱讀偏好、學習目標、閱讀難點等數據,獲得定制化的閱讀策略推薦,從而更有規劃地開展閱讀。在缺乏教師指導的情況下,GPT-4 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提出改進意見和連續性的學習支持,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調整閱讀策略。

三是賦能合作探究學習。ChatGPT 的交互功能可延伸至合作學習,使得學習更加靈活化和擬真化。學生可為ChatGPT 設定不同角色,如高中教師、社會學家、學伴等,與自己開展合作探究;也可將《鄉土中國》的觀點提供給ChatGPT,并與其展開對話。ChatGPT 會根據學生的背景供給和角色設定,提供各種可能的解釋和見解。雙方進行觀點的互動協商,邊討論邊修正,在討論中激發思考,在思考中深化對文本的解讀。ChatGPT平等耐心的回答和陪伴式的互動可以給予學生情感支撐,角色的設定也能賦予學習創意感,從而提升學生閱讀的主動性。

3.導思:思維導航和創意引擎

作為擁有強大“思維鏈”技術的ChatGPT 能夠激活文本的互文性,在海量文本中進行抽象和概括,找出帶有普遍性的規律,并基于用戶指令生成新內容,這種生成原理本身就蘊含著重要的學習思維,使得ChatGPT 能夠成為推動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的邏輯框架?!八季S鏈”技術使得ChatGPT 能實施復雜推理,理解用戶多指令間的關聯,逐步推動多序列任務完成。學生在人機對話中,需要思考如何將ChatGPT 的回答與新的問題相連接,形成一條條有機的思維鏈。例如,針對“《鄉土中國》關于鄉土社會的論述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學生向ChatGPT 直接提問,難以獲得理想的解答。此時,可逐步開展引導:你知道《鄉土中國》嗎?該書對鄉土社會的論述有哪些?這些論述是否提供了推動農村社會發展的建議?根據以上論述,你對中國農村社會的發展有何思考? 通過不斷“ 拋錨”,引導ChatGPT 給出更深入、更高級的回答。這種互動訓練有助于學生實現對前后知識的關聯與整合,在“瞻前顧后”中串聯出更為立體的知識結構。

二是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問題意識在思維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問題是開啟思維的閥門。當ChatGPT 不能生成理想回答時,學生需要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審視其合理性和邏輯性,優化提問方式,從而加深對問題本質的理解。批判性思維也離不開質疑,ChatGPT 的回答并非全部準確,學生可以作為競爭的對話者,闡述其潛在偏見或漏洞,在協商與互動中重構知識。辯論是鍛煉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手段。學生可將《鄉土中國》的觀點輸入ChatGPT,并訓練其生成系列辯題和論據,在此基礎上,實施人機互辯,挑戰ChatGPT 的觀點。這種互動過程不僅能加深學生對文章觀點的理解,也有助于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是激活學生的創意和靈感。ChatGPT 的生成源自“一種數據化的編碼計算”[12],這種強大的編碼計算使得其回答呈現出多角度、多層次、系統性的特點。人們不一定滿意其生成的內容,但能在連續的輸出中觸發靈感,從而開啟新的思維旅程。例如,在未經訓練、直接詢問“禮治社會和法治社會的區別”時,ChatGPT 的答案有些勉強,但回答問題的角度(權威來源、規范和約束方式、權力責任分配、沖突解決機制)卻發人深省。ChatGPT 的輔助有利于撬動學生的思維生長點,使其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提出新的見解。例如,針對教材中“ 今日中國鄉村的變遷”調研,ChatGPT 會啟發學生遷移至“鄉村振興”“農民工返鄉創業”“鄉村教育和人才流失”等更多角度,學生還可據此與ChatGPT 展開交互式的頭腦風暴,獲得更多學習智慧。

ChatGPT 不僅為學生引入了平等性對話,也引入了個性化對話和競爭性對話,學生在與ChatGPT 的對話中會逐步形成對原有知識的批判、質疑,在判斷中實現知識的重構,在對話中推動思維的演進,進而推動閱讀教學由原來的權威課堂轉變為對話課堂,從關注預設的結果轉向關注知識的生成,而這也是ChatGPT 賦能閱讀教學的核心所在。

二、ChatGPT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隨著ChatGPT 在教育領域的“破圈”,唯有提前謀劃,有準備地迎接人工智能技術,才能最大限度地讓人工智能技術為教育賦能。

1.確定ChatGPT 在閱讀教學中的位序和邊界

一是厘清ChatGPT 使用價值,通過價值判定來明確教學位序。ChatGPT 介入的閱讀教學構建了新的“師—生—機”三元協作關系,三元協作下的閱讀課堂,人是教學的主體,機器只是輔助性的工具,永遠無法代替人的閱讀和情感價值交流。ChatGPT 能提升教學效率,但其服務的最終指向仍是作為主體的人,這是三元協作課堂應始終堅守的價值理性。

二是明確ChatGPT 使用規則,通過規章來約束技術的使用。教師需要對ChatGPT 的使用建章立制,明確其使用目的和范圍,并制訂使用指南。必要時,教師可示范ChatGPT 的使用方法,客觀呈現ChatGPT 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理性使用ChatGPT,有選擇性地接受其生成內容。

2.實施機輔模式下閱讀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

一是實施ChatGPT 融入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流程的再造。在教學實施的起點,教師須對教學所關涉的各項知識和工作進行歸整,結合ChatGPT 特性,對其使用進行梯度設計。在知識歸整方面,借用朱于國、姜向榮對語文知識的四分法[13],除作為課程內容載體的言語形式知識外,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可鼓勵學生多用ChatGPT,對概念、事實、現象進行解釋和溯源,但需要核實權威來源;言語實踐知識可兼用ChatGPT,對步驟、計劃和方法進行推薦,但ChatGPT 無法代替個體實踐;緘默知識應慎用ChatGPT,其生成的內容雖能激發靈感,但學生語感的形成離不開多讀、多寫、多思。在工作歸整方面,重復機械的事務性工作可以借力ChatGPT,但推理、分析、創造等高階任務和品讀、解析等高情感性工作仍需要師生的具身參與。在前述分類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合理設計機輔模式下的閱讀教學流程,繪制教學藍圖。筆者以黃岡中學雷勝紅老師的教學設計為基礎,嘗試擬構ChatGPT 融入下的《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教學流程(見圖1)。

二是在人機交互中實現“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和“跨媒介閱讀與交流”任務群的統整。兩個任務群共有的“閱讀”表征為其融合奠定了基礎。在實際的閱讀中,可嘗試將部分內容打通,從一個任務群輻射到另一任務群[14],從而實現多任務群的同向同行。ChatGPT 融入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應以實施“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為主,以“跨媒介閱讀與交流”為輔,主任務群勾連輔任務群,用“跨媒介”的形式推進整本書閱讀形式的優化和閱讀結果的深化。依據閱讀目標展開ChatGPT的知識檢索、資源推送和學習路徑導航,并引導學生認知媒介語言;依據閱讀實踐任務生成活動方案,并通過追加提問進行調整,生成個性化表達;組成跨媒介學習共同體對生成的內容進行集體研討,協同生成跨媒介閱讀成果。例如,以“中國大媽國外種菜”話題為例,可組織學生聯系“鄉土本色”章節進行討論,再結合ChatGPT 的生成得出“土地附著、自給自足、鄉土情結”等關鍵詞。在此基礎上,人機攜手可進一步拓展至“舌尖上的中國、李子柒、土地廟、鄉村音樂節”等更豐富的話題。教師可鼓勵學生據此展開多媒介的鄉土調查書寫,推動閱讀與媒介、與生活的連接,形成對鄉土中國的深入理解。

三是在反向質疑中實現“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合流”。ChatGPT 也會犯錯,需要師生對其內容進行辨識。這種辨識包含師生對生成內容的鑒別、評價、改造等一系列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既訓練了思維的邏輯性,也增強了所獲知識的深刻性,能實現閱讀與思辨的有效貫通。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中既可順向引導,通過提問和提示來生成答案,也可反向質疑,對既定答案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教師可借助ChatGPT來催化反思活動,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生成結果和生成歷程,并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對比和提煉。教師也可借助ChatGPT 來實施人機“ 對抗”,由ChatGPT 生成《鄉土中國》辯題,通過教師控制ChatGPT 來組織一場機器的超級大腦和班級學生的群腦之間的對抗賽,引領學生通過交流、反駁、辯解等學習過程,驅動思維活化和思想深化,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三、ChatGPT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ChatGPT 有其適用的閾值,合理有序地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才能最大限度地讓其為教育賦能。

1.避免人工智能技術狂熱下的數據異象

一是避免數據污染。ChatGPT 的生成基于已有的訓練數據,訓練數據的質量會影響生成的準確性。對于《鄉土中國》這類學術著作而言,其中的觀點和論證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僅僅依賴ChatGPT 的回答可能無法獲得足夠準確和全面的解釋。同時,其回答可能無法涵蓋《鄉土中國》的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師生進一步提純。二是避免數據“ 繭房”。當ChatGPT 的生成符合個人偏好時,個體容易沉浸在算法推薦的與自身相似價值的信息中[15],忽略掉不喜歡的信息,從而被困于信息繭房中。在《鄉土中國》的閱讀學習中,ChatGPT 會向著師生中心需求推進,對師生實行精準投遞。師生如果缺乏技術理性,就容易為技術所誤導。三是避免數據迷失。ChatGPT 具有“永恒的生成性”,它可以在運算中實現無限遞歸[16]。這就意味著在《鄉土中國》閱讀教學的人機互動中,ChatGPT 會不斷生成答案,逐步累積起關于文本的信息“ 汪洋”,師生如果缺乏整合能力,就容易陷入技術迷茫,也容易引發閱讀偏航。

2.警惕學習外包下的思維僵化

一是警惕思維惰化。智能時代,當人的感知、判斷過度依賴機器時,容易導致思維僵化和能動性消解。學生在閱讀《鄉土中國》的過程中,可通過ChatGPT 快速生成答案,知識的唾手可得可能引發技術依賴。如不加以節制,學生的好奇心和能動性會被技術所侵蝕,成為僵化的知識“生產”。二是警惕創造力退化。面對ChatGPT 的超強能力,學生的思維可能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投喂和知識的慣性索取中逐步惰化,放棄對文章的深度品讀。同時,ChatGPT 所帶來的學習便捷符合人們“走捷徑”的偏好,教師應警惕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其對技術的興趣所擠占,用技術思維代替高階思維。

3.關注算法依賴下的感知退化

提升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促進對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是“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重要旨歸。閱讀鑒賞力和文化感知力的提升離不開對文本的沉浸式品讀,學生只有在這種身心俱在的閱讀參與中,才能形成獨特的情感體驗。在ChatGPT 的使用中,教師應關注學生與作品的情感性、精神性交往,避免人機的純粹數據交換。學生從ChatGPT 中獲得的是經過算法加工過的二手材料,而不是通過自身的思考和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過度依賴ChatGPT信息傳遞會減弱學生對作品的感知力。因此,教師在人工智能技術之外,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在閱讀中的多層情感交流和認知互動,守護好學生的文學靈性。

猜你喜歡
鄉土中國
再思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建設與改造
“鄉土中國”的審視一種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以《鄉土中國》闡釋《紅樓夢》的居處布局原則
“后鄉土”視域下農村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