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基礎醫學概論課程的教學體會 *

2024-03-11 19:32翟曉艷楊李旺趙煥新季新燕儲開博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基礎醫學概論學科

翟曉艷 楊李旺 楊 蓉 趙煥新 季新燕 儲開博

(山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1]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64億人,已占到總人口的18.7%,自2000 年步入老齡化社會以來的20 年間,老年人口比例增長了8.4%,我國已成為世界老齡人口最多也是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2]。要解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不健全的問題,建立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老年健康服務管理體系,人才是關鍵。從2016年至今,教育部分批在全國123 所院校(不含中外合作辦學)設立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3]。山西中醫藥大學于2020年也獲批設立該專業[4]。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是醫學、管理學、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知識交叉、實踐性較強的新興專業[5]?;A醫學概論作為該專業醫學課程中的核心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醫學知識?,F結合山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概論的開展情況,談談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改進措施。

1 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課時少 授課內容多 基礎醫學概論主要包括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其中解剖學是研究人體各部正常形態、結構的科學;生理學主要研究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規律或生理功能;生物化學主要介紹生物體的化學組成、結構及功能,物質代謝及調控[6]??梢姳鹃T課程知識跨度大、內容廣泛,且本專業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文科背景,缺乏生物學知識,因此學習起來相對困難。而本課程課時安排有限,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結合專業特點,提高學生的基礎醫學素質,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很大的挑戰。

1.2 各學科教師之間交流少 知識結構不系統 銜接不通暢 基礎醫學概論中,三門學科的系統各不相同,授課教師分別來自不同的學科課程組,暫時沒有獨立的基礎醫學概論課程組。由于學科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強調各自學科的系統性,缺少足夠的交流和溝通,忽略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導致學科之間脫節或者重復,容易造成各學科之間滲透不足,知識結構不系統,銜接不流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將知識融會貫通,學習興趣降低。

1.3 專業針對性不強 培養目標不明確 健康服務與管理是一個新型的專業,多數院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具備現代健康管理理念,掌握健康服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健康管理特長,擁有健康服務實踐能力,能夠在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管理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保險機構、養老中心、健康管理企業從事健康評估、健康監測、健康指導、健康管理等的應用型人才[3]。由于其專業工作內容的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往往不需要深入地掌握所有知識內容,而只是需要對醫學基礎相關的知識有系統、全面的了解。因此基礎醫學概論課程的學習應該以滿足專業需求為目的,不必過分追求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例如在解剖學部分中,運動系統只需要掌握骨、骨連接和骨骼肌的基本形態特點和功能,對于具體每塊骨的突起、隆起、溝以及關節面等細節,每塊骨骼肌的起止點、位置、運動功能等,不必過分要求;在循環系統中,重點掌握心臟的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對于全身動脈、靜脈的走形和分布范圍,全身淋巴結和淋巴管道的分布,則不做過多要求;在生理學部分,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功能、現象和規律,機制部分過于復雜,對本專業沒有太多意義。

目前各醫學院校雖然制定了基礎醫學概論的教學大綱,但大多只是在臨床醫學教學大綱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壓縮和拼湊,知識結構設計不盡合理。對學生而言,不能真正意識到現在所學基礎醫學概論對今后工作的重要性,以為學好相關的專業知識就可以,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7]。

1.4 教學方式單一 學生學習主動性欠佳 基礎醫學概論中包含了人體解剖學、生理學和生物化學三門學科,知識結構從微觀形態到宏觀形態,從形態結構到功能,從系統器官水平到細胞分子水平,跨度比較大,內容比較多,而課時相對少,因此授課教師大多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7],整個教學過程以授課教師為主,學生沒有時間和機會思考,其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發揮,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

2 改進的措施和建議

2.1 成立獨立教研室 培養專業教師 基礎醫學概論的內容涉及廣泛,知識之間銜接緊密,因此對于老師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授課教師需要有強大的醫學知識背景,從形態到功能、從微觀水平到宏觀水平,可以將知識很好地融會貫通,教學過程深入淺出。因此專業的教師團隊必不可少,成立獨立的基礎醫學概論教研室勢在必行。新教研室成員可能只對自己學科的知識比較精通,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了解比較少。因此可以根據不同教師擅長的學科,集中統一備課,取長補短,共同討論授課的細節、內容、重點和難點、授課方式等;組織新教師試講,其他教師提出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逐步培養出一支專業的教師團隊。

2.2 修訂教學大綱 優化知識結構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就業要求是培養能在各級衛生行政管理機構、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養結合機構、健康管理機構、健康保險機構等領域從事健康服務與管理工作的復合型或應用型人才[3]。針對其專業需求、專業特點修訂教學大綱,使專業知識點與學生工作的需求充分對應。在教學大綱中,對于知識點的把控,既能滿足面的要求,還能滿足深度的要求,但不是面面俱到,沒有重點的。在科學的教學大綱指導下,由于受到課時少、內容多的限制,授課過程中要注意知識結構優化以及與后續相關臨床課程的銜接問題,不同學科之間相關的內容要重組,避免相同內容重復講解;同時重點難點內容要詳細講。例如在講器官腎的時候,先講其宏觀的形態結構——形態、位置、毗鄰和大體結構。如大體結構中講到腎實質,可以分為腎皮質和腎髓質,腎皮質富含血管呈紅褐色,內有細小的點狀顆粒,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髓質主要由圓錐形的腎錐體組成,腎錐體的尖為腎乳頭,尿液由腎乳頭流入腎小盞,每2~3個腎小盞匯合成一個腎大盞,2~3個腎大盞再匯合成腎盂,腎盂出腎門后移行為較細的輸尿管[6]。因此我們得出結論,腎臟濾過的尿液從腎小體通過后,由腎皮質流經腎髓質、腎小盞、腎大盞、腎盂,最后經腎門出腎,經過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那腎是通過怎樣的結構濾過尿液的?引出腎的微觀結構。腎實質中主要是泌尿小管,泌尿小管由腎單位和集合管兩部分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呈球形,由血管球和腎小囊組成。腎小球由入球小動脈入腎小囊后分支成毛細血管網,在腎小體內卷繞而成。腎小囊是雙層薄壁的杯狀囊,內層緊貼血管球,與腎小球毛細血管共同構成濾過膜,有利于血漿中尿液的濾出。由此我們總結出腎小球濾過膜的結構,包括毛細血管的有孔內皮、基膜和腎小囊內層的足細胞裂孔膜。學生理解了腎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后,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出腎的泌尿功能。首先經過濾過膜濾出的液體為超濾液,即原尿(大約為180 L/24 h);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分和營養物質都會在經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過程中被重吸收,最終排出體外的為終尿(1000~2000 mL/24 h)。掌握了一般功能后,再學習腎臟泌尿的調節功能。這樣的知識重組使學生能夠將不同學科的知識串聯起來,層層遞進、深入淺出,既減少了知識的重復講解,節約了時間,使其有足夠的時間講解重點難點;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相互關系,構建出知識的整體框架,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2.3 豐富教學方式 提高學習主動性 “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阻礙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依據不同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難度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器官腎的學習過程中,可以采用基于問題的教學法(PBL),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帶著問題去聽課。先提出問題:腎臟的形態是什么?引出腎的形態結構;其次提出問題:腎臟的泌尿作用是如何實現的?引出腎的微觀結構以及濾過膜的組成,以及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內分泌功能;根據以上的內容,再進一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腎功能損害的患者會出現蛋白尿和血尿?

而在血型與輸血這部分,則更適合采用BOPPPS(即教學目標為導向,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教學模式;課前通過“學習通”教學平臺,發布本部分的學習清單、PPT 講義和錄屏內容供學生預習,并分小組收集資料;課中以影視劇中“滴血認親”和“急救輸血”的畫面為切入點,提出問題“滴血認親有科學依據嗎、給患者輸血的原則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發布15道選擇題以評估學生的預習情況。本部分學習內容包括血型的概念、ABO 血型系統的抗原分布和抗體形成、Rh血型系統的抗原分布和抗體形成、輸血原則;同時在能力上要掌握血型的判斷方法、臨床輸血的原則等;在情感上要培養學生救死扶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生分組討論,講解本節內容。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對學生講課內容給予補充和糾正。同時宣講我國的獻血政策,鼓勵學生們去無償獻血。最后總結本節內容并再次提出問題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傊?,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4 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改革考核方式 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的系統性評價[7]。終結性評價反映的只是本門課程學習情況的最終結果,與之不同的是,形成性評價更加側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優點是可以根據學習過程的反饋,對教學過程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期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這兩種評價方式各有優點,基礎醫學概論采用二者結合的方式,平時采用形成性評價(占總成績的30%);包括隨堂考核、考勤、課堂討論(占20%)以及實驗測試(占10%);學期末采用終結性考核(占總成績的70%)的方式。

3 討論

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是一個新型的專業,主要的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四個類別,其中基礎醫學概論是醫學類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3]。本專業的學生不直接面對患者,但是在做健康服務與管理工作時,又需要相關的醫學知識,因此在學習中既要突出醫學知識的主體地位,又要兼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故而會出現內容多、課時少,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作為新型專業開設的課程,存在沒有專業的教師團隊,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交流少、知識不系統,專業針對性不強等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都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措施。

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例如教師團隊人員不足、教學條件受限、形成性評價中教師批改作業的任務過重等,都會影響教學過程的實施。作者期望不斷地探索、嘗試,綜合學生、教師和學校各方面的努力,未來能夠探索出一套針對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針對基礎醫學概論課程的、比較成熟、有效、可行的教學模式。

猜你喜歡
基礎醫學概論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青銅器辨偽概論
《速勒合兒鼐傳》(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論
“超學科”來啦
電冰箱節能與發展概論
論新形勢下統一戰線學學科在統戰工作實踐中的創新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