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言語思維能力提升策略

2024-03-13 06:21云南省紅河縣阿扎河鄉中心完小普正林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言語思維能力文本

■云南省紅河縣阿扎河鄉中心完小 普正林

小學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多種方式來提升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掌握更多知識。本文首先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理論依據,其次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學生言語思維能力提升策略,以激發學生的言語思維,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策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言語思維,使學生對語文課程產生興趣,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提高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最后,教師應注重開展多種有效的實踐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言語思維,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一種假設、解釋,并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不是最終答案。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學生具有巨大潛能,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語文知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知道知識的含義,并以具體的知識背景作為切入點。知識的學習具有主動構建性、情境性和社會互動性:主動構建性是指學習者是主動的信息構建者,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情境性是指知識的學習不能脫離情境而單獨體現,存在于一定的背景之中;社會互動性是指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學習共同體來完成,而學生需要通過溝通、交流完成知識的儲備和思想的升華。

(二)符號互動理論

符號互動理論認為,符號是指“人們賦予的某種有意義的事物”,可以是人的語言、神態和動作等,也可以是約定俗成的某種行為及場景的意義;“互動”是心靈、自我與社會產生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之一,個體應用有意義的符號實現社會互動。言語互動是社會成員通過對語言符號的使用來實現個體言語交際行為,并以言語交際行為的成功與否來判斷個體的社會化程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語言符號,并將其運用到言語交際中,從而促進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提高自身的言語思維能力。

(三)最近發展區理論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學生存在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二是學生潛在的發展空間,通過系統學習能夠達到的水平。由于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水平的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也是不同的,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實踐和探索,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在誦讀理解中發展抽象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認知還不成熟,大部分處于形象認知階段,需要借助具體的事物進行思考。隨著知識學習的深入,學生的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轉變,小學語文課程是培養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誦讀來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誦讀是小學語文課堂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進而對文章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中可以采用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誦讀,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莫高窟》一課時,其中有關“飛天”的描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誦讀,代入文章中,通過優美的詞句感受飛天的動作之美和形態之美,并有感情地朗讀,增進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

(二)對比賞析中發展判斷思維

語文教材內容包含兩種語言形式:一是顯性表達,二是包含在形式中的豐富內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應用同義詞和近義詞等替換方式進行對比練習,通過對比賞析來發展學生的判斷思維,增加言語理解形式,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賞析,鍛煉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能力和評價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在揣摩內涵中發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指從已有的事實或經驗出發,經過分析、推理,并根據邏輯得出結論的能力。推理的過程就是分析和綜合的過程,是一個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聯系生活實際或自然現象進行合理假設和推斷,通過推理得出正確結論。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揣摩文章內涵,體會文章含義、形象及感情色彩,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

(四)在洞察矛盾中發展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分析、概括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做出正確判斷和評價的能力。語文是一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的課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這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教師要以課文為例,從文字中找出“矛盾”,并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矛盾”產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揭示生活的一些道理,如“堅持與放棄”“理解與誤解”“自私與寬容”等,從而幫助學生學會從言語表達的形式上分析和評價事物的本質特征,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言語思維能力提升策略

(一)研讀文本,挖掘教材的核心價值

1.研讀文本關注讀者視角。

文本解讀是語文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研讀文本,為言語思維的培養奠定基礎。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從讀者的視角進行解讀,從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童年的水墨畫》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作者的視角感受文章中無憂無慮歡樂童年的生活,走進作者內心,與之產生情感共鳴。

2.關注課程視角。

首先,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學生語言文字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要根據文本特點來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理解和研究。其次,小學語文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教師要關注教材之間、單元之間以及單元內部的關聯性,注重設置語言實踐訓練的目標梯度,從而提高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最后,教師要站在整個教學課程視角,理清不同學段的知識分布情況,明確各階段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把握教材核心價值,有效開展言語思維能力訓練。

3.關注兒童需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研讀文本,關注學生需求,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有效提升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一粒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不同需求選擇合適的方法開展個性化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搭建平臺,創設具體的言語情境

1.知識融通,創設運用情境。

言語思維是人類基本的思維活動,既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開展相應的活動,引導其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遷移引用,夯實語言思維基礎,提高言語思維實踐運用能力。

2.鏈接生活,創設交際情境。

教師應積極創設交際情境,從熟悉的生活環境出發,并利用這些交際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言語表達樂趣,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例如,在教授《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語言運用環境,讓學生描述自己最熟悉的家鄉,通過合理表達展現家鄉的特色美。在這些情境中,學生學會表達的同時,學會了如何與人有效交流,從而提高言語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一些交際情境來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并利用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

3.關聯經驗,創設建構情境。

知識和經驗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情境,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知,從而獲得更多經驗。例如,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由于識字量大、任務重、學生容易遺忘,教師可以采取相近字對比分析關聯記憶,以“辯”“辨”和“辮”的教學為例,“辯”中間是言字旁,有用語言說明見解或主張之意;“辨”中間是一點一撇,有根據不同事物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別之意;“辮”中間是絞絲旁,有將頭發分開編成條條之意。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對形近字加以區分,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力,從而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發展思維,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積累更多的語言思維經驗。

(三)多維聯動,拓寬表達路徑

1.指向思維提升的多元活動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合理地進行活動設計,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開展民間故事分享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活動任務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指向思維提升的活動框架設計

2.依托“學校大腦”的時空重構。

依托“學校大腦”整合資源,進行教學時空重構,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質的教育環境。通過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整合,達到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機融合,從而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互補。利用“學校大腦”系統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計劃,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學校要積極搭建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

(四)關注閱讀對話,注重言語實踐能力的提升

言語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資源,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通過語言訓練、交流訓練和寫作訓練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例如,讓學生自己閱讀文章,并在課后進行口頭復述,對相關情境進行分析。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詩歌和相關文章,鼓勵學生根據不同的文本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五)以評促學,設定評價量表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的培養,而評價量表則是以學生言語思維能力為評價內容的重要方式,教師應積極應用多種評價量表,為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例如,教師可以應用“一評、二測、三展”的評價模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耙辉u”時,根據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進行評價;“二測”時,根據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進行評價;“三展”時,則是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評價,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提高言語思維能力。

四、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認識到學生言語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要多途徑、多形式地培養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如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思維方式;開展各種活動,如主題辯論、故事分享等,使學生在實踐中積累更多的言語表達技巧,培養學生的言語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言語思維能力文本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培養思維能力
培養思維能力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關于冬天
關于言語行為的現象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