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實情境下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實施策略

2024-03-22 11:13胡凌燕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辨性祥林嫂年齡

胡凌燕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教學任務包括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判斷能力和理性表達等素養。三者互相交融,各有側重,共同作用于學生理性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師如何準確理解思辨的內涵,如何精心選取思辨主題、內容、材料,結合聽、說、讀、寫等學習活動,找準思辨訓練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冷靜思考、準確表達呢?本期精選的一組文章將深入探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教學要義。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在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下冊中共占三個單元,從感受思辨中蘊含的邏輯思維、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維水平到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辨析質疑的審辨思考,再到論析、研討,教材在思維提升方面呈梯度編排,符合人的思維認知發展過程,體現了內在邏輯性。設置這個任務群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引導學生理清思維過程,掌握思維方法,發展辯證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如何在該任務群的教學中達成這些目標呢?

一、善于捕捉契機,有機生成思辨話題

新課標指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多個維度、多個層面的積極的語言活動,指導學生進行思辨性研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整合教材內容和關注時事動態兩方面入手,生成思辨話題。

1.整合教材資源,生成思辨話題

教材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工具之一。教師可以整合統編版高中語文教材資源,生成以下思辨話題。①必修下冊第一單元《鴻門宴》的學習中可設置如下話題:有人說項羽不殺劉邦是婦人之仁,有人說項羽此舉體現了其仁義,對于項羽和劉邦誰是真英雄,你怎么看?如果項羽過了江東,歷史會改變嗎?②學習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二單元《論語》《禮記》《孟子》選文時,可勾連荀子的思想設置如下話題:同樣是儒家代表,關于人性的善惡,孟子提出“性善論”,而荀子提出“性惡論”,你怎樣評價他們的不同?③必修下冊第一單元《論語》《孟子》《莊子》的選文學習中可設置如下話題:如何理解中國文化中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與道家的“無功、無名、無己”的尖銳對立?④利用必修下冊第一單元《燭之武退秦師》的“學習提示”內容,勾連孔子關于“禮”的闡述,可設置如下話題:孔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左傳》也重視“禮”,秦、晉圍鄭是因為其無禮,晉文公認為進攻秦軍是“不仁”“不智”“不武”,因而被古人贊為“有禮”,如何理解這里所說的“禮”?秦先與晉聯合圍鄭,后“又與鄭人盟”,秦的行為合乎“禮”嗎?《左傳》中的“禮”與孔子所說的“禮”一致嗎?

2.關注時事動態,生成思辨話題

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時事動態生成思辨話題。如,東京奧運會上,14歲的中國跳水運動員全紅嬋“橫空出世”,一跳成名。在國人為她在如此年齡就奪得金牌而歡呼的時候,國外卻有不同的聲音傳來。德國奧委會主席霍曼聲稱這種不斷降低參賽者年齡的方法是沒有意義和不負責任的,在高水平競技領域設置年齡限制仍是必要的。他說“我不想知道這個中國女孩(全紅嬋)3歲、5歲或8歲時的生活是怎樣的,但我認為,如果必須考慮這種(培養方式),你必須對它持批評態度?!睂τ谶@種聲音,你怎樣評價?

二、創設真實情境,提高思辨性表達意愿

教師要先設計真實的辯論情境,再教給學生辯論的方法和技巧等思維訓練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尋找合適的論證路徑。比如,如何反駁核心觀點、如何抓住對方論據的不嚴謹之處展開批駁、怎樣運用歸謬法和反向推導法等。同時,教師要教給學生表達的句式,如“誠然……但是……”“……固然不錯,然而……”“之所以……是因為……”等。真實情境的創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表達支架的梳理能夠引發學生的思維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展開思辨性表達。

以上文提到的思辨話題②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主題為“性善?性惡?”的辯論賽,引導學生展開思辨性表達。此次辯論賽中持“性善論”二辯的陳詞,先從孟子和佛家的觀點中引出人性本善的主張,說明有善端才會有善行,并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類比,推論“人之所以有善行,是因為人性中本來就有善的種子。惡人惡行猶如劣質的瓜果,其產生是由外部環境造成的。正因為人性本善,才有諸如‘最美逆行者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善人善舉”。此段陳詞運用了類比法,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理論出發,運用歸因分析法明確立論,而且運用了句式支架“之所以……是因為……”和“正因為……才……”等。

反方二辯則迅速抓住對方辯友例證中的漏洞,駁斥其論據的錯誤,進而達到反方立論的目的。

對于正方辯手所提到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想問,如果每個人都本性為善的話,誰會拿起屠刀呢?曹操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路易十五說“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這能說人性本善嗎?……

以上兩名學生的語言表述和思維都比較稚嫩,尚需教師長期有意識地引導,以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

三、引導學生從多元視角思考,鼓勵批判性思考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分析質疑,多元解讀”和“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它要求教師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鼓勵學生多角度質疑問難,分析論證,達到提升思維能力的目的。比如根據上述全紅嬋東京奧運會一跳成名引發爭議的時事材料,教師可以設計4個思考角度:①全紅嬋的成功——成名要趁早;②異域之聲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思考(或我們對待不同的聲音所持的態度);③沒有年齡限制的同臺競技是否公平;④東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兒童教育之我見。

以“異域之聲給了我們什么樣的思考”為討論角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幾個思考點:霍曼是基于什么出發點如此發聲?奧運會對運動員特別是跳水運動員有無年齡限制?各國參賽選手中有無與全紅嬋年齡相仿的人員?由此引導學生通過查尋相關資料,得知國際奧委會并未規定參賽者的最低年齡,但是單個項目的體育協會有年齡限制,如跳水項目的年齡下限為14周歲,在這一點上,全紅嬋的參賽完全合規合法。而德國參加此屆奧運會的滑板運動員斯托菲修斯就與全紅嬋同歲,日本參加此屆奧運會的運動員中有比全紅嬋年紀還小的,教師可以由此引導學生思考霍曼言論的出發點,是對兒童的保護,還是基于意識形態偏見批評中國等。

四、關注思考過程和思維方法,適時評價

教師要確立“教學即評價”的意識,關注學生在問題研究過程中的交流、研討、分享、演講等表現,關注其思考的過程和思維的方法。

如講授《祝?!窌r,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小組呈現小說的結構圖,詳細梳理祥林嫂的命運走向,然后從文章的思維走向和呈現者(學生)的思維走向兩個方面進行評價。小說的情節結構是“我”到魯鎮,祥林嫂死了(序幕)—冬初,祥林嫂第一次來魯鎮(開端)—祥林嫂被迫改嫁(發展)—祥林嫂第二次來魯鎮,逢人訴苦,捐門檻(高潮)—祥林嫂成為乞丐(結尾)—祝福(尾聲)。有學生提出,按照祥林嫂的人生走向,可否將倒敘換成順敘,把“祥林嫂之死”的結局放在小說末尾?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思考,并引導學生討論“你認同哪一種結構方式?作品的哪一種結構方式更具有批判意義?”同時勾連魯迅的其他小說如《故鄉》等,探討其小說在回憶與現實之間穿插閃回的結構美。這樣,不僅可以完成學習作者同一類作品寫作思維過程的小專題,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發散思維和專題學習意識。

此外,教師可以注意搜集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各類材料,如文言知識測試卷、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小組研討成果、調查報告、體驗性表演活動視頻和個人反思日志等,通過各種物化學習成果的實證分析,適時評價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情況。

猜你喜歡
思辨性祥林嫂年齡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劇原因解讀
基于祥林嫂稱謂感知其人物形象
變小的年齡
高中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悖離核心素養涵育的非思辨性寫作
年齡歧視
算年齡
祥林嫂與二姑姑之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