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彪西作品《歡樂島》的音樂性表達與演奏特征

2024-03-24 06:00任俏嫦
當代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德彪西

任俏嫦

[摘 要] 印象派音樂是19世紀最后一種極富特色的風格,本文以曲式分析的方式“剖解”德彪西印象派鋼琴作品《歡樂島》的演奏重難點,第一部分結合譜例分析作品的演奏技法,分別從觸鍵的方式、節奏的掌握、速度的要求、復雜節奏形式的練習方法和裝飾音的演奏方式進行演奏技巧分析。第二部分筆者利用音樂情緒分析描繪出一個完整的音樂情景,通過建立音樂“藍圖”而更好地去推動音樂性的表達。希望通過本文對《歡樂島》的演奏淺析,能為正在練習或準備演奏德彪西音樂作品的朋友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 印象派音樂;德彪西;《歡樂島》;音樂性表達;演奏特征

[中圖分類號] J657?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3-0088-04

19世紀60年代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誕生了一種新的藝術表演風格,那便是如今所指的印象主義,并在同時期七八十年代發展到巔峰。作為印象主義音樂流派的創始人,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以獨具匠心的風格,創作出了許多悅耳且扣人心弦的樂曲,至今仍在西方音樂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他開創的印象主義音樂學派影響著眾多音樂家們的創作特點,也為20世紀的音樂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德彪西的音樂明顯區別于以往浪漫主義和古典主義的音樂風格,本文以《歡樂島》為例做演奏分析,方便演奏者更好地了解這一時期音樂流派的音樂特征。

一、《歡樂島》的創作背景及歷史地位

《歡樂島》創作于1904年,是德彪西創作中期的鋼琴作品?!稓g樂島》的創作比起同一時期的鋼琴作品更具有旋律化并在調性音樂中有很大的突破和發展,它同時也是德彪西作品中較為少見的協調一致的炫技作品。

據記載德彪西受到了華托(Jean—Antoine Watteau,1684—1721)的美術作品《乘船赴西德爾島》的影響后創作了《歡樂島》這部鋼琴作品?!冻舜拔鞯聽枍u》這幅畫描繪了一群貴族男女,他們盼望能到達一個無慮無憂的愛情樂園。西德爾島,是古希臘中愛神維納斯的島,情人們都對這座島嶼充滿了憧憬,畫中華托描繪了貴族男女們駛向該島上的情景。創作《歡樂島》時,德彪西正迷戀著他未來的妻子艾瑪·巴克達,在后面與艾瑪一起私奔到澤西島后,沉浸在愛河里的德彪西完成了這部奇妙的作品。因此,那個時候的德彪西情緒上較為愉悅,這種情緒也影響著這首作品的創作。

從中可以了解到,德彪西在《歡樂島》的創作中試圖暗示著繪畫的主題,通過打破傳統演奏小節內的強弱周期規律,及大量的規則與不規則的時值組合來強調作品中濃厚的感官色彩。不僅如此,作品中踏板豐富多變的運用、和聲色彩繽紛的變化、豐富多彩的織體使用及細致的音響效果,都深刻地體現出作品中的印象主義特色。相較于德彪西其他的鋼琴作品來說,分析、演奏該作品更能讓我們了解它的創作意圖和演奏方式,并對于進一步探討德彪西的早期作品和其他中期作品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歡樂島》演奏技術中的重點難點

(一)觸鍵方式

對于印象派的鋼琴作品來說,演奏的音色是極為重要的,其次是演奏的感覺。演奏者不能把它當作一首練習曲或奏鳴曲來演繹,所以在演奏過程中對于演奏者力度的控制和觸鍵的方式有非常高的要求,因為它們隨時影響著演奏的音色。練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聽覺和觸覺來控制手指觸鍵的方式,比如“自由落鍵法”“貼鍵”“撫鍵”“帶鍵”和“壓鍵”等觸鍵方式。在開頭的前6小節(如《歡樂島》,P1,1—7小節),這個音樂片段作為全曲的引子,帶給聽眾一種清晨薄霧的感覺,筆者更推薦演奏者采用“貼鍵”或“撫鍵”的觸鍵方法進行演奏。在演奏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重音量的控制更要注重音“連”的感覺。所以在樂曲中標記“p”或“pp”的片段(如第7小節到第16小節、第19小節到第24小節等)或類似的音樂性表達片段中,為了演奏出朦朧夢幻的感覺演奏者應更偏于使用“貼鍵”或“撫鍵”的觸鍵方式,給觀眾帶來模糊朦朧的感覺。

譜例1:《歡樂島》,P1,1—7小節

但由于樂曲中出現許多短距離內的強弱漸變的演奏要求,更有部分片段要在一小節內從“mf”漸弱到“pp”,如第18至19小節、第25至26小節、第27至28小節等,這對于演奏者來說需要大量的練習和聆聽才能做到作曲家預期內的音響效果。這些片段運用“帶鍵”的觸鍵方式可以幫助演奏者克服這一演奏難點。尤其是在第67小節到第98小節,這段音樂中出現了大量的柱式和弦和部分切分節奏,演奏者既要把和弦的分量演奏出來更要使旋律連貫起來。該部分的音響效果像是描繪一片平靜的海面,所以演奏者不能把和弦彈得像奏鳴曲中的和弦一樣強硬。若演奏者使用“帶鍵”的觸鍵方式去演繹這部分音樂,利用大臂帶動手指跑動,使每個和弦“連”在一起,在大臂的帶動下,演奏者更能輕易地做出漸強與漸弱的強弱變化。

“壓鍵”的觸鍵方式在這首樂曲中使用的頻率并不多,但使用的片段卻是全曲的最高潮。在第216小節開始到第243小節(如《歡樂島》,P12,219—235小節)是本作品的最高潮部分,演奏者運用“壓鍵”的觸鍵方式演奏更能表現出氣勢蓬勃的感覺。這種觸鍵方式不但可以使演奏者在大片段的強奏中較為輕松地演奏,利用大臂往下壓使聲音飄向遠方,更能讓音響效果更明朗嘹亮而不是硬邦邦的聲音。所以不一樣的觸鍵方式在曲子中呈現不一樣的感覺,并發揮著不一樣的作用。

譜例2:《歡樂島》,P12,219—235小節

(二)節奏的掌握

德彪西曾在給出版商杜蘭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越來越相信,音樂基本上是不能夠納入一個嚴密而傳統的模式中的,它是由色彩與節奏構成的,其他都是虛假造作……”[1]德彪西在節奏上追求無定式的節奏和節拍,經常變化節拍節奏,偏向于打亂了固定的節拍重音,形成無重拍節奏感覺,推翻了強弱拍的節奏韻律,以一種流動、無拘無束、自由的節奏代替。從靜態到動態,從平靜到熱烈的各種節奏形態彰顯著德彪西的靈活多變。讓音樂更充滿詩情畫意,隨著意境盡情搖曳,讓節奏的多變性使音樂更富動態。

在這首作品有許多不同于浪漫時期和古典時期的創作特點,如最明顯的是節奏上的非規則組合和多重模型復合節奏,它改變了傳統的結構感與穩定感。左手部分的非規則節奏組合如第10小節(如《歡樂島》,P1,7小節左手),以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帶入主題,使聽眾瞬間感受到音樂的跳躍和故事感。

譜例3:《歡樂島》,P1,7小節左手

德彪西在有些節奏上(如《歡樂島》,P11,188—189小節)的創作上打破了原有的節奏韻律,并在左手節奏上打破了三拍子的節奏韻律與強弱規律,使人眼前一亮。這種創新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死板脈動,在一定程度上使音樂更有張力。

譜例4:《歡樂島》,P11,188—189小節

(三)速度

樂曲中的速度要求同樣也是演奏重點之一。整首樂曲的速度控制得張弛有度,且全曲的節拍一直在四四拍和八三拍之間交替變化。首先拍子由開始的四四拍行板,在第28小節處轉為八三拍的快板,由于拍子轉換前與拍子轉換后的八分音符的速度一致,所以實際上德彪西是為了改變節拍重音的音響效果讓音樂聽起來更為飽滿精彩。在第64小節又換回了四四拍,但在第67小節又回到了三三拍。在第67小節到第98小節的音樂中,用八三拍描繪一種幽雅的場景的確會更甚于四四拍,八三拍強弱營造的音響效果里自帶的舞曲風格更能描述一種怡然自得的狀態。

許多演奏者在演奏德彪西作品時為了追求速度的自由與個性化,大多數演奏者在練習中都不會使用節拍器。實際上,利用節拍器來輔助練習是有必要的。首先,只有演奏者在了解什么速度才是真正適合這首曲子的情況下,才能在練習中分辨自己的速度是否太快或太慢。其次,若演奏者不能對自己的雙手在鍵盤上保持絕對的控制能力,那么更有必要使用節拍器輔助練習。最后,最重要的是,有許多初級演奏者為了追求速度的自由導致每個小節的時值聽起來都不統一,例如樂曲第一小節中的顫音沒有彈夠整整兩拍加一個六十四分音符就往后面彈了,而第二小節中的顫音彈得時值又比原時值彈得更長,這樣的演奏效果就不符合作者的創作初衷了。

(四)復雜的節奏形式

演奏者在練習曲目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樂曲中有許多復雜的節奏組合形式,比如三連音對二八、五連音對三連音等。當演奏速度提高后,均衡地演奏每一個音符是演奏者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點。

如何均衡演奏它們是我們在練習中的重中之重,練琴時我們可以利用節拍器來輔助我們練習。節拍器要打大拍子(一小節一拍),最好不要跟著小拍子(一小節三拍)去練習。在三連音對二八的節奏里先把右手的音在拍子里走順了并達到一定的速度后,再加上左手。因為左手是二八節奏,所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個三連音的第一個音必須和二八的第一個音合上,且二八的第二個音是在三連音的第二個音的后面才彈的。練習時要注意二八節奏不能搶拍,在練熟右手三連音的基礎下,加上左手便能讓我們更快地解決這個問題。對于五連音對三拍子的節奏中,我們需要先把左手五連音在大拍子中彈順并提高到一定速度,此時基于我們對三拍子的熟悉,在練熟左手五連音的情況下自然地加上三拍子節奏。若是盲目地一個一個音去校對地練習,這會大大地降低練習效率。

(五)裝飾音

在《歡樂島》的開頭,德彪西就運用了裝飾音來作為引子進入主題,如在第1小節到第8小節、第52小節到第53小節、第56小節到58小節以及在結尾的第244小節到第246小節都使用顫音作為樂句的引入。作品中(如第1小節)顫音的記譜方式和演奏方法如下:

(1)記譜

(2)奏法

用上文說到的“撫鍵”或“貼鍵”的觸鍵方式更適合用來演奏這些顫音,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顫音不需要把音符以漸快的速度來演奏,更多需要的是平均而快速地弱奏。但演奏者很難在一個固定且快速的速度里演奏出圓潤且平均的顫音,所以演奏者在練習中應更加把注意力放在演奏的音樂上面,而不是盲目地跟隨譜子練習。

三、演奏中的音樂性表達

在練習過程中,演奏者若能盡早對作品的風格和架構有大致的概念[2],這種早期的認識會幫助演奏者形成一個清晰的導向。這種導向包括對作品的畫面感理解和對作品的音樂性表達,它在如何達到音樂最佳音響效果方面提供有效的幫助。為了使音樂更好的表達,演奏者可以結合作品的創作背景去運用“想象力的練習”,在腦海中暢想作曲家創作的意圖和意境。

結合《歡樂島》的創作背景,我們可以把開頭前6個小節的音響效果想象成清晨一條船載著人們在一片迷霧中的海洋慢慢前行。當音樂進入到第7小節時,迷霧慢慢散開如撥云見日一般,太陽漸漸上升。從第9小節至第20小節描繪了貴族們在大霧彌漫的清晨登上了歡樂島,在空氣清新爽朗的早晨,陽光慢慢照著這座島嶼,讓人心里油然而生一種清新淡然、愉悅的心情。隨著音樂從第21小節開始是兩個p的弱奏,一直到第25小節出現了從中強到漸強,然后又在第26小節漸弱回到兩個p的弱奏,在第27小節中又重復第25小節的強弱變化。這種強弱變化的演奏方法描繪了朝陽穿過樹葉間的縫隙,透過早晨的晨霧,在歡樂島上灑滿了一縷縷的陽光,營造了一幅春樹暮云的景色。突然音樂來到第28小節至第66小節描繪的是人們帶著這份愉悅的心情在姹紫嫣紅的島上玩耍的畫面。

但在第52小節至58小節,描述了海邊突來的翻滾的海浪,為這幕場景增添了一抹驚險的氣氛。在第67小節至第98小節音樂的旋律是最為優美的,它繪畫的是漂泊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的場景,以三拍子的節奏表達一種動人心魄、心曠神怡的感覺。緊接著音樂來到第99小節,一直演奏到第144小節的音樂都是那么明凈而幽雅的色彩,并隨著音樂的推進帶人們進入一幅從淺顯到斑駁陸離的畫面,仿佛看到鳥群在海岸邊飛翔打鬧的場景。而在第145小節至第147小節描繪的是一幅從顏色朦朧到亮色的霎時色彩,更像是一種漸變的效果。之后在第160到第185小節中,形成了一種色彩鮮艷與色彩暗淡之間的對比,更在第181到第185小節中描繪了一個小溪流水的場景,模仿水流的聲音帶給人們清爽的感覺。隨即在第186小節,突然變弱的音樂與前面鳥兒嬉戲和小溪流水的場景對比起來,后面這段音樂更像大雨前夕鳥兒慌亂疏散回窩準備避雨的場景。一直來到第200小節,剎那間下起了傾盆大雨,人們慌亂地尋找避雨的地方。到第216小節,天上的雨逐漸變小,突然在第220小節太陽出來了,瞬間陽光照射大地,陽光在雨滴上反射使整座島嶼光芒萬丈。這里是全曲的最高潮,描述人們在雨后的歡樂島上歡快的情景,鳥兒又重出天際飛翔,人們又在海邊愉快地嬉戲,這段音樂充滿了喜悅與歡愉,如同世間所有色彩都聚集在這座島嶼上,并以這種歡樂的感覺一直持續到結尾。

總而言之,練習前在腦海里建立一幅“音樂藍圖”是必要的[3],包括對音樂的氣氛,對音色的要求和對音樂細節的構思。有了完整的概念和畫面后,再著手開始練習。即使演奏中的技巧是支撐完整演奏的基礎,但若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時沒有對作品的音樂情感方面有更好的了解和表達,那么這個作品便不能得到更完美的詮釋。

結? ?語

鋼琴演奏者在練習《歡樂島》前應先認真地分析作者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意圖,除此之外更要了解印象派音樂的風格與特點及其創始人——德彪西的背景、創作背景及其演奏特征。德彪西的演奏技巧不同于貝多芬、肖邦等人,德彪西的作品,它的音樂線條流暢、靈動和輕巧,在演奏中更像在描繪一個畫面或一幅畫。在了解《歡樂島》的創作背景后,在練習中發揮想象力代入畫面,在理性與情感兩個方面都把握的情況下,演奏者才能更好地把《歡樂島》這首曲子的意境演繹出來。

參考文獻:

[1] 歐陽瑩瑾.德彪西鋼琴音樂走向成熟的象征——《歡樂島》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0.

[2] 鮑利斯·貝爾曼,湯蓓華.鋼琴大師教學筆記[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3] 露絲·史蘭倩絲卡,王潤婷.指尖下的音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韓瑩瑩)

猜你喜歡
德彪西
鋼琴家德彪西(下)
鋼琴家德彪西(上)
隨想德彪西:《德彪西論音樂—反“音樂行家”的人》譯后感
美麗的邂逅
德彪西鋼琴前奏曲《霧》之音樂分析
德彪西鋼琴創作中美學思想的解讀
德彪西音樂創作對印象主義繪畫的借鑒
貝多芬《月光》與德彪西《月光》的比較分析
試析德彪西《格拉納達之夜》音樂特色
詩畫為媒、音樂為本——以德彪西《月光》為例,談印象派音樂語言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