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穴位電刺激結合早期活動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影響的研究

2024-03-26 04:56魏魁英盧俏俐胡培亞
醫學信息 2024年4期
關鍵詞:呼吸功能機械通氣

魏魁英 盧俏俐 胡培亞

摘要:目的? 觀察經皮穴位電刺激結合早期活動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的干預效果。方法?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新入院、首次給予機械通氣,且符合納排標準的患者97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ICU常規護理,并實施早期活動。觀察組在ICU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選取雙側足三里穴、腎俞穴及肺俞穴,實施經皮穴位電刺激配合早期活動。比較兩組干預前后醫學研究委員評分(MRC肌力評分)、最大吸氣壓(MIP)、潮氣量(VT)、氣道阻力、肺動態順應性、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HCO3-、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以及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MRC肌力評分、MIP、肺動態順應性、HCO3-優于對照組,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經皮穴位電刺激結合早期活動可降低機械通氣患者氣道阻力,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和肺動態順應性,改善呼吸功能;可提高患者四肢肢體肌力,改善患者身體功能狀態,減少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

關鍵詞:經皮穴位電刺激;早期活動;機械通氣;ICU;呼吸功能

中圖分類號:R459.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4.04.028

文章編號:1006-1959(2024)04-0147-05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Mobilization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

WEI Kui-ying,LU Qiao-li,HU Pei-ya

(Intensive Care Unit,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Hangzhou 310018,Zhe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mobilization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CU.Methods? From June 2021 to June 2022, a total of 97 patients who were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at newly admitted to the ICU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ere used for dividing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y ICU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mobiliz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mobilization in ICU,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by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t bilateral Zusanli acupoints, Shenshu acupoints, and Feishu acupoints.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ore (MRC muscle strength score), maximum inspiratory pressure (MIP), tidal volume (VT), airway resistance, lung dynamic compliance, pH,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PaCO2),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PaO2), HCO3-,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SpO2), respiratory rate (RR), and the incidence of ICU-acquired weaknes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ve better MRC muscle strength score, MIP, pulmonary dynamic compliance and HCO3-? and lower incidence of ICU acquired weakness than tho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early mobilization can reduce airway resistance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mprove 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and lung dynamic compliance, and impro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t can also improve limb muscle strength, improve patients' physical functional statu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CU-acquired weakness.

Key words: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Early mobilization;Mechanical ventilation;ICU;Respiratory function

機械通氣目前已成為ICU救治危重癥患者的常規醫療方法之一,有數據表明ICU患者中應用機械通氣支持措施的占39%~70%[1]。該措施在提高ICU患者生存率的同時也導致患者出現呼吸機脫機困難和機械通氣時間延長等一系列并發癥[2],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預后。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將早期活動運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當中,研究主要集中于早期活動對患者肢體肌肉力量改善的效果,對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影響的研究較少[3]。經皮穴位電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是將康復醫學中的低頻電刺激技術與中醫腧穴理論結合,通過穴位將低頻電流傳入人體進行刺激以改善患者運動功能的一種物理療法,目前在臨床上應用廣泛,效果確切[4]。但二者聯合在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康復護理中的應用研究鮮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探討TAES聯合早期活動對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影響的研究,以期為促進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復提供科學的理論及實踐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1年6月-2022年6月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中醫院收治的97例新入ICU,且首次機械通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及以上,新入本院ICU首次進行機械通氣,機械通氣時間≥24 h;②經早期活動篩查表對患者進行篩查,滿足早期活動條件者。排除標準:①需要深鎮靜治療;②有藥物濫用或吸毒史;③既往有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史或存在其他嚴重的視聽障礙、腦血管后遺癥等無法正常交流的患者,以及病程中并發其他臟器功能衰竭的患者;④研究對象自行退出或研究過程中患者轉出ICU或死亡。本研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研究對象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性別、年齡、BMI、APACHEⅡ評分、診斷、婚姻狀態、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

1.2方法

1.2.1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嚴密監測患者病情、根據患者病情實施鎮靜鎮痛護理、機械通氣管理、譫妄監測和處理以及一般ICU常規護理措施等ICU機械通氣,并給予相應的功能鍛煉[5-8]。在早期即實施早期活動方案。結合文獻內容、臨床經驗及工作條件制定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實施流程:①對于無意識或意識較差的患者,選擇床上翻身或四肢被動活動措施;②對于可以達到密切配合醫護人員指令的意識較為清醒的患者,強調增加患者肢體主動活動的措施。若患者可獨立完成肢體主動活動,則進一步輔助完成床上坐立位;③對于上肢可抵抗阻力后的意識清醒患者,協助坐于床沿;④對于下肢可抵抗阻力后的意識清醒患者,協助其離開床沿,坐床旁椅。之后在此基礎上訓練離床站立和行走。每次早期活動從床上被動活動開始,每一級活動在上一級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活動內容,若可以達到活動終止的標準,則當日活動結束;第二天活動則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以目標為導向,每次活動20 min,每天于8:00和15:00活動2次,共干預2周。若活動期間患者不能耐受,則及時終止活動。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實施TAES。具體內容如下[9-12]:①組建干預小組:干預小組由ICU醫師1名、康復治療師1名、呼吸治療師1名和ICU護士組成。干預前統一對小組成員進行干預方案內容、實施方法、資料收集等培訓。于每日早晨查房后評估患者整體情況,確定該日護理目標和方案。方案由團隊共同實施,實施干預過程中連續監測患者心電圖、脈搏氧飽和度和血壓。②TAES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將電極片貼于酒精消毒后的患者雙側足三里穴(小腿靠外側,約距離犢鼻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腎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位于人體的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連接經皮電刺激治療儀(型號:HANS-200A),采用疏密波模式,頻率選擇2/100 Hz,電刺激的強度一般為8~12 mA,調節治療時間及刺激強度,逐漸增加刺激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并感到適宜,肌肉處出現輕微顫動為宜。30 min/次,1次/d,共治療2周。

1.3觀察指標

1.3.1 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肢體功能? 采用醫學研究委員會(MRC評分)量表,該評分量表是對上下肢各肌群的肌力分級量表,每個肌肉群肌力范圍為0~5分,評分越高表示肌力越強,總分為60分,若總分≤48分則可診斷為ICU獲得性衰弱(ICU-AW)。

1.3.2呼吸功能? 呼吸功能指標包括最大吸氣壓(MIP)、潮氣量(VT)、氣道阻力、肺動態順應性、pH、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HCO3-、血氧飽和度(SpO2)、呼吸頻率(RR)。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IBM SPSS 22.0進行數據統計描述與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呼吸功能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MIP、肺動態順應性、HCO3-改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兩組MRC肌力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MRC肌力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兩組ICU-AW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發生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為18.37%(9/49),低于對照組的50.00%(24/48)(P<0.05)。

3討論

機械通氣是救治ICU患者的一種重要技術,能夠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但ICU機械通氣患者因受疾病、治療和監護等多種因素影響,多處于鎮靜、約束和臥床休息狀態,增加了ICU-AW等并發癥發生風險。膈肌是最重要的呼吸肌[13-15],與肢體肌肉相比,更容易發生廢用性萎縮,其萎縮速度是其他骨骼肌的8倍,且膈肌是呼吸活動的主要驅動力,膈肌功能下降會顯著影響呼吸功能。研究證實膈肌作為主要的呼吸肌,在控制通氣期間,膈肌不活動引起的膈肌肌肉萎縮與肢體肌肉力量的損失呈正相關,且嚴重程度與機械通氣時間有關,膈肌功能障礙在機械通氣6~12 h即可發生,導致機械通氣患者出現脫機困難,而長時間機械通氣是呼吸泵功能損壞的危險因素,因此脫機延長的患者出院后1年的死亡率可達59%[16]。研究也表明機械通氣18~69 h的患者肌肉萎縮程度明顯大于機械通氣2~3 h的患者,早期干預開始于ICU住院7 d以后,則不能改善患者身體功能和醫療結局,早期干預在患者進入ICU后越早開始越好[17]。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損傷的早識別和早治療護理具有重要意義。

TAES將康復醫學中的低頻電刺激技術和中醫腧穴理論相結合,通過穴位將低頻電流傳入人體,能促進機體功能恢復,該方法既保留了傳統中醫針灸的優點,又避免了疼痛、感染、斷針等風險。TAES發出的電脈沖可通過電極傳至穴位,能夠有效代替傳統電針及手針。通對過穴位刺激的方式調節機體氧化應激反應,使線粒體呼吸酶活性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對呼吸鏈功能加以改善。同時能刺激局部神經反射、血液循環,提高肌肉收縮強度,從而向神經中樞輸入信息沖動,増強相應的腦功能區神經元興奮性,促進神經元功能重建及部分功能代償,以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18]。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之合穴、胃下合穴,具有增強后天之本以強體的功效,針刺此穴能調理后天、補中益氣,并能通經活絡以達化瘀通絡之功[19]。肺俞穴則為足太陽膀胱經穴位,通過經絡等途徑將外來的刺激信息傳遞到相關臟器。腎主納氣,腎同人的呼氣功能有關,可維持正常的呼吸深度,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運動能力[20]。

ICU機械通氣患者進行早期活動可減少骨骼肌細胞去神經支配,促進肌肉蛋白合成,抑制泛素-蛋白酶體的蛋白酶水解通路,緩解ICU患者神經肌肉功能失調,從而改善患者肌肉力量,降低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21]。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證據也證實此觀點,表明早期活動可降低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增強患者肌力,改善出院時的軀體功能狀態[22]。同時,活動可幫助患者排出痰液,促進肺部感染的控制,避免呼吸肌萎縮,從而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表明[23,24],早期活動可降低患者氣道阻力,改善肺動態順應性,逐漸降低內源性呼氣末正壓通氣,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從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本研究將TAES和早期活動聯合用于ICU機械通氣的患者,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MRC肌力評分高于對照組,ICU-AW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TAES聯合早期活動可以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四肢肌肉力量,同時可降低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在患者肺功能相關指標中,干預后兩組MI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TAES聯合早期活動干預可改善患者MIP,增加呼吸肌肌力。TAES聯合早期活動在提高患者四肢肌力的同時,可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進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25]。呼吸力學指標顯示干預前后兩組肺動態順應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潮氣量和氣道阻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TAES聯合早期活動可增加患者肺動態順應性。血氣分析結果顯示,兩組HCO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pH、PaO2和Pa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血氣分析指標可體現患者血氧結合能力,也可間接反映患者呼吸功能[26],而本研究中兩組PH、PaO2,干預前后SpO2、R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不足有關。

綜上所述,TAES聯合早期活動能夠增加ICU機械通氣患者的四肢肌肉力量,同時可降低患者ICU獲得性衰弱發生率。另外,TAES聯合早期活動在提高患者四肢肌力的同時,可提高患者呼吸肌肌力,進而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TAES技術和早期活動操作簡單、無創、患者接受度好。但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樣本量偏小,今后可擴大樣本量進一步驗證TAES聯合早期活動改善ICU機械通氣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威,葉慧敏,龔燊鑫,等.早期活動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22,20(32):155-159.

[2]邵明霞,劉志慧.基于CiteSpace的國內ICU獲得性衰弱研究可視化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22,21(5):63-66.

[3]陳蒿,米潔,張川林,等.ICU護士對機械通氣患者早期活動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重慶醫學,2022,51(24):4185-4190.

[4]栗浩,文謙,胡航綺,等.經皮穴位電刺激聯合電針促進腹部手術后快速康復:隨機對照試驗[J].中國針灸,2023,43(2):135-140.

[5]張培瑤.個性化漸進式早期康復對ICU機械通氣患者通氣時間影響的臨床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6]劉美華,彭劍雄,羅翠,等.機械通氣患兒早期活動方案的構建及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22,578):901-907.

[7]王瑞.機械通氣困難脫機患者早期主動活動的臨床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22.

[8]鐘娟,侯璐蒙,李漢斌,等.早期肺康復鍛煉聯合改良氣管導管拔管在機械通氣患者撤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學,2022,44(14):1679-1684.

[9]馮勤,徐紅燕,周逸波,等.經皮穴位電刺激聯合鏡像療法在腦卒中后上肢痙攣病人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21,35(16):2879-2883.

[10]蔣改霞.經皮穴位電刺激聯合阻力呼吸器訓練化療期間肺癌患者的效果[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8):1271-1273.

[11]孫月,茅乃權,羅潔寧,等.經皮穴位電刺激輔助早期功能鍛煉對肺癌術后患者凝血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0,39(3):319-324.

[12]賴星海,何夏花,張翠芳,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機械通氣脫機困難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19):167-169.

[13]尹清.膈肌功能障礙與血液透析患者呼吸困難、疲勞和打嗝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9.

[14]陳崢嶸.急診危重病人搶救過程中攜帶便攜式呼吸機可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11):4926-4930.

[15]余階洋,王三亨,黎輝,等.ICU運用損傷控制外科理論救治嚴重多發傷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12,52(16):54-55.

[16]夏婷婷.AECOPD患者出院30天內再入院影響因素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22.

[17]牛艷霞.早期主動護理干預對預防機械通氣患者ICU獲得性虛弱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21):98-99.

[18]周淑敏,孫越勛,索建芳,等.經皮穴位電刺激對膽囊切除術老年患者的肺保護作用[J].中醫藥導報,2022,28(5):92-95,100.

[19]陳堅義,唐宏圖,王華,等.探議足三里[J].中醫學報,2020,35(12):2521-2524.

[20]岑園園.經皮穴位電刺激聯合皮內針防治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臨床探索性研究[D].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2022.

[21]胡細玲,陳妙霞,凌聰,等.早期漸進性活動訓練促進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神經肌肉功能恢復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0):17-19.

[22]周金金.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肢體活動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5):835-836.

[23]吳良風,周全,王箴,等.早期下床活動對ICU機械通氣患者成功撤機的影響[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23,44(2):88-94.

[24]耿艷霞,陳棟,蔣華,等.電針聯合早期活動在ICU有創機械通氣患者早期肺康復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7,26(11):2034-2037.

[25]朱春艷,劉寶,楊田軍,等.早期康復理療對危重癥患者肌肉質量和功能的影響[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8,30(6):569-572.

[26]徐安平.大劑量氨溴索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反應蛋白、氧化應激反應、血氣分析及呼吸功能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3):23-27.

收稿日期:2023-06-20;修回日期:2023-07-18

編輯/肖婷婷

猜你喜歡
呼吸功能機械通氣
機械通氣患者撤離呼吸機的護理
維生素D治療嬰幼兒哮喘的臨床療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29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患兒機械通氣的護理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氣腫與未合并肺氣腫患者的臨床對比分析
胸外重癥術后呼吸功能恢復的臨床護理措施分析
呼吸康復方法對COPD氣流受限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