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勞動教育教材資源本土化策略初探

2024-03-26 14:29郭建國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課本勞動師生

郭建國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明確指出:“勞動課程要培養核心素養,即勞動素養,主要包括勞動觀念、勞動能力、勞動習慣與品質、勞動精神?!苯逃坑“l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也明確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為指導開展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學,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制了《云南省初級中學勞動與技術教育實驗課本》(以下簡稱《勞動課本》)供全省各初級中學使用。

云南省勞動課本內容包括《家政》《手工》《栽培與加工》《木工、金工、機械維修》《電工、電器》、《養殖與加工》。教材中設置的“實踐活動”,本著貼近生活的原則,盡量采用了學生熟悉的素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了操作方法步驟,對指導初級中學開展勞動教育必修課教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學素材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正逐步遠離學生生活,需要被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切合學生實際的素材。例如,《簡單機械-自行車的維修》(選自《課本》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四節)中,即便在我縣這樣的民族貧困地區,自行車都在逐步被各類型的電動車所取代。教學中照本宣科組織學生進行自行車的維修的實踐操作,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如,《菜肴制作》(選自《課本》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四節)中安排的實踐活動“制作‘過橋米線”,雖然云南人對“過橋米線”耳熟能詳,但需要準備的材料太多,制作過程復雜。教材對此一筆帶過,沒有做過多的闡釋。這些情況在整套教材的使用中屢屢遇到,不再一一列舉。究其原因,還是由于教材內容對于尋甸縣這樣的民族貧困地區來說不夠“接地氣”。所以,創造性使用這套教材,賦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更多的本土氣息,更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勞動素養。

一、結合師生閱歷,推進教學內容本土化

當前,尋甸縣大多數的初級中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現狀是:絕大部分學校缺乏勞動教育專職教師,勞動教育課程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差,學生的生活閱歷淺。勞動教育困難重重?!耙虢o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卑肼烦黾业膭趧咏逃媛毥處焸冏陨砣狈Ρ匾膶I知識技能,怎能教好學生修自行車、手工刺繡呢?初中學生大多沒有接觸過“鈑金材料”,他們又該如何學會“鈑金加工方法”(《勞動課本》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四節)呢?所以,從師生的家庭、學校、社會生活入手,了解他們的生活閱歷,捕捉他們熟悉的素材設計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勞動教育課程的效能。

我們認為,在“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實施途徑。各學科教師可以結合學科特點,在正確理解《勞動課本》章節內容編排意圖的基礎上,選擇師生熟知的事物對《勞動課本》內容進行合理的增刪、替換,有助于將師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有機結合,提升教育效果。

如物理、化學、體育教師不會修自行車,那就改為教學生修實驗器材、修體育器材,同樣可以教會學生掌握維修的基本知識技能。數學老師不懂“插花技術”(《勞動課本》八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二節),可以改為“圖案設計”。結合插花色彩和諧、主題突出、構圖均衡、比例適當、環境協調等的基本原理,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圖案設計來加以呈現,因為,欣賞插花藝術和欣賞圖案的感悟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對教學內容的增刪不是簡單的取舍,而是建立在師生閱歷上的一種素材“再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根據師生閱歷、結合學科特點“改造”教學內容,有助于實現“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p>

二、借助鄉土資源,促進教輔材料本土化

《綱要》要求勞動教育要抓住關鍵環節,通過“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秳趧诱n本》設置了很多實踐活動,如果各學校有條件參照實施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現實是:多數初級中學,特別是民族貧困地區的初級中學,硬件設施不配套,實踐活動所需的器材嚴重匱乏,讓勞動教育陷入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因材施教”成為紙上談兵,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作為勞動教育一線教師,就需要從生活中“取材”,用作教育輔助材料。

筆者在《居室的美化》教學中,帶領學生自己設計圖案,用包裝盒制作模型,學生畫自己喜愛的圖畫來裝飾宿舍,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插花》的實踐活動中,從家里、學校餐廳、學校儲藏室收集杯、盤、碟、酒瓶、廢棄量筒等作為花器,從學山的山坡上、校外的荒地里采摘野花作為花材,帶領學生輕松完成插花實作。在《盆景制作》實踐活動中,自己到山上收集鐘乳石、風化石、樹皮、枯木,到河里收集鵝卵石、貝殼、浮石等,學生利用周末在家長帶領下挖苗木和樹坯等,高質量設計并制作了盆景。此外,利用校園植物教《修剪》、利用廢舊報紙教《紙品制作》、利用包裝袋教《編織》……這是真正的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教“材”沒有高低好壞之分,能夠幫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教“材”就是好“材”。教師要善于開發利用身邊的本土材料,配以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勞動教育落在實處,真正實現卓有成效。

三、傳承民族文化,引入本土特色素材

教材資源的本土化,方法之一就是借助鄉土資源,對《勞動課本》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提煉出適合師生使用的教學素材并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毒V要》指出:“中小學要以使用傳統工具、傳統工藝的勞動為主,引導學生體會勞動人民的艱辛與智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兼顧使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勞動”。

尋甸縣屬于回族彝族自治縣,區域內有漢、回族、彝族、苗族等1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比達21.8%左右(數據來源于《云南回族彝族自治縣概況》)。各民族有其獨特的傳承文化,例如,回族的傳統美食牛干巴、油香,茶飲“小罐烤茶”;彝族被稱為“活化石”的傳統服飾;苗族的刺繡、蠟染、剪紙等。初中勞動教育可以把適合學生的民族工藝帶入課堂,賦予教學素材地域特色,同時也傳承了鄉土文化。如上文提到的《勞動課本》設置的勞動實踐活動“制作‘過橋米線”,教材中介紹的原材料多大十余種,用到的廚具也相當多,工序復雜,師生的實踐活動難以完成。尋甸縣牛干巴屬于云南特色美食,是學生家庭生活中的常見菜肴,制作方法簡單易學,不少學生品嘗過,多數回族學生看到過甚至親自動手做過這道菜。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引入回族美食“油淋干巴”的制作,先通過短視頻讓學生了解制作要點,隨后教師示范,再到學生的實踐操作,直至完成評價反思。

教學素材貼近學生生活,極具鄉土氣息,學生在實踐中比較容易掌握勞動技能,培養規范操作等勞動習慣與品質,品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中感受勞動創造價值、創造美好生活的勞動精神……在達成勞動教育目標的同時,也傳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此外,還可以在《手工》教學中引入苗族、回族的剪紙,在《手工刺繡》中引入苗族的蠟染、刺繡等。

綜上所述,“勞動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應堅持以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緊密結合地方經濟文化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滿足勞動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叢子偉《培智課堂教學有效策略探索》)。教材資源作為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指導必修課教學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教什么?用什么教?怎么教?是我們每個一線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簡單按照《勞動課本》開展教學,容易脫離師生實際,事倍而功半。只有積極探索,敢于創新,開發教學素材,實現教材資源的“本土化”,才能讓教材真正為我所用,在不斷優化的教學方法配合下,必然能實現培養學生勞動核心素養的宏偉目標。

猜你喜歡
課本勞動師生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初中歷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熱愛勞動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麻辣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