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聯系中思辨,憑借矛盾讀懂英雄烈士的真實性

2024-03-26 09:26張維維
云南教育·中學教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妻書林覺民矛盾

張維維

書寫革命英雄烈士的作品是高中語文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是中國革命歷史的真實映照,也是學生品格成長的重要范例。但年代久遠隔斷了師生對這些作品的真實體驗,有時甚至認為是作家刻意為之,以致有人物失真之感。如何破解這一隔閡,孫紹振先生提倡“還原法”,其中一種路徑即回到歷史語境中思考。關鍵歷史時空已逝,如何回到?筆者認為師生的最佳憑借還是文本本身。具體應采取什么方法和途徑呢?“從學理上說,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問題教學理論的方法論基礎,即在矛盾、聯系、發展等方法論指導下開展閱讀教學”的同時,“思辨”也是重要途徑?!八急妗痹趪H上對應的術語是“批判性思維”,通常指一種審慎的、注重邏輯和證據的理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不是專屬于哪一個學習任務群,而是解讀所有文本都至關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從文本中找尋證據,尊重文本邏輯,否則文本解讀就容易流于泛化和個人體驗化。本文試以聯系作為主要方法,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與妻書》中的林覺民和《選擇性必修》中冊《黨費》中的黃新兩位人物為例,在細讀文本矛盾中和文本邏輯證據中尋找讀懂紅色人物真實性的路徑。

一、在人與人的聯系中讀懂矛盾和抉擇

人總在與群的聯系中生存,而眾人之中又有不一樣的聯系,比如林覺民與方聲洞,黃新與“我”是患難戰友,林覺民與妻子陳意映,黃新與女兒又是生死相依的親人,黃新與白匪,林覺民與晚清勢力又是對抗的力量,讀懂英雄烈士的真實,便不能將其從人的聯系中剝離出來,他們的這些身份是并列存在的,是同時聚集于他們身上的。本文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分析。

(一)在人與他人的聯系中讀出矛盾,在隱形矛盾中深入思考。

經典作品中英雄烈士的真實性是相對于人物的標簽化而言的,英勇就義,堅毅剛強等結論性判斷占據解讀主流,有邏輯有證據的分析過程反倒被弱化,這就導致立體人物扁平化甚至神話,沒辦法讓學生共情,自然“立德樹人”的目標就淪為外在化。

文本中的有些矛盾是文本中直接提供出來的,但讀者如果沒有關聯的意識,常常會忽視這一點,這就需要在關聯中解讀細節。林覺民作為愛國志士的同時還是一個摯愛妻子的丈夫,黃新作為黨員的同時還是深愛孩子的母親。林覺民就義前的毅然決然在《與妻書》中有直接體現,“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薄拔釥奚偎蓝晦o”均見其意志之堅定,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心中沒有矛盾掙扎和痛苦,我們必須看到在與妻子的聯系中林覺民是有硬和軟雙面的,而堅硬剛毅的一面正是建立在柔軟苦痛的一面之上才真實。他在《與妻書》說:“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可見林覺民正是在愛情中深切體悟到一個人能夠有安定的環境來愛其所愛是多么可貴,他也正是因為心中摯愛而生出至剛之心。

但文本中有些矛盾是潛藏著的,是隱性的,需要我們回到人物的真實生活境遇中去思考。

《與妻書》中有兩處細節需要關注,第一處是回憶四五年前與妻子關于誰先死的談話,從中可見林覺民舍不得妻子心中遭受一點悲痛,另一處是回憶初婚三四個月“何事不語?何情不訴?”,可見二人情意綿綿,但也讓人產生疑問,林覺民為何自始至終都沒有和妻子訴說自己的志向呢?文中“吾平生未嘗以吾所志語汝,是吾不是處”一句足以說明,不讓妻子處于擔憂和悲痛中當然是很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這一點其實暴露了一個潛在的矛盾,從林覺民最后交代的話語“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敝锌梢酝茰y他的妻子文化水平有限,以至于完全理解丈夫心中語句都有困難,那我們是否可以進而推測妻子對林覺民的志向也不能完全理解呢?以至于林覺民在心中產生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語汝,及與汝相對,又不能啟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币痪渲形覀儜撽P注“且”,這是并列詞語,也就意味著除了“更恐不勝悲”這個原因之外,還有不能啟口的原因,這就透露了志向難以完全共鳴的巨大痛苦。

除此之外,林覺民內心的矛盾還來自父親?!杜c妻書》洋洋灑灑數言,但在給父親的《稟父書》中卻只有寥寥四十一字:“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睆闹胁⑽匆姵錾钋星楦?,更多是一個交代。林覺民十三歲時受父命參加科舉童子試,竟在試卷上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后擲筆離去??梢娫谒枷肷纤c父親有沖突,由此可見,林覺民所努力突圍的屏障中同樣包含他的家庭和家人,這就與魯迅《藥》中的革命志士夏瑜有了共性的悲壯與凄涼。如果我們不把這一層矛盾讀出來,就無法走入真實的林覺民,在巨大的痛苦和孤獨中毅然選擇與同志站在一起,為國獻身,在內心反復的矛盾激蕩和煎熬中為民族出頭,英雄志士,他們也是人,也有豐富的感情世界。林覺民寫這封信的時候,年近二十五歲,風華正茂,臨別絮語,兒女情長是人之常情,有血有肉,有痛苦有決絕,這才是真實立體的林覺民。其柔軟之不忍割舍而舍之之處,正是其偉大之處。

(二)在人與人的聯系中讀出正面反面的矛盾和對民族意象的顛覆

孫紹振先生在著作中說:“真正到位的藝術分析,乃是具體作家具體作品對民族共同意象的突圍乃至顛覆?!薄胺舱嫠憩F者,必含反面的前提?!?/p>

王愿堅《黨費》中顯性矛盾最典型的是妞子想吃咸菜而黃新堅決不允許的情節。在這個情節中,黃新的正面是黨員同志,這個身份讓她守護“黨費”順理成章,但其反面是一位母親,這就關聯到民族傳統文化中“母親”這一形象的特點:應該是為了孩子可以不顧一切,對孩子的愛是超出所有情感的,就像孟母,為了孟子可以三遷居所。這就讓黃新這個角色有了矛盾,但作家為了凸顯和實現藝術創造的典型性,采取了對傳統母親這一意象的顛覆,讓她在割舍親情的選擇下實現黨員形象的升華。但這一顛覆不是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我們需要在文本的前后關聯中讀出這一顛覆的合理性。

小說中表現黃新的幾處關鍵點需要關注,第一次出現黃新是這樣寫的:“要接頭的人名叫黃新,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媳婦,1931年入黨的。1932年“擴紅”的時候,她帶頭把自由結婚的丈夫送去參加了紅軍?!笨梢娮鳛樾曼h員黃新積極支持工作?!拔摇焙忘S新在莊子里會面后有一處描寫:“她看去已經不止政委說的那年紀,倒像個三十開外的中年婦人了。頭發往上攏著,挽了個髻子,……半天,她說話了:‘同志,你不知道,一跟黨斷了聯系,就跟斷了線的風箏似的,真不是味兒??!眼看著咱們老百姓遭了難處,咱們紅軍遭了難處,也知道該斗爭,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干,現在總算好了,和縣委聯系上了,有我們在,有你們在,咱們想法兒把紅旗再打起來!”此處提示黃新距離當年入黨已經有些年月,但是黃新作為黨員的一顆熱切之心卻并未消解,依然熱烈。再看最后黃新被帶走的部分:“我剛打算往下跳,只見她扭回頭來,兩眼直盯著被驚呆了的孩子,拉長了聲音說:‘孩子,好好地聽媽媽的話??!”此處黃新的決絕讓人敬佩,可見黃新自始至終作為黨員這一正面身份都是積極而堅定的。那這個身份和她母親的身份是什么關系呢?文中有一個細節非常重要:“她望望我,望望孩子,像是對我說,又像自言自語似的說:‘只要有咱的黨,有咱的紅軍,說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這里道出了黃新形象兩面的對立統一關系,正是因為對自己孩子的摯愛讓她推己及人形成一種對天下孩子的大愛,而這種大愛只有紅軍只有黨才能蹚出保障的道路,那么當然要不顧一切保護黨。黃新這個人物正是在這種正面反面的矛盾中,在顛覆母親單一身份的特點中實現人物的真實性。這一點與林覺民一樣,是現實中人物形象統一于時代背景下的大真實。

因為內心有于家國的抱負和擔當,所以對改變時代與民族的抗爭從未動搖,但也因為對家人的責任與愛,內心有承受著巨大的煎熬與淬煉,堅定是真的,痛苦同樣是真的,如果能抓住這個矛盾,就能看到真實的革命志士。

二、在人與環境的聯系中讀懂抉擇的必然性和人性的光輝

在探討英雄烈士行為的深層動因時,我們不能割裂其與環境的關聯,我們每個人都是環境的產物,每個人也都是環境的創造者,更應該是環境的破冰者,為何林覺民和黃新在承受巨大的矛盾和痛苦時依然堅定內心的理想,這需要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找尋答案。此處的“環境”指的是文本中人物行動時面對的具體的社會環境。

《與妻書》中,林覺民痛呼“遍地腥云,滿街狼犬”,可見外辱內亂、奸人當道范圍之廣;“第以今日事勢觀之,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薄疤煜氯瞬划斔蓝琅c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幾句讓人驚懼國人之死一如螻蟻;“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國!”是對所在環境聲嘶力竭又痛心疾首的哀嘆,而林覺民和他的同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不忍之人,所以,是這樣的環境致使有良知的他們不得不奮起,不得不以己之身赴國難,以冀前赴后繼鋪就一條救國之路。

《黨費》中黃新所處的環境又是怎樣的呢?文本中有這樣的描述:“1934年是我們閩粵贛邊區斗爭最艱苦的開始”一句交代此地紅軍工作的大環境,“最艱苦”三字可見的艱難程度之深,原因有兩個,一是“在主力紅軍撤走以后,就遭到白匪瘋狂的‘圍剿”,二是“敵人……使出了一個叫做‘移民并村的絕招……切斷了我們和群眾的聯系,各地的黨組織也被搞亂了,要堅持斗爭就得重新組織?!焙笪挠幸惶庩P于“我”的描寫“一吃到咸味,我不由得想起山上同志們那些黃瘦的臉色——山上缺鹽缺得兇哪?!边@一點與上文呼應,共同呈現出白匪“圍剿”的方式之一就是讓山上的紅軍斷鹽,進而消滅紅軍。這一環境造成的紅軍困境的嚴重性就使黃新以咸菜充當黨費,堅決不讓妞子吃咸菜,被搜捕時還交代一定要把咸菜帶上山等行為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也就具有了真實性。

除此之外,八角坳之前生活環境對于理解黃新形象的真實性也至關重要,文中“我”這樣說:“這莊子以前我來過,那時候在根據地里像這樣大的莊子,每到夜間,田里的活兒干完了,老百姓開會啦,上夜校啦,鑼鼓喧天,山歌不斷,鬧得可熱火??墒?,現在呢,鴉雀無聲,連個火亮兒也沒有,黑沉沉的,活像個亂葬崗子?!边@里有一個老百姓生活狀態的對比在里面,之前是歡樂熱鬧,積極學習,團結友愛的生活,現在是恐怖沉寂,生無保障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為一己生存奮起抗爭,支持紅軍也合情合理,再加之黃新一直都是努力、可靠的黨員,所以她的行為選擇更是情理之中,具有必然性。

由此可見,林覺民和黃新的抉擇和身上呈現出的光輝并不是無緣無故生成的,把二人放回他們與他人的聯系中和他們與所在環境的聯系中來思辨,從文本中解讀出他們內心世界的矛盾和豐富,再來審視看似不真實的行為,其實是破冰者、突圍者的大真實。

猜你喜歡
妻書林覺民矛盾
幾類樹的無矛盾點連通數
再婚后出現矛盾,我該怎么辦?
“意映卿卿如晤”,學生聽《與妻書》掩面流淚
矛盾的我
對矛盾說不
林覺民:不負家國卻負卿
謝良坤(二首)
鐵血柔情林覺民(節選)
與妻書
大唐『放妻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