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現狀與展望

2024-03-26 19:43梁宇劉根芹
關鍵詞:中文職業技能

梁宇 劉根芹

摘 要:狹義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海外一線外籍員工用中文進行工作交際的教育模式。這一領域的教學資源是目前海外極缺且急需的中文教學資源類型。近五年,“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是立足海外實際需求,在政府主導和多方協同下,面向眾多職業領域,以數智融合為研發特色,以語技同升為創新關鍵的有組織建設實踐。展望未來,這一領域的教學資源建設需要以《行動計劃》為遵循,注重需求監測,重視使用反饋,加速資源集成。

關鍵詞:國際中文教育;“中文+職業技能”;國際中文教學資源;語技同升

中圖分類號:H19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4-5450(2024)01-0024-08

一、引言

“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是國際中文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發展并攜手“走出去”的創新教育模式?!爸形?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是推動“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平臺,對培養海外兼具中文交際能力和職業技術能力的復合型本土人才,增強中文教育的服務能力[1],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領域的前期研究主要聚焦在發展策略[2]、標準構建[3]、融合模式[4]等方面。關于“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專題性研究,尚未引起學界足夠重視,只能從專門用途中文教學資源研究中找到“蛛絲馬跡”。但遺憾的是,這類研究多數討論的是面向在校大學生的教學資源,面向職場人士的“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討論較為分散,更加缺乏該領域教學資源發展現狀、建設模式、發展對策等方面的專題研究。

為此,本文從“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內涵剖析出發,系統描繪了“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現實圖景,提煉其發展特征,并針對目前該領域教學資源建設中的問題,提出優化策略,以期助力“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保障“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有效實施。

二、內涵與外延

當前,學界對“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認識尚未達成共識,對其內涵和外延的界定較為模糊,這導致“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方向不甚明確,建設重點不夠突出。為此,厘清“中文+”與“中文+職業技能”兩個概念的定義和范疇是首要任務。

(一)“中文+”教育與“中文+職業技能”教育

在國際中文教育學界,自王若江首次提出“專門用途漢語”后,學界已衍生出多種相關術語表達,如“預科漢語”“職業漢語”“行業漢語”“中文+職業技能”等,其中“專門用途漢語”這一術語的使用最為廣泛[5]。李泉將“專門用途漢語”定義為“適用于特定領域、特定場合以及特定專業的中文”,將其分為學術性的“專業漢語”和職業性的“業務漢語”兩類[6]。李宇明對面向職業需求的專門用途漢語做出了進一步的細分,認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存在四類“中文+X”形態:學術型的“中文+專業”和應用型的“中文+技能”“中文+職業”“中文+職業教育”,并指出從“中文+技能”到“中文+職業”,再到“中文+職業教育”,知識能力的系統性逐步增強[7]。崔永華認為,“中文+職業技能”是專門用途中文教學的三個分支領域之一,另外兩個分支是傳統的本科專業方向教學和預科中文教學。他將“中文+職業技能”教學定義為,以培養外國人用中文從事相關職業技術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為目標的語言教學[8]ii。該定義進一步明確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梢?,學者們一般認為,專門用途中文的表述更為寬泛,大多試圖從“+什么”的角度對其進行細分,而根據學術與職業(應用)兩種目的的劃分較為常見。

李秉德指出:“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進行。這一定的時空條件就是有形的和無形的特定的教學環境?!盵9]從教學環境出發,重新審視專門用途中文教育,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全新的分類視角。專門用途中文教育的教學環境非常復雜,根據語言環境可分為目的語環境(中國)、非目的語環境(海外)和中外兼顧環境(如中外聯合項目);根據教育環境可分為學校教育環境和職場教育環境;學校教育環境又可分為大學教育環境和職業教育環境;根據授課環境還可分為線下課堂環境、虛擬空間環境以及虛實結合環境。上述四種環境的組合會衍生出多種教學類型,如“目的語環境+大學環境+線下課堂環境=我國高校本科專業教學(如醫學)”“非目的語環境+職場環境+虛實結合環境=海外中國企業外籍員工的漢語和技能培訓”等,這些教學類型均可統稱為專門用途中文教育,又常被視為廣義的“中文+”教育。

狹義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是一種旨在培養海外一線外籍員工用中文進行工作交際的教育模式。它的目標是為海外企業培養具備“精技術、通語言、懂文化”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幫助中國企業、技術、標準、產品“走出去”。它的教學環境主要在海外,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它的教學對象主要是海外中國企業雇傭或即將雇傭的外籍員工。教學內容由中文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整合而成,以滿足學習者在職業環境下的崗位交際與生產、工作和技術交流的需要。與廣義的“中文+”教育不同的是,狹義范疇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其學習者的中文知識和職業技能通常均為“零基礎”,需要“同步提升”,這便是狹義的“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正如宋繼華等指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本質是在遵從語言習得、職業技能成長雙重規律的前提下,有效解決語言能力與職業技能同步提升的問題[3]。此外,它還具有技能實操性和中文工具性兩個重要特點。技能實操性是指它注重培養學習者具備工作崗位需要的實際生產和技術操作能力,中文工具性是指它將中文知識和技能視為輔助性工具,幫助學習者在工作中進行技術交流。

(二)“中文+”教學資源與“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

廓清“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范疇是探討其教學資源建設的前提。隨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教學資源的內涵不斷深化,形態日益豐富,當前較為普及的教學資源形態有教材、教輔、數字教材、數字課程、教學平臺、數字應用等。因此,教學資源的概念可以界定為紙質教學資源(如教材、教輔、工具書等)和數字教學資源(如慕課、微課、虛擬仿真系統等)的集合。

通常來說,有什么樣的教學類型就應該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前述中,廣義的“中文+”教育類型多樣,涵蓋的專業和行業十分廣泛,這就決定了與其相應的教學資源類型也相對多樣。廣義的“中文+”教學資源起始于《外貿洽談500句》(北京語言學院和北京外貿學院合編,華語教學出版社1982年版)的出版,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早出版的“中文+”教材。據統計,2000—2020年,國內外共出版“中文+”教材564種,涉及商務、旅游、科技、醫學、媒體、公務、交通、工業、體育、法律、國防等十幾個專業和職業方向[10]。其中,有為來華留學生預科教育編寫的中文教材,如“學在中國”漢語強化系列教材(金曉艷、劉濤總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年版);有為國際職場人士編寫的中文教材,“國際職場漢語‘6+N教材體系”(賈益民、吳煜釗主編,暨南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即是其典型代表[11];還有諸如美國高校中普遍使用的《新世紀商用漢語》《在商言商》等。

狹義“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是一種兼顧中文和職業技能學習的教育模式。在此范疇里,教學資源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為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的中文教學緊急編寫的《常用工業漢語100句》(焊接、礦冶、維修)開啟了這一資源建設領域的先河。隨后,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牽頭編寫的“中國職業教育工業漢語叢書”(劉建國、趙麗霞主編,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2019年版)(以下簡稱《工業漢語》)和南京職業技術學院牽頭編寫的“新絲路‘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杜曾慧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以下簡稱《新絲路中文》)具有較強代表性。狹義的“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時間不長,是一種新興的國際中文教學資源樣態,也是目前海外急需的中文教學資源類型,這將是本文重點的探討對象。

三、現狀與特征

總體來看,近五年的“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是立足海外實際需求,在政府主導和多方協同下,面向眾多職業領域,以數智融合為研發特色,以語技同升為創新關鍵的有組織建設實踐,其發展現狀與特征具體如下。

(一)強化頂層設計,強調科學有序發展

近些年,國家已有多項公開致辭、政府文件、合作協議給予“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大力支持。2018年12月,孫春蘭在第十三屆孔子學院大會上鼓勵孔子學院繼續實施“中文+”項目,因地制宜開設技能、商務、中醫等特色課程,建立務實合作支撐平臺[12]。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強調,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積極打造一批高水平國際化的職業學校,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標準、課程標準、教學資源[13]。2022

年,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簡稱“語合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在繼續做好海外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作的基礎上,開發“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助力培養“通語言、精技能”的企業高質量專業技能人才[14]。至此,“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高質量發展得到政策層面強有力的保障。

語合中心作為“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主要落實單位,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在推動行動規劃、標準建設、資源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在行動規劃方面,語合中心于2021年底發布《“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行動計劃(2021—

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近五年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由語合中心統籌,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牽頭,以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兩個“中文+職業技能”基地為抓手,組織職校、走出去企業和國際中文教學專家聯合開發針對職教和員工培訓的多語種“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爭取利用3~5年時間出版300本“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開發50個緊缺專業500門網絡課程資源和2 000個微課等教學資源,研發“中文+職業技能”APP手機學習端,建立多語種數字化教學資源庫[15]。在標準建設方面,語合中心于2023年4月發布了《職業中文能力等級標準(試行)》,隨后,2023年8—9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相繼發布《職業中文能力等級標準》《國際導游中文能力等級標準》《信息與通信技術專業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信息與通信技術營銷人員中文能力等級標準》四個與職業教育相關的團體標準的立項公告。標準的出臺將對研發“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發揮科學指引和規范的作用,有助于促進這一領域教學資源建設的規范化。

在資源體系構建方面,2022年,語合中心與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合作,規劃了首批“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選題,匯聚國內47所“走出去”試點校、國家或省級“雙高”建設校,共同打造57個“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項目,涉及英語、法語、俄語、塔吉克語4個語種,覆蓋教育部《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中的高等職業教育裝備制造、資源環境與安全、交通運輸、土木建筑、財經商貿、能源動力與材料、電子與信息、農林牧漁、生物與化工、醫藥衛生、旅游、輕工紡織、文化藝術設計13個專業大類、34個專業類,基本確立了“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內容框架。此外,42個“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項目獲得“2021年度《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教學資源建設項目”立項,涉及現代通信技術、水利水電、道路工程、物流管理等10余個職業技術門類。據統計,近兩年“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領域累計共確立了99個建設項目??梢?,語合中心在這一領域加大了建設投入力度,如能實現這些資源建設項目的成果轉化,將極大地促進“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二)推進教材研發,覆蓋眾多職業領域

“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研發受到使用環境、受教人群、職業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具有區別于通用型中文教學資源的特點,突出了職業教育所需的針對性、實用性與可操作性。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工業漢語》《新絲路中文》成為首批“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典型代表?!豆I漢語》研發項目于2019年啟動,截至2022年底,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了涵蓋25個專業的33本教材,包含啟航篇11本、基礎篇22本,涉及專業覆蓋光伏發電、冶金工藝、環境工程、機電、化工、建筑、計算機等眾多海外熱門建設領域?!缎陆z路中文》選擇海外急需專業,研發了“中文+物流管理”“中文+汽車服務工程技術”“中文+酒店管理”“中文+機電一體化”“中文+電子商務”和“中文+計算機網絡技術”6個專業18冊教材,涵蓋初、中、高三個級別。

此外,比較有特色的“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還有《“中文+景點導游”活頁式教材》(杜曾慧主編,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3年版)、暨南大學面向越南、泰國和印尼等國相關職業領域成年學習者而研發的《導游漢語》《海關漢語》《警務漢語》《酒店漢語》和《旅游局官員漢語》多模態“中文+職業技能”系列教材,以及部分海外本土“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如《坦桑尼亞農業技術指南》(坦桑尼亞)、《航空漢語800句》(塞舌爾)、《海關漢語》(肯尼亞)、《工程漢語聽說速成教材》(貝寧)、《高鐵漢語》(泰國)等[16]339。

綜上所述,近年來,“中文+職業技能”教材數量不斷增長,教材種類覆蓋了廣泛的職業領域,涉及多個語言等級。研發團隊不僅通過編寫熱門職業教材,滿足海外職業領域的普適需求,還力求突出本土適應性和職業針對性,即根據不同國家和不同職業領域的特殊需求進行定制化研發。

(三)突出語技同升,探索創新編寫模式

面對學習者語言和技能“雙零基礎”的現狀,“先語后技”和“語技同升”是兩種常見的教學模式。前者更適合“中文+”的學歷教育,因有2~3年教學時長的保障,學習者可以打好語言基礎之后再系統地學習職業技能,通常認為語言水平達到HSK4級即可開始學習職業或專業知識,該模式在專門用途中文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并日趨成熟。而后者凸顯了海外企業本土員工培訓的實際需求,企業亟須一線員工能夠用中文完成有效的技術溝通,實現安全生產。這種企業培訓模式具有短期強化、即學即用的特點。從這一方面看,掌握技能是第一性的,居主位,而中文學習是輔助性的,居次位;從另一方面看,有關職業技能的術語、規范不具備變通性,而語言有多種表達方式,靈活性較強,這也決定了教材編寫是以技能為主線,語言應展現更多的包容性,幫助學習者掌握技能。

教學對象“雙零基礎”和教學目標“語技同升”是狹義“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最大特色?!豆I漢語》與《新絲路中文》作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領域極具開創性和代表性的教學資源,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它們均為“走出去”中資企業培訓本土員工而編寫,教學對象為“雙零基礎”,均確立了“語言能力與職業技術能力同時起步、同步提升”的編寫理念。據《工業漢語》主創人員介紹,為實現“語技同升”這一編寫目標,編寫組明確以下編寫思路:1.梳理一線工作崗位上的典型工作情境,依據技能操作的復雜度將其進行逐級排序;2.根據工作過程中不同技藝層級(學徒、技工、技師)的技能要求,進行“工作任務分解”與“崗位情境切割”,形成獨立而完整的話題、任務和情境;3.根據語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使用情況(如使用場合、難易度、使用頻率等),結合《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相應等級的語言知識,將語言知識與專業技能知識相銜接,建立兩者之間的匹配關系;4.針對“聽、說、讀、寫、做”五方面語言能力,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標準。

在上述編寫思路中,語言和技能的角色和定位進一步明確,即中文為基礎,技能為主線,中文和技能有機融合。在語言基礎方面,中文作為輔助技能提升的工具或載體,語料的選擇和編排應體現實用、夠用、好用的“三用”原則,以滿足學習者在工作崗位上基本且有效的溝通需求。在技能主線方面,教學內容應著力選取真實、典型、高頻的崗位情境,并根據技能操作的復雜程度將實際工作任務進行排序,以促進學習者在職業技術領域中習得中文。在語技融合方面,教材編寫框架應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和《職業中文能力等級標準》為依據,以中文知識和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經”,以典型的崗位情境和工作任務為“緯”,建立完整、系統、科學的教材內容編寫架構。

此外,為降低語言難度,提升職業技能,《工業漢語》和《新絲路中文》還采取了以下編寫方式:1.側重聽、說、做,注重實操性,要求識讀中國設備上的標記符號,看懂中文說明書;2.利用拼音、英文注釋等輔助化手段以及圖解、公式等可視化方式,讓語言教學內容易于學習、易于理解、易于記憶;3.通過大量圖片、視頻等多模態手段,演示術語、規范等技能知識點,直觀展示工作崗位的實操性技能,用可視化的方式彌補技能學習過程中語言能力的欠缺;4.加強語言知識點的復現。

(四)加強數智融合,促進數字資源建設

數字教學資源在“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它不僅符合現代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和需求,還能夠顯著地提升“中文+職業技能”教學的實際效果,使教學活動更加高效、靈活和生動。數字教學資源通過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提供互動性的實踐環境等手段,可以有效地促使學習者在虛擬環境下進行工作技能的實際操作和應用,從而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對“中文+職業技能”教學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鑒于其重要性,語合中心在《行動計劃》中將數字教學資源研發列為重要任務,主要涉及網絡課程資源、APP手機學習端及數字教學資源庫等方面的建設。近兩年,圍繞這些重要任務開展的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

網絡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慕課和微課資源,是“中文+職業技能”基礎性的數字教學資源類型?!爸形穆撁恕笔蔷W絡課程資源的主要集成平臺。截至2022年底,總計11門“中文+職業技能”網絡課程上線運營,涵蓋餐飲、鐵路、信息技術、計算機、商務、旅游、裝飾、農業等職業領域,惠及海內外眾多學習者,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教學功能。

數字教學平臺可被視為能系統解決數字教學中教學資源管理、學習者學習支持、教師教學組織與評價等關鍵問題的網絡應用工具。在“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領域,平臺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除了“中文聯盟”教學平臺以外,“云電商國際在線培訓和技能實訓平臺”和“電動汽車‘中文+職業技能檢測與診斷平臺”極具特色。前者突出了資源集成和技能實訓兩個亮點,平臺一方面匯聚了“中文+職業技能”中泰雙語字幕課程26個,技能實訓項目80余個,中文拓展視頻課程超過600門;另一方面,為學習者提供了“在線實戰中心”,通過“網點運營實戰平臺”“客戶服務實訓平臺”“網點營銷推廣實訓平臺”“全球貿易實訓平臺”“跨境電商實戰平臺”“跨境電商全球售賣實訓平臺”等六大實訓平臺,供學習者進行實操訓練。后者采用先進的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將其應用于汽車檢測與診斷,該平臺可以模擬汽車電氣系統的各種故障及故障診斷與排除操作過程,具備實車檢測與診斷的所有功能,解決了教學中理論課時過長、學習興趣缺乏、抽象內容難解、實訓條件不足、實訓耗材過多等諸多問題。

四、對策與建議

綜上所述,“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從整體看來,這一領域的教學資源研發還遠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從質量的角度看,教學資源普遍缺乏實用性和針對性,未能充分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也未對學習者在特定環境下的特定需求進行充分了解。從數量的角度看,這一領域的教學資源需要面向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背景、語言水平與職業領域,目前還存在覆蓋范圍有限、推陳出新速度慢等問題[17]。全面解決這些問題將是一個龐大的工程,需要長期的投入和持續不斷的創新。在此,本文提出以下思考。

(一)遵循行動計劃,引領有組織建設

《行動計劃》是近五年“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的綱領性文件,為該領域教學資源發展指明了方向。扎實推進《行動計劃》各項任務的落實,有力保障各類項目的完成質量,實現《行動計劃》既定目標,是推動該領域教學資源內涵式發展的關鍵所在。

首先,管理部門需要對《行動計劃》中的各項任務進行梳理和分解,明確相應的年度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建立高效的多方協作機制,發揮各方優勢,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推動《行動計劃》的實施和落地。其次,科學管理57個“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項目至關重要。協同47個院校的編寫團隊,共同推進57個“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編寫項目,這在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建設領域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創舉,其成敗關系到我們能否在短期內滿足海外中國企業對該領域教學資源的迫切需求,幫助企業提高生產效益和競爭力。為此,項目組要把控好以下關鍵環節:一是迅速組隊。各編寫組要快速組建一支由一線教師、專家、企業人員、教育技術人員和外語翻譯組成的教學資源編寫團隊,保證人員到位。二是“吃透”標準。編寫人員要認真研讀相關職業技能的國家標準,全面學習《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中的音節、字、詞匯、語法等級,保證行業標準和語言標準的雙重規范。三是統一思想。47個編寫團隊要統一編寫理念,統一編寫流程,統一編寫規范,統一編寫進度,統一品牌形象,以此保證57個編寫項目穩步推進。最后,管理部門應提前布局,做好下一個五年行動計劃。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深入,“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需求與供給將會發生動態變化。

(二)注重需求監測,深化資源精確供給

“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顯著特點在于其面向海外勞動市場,涉及眾多職業領域,需要促進學習者同步提升語言能力與職業技能。與此同時,了解在海外市場哪些職業和工種需要具備“中文+職業技能”,以及這些工作崗位需要學習者達到怎樣的語言和職業能力。需求分析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實現精準供給的首要前提。為此,“三種需求分析”要得到高度的重視。

其一是基于大數據的需求分析。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大批中資企業進軍國際市場,迫切需要當地懂中文的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大數據挖掘可以掌握在特定區域或國家哪些職業領域最為熱門,從而準確地錨定“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的建設重點。其二是基于海外企業的需求分析。通過向海外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開展調查問卷或進行訪談,可以深入地了解這些企業在進行中文培訓時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員工的學習需求。這種方法有助于針對性地開發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教學資源,提高資源研發的有效性。其三是基于海外從業人員的需求分析。這一類需求分析不僅限于特定企業,而且更關注某一行業中的從業人員。了解海外熱門職業領域從業人員的漢語水平、學習動機、學習難點以及學習期望等信息,可以更好地量身定制“中文+職業技能”教育資源,滿足他們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提高其語言技能和職業競爭力??傊?,三個層面的需求分析將有助于“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資源。

(三)重視使用反饋,推動編寫理論創新

踐行“語技同升”的教學資源編寫原則,不僅是國際中文教學資源建設的一項創新嘗試,在國際二語教材編寫中也鮮有可以直接借鑒的先例。當前,在“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編寫實踐中,如何銜接通用語言標準和職業技能標準、如何配比語言知識與專業知識、如何匹配語言難易度和技能復雜度、如何結合工作任務和語言交際任務、如何融入中華文化內容,這些問題仍然需要來自不同職業教育領域、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專家和一線教師協同攻關,共同探索出語言習得、技能掌握、文化理解三者融合互促的理想編寫模式。

此外,教學資源只有在實際教學應用中才能充分彰顯其價值。即使是經過精心編寫的教材,也需要經歷適當時期的試用階段。因此,對教學資源進行試用及反饋分析是檢驗和提升其質量的必要環節。實踐證明,經典教材都經歷了多輪次的“試用—反饋—修訂”過程,經過不同場景下真實教學實踐的磨煉才得以成為經典之作??梢?,對于“中文+職業技能”這一探索性、開創性的教學資源類型,編寫團隊應該高度重視并科學規劃教學資源的試用和反饋,評估其使用效果,主要步驟包括:1.選擇合適的試用范圍、設定足夠的試用時長;2.與試用教師進行有效溝通,提供試用記錄工具,確保獲得真實、有效的試用信息;3.實施試用;4.試用反饋的分析與評價;5.吸收有益建議,對教學資源進行修訂和完善??紤]到“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試用和反饋過程需要更加注重與實際職業領域的對接,確保教學資源的實用性和適應性。

綜上,“語技同升”的教學資源編寫設想源于實際的教學需求,但只有經過編寫實踐和教學實踐的雙重檢驗,并進行學術化和理論化的總結和提煉,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具有中國特色、原創性的二語教學資源編寫理論,才有可能填補中國本土知識和理論矩陣,提增國際中文教育學術體系的影響力[18]。

(四)加速資源集成,加快多模態資源庫建設

經過幾年的資源建設,“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已然初具規模,亟須將分散各處的、內容和形式各異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為優質資源搭建多模態、多領域、多語種、多功能的教學資源庫,最大程度地惠及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職業和技術領域、不同語言背景和水平的學習者,實現優質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多模態教學資源庫通常是指包含多種形式和媒介的教學資源集合,主要有文字、圖像、音頻、視頻、互動模擬、虛擬實驗等形式。這些資源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知方式進行傳遞和接收。多模態教學資源庫能夠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促使教學內容更加立體直觀,更具互動性和易理解性。動畫、音視頻或微課資源可以對特定的職業技能點進行詳細示范,彌補學習者語言表達上的不足,使他們更加清晰地理解操作規范。二是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通過一些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學習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下進行技能應用和工作實踐,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其將來的職業發展做好充分準備。鑒于此,建立“中文+職業技能”多模態教學資源庫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該資源庫可以設立圖片庫、動畫庫、視頻庫、微課庫、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庫等子庫,提供按語種、職業搜索或推薦資源的功能,滿足海外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輝.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特征和實踐進路[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131-137.

[2] 教育項目研究組.構建“中文+職業技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新體系[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119-123.

[3] 宋繼華,馬箭飛,朱志平,等.職業中文能力等級標準的構建[J].語言文字應用,2022(2):2-14.

[4] 杜修平,李夢迪,尹曉靜.“中文+職業教育”融合參考框架的構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49-55.

[5] 王若江.特殊目的漢語教學實踐引發的思考[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1):52-57.

[6] 李泉.論專門用途漢語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2011(3):110-117.

[7] 第19屆國際中文教育學術研討會(ICCSL-19)在北京語言大學隆重舉辦[EB/OL].(2023-07-10)[2023-09-20].http://ric.blcu.edu.cn/info/1048/2680.htm.

[8] 崔永華.對職業技術中文教學的幾點認識[G]//姜麗萍.首屆專門用途中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2.

[9] 李秉德.對于教學論的回顧與前瞻[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9(3):55-59.

[10] 馬箭飛,梁宇,吳應輝,等.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建設70年:成就與展望[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5-22.

[11] 胡建剛,賈益民.國際職場漢語教學探討[J].世界漢語教學,2022(3):294-305.

[12] 孫春蘭出席第十三屆孔子學院大會并致辭[EB/OL].(2018-12-04)[2023-09-20].http://www.gov.cn/guowuyuan/2018-12/04/content_5345736.htm.

[1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EB/OL].(2021-10-12)[2023-09-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14] 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EB/OL].(2022-04-27)[2023-09-20].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35991.

[15]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中文+職業技能”教學資源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EB/OL].(2021-12-01)[2023-09-20].http://www.chinese.cn/uploads/file/20220125-1643091122329263.pdf.

[16] 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發展報告(2021)[M]. 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22.

[17] 胡云晚.國際中文教育之科技漢語研究四十年[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71.

[18] 李寶貴,莊瑤瑤,曲福治.新時代國際中文教育學術體系構建:要素、原則與進路[J].民族教育研究,2023(3):1-11.

The Reality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 Voc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 Development

Liang Yu1, Liu Genqin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2.Center Fo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ooper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eijing 100088)

Abstract:In a narrow sense,“Chinese +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mode of education aimed at training overseas frontline foreign employees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for work. The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are currently in extreme demand and scarcity oversea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 Voc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has been based on actual overseas needs, guided by government initiatives and coordinated by multiple parties. It is an organize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riented towards a wide range of vocational field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print and digital media, with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vocational skills as the key innovation. Looking ahead, the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in this field should follow the Action Plan, emphasize demand monitor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user feedback, and accelerate resource integr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Chinese+Vocational”;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resources; simultaneous enhancemen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vocational skills

【責任編輯:趙 踐? ? 責任校對:李 菁】

猜你喜歡
中文職業技能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中英基本顏色詞的翻譯及文化差異
論語言在國際貿易經濟中的重要性
淺析華文教材《中文》
近年日語外來詞對中文的作用及影響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中日五種基本顏色詞義項比較
主流報紙要做規范正確地使用中文之楷模
職業技能競賽推進高職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