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內科學課程思政探究 *
——從醫案醫話中探索醫德醫風

2024-03-27 09:13黃慧萍鮑計章黃寧靜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醫德醫學生思政

黃慧萍 徐 俊 陶 楓 鮑計章 黃寧靜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醫院風濕科,上海 200071)

“課程思政”于2016 年由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課程思政”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成為高等教育的熱點話題之一[2,3]。醫學院校作為醫生的發源地,不斷為社會輸送醫療人才,承擔著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此外更應全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落實“立德育人”方針,全面培養德術兼備的新時代醫學生。

1 中醫內科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意義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應當言傳身教,傳授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格品質。醫學人才的培養更是如此,除扎實的專業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對醫德醫風的培育。俗話說“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只有兼備“仁心”“仁術”,才能履行救死扶傷的醫者使命。

1.1 中醫內科學課程特點分析中醫內科學主要闡述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證候特征、辨證論治、預防、康復、調攝規律等,是中醫學的一門主干學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科地位。作為醫學生踏入臨床的第一門啟蒙課,中醫內科學不僅融合了中醫診斷學、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中藥學等基礎學科知識,更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其他臨床學科的基石。由此可見,中醫內科學是學生從“醫學生”走向“醫師”、從“校園”走向“臨床”的橋梁,因此該課程的道德塑造顯得尤為關鍵和重要。

1.2 中醫內科學教學現狀上海中醫藥大學以培養中醫學生臨證能力、中醫悟性為核心,在中醫內科學的課程教學上不斷探索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改革,包括臨床典型病例實證研究法、病案教學法、名醫驗案分析法、問題式學習(PBL)及案例式教學(CBL)等。同時構建中醫內科學臨床教學體系,將過去一位教師主講2~3個病種改為五大系統由專人負責,形成教學團隊;將串講、案例分析、講座、床旁見習等融合,形成一體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教學成效,讓學生在應對考試之余,充分培養中醫臨證思維。但目前的教學改革實踐大多側重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及臨床技能,教學中鮮少融入思政內容,缺少思政教育,對學生的醫德培育較為薄弱。

1.3 中醫內科學課程開展課程思政的重要性近年來,醫風不純、醫德不正、個別醫護人員缺乏責任感和包容心等引發的醫患矛盾屢見不鮮,成為社會熱點之一。一直以來,醫學院校承擔著為社會輸送合格醫務工作者的重任。為緩解現今醫患矛盾,除了通過媒體手段管理、加強醫學知識傳播等行為,促進公眾理解外,弘揚傳統醫德文化、培養醫學生人格素養、強化醫學生道德意識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

中華傳統文化積淀數千年,古圣先賢對醫德行為和道德思想推崇備至。唐代孫思邈素有“藥王”之稱,他強調“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呼吁為醫先要有普度眾生的惻隱之心。明代龔廷賢在《萬病回春》中記載醫者要“一存仁心……二通儒道……三通脈理……四識病原……十勿重利”。明代陳實功《外科正宗》“醫家五戒十要”篇的第一要,是“先知儒理,然后方知醫理”,強調醫者在任何時候都應以人為本,奉行“醫乃仁術”的行醫宗旨。中醫學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應在言傳身教的過程中倡導“為醫先為人”的素養,強調“德術兼備”的品格。

通過在中醫內科學課堂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充分挖掘中醫教育“傳道”所蘊含的人文德育內涵,可以增加醫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幫助其內化職業素養,有助于引導中醫學生的價值取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緩解今后醫患矛盾。

2 中醫內科學開展課程思政的路徑探索

使用單純的說教宣揚醫德醫風,對現如今的醫學生來說易適得其反?!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何尋找思政元素并潛移默化地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繼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我們探索的方向。

2.1 醫案醫話作為思政載體收集古今中醫醫案醫話,作為課程思政素材(見表1)。素材年代不限,包括清以前的醫家和當代醫家。將歷史背景與古代名醫的經驗修養相結合,整理成一個個小故事,寓教于樂。也可以選擇當代醫家醫話,特別是上海名醫軼事,在探索前輩的人格魅力和治學特點中,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并進一步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和中醫情感。

表1 中醫內科學思政素材匯總

2.2 課程與思政的有機結合術業有專攻,在課程前期組建“1+1”的教師團隊,讓每位教師各司其職,系統整理醫案醫話所體現的思政內容,并與課程教學內容相匹配,緊密結合;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體驗,實現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

2.2.1 教師團隊多元化教師是思政課程的實施主體,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而專業或思政單一化的教師個體及團隊,往往滯后于課程思政的要求。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以教學梯隊為單位開展教學工作,對于思政教育的結合,在原先的教學梯隊上組建“1+1”的多元化團隊,集結專業課教師和思政相關的教育、心理教師作為整體的綜合團隊,提升課程思政實施主體的綜合能力。團隊教師就各自專業進行協商整合,尋找符合專業特點的思政素材后,進一步與課程授課內容相匹配,推舉“道術”較高的專業課教師授課。通過言傳身教,授課教師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塑造有機結合,開展全方位育人工作。

2.2.2 教學模式多樣化思政內容的融入需要遵循教學規律。大肆宣揚“思政”而脫離承載的課程主體,學生往往不能感同身受,甚至認為是“說教”。這種價值引領往往適得其反。

為了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專業課程,在目前已有的教學模式上,通過問題導入、故事導入或情景視頻播放等方式,將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和問題呈現出來,將思政內容有機融入課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潛移默化地將醫德素養深化入心。

2.2.3 課堂教學分層化如何進一步在課堂實現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有機融合成為整體,或者說在課堂的哪個階段實施,是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單純將課程思政元素作為開場白進行介紹,顯得過于刻意和呆板。因此我們將課堂教學分層,根據思政元素的特點,靈活地實施在課程各個階段,以渲染醫德風尚。

課程前期,可通過醫家傳記或故事,介紹他們的學術成就和醫德修養,如孫思邈的“患者如至親,同行勿相輕”,展現了善待患者以及同行的相處之道;葛洪的“賤價草石,所在皆有”,旨在讓貧困百姓廉價用藥;吳又可親臨疫區,尋求疾病之因,探索治病之法,設身處地為患者所想,體現救死扶傷、不畏艱難的醫者本心;當代醫史中《銀元時代生活史》《抗戰時代生活史》上的海上名醫小故事,以故事為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之余了解當代醫家經歷時代變遷,依然堅守著那份“初心”,并不斷創新,以適應當代人的疾病特征和需求,增強醫學生的責任心和職業認同感。

課程中期,通過問題導向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職業道德。如以“在心肺體格檢查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在體檢過程中注意人文關懷,保護患者隱私,動作輕柔,避免暴力;以“如何讓患者接受面對疾???”引導學生從患者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換位思考,培養醫患溝通及談話技巧;通過問題“病史采集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引出“扁鵲救虢國太子”的故事,強調病史采集、四診合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細心、負責的職業素養。

課程后期涉及疾病治療,選擇相關特色醫案拓寬學生的思維,如情志相勝法治療情志病。對于咳嗽、血證病,《續名醫類案》中提到靜攝,即調養心身之法,讓學生了解到藥物并不是解決疾病的惟一手段,結合傳統文化挖掘潛在治療方法,以“仁心”思“仁術”,方顯醫家本色。

3 中醫內科學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和反饋體系

傳統的中醫內科學課程評價僅通過專業內容考試評估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我們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同時,設計了問卷星調查問卷對思政教學進行評價。調查結果顯示,74.6%(53/71)的學生認為老師言傳身教、身正為范,綜合素質高;90.1%(64/71)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與中醫內科學課程融合度高,接受性強;84.5%(60/71)的學生認為思政元素導入有助于提高學習熱情,培養中醫情感;95.8%(68/71)的學生表示今后的醫療行為中,將繼續堅守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此外,學生對于案例導入、問題導入及情景視頻播放多種教學模式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給予肯定,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案例導入[54.9%(39/71)]。見圖1~圖5。

圖1 對授課教師綜合素質評價

圖2 對思政元素與課程融合度評價

圖3 對課程思政興趣評價

圖4 對課程思政有用性評價

圖5 對教學模式評價

為進一步完善、調整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模式,在完善學生考核評價的同時,建立反饋機制。一方面,以教學團隊為單位,制定課程聽評制度,對課程思政授課進行互評,評價內容包括教學方法的合理性、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思政內容的親和力等。通過聽課制度,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設計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科學性以及思政元素的成效性等及時反饋,并加以改進。另一方面,教學團隊中的年輕教師定期與學生進行訪談,及時了解其對思政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意見,并針對問題認真分析、加以改進,取長補短,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真正做到“教”與“學”相長。

4 結語

思政教育為中醫內科學的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指導。從中醫醫案醫話中挖掘中醫內科學課程的思政元素,在課程的不同階段展現,不僅落實“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理論方針[4],更培養醫學生的“醫者仁心”的道德素養。

在強調精湛醫術的今天,醫德培養亦不容小覷?!坝袝r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經常去安慰”,這是醫患關系和諧融洽的有效途徑。本課題對中醫內科學進行初步“思政”探索,將“思政元素”滲透進專業教學,堅守“授業”和“傳道”并重,在實現高效教師全方位育人目標的同時,為培養德術兼備的醫學人才提供方向。

從醫學生做起,樹立正確的醫德修養,是每個醫務教職員的職責。目前,中醫內科學的思政改革工作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往后教育工作應始終貫徹“課程思政”概念,不斷完善醫學院校的思政教學改革。

猜你喜歡
醫德醫學生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孫思邈醫德思想發微
醫學生怎么看待現在的醫學教育
對醫學生德育實踐的幾點思考
淺談醫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醫學研究生醫德教育問題探討
對醫學生心肺復蘇課程設計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