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運用研究

2024-03-28 00:14李秀賓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活動小學數學

李秀賓

摘? 要:應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符合小學教育的發展方向及發展要求,因此該項教學工作的推進,應當在小學教育中引起必要的重視。文章明確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運用價值,分析了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暴露的不足,從不同角度分析了應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

關鍵詞:學生主體地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

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理解為教學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顯現,教師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切入點安排教學活動。數學屬于小學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該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實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凸顯學生在數學課堂的主體地位,有助于學生上述能力的提高,符合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然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數學課程教育工作的推進效果有待提升。

一、應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價值

客觀看待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方法的運用價值,可以使小學數學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并持續優化教學工作。具體而言,該方法的科學運用,有助于提升數學知識的傳遞效率,為小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對課程中包含的各種數學理論產生非常深刻的認知。真正凸顯小學生在數學課程中的主體性,可以為小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探索提供足夠的空間。在自主思考與學習探索中,小學生能夠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產生深刻的認知,進而對所學的數學知識有一個更為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更具時效性,對高質量數學課堂的構建具有積極影響。

二、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在當下的教學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習慣在課堂上運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在該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學習思維被束縛,逐步失去了主動思考的習慣;針對課程學習中出現的各類數學問題,小學生思考和認知的程度較淺顯,很多學生會坐等教師給出最終答案。上述教學問題的出現,并不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及學習效果的提升。究其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數學教師并沒有對教育工作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小學數學教師看來,要在相對有限的課時內將數學課程信息向學生進行全面灌輸,這是保障學生知識學習的全面性及數學考試分數的重要舉措。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忽略了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凸顯對學生數學學科素養提升的影響。

三、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運用策略

在應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時,教師要優化教育模式,并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為最終目標,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重點。在教學活動的安排中,可以考慮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運用游戲化教學法

很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往往會與學習興趣存在密切的關聯。小學數學教師恰當應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上引入趣味元素,可以營造相對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該方法有助于小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數學教師要科學把握該方法。

例如,在《因數與倍數》的教學中,考慮到該板塊的內容以了解數字間的關系為主,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將“拍7令”的游戲引入課堂。這一數字游戲的板塊知識存在一定的關聯,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其提供學習輔助。具體的游戲規則是:班內前排的第一名學生開始依次報數,如果某學生所報數字包含7或7的倍數時,則不能發言,而是拍一次手進行示意,下一名學生繼續報下一個數字。在該游戲活動中,如果學生表現良好,出錯的概率不高,教師則對游戲進行升級。新的游戲規則是:當所報的數字包含9或7及其倍數時,學生選擇閉口不言并拍手一次,如果所報的數字同時是9和7的倍數時,學生同樣選擇閉口不言,但要拍手兩次進行示意。通過創設該項數學游戲活動,學生的主體性會在課堂上得到充分顯現,學生的報數游戲過程,則可以看作不斷思考的過程。這一活動中,學生既能夠收獲學習的樂趣,還能夠凸顯主體性,鍛煉了其數學思維及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這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推進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又如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組織計算搶答或計算接力游戲,借助數學游戲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通過游戲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計算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數學游戲的組織中,教師要做好對游戲過程的科學把控??傮w來看,一是要注重顯現游戲的趣味性特征,以此增加數學游戲對小學生的吸引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凸顯其主體性。二是要確保游戲形式的合理性。在游戲內容、游戲方式的選擇中,教師要確保其與數學課程內容密切相關,使游戲活動為數學教學提供輔助;而且所設定的游戲形式不可超出小學生的認識范圍,不可讓小學生感受到明顯的游戲壓力。

(二)安排小組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中,教師結合課程內容為學生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為小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凸顯創造機會和空間。再加上數學教師的恰當指導,能夠促使小組對特定的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在探索中進行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多角度尋求數學問題的解決辦法。數學教師要通過合理安排該項教學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鍛煉,在鍛煉中提升小學生的學科素養。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班內學生自由組建學習小組,小組要系統分析其中的數學問題;還可以提示學生在該數學問題的解決中,確定每艘船的卸貨時間及卸貨順序,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合作探究、找準方向,圍繞問題的解決,各個組員要根據自己獲取的信息充分表述自己的實際想法,在激烈的學習討論與合作中,初步設計多套方案,形成探索成果;最后,數學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當前的初步方案進行橫向與縱向對比,明確每一套方案的優缺點,在相互討論中選出最佳方案。

在以上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如果教師安排小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雖然符合凸顯學生主體性教育方法的要求,但是很多學生會承受較大的壓力,無法獲得理想成果,甚至會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而合作探究活動的安排,在凸顯了小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同時,還降低了小學生的學習難度與學習壓力。各組員在集思廣益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碰撞,開闊了思路,學會從多角度、多層次解決數學問題;在商討并制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還能夠得到充分鍛煉;在深度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產生“1+1>2”的學習效果。在上述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屬于課堂的主體,數學教師充當的是輔助者、指引者的角色,因此學生的探究過程遇到阻礙和困境時,教師需要及時提供思路啟發學生,促使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順利推進。

(三)構建數學情境

圍繞數學理論知識的傳授,小學數學教師通過為學生構建數學情境,可以指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情境活動中,以此凸顯其課堂主體性。學生在參與數學情境活動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形象思維,從新的角度理解所學知識。

例如,圍繞《圓柱體積求解》的教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學過的幾何知識和具有的幾何思維,分析是否可以通過傳統的剪切、拼接方法進行數學轉化,將相對陌生的圓柱體轉化為比較熟悉的幾何體。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構建了幾何體分割與拼接的情境。在腦海中的情境構建中,學生會發現,圓柱體與其熟悉的長方體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但是針對如何將圓柱體向長方體進行轉化,學生無法探索出其中的方法。因此在學生上述已有認知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情境構建的方法為學生引入新的幾何學思路,即對圓柱體進行無限次的等份分割;教師還要使用電腦軟件對上述分割場景進行全面展示,使原本的圓柱體逐步轉化為長方體,然后根據長方體的體積求解公式探索出圓柱體體積的求解方法,即底面積×高=體積。

部分小學生可能對上述數學轉化思維理解得不夠透徹,針對圓柱體體積求解中的數學原理仍然存有疑惑。在發現這一情況后,教師可以再次為學生構建新的數學情境活動,該活動要求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向學生發放可塑性的材料及測量工具,要求學生對可塑性材料搓一搓、捏一捏,將原本的圓柱體模型逐步轉化為長方體。在這一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學生要保證模型的高度始終不變。參與這一情境活動,使學生心中的疑惑得到了解答、對圓柱體的體積求解公式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

數學與生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在數學理論講解中進行生活元素的挖掘與融合,可以為小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凸顯創造空間。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上模擬生活中的數學場景,然后安排學生回顧生活,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所模擬的生活場景是:A學生與B學生假期相約到某書店購買書籍,兩人購買的目標書籍相同,分別為數學參考書和數學記憶手冊。其中前者的定價為13元,后者的定價為9元,那么書店售貨員針對上述兩名學生購買的書籍,總共應該收取多少錢。教師要求學生一邊模擬上述生活場景,一邊將其轉化為數學問題:在此次購書活動中,售貨員應該向每人收取13+9元,總共收?。?3+9)×2元。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即兩人在數學參考書中的總體花費為13×2,在記憶手冊中的總體花費為9×2,這也意味著(13+9)×2=13×2+9×2。

上述教學環節的設定,使學生在模擬生活場景的過程中展現了課堂主體性,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對所涉及的數學理論進行了深入思考,從而對數學理論產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五)構建數學微課堂

微課堂屬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產物,可以理解為利用短視頻為學生提供教學指引。在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小學生對信息化元素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一特殊化教育模式的構建,符合小學生的心理期待,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凸顯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該方法的運用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前錄制好短視頻,視頻內容以重難點知識的講解為主。錄制好視頻后,教師將精心制作的短視頻發送給學生家長,要求學生利用周末、假期使用家長的手機對短視頻中講解的重難點知識進行學習。相較常規性的課堂學習活動,小學生在利用短視頻進行學習時,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明顯束縛,擁有相對充裕的時間,通過對短視頻的隨時暫停、重新播放,學生思考數學教師講解的內容,逐步完成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該項學習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小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在不受時間、空間束縛的學習中,可以彌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缺失,這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會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六)開展教學評價

應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時,一些數學教師仍然處于嘗試和探索的階段。教師及時開展教學評價工作,可以鞏固教學工作,發現方法運用中的不足并予以改進。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以學生主體性是否得到凸顯、數學知識掌握效率是否提升為核心評價指標。隨著教學活動的調整,相應的評價指標也應該作出相應的調整。

例如,在游戲化教學方法的使用中,評價指標應該包括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凸顯、數學知識掌握效率是否提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提升;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安排中,評價指標應該包括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凸顯、數學知識掌握效率是否提升以及學生是否可以在小組合作探究中得到數學思維上的鍛煉。

綜上所述,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運用價值,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確認識到該教學方法的優勢,客觀分析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不足之處,圍繞小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持續改進和優化教學方法;還要及時開展教學評價工作,進而為該教學方法的運用提供輔助,通過多方努力,逐步構建起更加完善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陳瑞鶯. 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課堂生成資源的利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21,7(21):93-94.

[2]潘小琴. 寓教于樂,因材施教: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初探[J]. 教育觀察,2019,8(18):111+113.

[3]楊文正. 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J]. 甘肅教育研究,2022(02):52-54.

(責任編輯:鄒宇銘)

猜你喜歡
學生主體地位教學活動小學數學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探究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構建
高校學生工作開展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
基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探究
論語文教學模式與教學創新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