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困境及其紓解路徑

2024-04-02 12:16徐菲
公關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

徐菲

摘要:混合式教學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的關聯性更強,實現專業課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因而混合式教學成為高校課程思政多元化培育人才的新路徑。而在現代信息技術顛覆性變革及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時代,反饋作為影響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面臨教學過程測評數據尚不完善、教學目標與改進方向發生混淆、教學技術的應用遭遇阻滯等現實困境。通過對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困境的檢視,建議以信息技術賦能反饋過程數據化,以描述性反饋內容助力教學內容個性化,以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釋放課程思政強大的育人潛能,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相長的整體效應,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關鍵詞: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理論;反饋困境;紓解路徑

引言

移動互聯時代傳播方式的持續革新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顛覆性變革正在改變單向注入式課程教學和終結性評價機制,使得高校課程思政不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場域。而克服傳統教學與在線教學缺陷的混合式教學,一經提出便備受關注,被認為是未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1]。如何實現高校課程思政與混合式教學的有機融合成為研究和實踐的熱點趨向,而反饋理論為之提供了一個新的視域。反饋有利于促進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及過程性教學改進,符合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的目標與需求。據此,從反饋理論的視角重新審視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的結果,探討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困境及其紓解路徑,以期建構與創新課程思政教學模式,釋放課程思政強大的育人潛能,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相長的整體效應,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一、反饋理論對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研究的適用分析

盡管反饋對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的指導效果已逐漸獲得高校的重視,且教學設計團隊正試圖將反饋引入并運用到混合式教學全過程之中,但關于設計和建構教學反饋內容的方式方法,目前尚缺乏系統性理論依據。因而,借鑒學界獲得權威認可的反饋理論,是探尋兼具科學性與實效性的反饋實踐指南的重要環節。

(一)反饋理論的基本概念

反饋理論是控制論的核心概念,而控制論源于古希臘,原意為“掌舵術”,由哲學家柏拉圖基于國家管理藝術視角提出[2]。在概念上首先需要完成對反饋的簡要闡釋。關于反饋的內涵,不同學者形成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反饋是控制系統把信息傳輸出后,又將信息作用結果返回到控制系統,并對控制系統的再輸出產生影響[3]。為了說明反饋的組成要素和反饋目標,約翰·哈蒂基于反饋效能的實驗數據及分析結果建構了反饋模型。該反饋模型強調一個有效的反饋需要回答“三個問題”,包括“學習目標是什么”“當前任務表現如何”“改進方向是什么”[4]。這“三個問題”分別對應了教學主體依據教學實際而給予反饋信息,即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學對象課程表現的相關評價、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相關線索。

(二)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的基本內涵

20世紀90年代末,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已經成型,混合式教學由此誕生?;旌鲜浇虒W是一種“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效銜接,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5]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突出強調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重構了傳統的教學架構、教學流程及教學形式等,呈現出教學過程可數據化、教學時空可靈活調整、教學資源可共享等優勢。而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起點和價值遵循是“三全育人”,以德為先??梢?,混合式教學與課程思政的價值訴求具有內在一致性,因其體現理念與價值、效率與效果、平臺與技術、思路與方法等的融合,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的關聯性更強,實現專業課程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因而成為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多元化育人的新路徑。

(三)反饋理論對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的適用性

從系統論角度來看,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是兼具可調節性和復雜性的動態系統,是由受教系統、施教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相互作用的特殊復合體。其中,就教師而言,其不僅是教學內容的輸出者,還能將教學效果即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情況加以分析后再輸送給學生,以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就學生而言,其不僅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反饋者,能夠充分利用各種介體,把自己所接收的一切情況向教師反饋,教師對反饋信息進行分析并以此為依據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把新產生的信息再次輸送到調節系統中以促使新的信息循環。因此,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過程也屬于信息閉環的動態系統。任何系統只有經由反饋方式,才有可能構成完整的閉合回路,達成有效控制。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系統,同樣存在反饋。由此可見,反饋是提高學習績效最有力的單個影響因素,是增強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實效的重要干預機制。

二、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的困境檢視

反饋是影響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效果的要素之一,能推動教學過程的循環互動。但反饋并非能夠解決混合式教學問題的萬能鑰匙,而是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雙刃劍。在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學反饋即面臨著諸多現實困境。

(一)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過程測評數據尚不完善

反饋理論注重教學過程本身,要求在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動態調整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該方式表明上一階段教學效果的反饋結果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優化完善具有導向作用。站在“教”的立場,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實施量化分析,可以獲得可視化數據圖表。而該數據圖表又可以系統呈現關于學生個體表現、課程教學整體表現的對比,有利于教師針對學生開展真實的教學效果評價,有助于教師全方位、全過程把握教學實效。站在“學”的角度,混合式教學過程測評數據主要依托學生的過程行為。因此,該教學反饋信息有助于學生準確認知自我學習效果和行為表現,有助于學生針對性地開展下一階段的學習行為,以便完成預期學習目標。然而,在傳統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過程中,通常將線上教學活動安排在線下課程結束后,受制于設備、技術等客觀條件的局限性,線下教學與課堂教學、線上教學與課后學習呈現出彼此獨立的狀態,阻滯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共同作用于高校課程思政的融通關系的形成,導致學生的課堂測評數據未被完整記錄,教師受評價“指揮棒”影響,在時間分配、精力投入等方面出現選擇性缺位,難以真正回歸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

(二)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目標與改進方向發生混淆

基于前述約翰·哈蒂的“三個問題”發現,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的信息普遍注重對學生學習現狀的評價及對效果提升方向的明確,而混淆了教學反饋中的學習目標與改進方向。在“個人的下一步改進方向”問題域,慣常采用的反饋方式是先方向后具體,即由教師先行提供大致的改進方向,倘若仍存在學生執行效果不盡理想等現象,教師再進一步提供對策建議。不過問題在于,當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對上述反饋問題的重視形成策略時,反饋信息中卻較少關涉學習目標的明確。此類現象即表現混合式教學反饋所輻射的內容可能不全面。而學習目標的明確對目標任務的實現具有助推作用。倘若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中僅關涉“個人的下一步改進方向”,而沒有涵蓋“學習目標是什么”,可能導致學生過度依賴教師反饋。這也表明改進方向的反饋信息與內容尚無法替代學習目標在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方面的影響力。歸咎于教師對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中學習目標確立的忽視,導致學生無法在明確的學習目標導向下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學反饋中缺乏自我調節信息,教學反饋信息在自我調節層的表現缺失。

(三)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技術的應用遭遇阻滯

在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中實施反饋,不僅需要重視對教學反饋信息的科學設定,更需要充分發揮在線工具的技術優勢,驅動學生對教學反饋信息形成系統認知,以達成教學反饋實效最大化。在應用層面,教學技術為基于反饋理論而促進教學內容的交互性創造可能性,也為教學過程中測評數據的搜集整理與實證分析給予支持。與此同時,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的深度開發也遭遇到因技術革新而引致的風險。一方面,教師需要克服因對平臺不熟悉而造成的使用難題。因缺乏基本的信息與通信技術、信息素養等,部分教師不僅不了解選擇何種信息技術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更沒有掌握在線工具的核心功能。此類問題為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科學使用教學技術帶來了認知與應用上的障礙。另一方面,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過程表現隱憂,諸如顧慮規定學生使用陌生的在線學習平臺可能加重學習負擔,削弱學習動機,導致學生對教學活動無法做出反饋。此類問題盡管從表層而言指向教師使用教學技術的困境,以及對信息技術能否切實推進學習的隱憂。但從更深層來說,癥結在于教師欠缺基本信息素養及信息技術的批判性使用意識。

三、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困境的紓解路徑

在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發展的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實效從根本上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個體思想和行為朝著教育主體要求的方向發展或轉變。而要有效紓解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困境,切實提升教學反饋的有效性,對其困境“標本兼治”的應是內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

(一)以信息技術賦能反饋過程數據化

在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源于數據是教學反饋與教學效果改進的重要依據,對學生測評數據的分析成為關注的重點。反饋過程測評數據的獲取渠道主要來自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任務實施結果,重點關涉學生的學習行為數據信息、階段性測試成績、課程作業所反饋的課程知識掌握程度等?;旌鲜浇虒W模式強調將信息技術與高校課程思政實現有機融合,以使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個性化、教學過程數據化。而混合式教學所需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借助網絡信息技術搭載的線上互動平臺或網絡學習場域?;旌鲜浇虒W借助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師生線上交互方式,打破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原有的屏障,且運用在線工具與網絡教學平臺記錄教學互動中的數據信息,以便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在課程中的行為反應及隱性信息,達到課程教學數據與課后學習數據的整合聯動,從而解決因教學過程測評數據不完整而造成的問題,指導教師獲取精準且個性化的教學反饋。

(二)以描述性反饋內容助力教學內容個性化

基于反饋理論,教師理當摒棄傳統教學中慣用的結果反饋,更積極主動地采用描述性反饋。以傳統教學為例,源于總結性反饋可以有效改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或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普遍采用總結性評價。然而,站在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而言,總結性評價所獲取的反饋結果并不能持續改善學生學習效果。只有描述性反饋才能成為學習的腳手架,推動學生先前建構。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除了關注教學內容本身,還應當涵蓋描述性反饋內容,而描述性反饋內容的形成主要建基于教學內容的形成。描述性反饋內容的傳遞機制則主要是一種由教與學雙向互動所形成的信息融通方式。當前,在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的加持與助力下,借由教與學兩個端口之間的信息交流傳遞,教師憑依教學的過程測評數據即可實現教學內容的單元化。同時,教師可以搭載信息化教學平臺,智能化掌握并解析學生的學習期待與訴求。另外,教師還可以借此開展以個體為最小單位的答疑,真正達成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呈現。并且,在每一次描述性反饋過程中持續設立難度合理的學習任務及目標,保障教師動態掌握學生行為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以便及時指導學生理性糾正認知偏差,為學生提供切實有效的學習線索及正向的學習路向。

結語

總之,以信息技術賦能反饋過程數據化,以描述性反饋內容助力教學內容個性化,是高校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反饋達到應然狀態的必然路徑。有助于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饋機制科學化建構進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依據效果反饋進行優化,從而樹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自信。有助于建構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新模式,推動教學過程的循環互動,釋放課程思政強大的育人潛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本文系1.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資本與輿論博弈中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提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3MLC007);2.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黨的政治宣傳與社會輿論雙向互動機理及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3SJYB139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5,(18):48-50.

[2]胡瀾.新媒體環境下反饋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中的應用[J].教學與管理,2014(15):11-13.

[3]楊春時,邵光遠,劉偉民等.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淺說[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7:2.

[4] [新西蘭]約翰·哈蒂.可見的學習:對800多項關于學業成就的元分析的綜合報告[M].彭正梅,鄧莉,高原,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204-205.

[5]張潤枝,梁瑤.關于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混合式教學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1(01):65-69.

[6]朱泓,呂柔.形成性教學反饋視角的大學混合式課程互動融合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22(10):90-100.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豆瑞超)

猜你喜歡
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實證研究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職思政課評價體系的構建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