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生“數感”培養探究

2024-04-07 11:58錢宏燕
安徽教育科研 2024年7期
關鍵詞:數感教學活動教學方式

周 旭 錢宏燕

(合肥經開自貿區實驗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各類高新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顯著提高了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也為教師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穩定的技術支撐。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小學數學作為不可缺少的學科之一,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十分關鍵,這是學生對數學知識吸收、理解的體現,是提高學生數學認知的關鍵所在。然而,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忽略了學生“數感”的培養,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研究數學知識,阻礙了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因此,為全面培養學生“數感”,教師應基于信息技術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全方位理解“數感”這一概念,并在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數感”。

一、“數感”的內涵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在培養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提升學生的綜合運算能力,數學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數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數感”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被提出,作為一種抽象的數學概念,對于小學生來說,需要在自主學習和實踐中自主感受?!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數感”主要是指對于數與數量、數量關系及運算結果的直觀感悟,表現為能夠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建立數感有助于理解數的意義和數量關系,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學生若能夠形成“數感”的存在,那么他們自身的數學思維便會得到發展,這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有著極大的幫助。從小學數學教材編排內容來看,教材中存在的“數感”元素是多元化的,如數量關系、計算方式、數量等,這些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和自主感受,了解數量關系,理解運算定律和運算方式。小學數學教師應注重學生“數感”的培養,讓學生在思考和運用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增強自身核心素養。

二、信息技術對于“數感”培養的價值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每一位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支撐。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教師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能夠打造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同時還能將數學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教學難度,加深學生理解和記憶。在培養學生“數感”方面,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有以下幾點價值。

(一)有利于實現教學的改革

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應朝著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傳統上,大多數教師都會基于教材內容進行板書式教學,讓學生學習教材,結合教師的板書,實現對內容的吸收。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教學條件受到一定限制,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質量,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信息化渠道開展高質量的教學活動。如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登錄數學學習網站查找相關學習資料等,這些多元化的方式為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之中,教師能結合學生認知以及學習需求打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還能基于學生“數感”的培養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更為形象地理解數學概念,感受“數感”的存在,從而提高對數學的認知。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各方面能力和認知正在不斷形成,具有極強的可塑性,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向引導,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在教學之中,應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中來,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知識的學習上,忽略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無法集中注意力,很難主動理解數學知識。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多彩的課堂形式以及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無一不吸引著學生,教師可借助動畫、視頻、音樂、圖片等電子媒介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在活動中的自主實踐。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生的積極性會不斷提升,學習興趣也會被激發,極大地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數感”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感”培養的問題

(一)“數感”培養方式有待優化

“數感”作為一種對數學的意識和感悟,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通過不斷實踐而形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數感”能否形成。目前,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仍然采取傳統的灌輸方式,沒能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愛好,過于注重結果性評價,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有所忽視?!皵蹈小弊鳛橐环N抽象性概念,對部分學生而言,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但也需要通過后天的不斷練習來加強。因此,教師要做好教學方式的優化和創新,將培養學生“數感”放在首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另外,雖有部分教師明白“數感”對于學生學習以及發展的重要性,但就實際而言,培養效果不佳,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沒有做好培養方式的優化,如借助他人的教學方式進行“數感”培養,忽略了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此一來,導致“數感”培養效果大打折扣。

(二)信息技術應用不到位

在新時期,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已是每一位教師的必然選擇。在培養學生“數感”方面,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意識以及應用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質量。信息技術能為教師提供多種多樣的教學渠道,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在學生思維的拓展以及“數感”的培養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實踐中,部分教師自身信息素養不到位,在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時,總是以簡單的基礎性應用為主,沒有發揮信息技術的其他功能。這嚴重降低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也不利于學生“數感”的培養。

四、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一)運用微課教學,培養學生“數感”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微課教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關注與青睞,將這一教學方式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是每一位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可借助微課視頻較為直觀地呈現事物,讓學生自主了解并感受,從而對數學知識形成新的理解,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數感”的培養。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開展微課教學時,要將所錄制的微課視頻時長控制在8分鐘左右。在8分鐘的時間內,要保證視頻內容包含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任務等各個方面,以此實現完整教學,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數感”。

以蘇教版教材為例,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連加和連減的含義,可以根據提供的問題正確地進行算式的加減,能結合這一節的內容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分析,本章節內容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有著極大的優勢,當學生掌握這一節內容后,其自身在計算方面會更上一層樓。針對這一教學內容,教師便可結合教材設計微課視頻。在微課視頻中要體現出本章節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如讓學生通過豎式計算連加、連減法。同時,教師還可在微課視頻中布置課堂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自主觀看完畢后,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形成“數感”。比如教師可以在視頻前期用口述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本章節的內容,讓學生先對這一節知識形成模糊的概念。在此基礎上結合生活元素設計實際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并給出答案。

如視頻內容:在六一兒童節的時候,兩個班的學生共同郊游,大巴車總共可坐50人,A班已經有30名學生上了車,其中有5名同學在車上但并未坐下,A班總共有50名學生。

問:A班還有多少位學生沒上車?

A班有多少位學生已經坐下?

B班總共有46位學生,其中有32名同學已經上車。

問:B班還有多少名學生沒上車?

A班和B班總共多少人?

上述視頻內容和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列出算式并計算,最終得到答案。

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本章節的運算意義和技巧,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數感”。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圖形與幾何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學生最容易混淆概念的內容。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在理解抽象性的概念上往往會受到限制,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這也反映出學生在“數感”方面的欠缺。為切實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讓學生在理解和應用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數感”,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借助多媒體技術,構建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并以形象的事物作為引導,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形成“數感”。

例如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單元包含的學習內容較多,既要讓學生了解面積的概念、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還要讓學生準確掌握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為后期學習和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筆者發現,有部分學生容易受“1米=10分米”的影響,在進行面積單位換算時,總是認為“1平方米=10平方分米”。在錯誤認識的誤導下,學生在解決應用題時便會錯誤百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先在多媒體屏幕上出示一個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引導學生說出1米=10分米。再借助動畫插件將正方形邊長均勻分割,分成10條1分米的線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鞏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并算出答案。這種方式為學生直觀地呈現了1平方米與1平方分米的關系,讓學生了解了1米×1米=10分米×10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借助學習平臺,培養學生“數感”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促進學生“數感”的形成,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在教學之中,教師可借助學習平臺,進行“數感”的專項訓練,即運算練習,以此加強學生運算能力,不斷培養學生“數感”。

比如在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可先為學生講解本單元的具體內容,然后通過學習平臺上傳與本節知識有關的計算題、概念題以及應用題,讓學生在課堂上借助平板進行計算。課后,登錄學習平臺下載題目,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在練習結束后及時上傳到平臺上,教師可在后臺進行批改,確保第一時間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以及具體情況,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數感”的培養質量,使學生掌握數學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感”是極其重要的,決定著學生對數學的理解以及后期的學習質量。在實踐中,教師應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形成“數感”。

猜你喜歡
數感教學活動教學方式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淺談構建數學模型,建立千以內數的數感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究初中生數感的培養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理念下學生數感培養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