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治療難治性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Δ

2024-04-08 05:11王明杰徐風金衡水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河北衡水05000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石家莊05007衡水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河北衡水05000
中國藥房 2024年6期
關鍵詞:托法氯喹甲氨蝶呤

王明杰 ,徐風金 ,張 艷 薛 燕 (.衡水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河北 衡水 05000;2.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石家莊 05007;.衡水市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河北 衡水 05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侵蝕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終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在我國的患病率約為0.28%[1]。改善病情的抗風濕藥(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是治療RA 的首選藥物,可通過控制炎癥因子的形成來抑制炎癥反應,延緩疾病進展[2]。有研究發現,僅有80%的RA 患者可連續應用DMARDs 至少6 個月,但達到臨床緩解的比例卻不足30%[3]。除臨床醫師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不足、DMARDs 使用的劑量和時間不規范等原因外,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屬于難治性RA。目前,對于難治性RA尚無統一定義。有學者認為,經傳統DMARDs規范治療至少6 個月或生物DMARDs 規范治療至少3個月后,RA 病情仍未能達到臨床緩解或病情仍處于中高度活動則稱之為難治性RA[4]。

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均為DMARDs的慢作用藥物,但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甲氨蝶呤通過抑制細胞增殖發揮治療作用,已成為治療RA的標準藥物,也被視為治療中重度RA的首選DMARDs。來氟米特通過干擾免疫細胞激活的特定途徑發揮治療作用,可作為甲氨蝶呤無效或不耐受的替代選擇[5]。托法替布是一種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抑制劑,屬于靶向DMARDs,可以通過抑制JAK磷酸化而實現對該信號轉導通路的調節,從而起到調節免疫的作用[6]。該藥適用于甲氨蝶呤療效不足或對其無法耐受的中度至重度活動性RA 成年患者,可與甲氨蝶呤或來氟米特等其他非生物DMARDs聯合使用[7]。羥氯喹屬于4-氨基喹啉衍生物類抗瘧藥,可抑制炎癥因子釋放,是臨床常用的非生物DMARDs[8]。多項研究表明,羥氯喹可以通過抑制信號轉導和轉錄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活性而抑制炎癥反應,對治療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積極作用[9―11]。為此,本研究基于托法替布和羥氯喹對JAK-STAT 信號通路的抑制作用,以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為對照藥,觀察了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治療難治性RA的療效和安全性,旨在為難治性RA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樣本量評估方法

按照相關公式:n=2×[(α+β)σ/δ]2計算樣本量,式中δ表示要求的區分度,σ表示總體標準差或其估計值,α、β分別表示對應的u值。規范治療3個月后,A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比B組和C組患者多降低5 mg/L,同時結合難治性RA患者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CRP 標準差約為20 mg/L,要求犯Ⅰ類錯誤的概率不超過5%,犯Ⅱ類錯誤的概率不超過10%,得到樣本量評估公式:n=2×[(1.645+1.282)×20/4]2=14,故兩組至少各需觀察14例患者。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本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訂的RA分類標準和(或)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的RA 分類標準[12];(2)符合難治性RA的診斷標準[13]。

本研究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嚴重肝功能損傷者(肝酶>3 倍正常值上限);(2)中重度貧血者[血紅蛋白(hemoglobin,HB)<90 g/L];(3)結核、肝炎病史者;(4)惡性腫瘤病史者;(5)慢性/復發性感染和(或)嚴重感染者;(6)合并傳染病者;(7)哺乳期或妊娠期婦女;(8)備孕女性及男性;(9)年齡<18歲者。

1.3 研究對象

選取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衡水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收治的難治性RA 患者120 例,按照簡單隨機分配方法分為A組、B組和C組,每組40例。3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等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文件編號:2020-1-034。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表1 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1.4 用藥方法

A 組患者給予枸櫞酸托法替布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348,規格5 mg(按C16H20N6O 計)]5 mg,每日2 次,口服+硫酸羥氯喹片(上海上藥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64,規格0.2 g)0.4 g,每日2 次,口服。B 組患者給予枸櫞酸托法替布片(用法用量同A 組)+甲氨蝶呤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0644,規格2.5 mg)10 mg,每周1 次,口服。C 組患者給予枸櫞酸托法替布片(用法用量同A組)+來氟米特片(蘇州長征-欣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50,規格10 mg)20 mg,每日1次,口服。3 組患者均連續用藥6 個月。用藥后出現以下情況時需立即停藥:(1)胃腸道穿孔風險(如胃潰瘍、憩室炎等);(2)中重度貧血(HB<90 g/L 或HB 降幅>2 g/dL);(3)淋巴細胞絕對計數及中性粒細胞計數<500個/mm3;(4)肝酶>3倍正常值上限;(5)肌酐升高超過基線值的50%;(6)結核菌感染及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

采用ACR制定的《ACR疾病緩解標準》評價臨床療效。該標準評價的指標包括關節壓痛數(tender joint count,TJC)、關節腫脹數(swollen joint count,SJC)、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者對目前疾病總體狀況評價、醫師對患者的總體狀況評分、健康評估問卷調查(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急性炎癥反應物[CRP或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其中,TJC、SJC 改善20%以及其他5 個指標中至少有3 項改善20%評為ACR20,改善50%和70%分別評為ACR50和ACR70[14]。

1.5.2 關節活動度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3、6個月時采用疾病活動度評分28(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評價患者的關節活動度。該評分項目包括人體28個關節的TJC、SJC、ESR 及患者自身評估,計算公式為DAS28=0.56×其中,t28表示TJC,sw28表示SJC,GH DAS28表示患者對目前疾病總體狀況評價(評分0~100)。DAS28≤2.6分表示疾病緩解,2.6 分<DAS28≤3.2 分表示疾病輕度活動,3.2 分<DAS28≤5.1 分表示疾病中度活動,DAS28>5.1分表示疾病重度活動[15]。

1.5.3 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1、3、6個月時收集患者空腹靜脈血,檢測生化指標(ESR、CRP)、免疫指標[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環瓜氨酸多肽(cyclic peptide containing citrulline,CCP)抗體]和血清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

1.5.4 Sharp評分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6 個月時采用Sharp 評分評價患者的手腕部骨破壞情況。該評分標準包括——(1)骨侵蝕:①無骨侵蝕為0 分;②廣泛骨侵蝕和丟失為5 分;③介于兩者之間為1~4分。(2)關節腔變窄:①無狹窄為0 分;②局部狹窄為1 分;③彌漫狹窄且面積<50%為2分;④彌漫狹窄且面積>50%為3分;⑤強直為4分。以(1)+(2)的評分作為Sharp評分,分數越高表示手腕部骨破壞越嚴重[16]。

1.5.5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記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皮疹、白細胞減少、肝功能異常等。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采用非參數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及連續測量的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或%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A 組ACR50、ACR70 患者比例均顯著高于B、C 組(P<0.05),3 組間ACR20 患者比例以及B、C 組間ACR50、ACR70 患者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3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活動度比較

治療前,3 組患者的DAS28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組患者的DAS28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降低;治療6個月時A組患者的DAS28評分顯著低于B、C組(P<0.05);治療1、3個月時,3組患者的DAS28評分及治療6個月時B、C組的DAS28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3。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活動度比較(±s,分)

表3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關節活動度比較(±s,分)

a: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b:與A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A組B組C組n 40 40 40治療前6.89±1.02 6.93±1.01 6.88±0.98治療1個月5.67±0.84a 5.74±0.87a 5.78±0.88a治療3個月4.83±0.74a 4.92±0.77a 4.97±0.79a治療6個月2.83±0.68a 3.45±0.84ab 3.58±0.72ab

2.3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比較

治療前,3組患者的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組患者的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P<0.05),且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降低;A 組患者治療3 個月的CRP、ESR、IL-6、TNF-α 水平,治療6 個月的RF、抗CCP 抗體、IL-6、TNF-α 水平均顯著低于B、C組(P<0.05);B、C組的上述指標及治療1個月時3組患者的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4。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比較(±s)

表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化、免疫和血清細胞因子指標比較(±s)

a: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b:與A組同期比較,P<0.05。

指標RF/(U/mL)抗CCP抗體/(RU/mL)CRP/(mg/L)ESR/(mm/h)IL-6/(pg/mL)TNF-α/(pg/mL)時間段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治療前治療1個月治療3個月治療6個月A組(n=40)217.42±38.23 198.23±40.32a 133.21±37.98a 94.32±18.42a 125.82±19.32 108.32±18.32a 78.42±14.82a 46.23±10.42a 34.82±17.32 20.32±12.32a 9.33±2.83a 6.39±1.84a 56.42±19.34 40.29±18.32a 22.78±14.82a 17.32±8.32a 37.84±10.32 30.28±10.32a 17.82±8.42a 10.24±4.22a 27.84±7.42 20.29±5.39a 12.34±4.73a 5.82±1.82a B組(n=40)219.32±48.53 189.04±38.42a 147.22±44.48a 122.29±17.34ab 130.27±22.34 102.94±17.44a 80.78±15.82a 60.22±13.28ab 33.90±16.48 21.39±10.38a 15.82±6.73ab 8.44±2.74a 55.73±20.34 38.78±14.85a 30.29±10.32ab 21.20±9.42a 40.23±10.40 28.09±11.37a 25.48±9.78ab 17.29±5.82ab 25.90±8.42 21.37±6.03a 16.42±3.89ab 9.42±2.47ab C組(n=40)227.32±36.54 195.38±44.72a 149.20±39.87a 129.29±16.38ab 127.67±23.48 104.20±19.47a 82.33±15.82a 58.23±9.82ab 37.28±15.82 19.32±9.42a 17.32±7.42ab 7.94±3.84a 59.33±21.47 37.84±16.38a 31.90±13.88ab 23.27±8.67a 41.21±10.32 29.84±9.42a 26.32±10.49ab 18.35±6.37ab 28.78±9.42 22.48±5.73a 15.88±4.30ab 8.94±2.39ab

2.4 3組患者治療前后的Sharp評分比較

治療前,3 組患者的Sharp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6 個月時,3 組患者的Sharp 評分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且A組顯著低于B、C組(P<0.05),而B、C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5。

表5 3組患者治療前后Sharp評分比較[M(P25,P75),分]

2.5 3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3組患者的腹瀉、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皮疹、肝腎功能異常及頭暈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6。

表6 3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3 討論

RA與多種免疫細胞及炎癥細胞的異常功能表達密切相關[17]。因此RA 的治療以抑制炎癥及免疫反應為主,輔以解熱鎮痛藥物及靶向藥物。對于難治性RA 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案。有學者認為,在原有DMARDs 治療基礎上增加另一種或多種DMARDs(如來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羥氯喹等)能緩解難治性RA的癥狀[18―19]。但長期使用多種藥物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不良作用,如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異常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托法替布可通過競爭性結合JAK1 和JAK3 的作用位點,阻斷JAK-STAT信號通路,發揮阻斷炎癥及免疫效應的作用,從而緩解RA 的癥狀[20]。托法替布與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在結構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可以競爭性抑制JAK 的ATP 結合位點,阻斷JAK 的磷酸化及下游STAT 的磷酸化,從而阻斷JAKSTAT 的級聯放大反應[21]。托法替布還可調控B 淋巴細胞的功能,抑制自身抗體的產生[22]。一項Ⅱ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使用托法替布單藥治療6 個月后,患者達到ACR20 及ACR70 的比例均高于甲氨蝶呤單藥組,同時這種臨床獲益基本可以維持較長時間,且總體Sharp 評分明顯下降[23]。盡管托法替布在活動性RA上取得了顯著效果,但其用于難治性RA 鮮有報道。羥氯喹為臨床常用的非生物DMARDs,對抑制免疫反應具有一定的效果,在RA、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中應用廣泛。隨著研究的深入,有學者發現了羥氯喹在其他方面的作用機制,如Lyu等[10]研究揭示了羥氯喹可通過JAK-STAT信號通路發揮抗腫瘤效應。Varma 等[9]研究顯示,羥氯喹可以抑制小膠質細胞、星形膠質細胞等細胞內的STAT3 活性,與老年癡呆的發病羥氯喹存在一定的關聯。這提示羥氯喹可能會對JAK-STAT信號通路發揮一定的調控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A 組的ACR50、ACR70 患者比例均顯著高于B、C組,這提示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的總體療效較好。治療后,3組患者的DAS28評分、Sharp評分以及生化、免疫、血清細胞因子指標均顯著低于同組治療前,隨治療時間延長逐漸降低,且A組患者治療6個月時的DAS28 評分、Sharp 評分、RF、抗CCP 抗體、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B、C組,這提示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可顯著降低炎癥細胞水平,改善疾病嚴重程度。3組患者的腹瀉、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皮疹及肝腎功能異常及頭暈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的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托法替布聯合羥氯喹治療難治性RA 的療效和安全性均較好。由于本研究納入的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故所得結論有待后續研究進一步證實。

猜你喜歡
托法氯喹甲氨蝶呤
托法替布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研究進展▲
托法替布治療銀屑病關節炎的研究現狀*
托法替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Δ
風濕病和潰瘍性結腸炎藥物托法替布的潛在不良反應
基于FAERS數據庫的氯喹與羥氯喹心臟不良事件分析
雷公藤多苷片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
氯喹和羥氯喹藥理特性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治療應用
氯喹和羥氯喹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中的臨床研究進展及其心臟毒副作用
7-氯喹哪啶加合物的制備和溶解性研究*
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療異位妊娠的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