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研修平臺賦能圍繞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研修

2024-04-14 03:00黃祖偲邵鵬駱鵬
中小學數字化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課例研修教研

黃祖偲 邵鵬 駱鵬

課堂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的成效。本文旨在探討如何通過建立規范系統的研究路徑,借助智能研修平臺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我校以區域教研培一體化智慧研修體系為依托,聚焦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診斷與改進,同時,推動學校管理扁平化,助力教師團隊的快速成長。

一、校本研修實踐背景

在區域教研培一體化研修理念的指導下,我校以核心素養為主線,踐行同儕互學研修模式(如圖1),組織各學科針對研修設計、素養解讀、量表開發、課例設計、課例診斷五大研修任務組建五個研修小組。這五項任務貫穿整個區域教研培一體化智慧研修,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借助智能研修平臺實現任務過程的可視化和精準化。每個任務都著眼于解決教師專業領域知識更新的問題和學生實際發展中的問題,關注師生成長。

二、同儕互學研修模式下的校本研修

(一)細致的研修設計,是研修方向不偏離的基礎

各學科的研修設計組首先調研本校的研修情況,在此基礎上按照“分析與聚焦—規劃與設計—實施與改進—成果與提煉”的流程推進研修工作。

1.分析與聚焦

在該環節,組長帶領成員在分析聚焦工具表(見表1)的引導下確定研修主題。研修設計組首先確定研修主題的來源。在明確分析對象、選擇合適的方法找出問題后,小組成員將問題從原因到解決思路進行系統的梳理分析。最終,研修設計組與素養解讀組合作,結合新課標對核心素養培養的要求及學科特點,針對本校學生現狀,將問題聚焦到核心素養培養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從而確定研修主題。如數學學科的研修設計組在某次問題分析聚焦后,經與素養解讀組溝通,發現抽象能力與模型觀念這兩個核心素養的培養應是我校當前數學教學落實的重點,遂將研修主題確定為“指向抽象能力與模型觀念培養的課堂診斷與改進”。

2.規劃與設計

研修設計組圍繞研修主題,依據規劃設計工具表 (見表2)確定其他研修小組的負責人與成員,并從時間、研修階段、研修目標等方面進行規劃設計。其中,研修階段部分要從時間、責任人、工作任務等細節展現這些研修小組對規劃設計、實施改進、總結提煉、宣傳推廣四個方面的整體規劃。研修目標不僅僅是目標本身的具體內容,還要設計出完成各項目標的活動方式、匹配任務以及質量標準。另外,鑒于信息技術對提升教育教學方面的支撐作用,在該階段還需將技術應用情況加以規劃。所有這些細節用來保證量表開發組、課例設計組和課例診斷組各自工作的落實以及預期研修成果的實現。

3.實施與改進

研修設計組根據規劃與設計的要求,確定開發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課堂診斷分析表、課堂改進過程記錄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為后期觀測量表的制作指明方向。

4.成果與提煉

最后,研修設計組從研修目標出發,確定研修成果的方向、研修效果,以保障研修結束時學科教研組可提煉出具體且有價值的經驗與成果。

研修設計組需組織其他各組將工作細化到可操作的內容,才能推進研修工作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展開。例如,以數學學科為例,組長帶領研修教師從問題入手,通過尋找解決方法,反復進行理論學習并聯系實踐,充分考慮主題的科學性、時代性等因素,最后形成“問題預設—小組互助—平臺引領—綜合提升”的研修閉環。

(二)扎實的素養解讀,是優質研修的指揮棒

素養解讀組主要從三個問題出發詳細解讀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它們是:本學科重點培養的核心素養是什么?有什么具體表現?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是什么?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通過聽取解讀講座、多方面查閱資料、集中研討等方式梳理每個問題,并利用具體實例充分說明相應內容,以在對核心素養的理解方面與其他研修組成員達成共識。

以數學學科為例,在對“抽象能力”的解讀中,素養解讀組從什么是抽象能力、抽象能力的育人價值以及如何培養抽象能力出發,對抽象能力的具體表現和培養關鍵進行解讀,并利用具體實例加以說明。例如,在解讀抽象能力培養關鍵的時候,我們以概念課為例,從概念發生的歷史過程、邏輯過程以及心理過程出發,解釋概念形成的一般過程,進而說明如何發展學生的抽象能力。小組成員將解讀結果與其他研修小組共享,一方面促成了研修主題的確立,一方面指導了評價量表的開發和課堂教學的設計。

(三)系統化的量表開發,是提高研修質量的保障

量表開發組根據研修設計組的規劃安排、素養解讀組對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及其內容的解讀,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設計課例觀測維度和指標權重。

1.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觀察與診斷

量表開發組采取實踐探索的方式開發課堂觀察診斷量表。為了有效觀測和記錄課堂中師生行為和有價值的內容,該組會根據應用情況及時優化量表。

還是以數學學科為例,在初版量表的開發過程中,量表開發組確定了四個觀測維度:指向數學核心素養的學習目標、針對學習目標出發的課堂任務投放、學生活動在數學核心素養上的體現、判斷學生核心素養目標是否達成的學習評價。在實際的課例觀測過程中,該組發現這版量表有兩個問題:一是學習目標和任務投放邏輯關系不明確,二是分解任務過于詳細導致后續評價與改進的可操作性不強。

為解決以上兩個問題,量表開發組進行了量表的第二次開發。為了使學習目標與任務投放更加精準,課前、課中與課后的評價與改進更有操作性,該組設計了包括課前設計、課中觀察、診斷改進三個部分的第二版量表。其中,課前設計部分包含了學習目標設置和針對目標的投放措施設計兩個維度;課中觀察部分包含教學流程要點的記錄;診斷改進部分包含了對目標達成的分析、對目標達成與投放措施有效性的分析以及課堂改進建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評課教師的記錄內容對數學核心素養的指向性不強,最終無法使用該量表精準地記錄和分析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

為了加強觀測核心素養培養情況的指向性,量表開發組對量表進行了優化。這次優化主要對學習目標進行了分解,以核心素養為大方向設置一級目標,以具體課例中達成對應核心素養的具體目標為二級目標,進而確定對應的投放措施設計(見表3)。在課中部分,評課教師對自己負責觀察的核心素養維度有了更精確的認知,能夠更精準地圍繞數學核心素養記錄師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課后的診斷與改進環節,基于智慧研修平臺提供的課堂“切片”,評課教師可按照“擺事實—說結論—析原因—提建議”的思路進行評課。該環節包括了觀察學生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的表現,判斷學習目標達成情況,分析目標預設與達成情況,優化目標設置與評價標準等內容。這樣評課過程便形成了邏輯閉環,教師評課有跡可循、有的放矢。教學設計組便可以在這樣的量表分析結果基礎上更加細致地調整和優化教學設計。

2.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的情況

為保證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情況量表的全面、易懂、可操作,量表開發組在設計信息技術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開發了信息技術評價量表(見表4)。作為提供結論性評價的工具,該量表在具體使用中主要評價三個方面:第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理念在課堂中的體現情況;第二,在新技術支持的個性化學習課堂上,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否得到尊重 ;第三,新技術與個性化學習課堂教學是否有效融合。

(四)數字化賦能的課例診斷,精準指導課例設計優化

在研修設計組、素養解讀組、量表開發組的協同下,課例設計組對某個知識點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課例設計,課例診斷組在智能研修平臺的支持下開展精準研修,指導課例不斷優化。

1.線下精準分析

課例診斷組進行集體的觀課、評課,利用觀測數據精準地分析課堂,基于多次磨課數據檢驗核心素養目標達成度的變化,并與課例設計組溝通,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以“探尋神奇的幻方”課例為例,課例診斷組依據課堂診斷分析量表和信息技術評價量表,針對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采取的措施進行研討,討論上課的各項環節設置的合理性、核心素養目標的達成度、教師學生互動的有效性以及信息技術賦能的高效性。小組成員分成兩個觀測小組,利用不同量表合作完成當堂課的數據收集。其中,第一組觀測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整理課堂收集的數據并進行分析;第二組觀測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否必要且有效。課例診斷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分析觀測數據、檢驗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達成情況,并將這些結論反饋給課例設計組,以供其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

2.線上智慧賦能

課例診斷組基于智能研修平臺提供的在線磨課功能模塊,充分結合“擺事實—說結論—析原因—提建議”評課“四部曲”,進行精準的評價和問題分析。課例診斷組成員通過在平臺上觀看授課直播或錄像,結合評價量表在線評價課例。研修平臺自動生成智能分析報告,將課例情況以教學能力矩陣圖和雷達圖的方式展現出來,方便課例診斷組通過對比得出磨課效果。如從“探尋神奇的幻方”先后兩次授課的矩陣圖(如圖2)可以看出,在改進教學設計后,課例總得分從79.86分提升到87.15分,各項評價指標全部達到了優秀水平。通過這種數據支撐下的定量分析,課例診斷組聚焦評價量表的設計和投放措施的落實,得出雷達圖(如圖3)的反映結果與能力矩陣一致,說明磨課解決了第一次授課時遇到的問題,磨課效果較好。

基于課堂觀察分析報告及個人對本節教學的反思,授課教師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和課件,在不同班級進行多次授課,形成個人精準反思。通過課堂教學評價量表、能力矩陣圖與雷達圖的定量分析,結合課堂感受和反思這種定性分析,教學設計組從不同角度客觀地進行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多元化診斷,不斷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智能研修平臺使診斷過程可視化,為深度分析和反思課例提供了直觀的支持,使得教師在研修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吸收。

三、教研數字化轉型的思考

(一)構建常態化教研模式推動教師個人和團隊成長

利用智能研修平臺展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研修模式,符合我校實際情況。我校對將此研修模式常態化有了更明確的方向。以任務的形式推動教研進程,不同的任務能夠培養和發展教師不同的專業能力。例如:研修設計組通過分析與聚焦,深挖教研存在的問題,進行方案與策劃的統籌;素養解讀組幫助和提升教師理論素養;量表開發組聚焦課程各個維度的量化評價等等。對教師來說,在一次活動中承擔的任務可推動個人的專業化發展。這樣的任務不分課型,適用面廣。這種研修模式的優勢在于,在下一次活動中,雖然任務內容不變,但是教師可以通過承擔不同的任務發展不同的專業能力點,既推動了個人的專業成長,也推動了學與研結合、研與行結合、行與評結合的團隊成長。

(二)智能研修平臺賦能核心素養培養

智能研修平臺將課堂思維可視化[1],直觀呈現教師培養學科素養的過程、學生學科思維的形成過程。智能平臺的數據分析推動實現數據驅動的教學,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調整教學策略。

智能平臺整合學校內外的教學數據,助力教師發現潛在的教學難點和改進空間,促進教研數據的整合與分析,集成豐富的教育資源,促進了教師間知識資源的交流和共享[2]。這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島,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平臺可以對教學實踐進行智能化的記錄和反思,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改進。借助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更系統地分析自己的教學過程,實現不斷進步。

綜合而言,教研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于構建常態化教研模式和利用智能研修平臺賦能核心素養培養。智能研修平臺不僅推動了教研手段、理念和方式的轉變,還為學校教研提供了強大的工具和資源。這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促進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思佳,朱江.智慧課堂賦能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機理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2(36):17-23.

[2] 劉清堂,何皓怡,吳林靜.基于人工智能的課堂教學行為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9(9):13-21.

猜你喜歡
課例研修教研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花開爛漫——彩墨畫瓶花課例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課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只是“看起來很美”——由課例《蒹葭》引發的反思
自主研修與我的專業成長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