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合數字資源提高大思政課教育效能

2024-04-22 12:27王慧
名師在線·下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大思政課數字資源校本課程

摘 要:“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學生作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扮演著“絲路精神”建設者和傳播者的角色。因此,著眼于培養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

構建溝通歷史與現實,把思政小課堂與“一帶一路”時代風云結合起來的校本課程,講好大思政課,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及傳播“一帶一路”倡議,培養道路自信、根植愛國情懷、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目前,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成為了思政教育“潮”起來的重要創新要素,大力推動了課堂內顯性教學與課堂外隱性教育并舉。文章以“一帶一路”校本課程開發為例,整合數字資源,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大思政課;“一帶一路”倡議;數字資源;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06-0002-03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為大思政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特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的深遠影響和豐富內涵為思政課教育提供了鮮活而深刻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抓好數字化變革和科技賦能的新機遇,助力大思政課教育提質增效,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打造“一帶一路”校本課程的緣起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倡議。歷經十余載,這一倡議已從最初謀篇布局的“大寫意”逐步發展成為精謹細膩的“工筆畫”,共建“一帶一路”成為備受青睞的國際公共產品和規模較大的國際合作平臺,體現了中國的大國擔當[1]。2016年7月13日,教育部頒布的《推進共建

“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使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意識到基礎教育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其發揮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2]。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發起的倡導各國經濟合作、人文交流的共同發展之路,需要大量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與國際理解力的人才。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教育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歷史地理、語言文化、人口構成、民族特色、法律體系、經濟狀況、政治風貌、軍事形勢、外交政策、宗教信仰、社會風

貌、旅游資源等各方面知識和信息,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教育教學的資源。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對外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大倡議,其豐富的內容和深遠的影響為思政課教育提供了新鮮生動的素材。打造“一帶一路”校本課程,旨在突破思政小課堂局限,更多地從歷史長河、時代大

潮、全球風云中,體現“大思政課”教育之大格局、大情懷、大社會。

二、“一帶一路”校本課程建設的“幾重困境”

(一)教學內容與最新發展脫節

“一帶一路”資源源于社會,源于生活,因此教育勢必要回歸社會,回歸生活。學校若側重于古絲綢之路的歷史知識,而忽視“一帶一路”倡議的當下進展和實際成果,就會導致學生無法接觸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缺乏對這一倡議全面性和時效性的理解。

(二)缺乏跨學科整合

“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范圍廣泛,涵蓋了從經

濟、政治到文化歷史等多個層面。教師若僅從單一學科視角授課,將難以全面呈現其豐富內涵,從而會限制學生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

(三)教育成本較高

引領學生實地互訪交流,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文化精神及風俗習慣,雖然這種教學方式帶來的教學效果好,但由于教育成本較高,真正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三、“一帶一路”主題數字資源

2023年2月,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同志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指出,發展數字教育,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改革所向,同時他強調要著力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打造成教育領域重要的公共服務產品,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教育融合發展[3]。數字資源主要借助對計算機、通訊和多媒體技術的綜合應用,將信息資源以數字形式整合呈現。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工具的更新換代以及教學環境數字化全面覆蓋項目的深入實施,數字資源已成為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利用學生青睞的數字技術,為講深、講透、講活大思政課提供了便利條件。

“一帶一路”倡議是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一個重要平臺,這決定了其具有多元化的數字資源建設主體和服務對象。當前,“一帶一路”主題數字產品主要包括三個領域,分別為主題數據庫或平臺、新聞資訊網站以及數字展覽,已有成果如一帶一路數據庫、一帶一路全媒體平臺、中國一帶一路網、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絲綢之路數字圖書館等[4]。

四、數字資源賦能“一帶一路”的“教”與“學”

(一)構建數字資源平臺

1.案例庫建設

收集“一帶一路”相關案例,利用視頻、新聞報道、官方文件等多種類型的數字資源,建立一個涵蓋

“一帶一路”倡議各個方面的案例庫。這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理解“一帶一路”倡議。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交互式案例分析活動,讓學生在虛擬平臺上對案例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解決方案。

2.創設虛擬實踐平臺

建立虛擬仿真平臺,讓學生參加模擬的“一帶一路”倡議國際會議,以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也可以模擬“一帶一路”中具體項目的規劃、構建和運營過程,學習相關的經濟、政策和技術知識;學生還可以在虛擬平臺上設計和展示自己的“一帶一路”倡議項目,加深對“一帶一路”

倡議的理解。

3.線上國際交流

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國際學校之間的虛擬交流與項目合作。教師通過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學校建立友好關系,可以組織開展在線文化交流、遠程團隊項目合作等,促使學生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同齡人進行文化交流和學術討論,拓寬國際視野,體驗跨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

4.在線教育平臺

學??梢耘c企業、博物館等機構進行有機聯動和深度融合,使學生可以從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從業人員那里獲得實踐性知識和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有助于促進雙方知識共享和技術創新。例如,學??梢匝埰髽I家開展在線講座,讓企業家分享實際案例、行業經驗,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真實世界中企業在“一帶一路”

倡議下的發展。

(二)推動傳統資源轉化

1.數字博物館成為學生的“行走的課堂”

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講述、書本的記載來傳達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是單純的被動接收者。而學生只有將這種“平面性”的講述轉化為腦海中的“立體場景”,才能更深刻地領會所獲得的知識?!盎ヂ摼W+”時代的到來為博物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數字博物館利用在線平臺將博物館的展品、文物和資料以數字化的方式靈活呈現,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還整合了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提供了更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平臺[5]。

絲綢之路數字博物館以直觀和豐富的數字資源精細復原了歷史的細節與情境。這些珍貴的數字藏品,如同時空的縮影,跨越千年,訴說著“一帶一路”的歷史傳奇,為思政教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資料。為了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博物館紛紛搭建了線上教學平臺,提供豐富的遠程課程。這些課程包含精心制作的視頻講座和完備的資源包,以及互動性強的作業和評議環節,旨在激發公眾的學習熱情。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致力于打通教育的創新脈絡,針對不同學段的中小學生量身定制了19門深度研學課程。在此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認識到,數字博物館并不能完全替代真實的歷史質感。因此,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線上與線下教育的有機結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立體、更感性的歷史學習之旅。

2.數字圖書館成為服務于學生的“第三空間”

數字圖書館教育以數字化資源和技術支撐,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氛圍和教育服務環境。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的工作指引,目前多地正積極探索建立未來學習中心的試點項目,旨在借助學校圖書館整合各種學習資源,并借助前沿的信息技術,構建有益于學習方式創新的學術基礎組織[6]。相比傳統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在多個方面展現出其獨特的優勢。

在資源方面,它提供了包括電子書籍、電子期刊、數據庫在內的豐富的數字資料。學習交互平臺的普及使學生得以享受在線課程學習、獲取資源以及溝通交流。這些平臺不僅開辟了學生遠程學習、自我學習以及協作學習的新途徑,還通過個性化學習支持和智能化評估,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對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數字圖書館教育為教師提供了創新的教學模式和工具。教師可以結合“一帶一路”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和在線學習平臺,設計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助力其創新能力的培養。這種教育方式既符合時代潮流,也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特點,預示著教育模式將實現進一步大飛躍。

3.互動式地圖視角下的全球連通性

互動式地圖通過直觀呈現信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地理位置、國家間的空間關系以及區域連通性。這種空間呈現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使他們更好地把握復雜的國際關系。這種空間上的認知可以使學生更準確地把握項目的全球布局。教師可使用在線地圖工具,如Google Earth、Story Map、Mapbox等創建“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家和重點項目的互動地圖。學生在地圖上可通過設置鏈接,利用相關圖文、視頻資料等展示具體的項目案例,如基礎設施建設(港口、鐵路、橋梁)、經濟合作區。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互動式地圖讓學生參與創建和編輯地圖,提升學習的互動性和參與度。

(三)學習管理系統(LMS)

使用學習管理系統如Moodle、Blackboard等,將相關課程資料、視頻講座、互動討論等資源整合在一個易于訪問的在線平臺上,能夠使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輕松獲取這些資料。除此之外,LMS系統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功能,包括實時問答、在線評估、進度跟蹤等,不僅能幫助教師更有效地管理課程,增加學習的靈活性,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資源。

五、結束語

整合數字資源進行精準大思政教育是新時代提升思政課育人效果的重要舉措。教師應該堅持多元驅動,積極推動數字技術與大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交互性和實效性。在本文中,我們以“一帶一路”校本課程為例,探索了整合數字資源以提高思政課教育效能的有效策略。同時,我們也認識到,要充分發揮數字資源的潛力,就必須不斷完善教育技術基礎設施,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技能,開發更多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教學內容。

未來,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日益變化,整合數字資源、提高大思政課教育效能的策略也將不斷更新。我們也期待本研究能夠進一步為提升思政課程質量、培養學生的全球視野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同時,我們還希望更多的教學教研工作者能夠參與到這一領域的研究中,共同探索和實踐,為提升我國大思政教育質量和效能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和音.一條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EB/OL].人民日報.[2023-09-02].http://paper.

people.com.cn/rmrb/html/2023-09/02/nw.

D110000renmrb_20230902_9-0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EB/OL]. [2016-07-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s7068/201608/t20160811_274679.html.

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3):3-10.

劉姝.“一帶一路”數字資源建設現狀及發展策

略[J].文獻與數據學報,2020,2(4):103-110.

陳新幻.“互聯網+”時代數字博物館資源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學,2018(21):73-74.

李丹.數字圖書館教育賦能高校人才培養探賾[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8):57-58.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雙減背景下初中‘一帶一路校本綜合課程的研發與實踐探究”(編號:202213942);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科研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發展的‘一帶一路校本綜合課程研究”(編號:21BJXP2134);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2023年度一般課題“基于新結構教學評框架道德與法治課議題式教學的研究”(編號:2023YQJK0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慧(1976.5-),女,山東濟南人,任教于廣州外國語學校附屬學校,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南粵優秀教師,廣州市第四批百千萬名教師培養對象,廣州市南沙區第一批思政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

猜你喜歡
大思政課數字資源校本課程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培養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中國人
建立中文DOI標識在科技期刊出版中的作用
高校數字資源云服務平臺的建設研究
評價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綜合服務能力
新疆高職院校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課程設計及開發研究
高中學?!叭乃仞B特色德育”實施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