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醫大師韋貴康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經驗*

2024-05-01 15:14鐘益梁蒲張林
中醫藥導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韋氏棘突胸椎

鐘益梁,張 弛,蒲張林,陳 鋒

(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200;2.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 南寧 530011)

脊柱相關性疾病是指脊柱力平衡失調或者脊柱周圍軟組織急、慢性勞損而引起人體其他器官、系統功能紊亂的一類病癥[1]。脊柱相關性疾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嚴峻[2-3]。目前,西醫主要采用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4-5],雖然能夠迅速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會造成軟組織損傷、神經損害及肝腎功能損害等,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6-7]。

韋貴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三屆國醫大師,從事中醫骨傷學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四十余載,建樹頗豐,出版了一系列脊柱相關性疾病著作[8-10]。其在脊柱相關性疾病診治方面見解獨到且積累了豐富的臨證經驗,韋貴康教授融合中醫理論與現代醫學理論創立了一套系統的韋氏手法,對脊柱相關性疾病治療效果頗為顯著[11]。筆者有幸侍診其中,受益匪淺,現將韋貴康教授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經驗整理和歸納如下。

1 韋貴康教授學術思想概要

1.1 “六通”與“六不通”理論“六通”與“六不通”是韋貴康教授根據自身多年臨床研究和實踐經驗總結形成的一種學術理論思想?!傲ā敝刚齽t通、順則通、松則通、動則通、調則通、榮則通,“六不通”指不正不通、不順不通、不松不通、不動不通、不調不通、不榮不通[12]。韋貴康教授認為,機體能夠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并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離不開“通”?!墩f文解字·辵部》言:“通,達也?!盵13]若人體氣血經絡、五官九竅及四肢百骸能夠維持通達,則能延年益壽,反之,則百病叢生?!督饏T要略》云:“若五藏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盵14]其指明人體以“通”為要。

“六通”理論中,正則通,指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要注意恢復脊柱中軸的平衡,使之回歸至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機體方能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進而使得經絡中的氣血運行得以暢通。順則通,指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要注意理順脊柱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使之順暢,以達到疏通氣血的目的。松則通,指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對于粘連及攣縮的軟組織,要以松解手法為主,恢復氣血運行通道的舒暢通達。動則通,指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要注意恢復脊柱關節的活動度,保持脊椎的正常生理活動范圍,避免壓迫脊柱周圍的經脈,使得氣血運行的通道得以暢通。調則通,指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要注重調理臟腑功能。臟腑功能的正常發揮與脊柱維持正常的生理解剖位置息息相關。只有顧護好臟腑的正常機能,才能保證脊柱不失衡,進而保持氣血運行的暢通。榮則通,指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要注意補益氣血,使脊柱骨節得以濡養,發揮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得貫行于脊柱中的督脈氣血通調。

“六不通”理論則是相對于“六通”理論而言,即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若不注重正、順、松、動、調、榮六法,則無法達到疏通暢達經脈氣血的治療效果。經脈具有決死生、調虛實、行氣血之作用。經脈作為溝通人體內外、聯絡人體上下的“生命通道”,不可不通。

1.2 督-柱學說 督-柱學說[1,16],亦稱為督柱一體論,即督脈和脊柱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在結構上,督脈所絡屬的臟腑與脊柱的各個部分之間,以及脊柱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督脈能夠正常調節臟腑及四肢百骸的前提是脊柱能夠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而脊柱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督脈正常溫養的結果,兩者是協調的;在病理上,督脈的溫養失司會導致脊柱發生退行性改變,反過來,脊柱的病變同樣會導致督脈的正常溫養功能失司,兩者是相互影響的。因此,在臨床中,樹立正確的整體觀念是對脊柱相關性病進行治療的首要前提。

督-柱學說是韋貴康教授多年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韋貴康教授認為,督脈起于會陰,并于脊里且沿脊上行,且督脈為一身陽脈之海。若督脈虛衰經脈失養,則腰脊酸軟,佝僂形俯?!端貑枴す强照撈吩唬骸岸矫}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搖?!盵17]《靈樞·經脈篇》曰:“督脈之別……實則脊強,虛則頭重?!盵18]均表明督脈和脊柱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脊柱作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中醫學認為,脊柱是人體的中柱“脊梁”,具有支撐骨架,保護脊髓,協調肢體運動,以及維系經絡、氣血、津液循行、代謝等一系列復雜功能。從現代解剖學來看,督-柱學說相當于脊柱椎管內的腦脊髓組織和從椎管發出的脊神經構成的龐大而又復雜的神經系統。這些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分行到機體組織的各個角落,進而發揮生理病理調節作用。督脈和脊柱之間密切相關。督脈走行的區域與脊柱重疊,涉及脊柱的椎體、椎間關節、椎間盤、脊髓、椎間韌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豎脊肌等組織,因此脊柱疾病和督脈所生的疾病也有重疊。脊柱部位是督脈循行線路,督脈若不通暢,則脊柱失穩,引發脊柱關節變移錯動、形體歪斜不正。脊柱為督脈從腎貫脊之所。若脊柱歪斜,督脈則運行不暢,氣血瘀滯不通會直接或間接涉及內外、上下、前后、左右、臟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的功能。追本溯源,督脈不通是關鍵,而脊柱關節錯動歪斜、偏離正常解剖位置又是督脈不通,導致氣滯血瘀、陰陽失衡的因素[19-20]。

綜上,督-柱學說是中醫特色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理論,為脊柱相關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防護提供了新的思路。

1.3 姿態失衡論 姿態失衡理論[21]是韋貴康教授根據現代解剖學與人體生物力學并結合其自身的臨床實踐經驗而提煉形成的。其認為正確的姿態有利于維持脊柱系統的平衡,姿態不正確或者長期的姿態不良容易導致胸椎錯位。錯位的胸椎關節不僅引發椎體失穩,并且容易壓迫周圍的神經纖維及肌肉等軟組織,最終導致脊柱平衡系統遭受破壞,誘發脊柱相關性疾病,尤其是胸椎小關節紊亂癥、胸椎源性胃脘痛、胸椎源性胸痛等脊柱相關性疾病。韋貴康教授強調,對于正確、健康的姿態,平衡是最重要的因素。身體的前后左右重心都能達到平衡,為最完美的姿態。韋貴康教授認為,從正面看,后枕部、胸椎、腰椎、骶尾椎應呈一直線,為脊柱的正確姿態;從側面看,枕骨粗隆、頸7棘突末端、胸6棘突末端、腰骶交界處應呈一直線,為脊柱的正確姿態。

1.4 順生理、反病理論 順生理、反病理論[22]是韋貴康教授根據人體的陰陽平衡理論提煉而成的。其認為,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時,針對脊柱椎體后突移位導致的脊柱相關性疾病,應該施以相反的手法,即向前推拿;針對脊柱椎體前突移位導致的脊柱相關性疾病,應該施以向后推拿的手法;針對脊柱椎體側突移位導致的脊柱相關性疾病,應該施以反方向的推拿手法。順生理、反病理的核心思想認為對于脊柱相關性疾病,應對患者施以與病理形態相反的推拿手法,糾正錯亂的脊柱椎體,使之恢復到正常的生理狀態,即保持椎體的順列平衡。

2 臨床用藥及特色手法

2.1 臨床辨證分型用藥 韋貴康教授認為脊柱相關性疾病的病位在腎,與肝、脾相關,病性多為虛,治療上主張以藥物療法來調養腎精、腎氣及腎之陰陽[5]。證型主要分為瘀滯型、風寒濕型、臟躁型和虧損型4種類型。韋貴康教授主張以桃紅四物湯及復原活血湯治療瘀滯型;蠲痹湯或寬經散治療風寒濕型;甘麥大棗湯加味及天麻鉤藤飲治療臟躁型;六味地黃丸治療虧損型。此外,韋貴康教授認為,脊柱相關性疾病可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3個階段進行治療。其主張初期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中期以和營止痛、接骨續筋為要;后期以補益肝腎、氣血為法。

2.2 特色手法 韋貴康教授在充分吸收中醫推拿手法精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多年的臨床經驗,開創了韋氏手法。韋貴康教授的特色手法主要有脊柱整復手法、陰陽五行手法和奇穴手法三大類。其中脊柱整復手法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的特色手法。

2.2.1 韋氏脊柱整復手法 韋氏脊柱整復手法[3]主要包括頸椎旋轉復位法、胸椎掌推法、腰椎旋轉復位法和骶髂單髖過屈復位法等。頸椎旋轉復位法:患者取矮端坐位,頸前屈35°,左偏35°,右旋轉45°,醫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觸到偏移棘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右側頭枕部或顳部,右手扶持左面部,在右手向右上方旋轉的瞬間,左手拇指將棘突輕推向患者左側,待聽到“咯”的一聲,拇指下有輕度移位感,即完成手法操作。胸椎掌推法:患者俯臥位,胸前墊一軟墊,兩上肢下垂置于身兩側,自然放松,醫者站于患者左側,右手掌根部(大、小魚際之間)置于第6胸椎棘突上,左手放于右手背上,囑患者作深吸氣,在呼氣末時,醫者手掌(與脊柱呈45°方向)向前上方推按,此時可聽到“咯”的一聲,手掌下有移動感,即完成手法操作。腰椎旋轉復位法:患者坐于雙連凳的前凳上,醫者坐于后凳上,左手置于第4腰椎偏右的棘突旁,右手自患者腋部上背至對側肩頸部而把持之,令患者前屈60°~90°,右側屈45°,在拇指推按棘突向對側外上方的同時,另一手向上方略旋轉,待聽到“咯”的一聲,手掌下有移動感,即完成手法操作。骶髂單髖過屈復位法多用于骶髂關節前錯位。具體操作:以右側為例,囑患者仰臥,兩上肢放平置于身兩側,醫者站于患者右側,右手握住患者右踝,左手扶持右膝前,一助手固定左下肢伸直位,醫者使患者左膝右髖屈曲,并加壓向身體外側或內側(避免直接壓向季肋部以防損傷),此時有時聽到“咯”的一聲,或手下有移位感,即完成手法操作。

2.2.2 陰陽五行手法 韋氏陰陽五行手法[23-24]主要包括 袞扌、捏拿、按、摩等幾種基本手法。其中捏拿手法包括捏、拿、提等,力度適中,作用于肌肉,影響脾土;摩擦法以摩、擦、散為主,力度輕淺,作用于皮毛,影響肺金;推擠法常用按、揉、振等,力度略淺,作用于經脈,影響心火;彈抖手法含彈撥、理順等,力度略深,作用于筋,影響肝木;按壓扳手法有按壓、戳按及各種整復手法,力度最深,作用于骨,影響腎水。韋氏陰陽五行手法具有調理脊柱五行之功效,臨床應用當遵循以通為用,扶正祛邪,整體和諧。

2.2.3 韋氏奇穴手法 韋氏奇穴共包括41穴、4線、4區,是韋貴康教授經過五十余載的臨床經驗總結形成的一組穴位。該手法療效確切且操作性強[25]。韋氏奇穴手法[10]包括推散法、活筋松解法、理順法、拿筋法、叩擊法和傳導法等。其中推散法適用于局部腫脹、肌肉痙攣、炎癥、血運障礙;活筋松解法適用于關節軟組織粘連或纖維化;理順法適用于因病損致組織病變,向生理方向理順推按;拿筋法適用于深部肌痙攣,為軟組織放松手法;叩擊法適用于深部軟組織及頭顱、胸腹部病變部位較深的病損,操作時四指并攏半屈,用指尖輕輕叩擊頭部反應點20~30次;傳導法適用于經絡傳導障礙引起的病癥。韋氏奇穴手法在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中療效顯著,對頸椎、胸椎及腰椎等相關疾病均有良好效果[26]。

3 驗案舉隅

患者,女,37歲,2022年4月15日初診。主訴:胃脘部疼痛及背部酸脹2年,加重半年。2年前患者開始出現胃脘部疼痛,以胃脘部為主,呈放射性隱痛,間歇性反復發作,平躺可稍有緩解,伴有后背部酸脹不適,以第7、8胸椎棘突附近尤為明顯,發病期間曾于外院行胃鋇餐X線檢查多次,除發現胃、十二指腸球部鋇劑通過較慢外,余未見異常治療,考慮為“慢性胃炎”,予護胃藥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近半年,上癥逐漸加重,遂來診??滔掳Y見:胸背部肌肉明顯緊張,尤以胸7、8椎棘突后突并壓痛明顯,輕微叩痛,無放射痛。舌暗,苔白,脈細澀。胸椎DR檢查示:第7、8胸椎骨質增生,椎間隙稍狹窄。西醫診斷:胸椎源性胃痛。中醫診斷:胃脘痛(氣滯血瘀證)。治法:柔筋正骨,行氣活血。具體操作方案:施用手法治療,先對胸背部進行分筋理筋,放松胸背部肌群,特別加強背闊肌、豎脊肌的理筋松解。胸椎關節行整復手法,患者俯臥位,胸前墊一軟墊,兩上肢下垂置于身兩側,自然放松,醫者站于患者左側,右手掌根部(大、小魚際之間)置于第7、8胸椎棘突上,左手放于右手背上,囑患者深吸氣,在呼氣末時,醫者手掌(與脊柱呈45°方向)向前上方推按,此時可聽到“咯”的一聲,手掌下有移動感,即操作完成。再予點揉韋氏奇穴胸后(雙)30次,揉按背闊肌、豎脊肌斜方肌等肌肉群40 s,術畢。同時,予中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處方:桃仁12 g,紅花9 g,當歸9 g,生地黃9 g,川芎3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5 g,柴胡3 g,枳殼6 g,甘草3 g。7劑,1劑/d,水煎服,分早晚溫服。

2診:2022年4月22日,患者訴精神好轉,胃痛減輕,背部酸脹明顯好轉。治療方案如前。

3診:2022年4月30日,患者訴胃痛好轉,后背部酸脹亦明顯好轉。繼前法治療1次,囑患者進行相應功能鍛煉。后隨訪半年,患者病情穩定,未見復發。

按語:本案患者診為胸椎源性胃痛,緣由患者第7、8胸椎小關節紊亂,刺激肋骨小頭附近的交感神經。此神經有分支到胃部,故出現胃脘部疼痛。第7、8胸椎小關節紊亂,壓迫督脈,導致經脈氣血不通,導致氣滯血瘀,故出現舌暗,苔白,脈細澀??傮w病機為氣血不通,治以韋氏手法為主加中藥內服行氣活血化瘀。2診時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說明手法治療得當,辨證用藥得法,故繼續施以前法。3診時患者諸癥盡消,說明治療有效,故繼續守前法治療1次加以鞏固。本案充分體現了韋貴康教授治療脊柱相關性疾病的臨床特色手法,通過先筋后骨、松筋揉肌,既糾正錯位之胸椎,又梳理失衡之肌。點按韋氐奇穴等,可雙向調節神經功能,對胸椎源性胃痛治療短期內即可獲效。同時,中藥血府逐瘀湯內服可行氣活血止痛,治療效果明顯。

猜你喜歡
韋氏棘突胸椎
“嘯”樂考釋——以唐太宗妃韋氏墓室嘯伎壁畫為中心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變異1例
胸椎脊索瘤1例
俯臥位手法整復結合電針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
搓腰
——壯腎
胸椎真菌感染誤診結核一例
又是暮春,不見微云
又是暮春,不見微云
又是暮春,不見微云
胸椎三維定點整復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癥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