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構校本作業體系 落實“教學評一體化”
——以青浦區鳳溪小學高質量校本作業體系建設為例

2024-05-06 21:31張林榮上海市青浦區鳳溪小學
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校本學科

張林榮 上海市青浦區鳳溪小學

高質量作業體系的建設,不僅是“雙減”政策的重要舉措,也是“雙新”背景下的時代要求,更是校情、學情的迫切需要。為重構校本作業體系,積極落實“教學評一體化”,學校主動作為,開展了以下探索。

一、調查分析學生作業情況,摸清現狀及學生高質量需求

為了解學科現階段作業校本設計與實施的實際情況,摸清學生的真實作業情況,學校以“問卷星”的形式,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無記名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圍繞作業時間、作業難度、作業類型、作業分層、作業功能、作業批改評價以及完成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等關鍵內容來展開。參與問卷的學生隨機產生,共計450 名,約為全校學生總數的22%;參與教師問卷的有82 人,為全??偩幹茢档?7%。

通過分析調查結果,學校積極研究作業現狀,找準學生作業需求。在“作業時間”“作業難度”和“作業批改評價”方面,絕大多數學生不存在困擾,個別學生需要積極關注。在“作業類型”方面,56.2%的學生認為老師在勞動教育和體育鍛煉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需要進一步改進;對于項目式作業的布置相對較少,需要在未來增加這類作業的比例,學生對于動手類作業、勞動類作業和體育鍛煉類作業和項目式作業也存在著需求?!白鳂I分層”方面,大部分學生(82.67%)表示老師布置的作業是一樣的,沒有分層布置?!白鳂I功能”方面,62.5%的學生對培養分析整理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拓寬視野、增強合作精神等認同度高。關于作業完成過程存在的困難分析,69.56%的學生在做作業時最大的障礙是不會看題審題;49.78%的學生是知識記憶不夠;34.89%和37.78%的學生缺乏模型認知,遷移能力不夠。

調查分析顯示,目前學校作業體系的質量并不高。教師在高質量校本作業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更應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存在的困難,明確作業的功能,根據學情進行分層、拓展作業類型等。作業結構整體上不僅需要思考學期、單元、課時,還需要考慮不同年級作業的層次性、遞進性以及不同學科作業之間的銜接性和關聯性。

二、認真學習已有作業研究成果,吸收內化并轉化為實際行為

為了避免做重復性、無意義的研究,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學習已有作業研究成果的專業培訓活動,希望通過吸收內化并轉化為實際行為。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開展了《透析作業:基于30 000份數據的研究》《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學科作業體系設計指引》《作業設計基于學生心理機制的學習反饋》《人是如何學習的》等已有的作業研究成果的集體學習。此外,多次邀請區教師進修學院專家來校指導,借助ClassIn 平臺,用華東師范大學新課程導學課程對教師進行新課標解讀與學習。通過認真閱讀、系統學習、深入研究,老師們掌握了各種不同的研究觀點、方法和實證結果。

在學習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老師們還仔細思考這些成果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是否具有適用性,是否能夠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是否符合學生的特點和學校的教學環境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學習到的方法轉化為實際行為。例如,根據研究成果調整作業設計、評價方式、教學策略等,將理論知識融入日常教學中。在實際教學中運用轉化后的行為,不斷觀察、記錄教學效果,并獲取學生和家長的反饋。根據實際反饋情況對教學行為進行調整和改進,將轉化為實際行為的知識不斷融入日常教學實踐中,并根據教學效果和反饋進行持續改進。這個過程是一個不斷循環的學習與實踐過程。

通過以上步驟,將已有的作業研究成果內化并轉化為實際行為,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水平和質量,使得理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得以最大化地發揮。一方面使教師理解和掌握實施高質量作業的方法和策略;另一方面提升教師的課時作業設計能力,充分發揮作業的各項功能,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三、仔細梳理學校已有作業內容,厘清作業體系,重構思路方法

在收集學校已有的作業資料(包括各學科的作業內容、形式、頻率、評價標準等)的基礎上,各學科教研組對收集到的作業內容進行分析,包括各科目的作業類型、布置頻率、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作業反饋情況等,了解教師和學生的反饋,與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現有作業內容和流程的看法、意見和建議,掌握各方面的需求和問題。

在強調作業育人功能的基礎上,各學科立足單元(或大單元)視角,依據課程標準制定相關作業目標體系。

縱向銜接:同一學科不同年級的作業目標體系。各學科基于課程標準,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系統設計不同年級的作業目標、作業內容,確保作業難度、要求、類型等方面在縱向上的科學性和序列性,避免不同年級作業內容的混亂、簡單重復、無效疊加等情況,即在內容上具有銜接性,在水平上具有進階性,在要求上具有差異性等。

橫向連接:同一學段不同學科的作業目標體系。不同學科的作業體系,要求不同學科同一時間段內的作業在內容、要求與能力上具有關聯性和協同性。學科之間作業的關聯是很復雜的,尤其是在能力層面的銜接。例如,針對閱讀理解能力,語文學科主要側重于以語言文字內涵、思想情感等為主的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而數學學科則需要學生具有閱讀圖形、畫面、數據表等非連續性文本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著重突破作業問題癥結難點,重構作業校本體系整體設計

針對現有的作業布置、批改、評價等作業問題癥結難點,學校重新定義作業目標,明確素養導向的育人目標。以目標為導向,加強課堂實踐,保持“教學評一體化”;以素養為導向,優化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質量,減輕學業負擔;以細節為導向,重視習慣培養,規范作業表達習慣;以均衡為導向,兼顧培優補差,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以數字化轉型為背景,讓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優化教學策略,努力實現因材施教。

(一)制訂新的作業計劃

根據教育目標和分析結果,制訂新的作業計劃,包括作業種類、布置頻率、形式、評價標準、家校作業協作等內容。在作業分層方面,學校重構了作業設計體系,從之前的基礎性作業拓展為發展性作業。

(二)強調作業與課程、評價融合

作業設計和課程內容密切結合,強調作業在知識應用和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同時,建立多層次的作業評價機制:新的作業體系重在建立多樣化的作業評價機制,突出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教師評價、同學互評、自我評價等。如語文學科作業,評價要求示例:

1.識字與寫字作業的評價要求

·有助于單元識字與寫字作業目標的達成。

·指向明確、表述簡潔的題干。

·體現識用結合的要求。

·提供參照。

·評價從成果、習慣、態度等方面制定標準。

2.閱讀類作業設計的評價要求

·有助于單元閱讀作業目標的達成。

·正確合適、表述規范的課外閱讀語料內容。

·題組之間有一定的內在關聯。

·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支架,助力獲得閱讀策略。

·指向明確、表述簡潔的題干。

·提供清晰、準確、完整的參考答案或答題要點。

3.習作類作業設計的評價要求

·有助于單元習作作業目標的達成。

·要求明確,表述簡潔。

·從選材、結構等方面提供相應的提示。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思維支架。

·提供可參照樣例。

·提供相應的評價量規。

4.口語交際類作業設計的評價要求

·明確語言功能指向。

·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表述簡練。

·交際任務與活動要求清晰。

·提供評價量規,指標與要素恰當。

5.綜合性學習類作業設計的評價要求

·明確學習目標,關注學科融通。

·創設情境,明確任務與要求,表述清晰。

·關注過程,提供必要的實施路徑、思維支架或輔助資源等。

·明確學習成果及呈現形式,提供必要的成果樣例。

·根據實際需要提供評價量規。

此外,建立及時、有效的作業反饋和指導機制,教師需要給予學生具體、有針對性的建議,激勵學生改進作業水平。學校通過以上做法重構作業校本體系,使作業校本體系更具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探索一個單元作業設計實施,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作業體系

依據單元作業目標編制單元作業,按照學情設計作業,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課程目標和學習深度的作業。運用選編、改編、自主創編等方式設計高質量作業,鼓勵教師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并對有困難的學生開展個別化輔導。首先,確定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具體內容,包括相關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以此為基礎來設計后續的作業。

其次,各教研組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優化單元作業設計。語、數、英學科以單元作業設計為先導,依托單元作業目標設計表、單元作業規劃表、作業屬性分析表等工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構建校本作業體系。教師結合市區各類優質資源進行選編、改編、創編,將作業設計內容與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建立勾連,將過程性評價貫穿始終,切實做到“教學評一體化”。同時,教師也在努力基于學情設計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學生需求。另外,學校將“心目中的好作業評選”作為每學期的常規工作,在不同年級中開展“長周期”作業設計活動,同時在項目化作業、跨學科作業等方面做探索。

再次,以作業研修為陣地,提升作業質效。作業專題研討采用學科大組集中活動和備課小組分散研討相結合的方式。學科分管教導在大組研討會上,提出作業設計的具體要求,指導作業研究,實現作業設計管理校本化。備課小組研討,從作業設計、布置、完成、批改到分析、講評、反思、改進各環節相互推進。通過“設計—實施—反思;再修改—再實施—再反思”的模式進行,力求作業設計進一步優化。

最后,以錯題檔案為依據,分析錯題原因。各學科扎實規范做好學科錯題記載,語、數、英學科要及時記錄學生每課時作業中的典型錯題,借助作業屬性表,進行歸因分析。通過發現問題,反思不足,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為進一步優化作業和改進課堂教學做準備。整體規劃整個學段學科單元,將單元整體培養目標、教學、評價、作業、資源等進行系統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發揮作業對學生發展的終極價值。

通過以上方法逐步形成作業體系,一開始可以針對一個單元或主題的作業設計和實施,逐步擴展至整個學科甚至全校的作業體系。單元作業設計可以集中資源,構建符合學校實際需求的作業體系。

六、主動作為建立學校研究團隊,形成科學有序開放研究機制

學校重視作業科研,匯聚教師的集體智慧。學校主動作為,建立學校研究團隊,成立作業重構項目研究組,以校長為組長,負責項目的統一規劃與管理;以副校長為副組長,統一協調各學科研究進度;以各學科分管領導、教研組長為組員,結合學校校本研修開展校本作業體系的設計與實施。因此,學校申報的課題《“雙減”背景下,高質量校本作業體系設計與實施的行動研究》被立項為區級重大課題。學校定期對研究團隊的運作情況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進行必要的調整和改進。建立線上或線下的工作平臺,為研究團隊提供交流、共享研究成果的平臺,鼓勵研究成果和資源的開放共享。

同時,學校積極發展重點課題子課題群,以小課題研究為作業體系提供科研支持,將一個復雜的大項目細分為多個具體、可管理的小任務,便于專業人員集中精力處理具體問題。目前,學校共有21 個小課題,其中德育2個、語文3個、數學7個、英語4個、綜合5個,每個子課題群都有其具體的研究目標和任務,這有助于實現項目成員間的有效分工合作,也有助于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升項目整體的專業水平。

夯實基礎,拾級而上。高質量的校本作業體系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發展,也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因此,學校在“基于數據—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實改進—效果反思”的過程中,積極建設高質量作業校本體系。這是一個全方位的教育工程,需要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學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起科學合理的作業校本體系,才能更好地落實教學評一體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學校教育的目標和使命。

猜你喜歡
教學評一體化校本學科
【學科新書導覽】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教學評一體策略在高年級英語課堂的實踐
“教學評一體化”研讀,孕育成長勇氣
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應用策略
小學英語“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