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健康教育的路徑

2024-05-07 16:31潘同人
關鍵詞:大思政大學生教育

魏 萊,潘同人

(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382)

健康教育是在全員參與、全過程滲透、全方位協同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提出的重要育人手段。高校的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計劃、有目的、有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關于健康知識、健康習慣、健康價值、健康觀念等內容的教育活動,其核心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提高健康素養,成長為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在“大思政”視域下,健康教育不僅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同時也具備綜合育人的功能,探索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健康教育的價值意蘊

在“大思政”視域下,高校進行健康教育不僅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要求,同時也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是落實新時代黨和國家健康戰略目標的需要,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實現全人類解放的前提,應當使人的個性、才能、智力與體力獲得充分釋放。同時馬克思也把教育看成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一種手段,認為教育“不僅能夠提高社會生產力,而且能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盵1](P530)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論述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價值遵循。

健康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個人追求理想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標志。通過開展健康教育,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個體獲得健康素養的整體提升,而且可以進一步向大學生群體普及健康知識,促使他們塑造正確的健康觀念,養成健康生活的意識和習慣。[2]為了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高校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作為科學指南,更好地推動健康教育工作。

(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著豐富的健康思想,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健康實踐活動?!饵S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中國傳統醫學典籍凝結了中華文明的寶貴結晶—中醫藥文化,其中蘊含的多樣的健康養生主張最終都是為了達到身心健康的良好狀態,為現代健康教育提供了學理性支撐。另外,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僅十分重視維護身體健康,把珍惜生命、保重身體當作踐行孝道的起點,還十分重視心理健康的建設。精神境界的良好狀態是心理健康的最高追求,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仁者愛人”;道家所提倡的“清心寡欲”“致虛極,守靜篤”;[3](P195)佛家所倡導的“慈悲為懷”“隨緣而安”,本質上都強調人在精神層面的追求,提倡人內心的和諧,在價值取向、人格塑造、心理調節、道德建設、人際關系調節等方面為心理健康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4]。因此,在高校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當代的健康理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三)落實國家健康戰略目標的需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5]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個人觀念的轉變,社會公眾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健康問題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開啟了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征程?!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的頒布表明健康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成為關系到人民群眾福祉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他們的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到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還將對國家的建設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盵6]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對學校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性與生殖健康、安全應急與避險等五個方面的健康教育主要內容,并要求高校全方位、多渠道開展健康教育。[7]大學生健康發展是構建“健康中國”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力量。因此,提升高校的健康教育水平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目標、提高全民健康素質的重要舉措。

二、“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健康教育的現實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越來越突出,但是高校健康教育仍面臨學生健康意識淡薄、社會健康問題突出、高校健康教育滯后等現實境遇。

(一)學生健康意識淡薄 據《我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結果報告》顯示,我國大學生健康素養水平僅為9.30%,低于全國14.18%的平均水平。[8]近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的整體水平已有提高,健康觀念有加強趨勢,但部分大學生仍存在對身體健康關注不夠、對心理健康認識匱乏、對生活健康意識淡薄等問題。

當代大學生健康意識淡漠,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能力不足,除普遍存在體育鍛煉少、睡眠時間短、作息不規律、膳食不合理等問題外,還有部分大學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如沉溺網絡、久坐不動、經常熬夜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正在成為影響學生健康的危險因素。受近年社會中“以瘦為美”的審美標準的影響,許多大學生錯誤認識了體重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過度節食或過度運動,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傷害身體的后果。面對多方面的壓力,無數大學生對于健康這件事越來越焦慮,于是流行起了炸雞配紅茶、可樂加枸杞的“朋克式養生”,健身5 分鐘、拍照1小時的“嘴炮式養生”,熬夜敷面膜、節食吃藥丸的“搶救式養生”,這些不良的健康觀念非但沒有補救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反而加劇了身體機能的退化。

根據《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調查報告顯示,青年大學生心理問題傾向的發生率為4.36%-8.4%。[9](P1-28)因學業壓力、人際交往壓力、情感壓力及就業壓力等原因,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抑郁、迷茫、恐懼等心理問題。由于大學生平時獲取心理健康知識的渠道較少,導致許多大學生出現問題不愿尋求幫助,也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宣泄,久而久之成為了背負心理問題的“灰色人群”,部分同學甚至采取一些極端行為來緩解內心的壓力。這些問題不僅表明大學生對自身身心健康狀況的忽視,同時也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健康方面的缺失。

(二)社會健康問題突出 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會對高校大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高校應當對此引起重視,做好大學生健康的“守門人”。當前全球的公共衛生形勢空前嚴峻,各類傳染性疾病層出不窮,禽流感、新冠肺炎、甲流等突發性流行病接踵而至,嚴重影響到人民的健康與社會的發展。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態能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身體對于病毒的防御能力,大大降低感染流行病的機率。當前社會背景下,大學生更應該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與推行者。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既能增強大學生體質,提高抵御病毒的能力,又能讓大學生群體關注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在全社會中起到帶動作用。

世界衛生組織對于健康的界定,不僅僅是指身體無病,更強調人的精神完好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當前快節奏、高風險、大壓力的現代社會中,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為了爭取有限的學習或就業資源,許多大學生掉入了“內卷”陷阱,被迫加入了一些非理性、非自愿的競爭,試圖通過忙碌來證明自身的價值。然而,盲目的“內卷”會讓大學生自我效能感下降,造成無意義的精神內耗,煩躁、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也會隨之增多,這也為高校的健康教育帶來了新的任務和挑戰。

新形勢下,高校健康教育既有機遇也面臨挑戰,高校應找準切入點,及時關注社會中出現的新情況,將健康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科學傳授健康知識與理念,幫助大學生適應社會的新變化。

(三)高校健康教育滯后20世紀20年代,健康教育理論引入中國,隨后我國高校相繼以講座或選修課的形式針對大學生開展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國特色高校健康教育的基礎。[10]但由于我國高校的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對于健康教育仍處在摸索階段,健康教育效果并不明顯,成果并不突出。一些高校對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健康教育的覆蓋率普遍較低,針對性也不強,很多方面都有待提高和完善。

在教育內容上,當前高校并未真正將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其關注的重點多為政治教育或德育教育,更加重視對于意識形態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向大學生傳授健康知識的主要渠道。高?,F開設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與法治”等必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課中雖有涉及人生價值觀、個人道德修養、身心和諧等精神健康方面的內容,但卻欠缺對大學生身體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同時在教科書中也缺乏對健康概念的系統論述,導致大學生對健康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在教育方式上,健康教育課程、網絡新媒體平臺和健康講座是目前高校進行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高校學生獲取健康知識的主要方式。部分高校開設了心理學、衛生學、營養學等與健康相關的選修課,邀請了校內外的健康專家開展講座以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雖涉及了相關健康知識,但對學生的覆蓋率較低,理論色彩濃重,沒有與之相配合的實踐教學,導致健康教育效果并不顯著。另外,大部分高校健康教育的主體由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心理老師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任,雖然他們對于健康知識有一定的儲備,但是專業化程度尚待提升,使得高校的健康教育不能達到理想狀態??傊?,高校的健康教育與國家要求和學生需求之間還有較大差距。

三、“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健康教育的路徑選擇

大學生既是自己身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又承擔著推動學校健康文化建設、引領社會健康生活風尚的重要責任。在“大思政”視域下,健康教育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貫穿高校育人的全過程。高校應當抓住教育契機,通過理論灌輸和實踐養成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價值觀引領,同時要根據新問題及時調整教育方法,有針對地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營造更加健康的身心狀態。

(一)豐富教育內容,加強思想引領 在新時代下,高校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增強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健康教育內容,健全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首先,高校應該將健康觀教育充分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中,在必修的思政課程中加入馬克思主義健康觀及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健康觀等內容,尤其要融入習近平全民健康、大健康觀、大衛生觀、人類健康共同體等現代健康理念,促使大學生緊跟時代發展變化,認識到健康對于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雙重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起與國家健康價值觀相統一的健康觀念。

其次,高校除了開設常見的傳染病預防、突發事件急救與自救、大學生常見心理疾病防治等專題的選修課,還應當結合當前社會形勢,開展與傳染病相關的講座或通識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了解流行病的傳播情況、基本癥狀和防治措施,對健康與疾病的關系得到更有效和科學的認知,消除對于病毒的恐懼,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高校還應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與之相匹配的健康教育課程,增強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

最后,各高校要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生活健康、道德健康、身心健康等觀念反映了中國社會對于健康的基本觀點,為高校健康教育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是對大學生進行健康教育的寶貴資源。高校應當將大學生健康教育內容與傳統健康觀念相結合,樹立起正確科學的整體健康觀。另外,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寶貴結晶,新冠疫情防控三年以來,中醫藥被稱為防治的“中國方案”,成為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因此,將中醫藥文化充分融入高校健康教育之中,有利于運用中醫藥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培育學生,幫助大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中醫藥做好健康防護。

(二)拓展教育載體,提高育人實效“大思政”是新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高校應當調動一切育人主體、挖掘一切育人資源,將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線上宣傳與線下教育相結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實現健康教育功能僅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將健康教育融入各類課程,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協同作用,傳播健康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體育課程是健康教育的良好載體,同時健康教育又能豐富體育教學的內涵。在注重培養學生運動技能、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體育教學還應當加入養生保健、疾病預防、應急處理等專業衛生健康知識,幫助學生強化對健康理念的科學理解,培養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除了將健康教育與體育課程相結合,還要把健康教育融入大學生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課。高校應在心理測試、心理咨詢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渠道,大力宣傳心理咨詢服務平臺,通過線上直播課程、推送心理文章、宣傳心理活動等途徑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高校是一個“大課堂”,很多學科都蘊含著豐富的健康教育資源,將健康教育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能夠實現各類課程教學與健康教育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大健康”的育人格局,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和學習健康理論與知識,從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

2019 年3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改革創新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11]健康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離不開理論與實踐的配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協同是大學生健康教育的應有之義。課外實踐是踐行健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場所,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高校要深度挖掘各種實踐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健康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熟悉健康知識與養成健康行為。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為大學生獲取健康知識提供了新的平臺,同時也彌補了傳統健康教育方式的不足,為高校開展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高校應當構建“大思政”格局,把新媒體平臺作為健康教育的載體,宣傳健康資訊及衛生知識,為大學生提供及時準確的健康動態。

(三)優化教育環境,凝聚社會合力 高校健康教育的優化有賴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及社會教育的通力合作,家庭、學校、社會都要承擔起對于大學生健康教育的責任,形成一體化教育網絡,發揮協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從而增強健康教育的實際效果。

學校是開展健康教育的主要場所,高校要將健康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標準,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一方面,學校除了要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各類課程的健康教育功能,還要將健康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利用社團活動、班級活動、團日活動等載體,舉辦以健康為主題的比賽活動、藝術表演等,引導大學生有效控制影響健康的生活行為因素,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應當充分利用海報、橫幅、展板等傳統媒體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媒體平臺經常性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營造珍惜健康、追求健康、保持健康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統籌,強化健康教育的條件保障,配備必要的公共衛生設施,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尤其是針對學生可能產生的“社交困難”“學習恐慌”等問題,開展個別輔導、團體輔導、心理熱線、線上講座等形式的心理疏導工作,[12]幫助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面對學習和生活。

家庭是進行健康教育的第一課堂,家長對于健康的看法、態度和習慣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健康的思想認知和行為態度。[13]家庭和學校應就健康教育達成共識,秉承一致的教育理念。首先,學校要通過講座、視頻、家長會等形式,定期舉辦“家長課堂”,開展衛生健康與傳染病預防、常見心理問題、日常健康行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式等專題教育和輔導,幫助家長們樹立科學的健康觀,從而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和習慣,形成合理的生活規律。其次,家長要更新對于健康的認識,不能只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定期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并采取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最后,家長應當以身作則,主動提升自身的健康素養,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和樂觀的生活態度,營造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產生正向引導。

社會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后,讓人們更加懂得關注自身的健康,珍惜自己的生命,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成為了一種新的社會風尚。社會中的許多實際案例,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系列現實素材,高??梢詫︾娔仙降认冗M人物的健康生活方式進行報道宣傳,讓大學生從榜樣中汲取力量。高校還可以將健康教育與社會資源相結合,聯合社會機構成立健康教育基地,為學生健康教育培訓提供實踐基地,實現教育系統和社會系統一體化的教育模式。

“大思政”視域下,健康教育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含蘊,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體現。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健康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健康中國”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優化健康教育的內容,拓展健康教育的路徑,才能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健康常識,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以更加健康的身體狀態和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

猜你喜歡
大思政大學生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大學生之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職院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創新性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