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

2024-05-07 15:18張蕾
教育界·A 2024年8期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高中歷史應用策略

【摘要】主題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適應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授課手段,將其運用于高中歷史課堂中,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的學習機會,助力學生歷史素養的全面提升。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采用主題式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活動設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應用歷史知識,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文章針對高中歷史教學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進行探析,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張蕾(1986—),女,甘肅省靜寧縣第二中學。

歷史是一門有著豐富內涵的人文學科,具有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塑造學生正確三觀的作用。教師應意識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運用主題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主題的引領下對課程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突破重難點知識。將主題式教學模式運用于歷史教學中,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能提升歷史教學質量,將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等目標落到實處。

一、主題式教學的特征

(一)課程內容主題化

課程內容主題化是主題式教學的顯著特點。在高中歷史課堂上運用主題式教學模式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歷史基礎、認知特點、學習方式等因素,根據教材內容確定主題[1]。這里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或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是鏈接學生精神世界與現實生活的觸發點。而后,教師要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主題的引領下自主思考,或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與組內成員互相分享學習成果。此外,教師還要擴充歷史知識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使學生學會從多個視角分析主題,保證他們的學習效果。

(二)教學要素整合化

主題式教學能夠整合教學要素。主題式教學要求教師、學生、課程內容以及授課手段等都要服務于主題。也就是說,在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教學主題,為學生指明學習的具體方向。學生要在主題的引領下進行探究,發展歷史核心素養。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授課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吸引學生參與主題的研究,營造活躍的班級氛圍。由此可見,開展主題式教學能夠整合教學各要素。

(三)師生雙方互惠化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開展主題式教學能夠實現師生雙方的互惠互利,讓教師與學生建立緊密的關系。在主題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以此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引下掌握主題內涵,對所學內容形成全面且深刻的了解,在主題式教學的輔助下提高歷史綜合素養。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主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主題式教學起點:進行前期分析

1.分析教材內容

為了保證主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效果,教師必須重視課前的準備環節,結合新課程標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為主題式教學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2]。在分析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結合課程目標分析教材內容,準確劃分學生的學習范圍,為他們指明學習的具體方向。第二,探究教材內容的知識類型。通常情況下,高中歷史知識包括陳述性知識、情感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只有合理區分它們的聯系與差異,才能保證主題的科學性。第三,認真梳理知識框架,分析不同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以此為依據設定教學主題。教師要為學生明確指出學習內容,使其了解本課的重難點知識,這樣才能合理設計后續的學習活動,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需要教師以單元為線索,打破課時的限制,將單元內的理論知識加以整合,根據它們的共同點選定單元主題,以此保證課程內容的系統化。

2.分析學生特征

學生在歷史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在參與各項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他們的個人表現會對最終教學成果產生直接影響。在前期分析過程中,教師要從多個角度分析學生的特征。第一,認知特點。學生的認知能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起點,并影響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教師要通過觀察課堂表現、關注作業成果、記錄考試成績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基本學情,確保教學主題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第二,學習能力。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需要具備提取信息、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等技能。因此,教師要觀察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情況,尊重不同層次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合理把控學習任務的難度,推動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第三,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學習能力掌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根據主題的難度分析他們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實施。

(二)主題式教學基礎:確定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參考,只有保證目標的合理性和針對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3]。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主題式教學模式,教師需要確定全面的課程目標。全面不僅指面向全體學生,還指課程目標必須涵蓋本節課的所有重點知識,能為學生指明深度學習的方向。此外,教師在設計課程目標時還要融入歷史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突出該門學科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同時,設立預設性目標同樣不容忽視,它是指綜合考慮課程內容和學生基本學情后設定的目標,但是其在教學過程中無須嚴格落實,而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調整,為主題式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的教學為例。在潛心研究下,教師明確本課的教學目標:(1)了解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是如何達到頂峰的,學會利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問題;(2)運用時空定位了解清朝疆域統一的過程;(3)研讀史料,理解為何盛世之下會出現危機;(4)認識到歷史解釋的重要性,能夠在歷史事件中發現問題,給出合理解釋;(5)了解康乾盛世時期的清朝版圖奠定了中國的疆域,知道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均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教師制訂完善的課程目標,不僅能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形成初步了解,還能為主題式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充分發揮課程目標的引導作用。

(三)主題式教學關鍵:創新授課手段

1.創設主題情境

在主題式教學模式下,要想保障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感受,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學生創造趣味性、啟發性的學習環境,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具體來說,教師要先明確本課的主題,而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主題情境,利用圖片、漫畫、視頻等形式呈現教材中枯燥的理論知識,使學生集中精神,認真配合教師下達的各個指令,在強烈的感官刺激下明確本課主題,開展深度學習。創設主題情境的方式非常符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4]。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題是介紹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大致經過和主要特點及其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海地獨立的視頻,要求學生認真觀看并思考民族為什么要獨立,使他們認識到西方殖民擴張的血腥與丑惡。在視頻的輔助下,學生能夠初步掌握本課主題,產生探究熱情,積極參與到互動中。接著,教師展示圖文資料,帶領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從政治、經濟、思想和外部因素的角度分析拉美獨立運動的背景,通過小組合作得出最終結論。創設主題情境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本課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踴躍加入各項活動,發表不同的意見,提高歷史學習效率。

2.優化問題設計

高中生對歷史學科并不陌生,他們在初中階段便接受過系統性教育,已經初步掌握歷史學習方法。但是,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夠完善,很難快速掌握主題教學的內涵,對課程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對于這一問題,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利用課堂提問的方式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他們學會從多個視角思考問題,高效完成主題意義的探究。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受成長環境、學習方式、興趣愛好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歷史基礎存在較大差異。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全面了解課程主題,教師應合理把控問題難度,遵循梯度性原則開展主題式教學,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思考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5]。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中“三國至隋唐的文化”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題是分析三國至隋唐的文化成就及其原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示唐朝杜甫的詩歌《憶昔》,引導學生品味詩歌內涵,分析詩中描繪了唐朝怎樣的社會風貌,感受輝煌的盛唐氣象。接著,教師展示唐朝杜牧的詩歌《江南春》,讓學生認真閱讀并思考,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怎樣的新氣象?而后,教師播放視頻,使學生直觀地分析佛教傳入中國以及儒、釋、道三教融合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引入魏晉玄學的概念。在一系列問題的帶動下,學生對本課主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能夠結合教師的提問梳理知識結構,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此一來,學生能概括出這一時期儒學、佛教和道教發展的具體表現,提升歷史思維,掌握主題意義,實現歷史水平的全面提升。

3.組織合作探究

在高中歷史課堂的主題式教學中,當學生明確本課主題后,接下來的任務便是深入研究主題內涵。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還應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深入研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雖然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歷史基礎,但對于研究主題意義這種相對復雜的任務,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思考更能保障他們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更加多元的想法,提高歷史學習的深刻性和有效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合作探究活動的組織者,在劃分學習小組時要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秉持互補性原則進行分配,讓每個小組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人數均衡,便于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入探究,從根本上提高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

以統編版高中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古代非洲與美洲”的教學為例。本課的主題為認識該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面貌。教師展示兩幅歷史地圖,一幅是公元前8000年全球種族分布圖,另一幅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引導學生從空間上看早期人類分布和文明分布的主要區域。此任務比較簡單,旨在引出新課知識,由學生獨立完成即可。接著,教師出示圖文資料,要求學生分析古代非洲、美洲主要國家和文明存在的時間與空間分布,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這些國家和文明分布的特點和原因。合作探究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本課主題形成全新認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的團結協作精神,發揮主題式教學對提高歷史課堂效率的積極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主題式教學對歷史課堂效率的提高起到輔助作用。教師應意識到主題式教學的必要性,并精準掌握其實施流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針對性的學習活動,根據他們的真實反饋不斷調整課堂流程,切實保障高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在此背景下,學生能夠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在主題的引領下從教材內容中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實現歷史核心素養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袁一寧.“主題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現狀探究[J].新課程導學,2022(27):55-58.

[2]張華,何琎.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策略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2022(16):60-62.

[3]彭美玲.主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高考,2022(11):120-122.

[4]張健花.主題式跨單元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2021(19):50-51.

[5]劉立勤.高中歷史主題式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2021(6):75-76.

猜你喜歡
主題式教學高中歷史應用策略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撥動興趣琴弦 奏響體育樂章
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數學主題式教學方法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基于主題式教學的高中歷史教學活動設計分析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主題式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