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想政治“行走課堂”的開發與實施

2024-05-08 13:33徐夢妘
基礎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

徐夢妘

【摘 要】議題式教學將議題設置、問題情境、活動任務、教學評價有機結合,是高中思想政治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是構建“行走課堂”的有效途徑。借助議題式教學,以議題加強“提綱挈領”,讓思政課走出小課堂;以情境加深“感同身受”,讓思政課走進真生活;以活動加速“履踐致遠”,讓思政課走近新時代;以評價加緊“協調聯動”,讓思政課走向高效能,積極推動高中思政課創新改革,助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議題式教學 “行走課堂” 高中思想政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2-53-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建議教師了解議題的實踐價值,創設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系統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提出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的要求,探索“開門辦思政課”的有效途徑,征集課程線路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全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課”,致力于將傳統教學模式轉變為用思想武器解讀中國故事的大思政模式?!靶凶叩乃颊n”指通過挖掘一系列校外思政課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實踐活動,將課堂陣地延伸到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實踐課堂,在行走中親歷、在浸潤中感悟、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在體驗中升華,推動實踐探索,從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思政課教學實效的一項活動課程。因此,本文利用無錫中國工商業民族博物館—無錫堰橋“一包三改”紀念館—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作為實踐基地,并結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下簡稱“必修1”),創生“議中行”“行中學”的實施范式,設計“制度自信的無錫表達”一課,分析如何通過議題式教學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發揮多課堂協同的育人優勢,打通青少年思政理論與社會實踐的“最后一公里”,推動高中生在“大思政課”中優游涵泳。

一、走出小課堂:以議題加強“提綱挈領”

思政小課堂仍是立德樹人的教學主陣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單純的理論傳授不利于學生的興趣養成和素養生成。因此,要運用社會大課堂對思政小課堂進行延續和補充,堅持以議題契合學習重難點,以議題線堅持價值引領,避免行走中出現只體驗不探究、行走多議學少、重形式輕內容的問題。

(一)整合教材內容,凸顯學科觀點

“行走的思政課”既要有“走”的路程,也要有“議”的歷程,學生的行走體驗要與議學的教材內容打通,豐富知識內涵,讓體驗更為深刻?!靶凶摺迸c“議學”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具體體現為“五融”,即融通思政內容、融合校內與校外、融匯歷史與現實、融恰理論與實踐、融和國家課程與地方特色。由于社會大課堂體量較大、綜合性較強,因此思政小課堂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旗幟鮮明地在社會大課堂中凸顯出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本課設置三個分議題,即“公私合營: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一包三改: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科技強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向中心議題“制度自信的無錫表達”。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難點借助議題線在實踐中鮮活生動地展現出來,使沉悶枯燥的思政課真正“活”起來。

(二)挖掘實踐資源,規劃行走路線

行走的議學課堂既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整合,又要拓寬思政課的教學渠道,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紀念場館、紅色文化遺址,使實踐地點服務于教學議題。教師精心遴選資源,實踐地點中包含的圖文、模型、影像、講解諸多資源的挖掘能夠給高中生提供理論探究和實踐探究的充足空間。

本課旨在通過尋訪紅色印記,汲取奮進力量,解讀中國之治、無錫之治的制度密碼。依托必修1第二課,以無錫民族工業的發展為起點,證實三大改造后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探究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道理;依托必修1第三課,探尋無錫堰橋“一包三改”的改革之路,探究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依托必修1第四課,從大國重器“太湖之光”的誕生,見證新時代無錫現代產業創新高地的新坐標,探究如何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走進真生活:以情境加深“感同身受”

行走的議學課堂能夠通過真實的情境再現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思政育人的教育氛圍,發揮思維進階、情感升華和行動導向的作用。真實的情境針對學生生活的疑惑點、認知的沖突點、立場的異同點和價值的偏差點進行發問,讓學生沉浸式體驗、交互式探究,在行走中逐步實現解疑、獲悉、認同和踐行。

(一)問題導向,實現思維進階

情境如果只是讓學生停留在體驗層面,將無法促使其思維爬坡。學生只有循著情境中引發的問題拾階而上,才能解決認知矛盾和價值矛盾。教師設置梯度問題的同時,要善于利用思辨性問題引導學生解決矛盾,給予學生點撥和糾偏,幫助學生重構觀點、調整方向。

本課圍繞議題“公私合營:確立社會主義制度”,于無錫中國工商業民族博物館創設如下情境:榮氏早年在無錫創辦多家私營企業,規模龐大,產業興旺。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企業出現資金緊張、原料供應不足等問題。如果你是榮毅仁,是跟隨自己家族及其他產業界人士一同遷資海外,還是響應中國共產黨對私營工商企業推行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學生可前往由榮氏發跡之基——茂新面粉廠的舊廠房改建成的無錫中國工商業民族博物館,在保存良好的車間構造和細致的機械設備講解中行走,真切感受當年民族資本家實業救國的理想抱負。參觀過后,可分組撰寫并展示《無錫市政府致榮毅仁的一封感謝信》,深刻認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以此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制度基礎。

(二)角色碰撞,落實情感升華

一般來說,復雜情境中涉及的行為主體更多,主體間的相互作用更大,主體間各自的立場觀點、產生的利益沖突也就更多。[1]復雜程度越高、不確定性越強的情境,越鍛煉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越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其蘊含的育人價值越高。

圍繞議題“一包三改: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于無錫堰橋“一包三改”紀念館創設復雜情境:1982年,無錫堰橋鄉黨委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并嘗試將這種方式推廣到工業。同年11月,堰橋鄉黨委提出工業承包責任制的方案,在嚴重虧損的堰橋服裝廠率先試點。學生通過排演小劇場,嘗試還原堰橋鄉原副鄉長、堰橋服裝廠原裁剪師傅(廠長)、堰橋農業公司原經理和無錫原縣委書記之間的對話,與歷史同感共情。最終,學生形成聘用裁剪師傅楊漢斌為服裝廠廠長,采取考核指標對工人下達任務的決策,采用多勞多得的分配方式,成功解決了服裝廠產品滯銷、效益低下、工人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以家鄉如何推行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制度為例,學生能夠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具體體現。從自身扮演的不同角色出發,學生能更深刻地體會和認同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發展馬克思主義,結合中國實際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三、走近新時代:以活動加速“履踐致遠”

學生在“行走課堂”中接受和借鑒黨史學習教育、紅色文化教育,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學會以長遠的眼光做到有序參與社會事務,對新時代社會建設作出相應的貢獻。關注活動的內容鮮活、形式靈活、效果激活,符合課程標準中對高中學生提出的培育要求,即對學生從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方面提升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一)鑒往知來,開闊國際視野

在新時代背景下,只有在行走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打開格局、職業、事業和志業,學生才能省察自我,觀照心靈,扣響夢想之門。

圍繞議題“科技強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于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創設如下情境:2023年發布的第61期全球超級計算機榜單顯示,我國在榜排名最高的計算機依舊為“神威·太湖之光”,位列榜單第七?!吧裢ぬ狻蹦壳耙淹瓿闪松婕疤鞖鈿夂?、航空航天、船舶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重要領域的大規模計算,其成果對國計民生、科技進步產生重大影響。2021年,美國商務部將多家中國超級計算機實體列入“實體清單”,美國供應商向其出口將受到美國政府的嚴格審核和限制。學生依次展開序列化活動,通過采訪研發工程師,了解研究人員確立偉大志向的成長軌跡;通過模擬外交部發言人,駁斥美國商務部有關“實體清單”的公告無非是美國為了維護其科技強勢地位而采取的壓制競爭對手的非正常制裁手段,從而提升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素養。

(二)因材施教,堅持任務驅動

行走的議學課堂雖以顯性的活動作為展開路徑,但究其本質還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隱性的認知建構。學生的認知建構過程大致會經歷“銜接—理解—應用—遷移”這四個階段,且伴隨相應活動任務的完成。[2]任務可依次分為以下四級,即實現已知與未知的銜接,整體建構理解基礎知識,應用重點知識面對生活,形成知識外化遷移。教師應以學定教、以教促學,讓所有學生都能找到最合適自己能力水平的等級任務,自如地完成由淺入深、由表層到實質、由銜接到理解、由應用到遷移的任務升級。

以本課最后一個活動任務為例,讓學生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談談打算如何實現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偉大夢想。學生深刻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提升政治認同素養。廣大青少年需要將個人夢想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持續完善體現效率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繼續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特別是要圍繞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注熱點、聚焦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體制,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展現聰明才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

四、走向高效能:以評價加緊“協調聯動”

行走的議學課堂以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為旨歸,立意不應指向知識,而應該著眼于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注重教學目標的立意高度,讓學生實現從“解題”向“解決問題”的嬗變。

(一)錨定目標,回歸素養

活動任務的有效開展是行走的關鍵,要求將整體性與差異性相結合?!罢w性”強調教師落實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做好全學段的價值引領工作。要求教師確立一以貫之的育人主題,引導學生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接班人?!安町愋浴币蠼處熽P注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貫徹自低向高、由淺入深的培養途徑。以本課為例,教師既要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理論創新,提升思政課的知識性,又要以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為教學目標,用學科知識回應價值引領,助推學生堅定制度自信。

(二)多主體綜合評價,多學科推廣成果

首先,發動多主體,強調學生本人、各科教師、場館講解員、專業學者、志愿者以及“五老”等多元主體的綜合發力。其次,發揚多學科,成果展示不只是簡單陳列,要充分體現學生的思維含量,不能僅靠政治單一學科,應當以多學科助力大思政。

“紅色場館我尋訪”“改革精神我傳承”“強國夢想我實現”,三段“行走的故事”組成了校外議學展示。行走前,學生提前了解教師發布的行走地點,主動向歷史教師了解相關事跡,自己充當講解員,帶著問題探尋答案。行走時,學生在館內互相交流分享后,借助場館資源、同伴討論和教師啟發等展開活動、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及時填寫議學單帶回課堂。學生可以通過小報、手賬、感言、小論文、演講等方式將行走中的收獲與感悟進行展示交流?;匦:?,學生可以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主題團日活動等場合投入“議學故事”的宣講活動中。為了使宣講的效果達到最佳,可以分工合作,在語文、音樂、美術、信息技術教師的指導下寫講稿、制作PPT、設計動作,主動走上舞臺向全校進行宣講。

“行走的思政課”作為一種正在探索中的課堂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但還應在實踐基地資源的選擇利用、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提升等方面繼續改進,不斷提升“行走”的質量,推動思政課的“行走”向更深處前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雙向貫通,助推思政課更好地實現育人使命。

【參考文獻】

[1]徐小軒.指向高階思維的思政課教學實踐[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12):37-40.

[2]王宏.讓思維型教學充盈課堂[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1):53-55.

猜你喜歡
議題式教學高中思想政治
為議題式教學的三種“議”境喝彩
淺析“議題式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的運用
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探究
撥云見日
議題與實證: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探索
創新教學模式培育核心素養
高中思想政治課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研究
淺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功能的認識與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