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媒體航天報道中中國形象的國際生態話語對比研究

2024-05-08 20:34關琳麗劉兵
西部學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中國形象

關琳麗 劉兵

摘要:以國際生態話語分析路徑解讀中國形象,選取《中國日報》英文版(CD)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有關中國航天的新聞報道為語料。研究發現:(一)CD構建的中性和有益性中國形象比例相近,偶爾轉述其他信息源塑造的破壞性形象,而CNN聚焦中性航天形象,次要構建了有益性形象,較少呈現破壞性形象;(二)中國非人類生命體因子僅在CD新聞報道中出現,CNN新聞報道中未出現此類因子;(三)在中國作為社會非生命體的話語中,CNN往往附帶出與美國的比較,試圖構建美國地位挑戰者的破壞性中國形象。

關鍵詞:中國形象;國際生態話語分析;航天新聞

中圖分類號:H315;G2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4)08-0068-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Discourse

on Chinas Image in the Aerospace Report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a

Guan LinliLiu B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Abstract: This study selects news reports about Chinas space from the English version of China Daily (CD) and American Cable News Network (CNN) as the corpus and interprets Chinas image through the mode of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findings are: (1) CD presents similar proportions of neutral and beneficial images of China, occasionally relaying destructive images portrayed by other sources, while CNN focuses on ecologically neutral images, constructs beneficial images secondarily, and occasionally presents destructive images; (2) the non-human living factors of China appear only in CD news, not in the news of CNN; (3) in the discourse of China appearing as social non-living factors, CNN tends to make comparis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rying to construct a destructive image of China as a challenger to the status of the United States.

Keywords: Chinas image; international ecological discourse analysis; space news

航天科技國際傳播事關國家形象建構,是新時代科技傳播必須重視的戰略方向。國內外媒體對中國航天形象的塑造影響著國際社會對我國航天事業的認知和評價。在探索中國故事國際表達與建設航天強國的背景下,研究中外媒體塑造的中國航天形象及其話語表征,對于把握國際輿論趨勢、促進中國太空故事的國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一、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現狀

媒體塑造中國形象研究大多關注外宣媒體的中國形象自塑,以及國外媒體的中國形象他塑,較少涉及中外媒體中國形象塑造的對比研究。在少量關于中外媒體中國形象的對比研究中,研究語料涉及教育[1]和疫情話題[2],鮮有研究涉及中國航天新聞報道。然而,要建設航天強國,就需要與航天技術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3]。本文以國際生態話語分析路徑來解讀中國航天科技形象,選取《中國日報》英文版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涉及中國航天的報道為語料,比較中外媒體所塑造的中國航天形象以及語言表征的異同。

二、生態化中國形象的及物性分析框架

及物性過程的選擇是呈現話語生態觀的重要詞匯語法資源[4],在建構中國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魏榕整合學界現有研究,完善了生態化中國形象的及物性分析框架[5]。

該框架基于“多元和諧,交互共生”的生態哲學觀,將動作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行為過程、交流過程以及存在過程六大及物性過程劃分為有益性、中性和破壞性過程,用來表征有益性、中性與破壞性中國形象。該框架還賦予表征中國的參與者角色多元生態屬性。中國作為生態因子,包括生命體與非生命體。中國生命體在性質和數量維度上可細分為人類個體參與者、人類群體參與者、非人類個體參與者和非人類群體參與者。中國非生命體在性質維度上可分為物理性參與者與社會性參與者。依據是否有自主行事能力,社會性參與者又可區分為自主性參與者與非自主性參與者。

三、研究設計

研究選取《中國日報》英文版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從2023年4月29日至2023年11月1日涉及中國航天的新聞報道為語料,建立《中國日報》英文版語料庫(簡稱CD)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語料庫(簡稱CNN)。使用語言學語料庫工具UAM Corpus Tool 3.0來人工標注參與者因子和過程類型,以比較中外媒體所塑造的中國航天形象異同及其生態化及物性過程表征。

四、結果與分析

(一)中外媒體生態化中國航天形象總體分布特征

CD和CNN關于中國航天的新聞報道中生態化中國形象的分類統計結果如圖1所示。

CD新聞報道中,有益性形象和中性形象占比分別為46.85%和48.63%,二者比例相近,破壞性形象占比最低為4.36%。CNN呈現的比例為中性形象(55.18%)>有益性形象(35.47%)>破壞性形象(9.36%)。由此可見,CD主要構建了中性和有益性形象,偶爾轉述其他信息源塑造的破壞性形象;CNN主要傳遞中性形象,次要報道有益性形象,偶爾呈現破壞性形象。

從對國際生態系統的影響來看,CD與CNN均呈現中國自信、合作、共享的有益性形象,通過介紹航天員、航天設備以及太空探索動態塑造了中性形象。不過,CD塑造的中國形象更加立體和全面。例如,CD新聞報道中,呈現了中國非人類生命體因子,構建出航天工業強國的有益性形象,而CNN新聞報道中未出現此類因子。此外,CD新聞報道中非自主參與者類型多樣化,構建出航天工業強國和航天科技強國的有益性形象。CNN還構建了仍需努力的中性形象和美國霸主地位挑戰者的破壞性形象。

(二)中國生命體形象

1.中國人類參與者形象

CD和CNN有關中國航天新聞的報道中,中國作為人類參與者所塑造的形象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CD新聞報道中,中國作為個體參與者包含航天員、航天局官員、中國領導人,中國作為群體參與者主要包括科研團隊、航天員團隊。個體參與者呈現的有益性中國形象與中性中國形象的比例相同,約為4.05%,未呈現破壞性中國形象。群體參與者主要呈現中性中國形象,約占總數的15.37%,次要報道了有益性中國形象,約為7.12%,極少報道破壞性中國形象,約占0.32%。

(1)Xi summed up the lunar exploration spirit as pursuing dreams, daring to explore, cooperating in tackling difficulties and win-win cooperation.

(1)習近平主席將探月精神概括為:追逐夢想、勇于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

(2)Scientists are exchanging views on the latest progress, major achievements and frontier trends of space science... calling for deepe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pace science.

(2)科學家們正在就空間科學的最新進展、主要成就和前沿趨勢交換意見……呼吁在空間科學領域深化國際合作。

例(1)包含sum up心理過程,描述了習近平主席將中國航天精神總結為追求夢想、勇于探索、同舟共濟、合作共贏,呈現了奮斗、合作、共享的有益性中國形象。例(2)包括群體參與者中國科學家。例(2)中涉及exchange和call for兩個交流過程:exchange交流過程表達了國內外科學家就空間科學的最新進展、重大成就和前沿趨勢交換意見,凸顯了中國促進航天經驗共享的有益性形象;call for交流過程展現了中國科學家呼吁在空間科學領域深化國際合作,顯示了中國愿與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開展合作的有益性形象。

CNN新聞報道側重于呈現中國航天員個體和群體參與者。個體參與者表征的中性中國航天形象約占總數的4.93%,有益性形象占比1.48%,破壞性形象占比最低,為0.49%。群體參與者塑造的中性形象占比最多,比例是12.81%。有益性中國形象與破壞性中國形象比例接近,分別為1.97%和0.99%。

(3)In them, I see the strength of our reserve force, and the hop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ospace industry.

(3)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們后備力量的強大,也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的希望。

(4)Tiangong has become a symbol of Chinas ambition and capabilities in space, after Chinese astronauts were shut out of the ISS.

(4)在中國宇航員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后,天宮空間站已經成為中國太空雄心和能力的象征。

例(3)涉及人類個體參與者中國航天員,包含see心理過程,描述了感知者航天員楊利偉在新一代航天員身上看到了中國航天強大的后備力量,也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的希望,塑造出自信、充滿希望的中國航天形象。例(4)涉及人類群體參與者中國航天員,be shut out動作過程中,中國航天員是受事,施事是被隱含的美國國會,描述了歷史上美國國會的舉措使中國宇航員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在航天領域處于被動地位,構建了破壞性中國形象。然而,例(4)也承認天宮空間站已成為中國太空雄心和能力的象征,表明CNN對中國航天進步的關注和中國自主研發實力的認可。從被動到獨立自主的逆襲體現了中國航天形象的歷史性轉變。

2.中國非人類參與者形象

中國非人類生命體因子僅在CD新聞報道中出現,CNN新聞報道中未出現此類因子。該因子以群體參與者中國新型太空育種品種為主,集中呈現有益性中國形象。

(5)They have stepped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Chinese people, being utilized as food and serving as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curious children interested in science.

(5)它們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既被用作食物,又成為對科學充滿好奇的孩子們的教材。

例(5)涉及群體參與者中國新型太空種子,包含step,utilize和serve三個動作過程:step動作過程描述了數十年來太空種子已經走進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utilize和serve動作過程展現了太空種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用途,可用作食物,亦可用作教育材料啟發對科學感興趣的兒童。太空種子走出實驗室、走上餐桌、走進課堂,這凸顯出中國種業科技應用成就,構建出航天農業大國的有益性形象。

(三)中國非生命體形象

CD和CNN關于中國航天的新聞報道中,中國非生命體形象的統計結果如圖3所示。

CD新聞報道中,中國作為自主性參與者包括中國政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呈現的中國航天形象比例為:有益性中國形象(11.65%)>中性中國形象(7.77%)>破壞性中國形象(1.13%)。中國作為非自主參與者類型多樣化,涵蓋科研項目、國際合作、天宮空間站、巡天望遠鏡、對接技術等,呈現的有益性中國形象與中性形象的比例接近,分別為21.68%和20.39%,較少轉述其他信息源塑造的破壞性形象(2.91%)。

(6)Yang made the remarks to rebut NASA Administrator Bill Nelsons recent claim that there already is a space ra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that China is likely to dominate the field of lunar exploration and try to keep others out.

(6)楊宇光的言論反駁了美國宇航局局長比爾·尼爾森最近的說法,即美國和中國之間已經存在太空競賽,中國很可能在月球探測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并試圖將其他國家排除在外。

(7)It has roughly the same spatial resolution as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but its field of view is more than 300 times larger than Hubbles.

(7)巡天望遠鏡分辨率與哈勃太空望遠鏡大致相同,但它的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300多倍。

例(6)是投射小句的投射內容,呈現投射源的言語、觀點,投射源是美國宇航局局長比爾·尼爾森。dominate和try兩個動作過程表達了中國很可能在月球探測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并試圖將其他國家拒之門外,把中國描述為月球探測的壟斷者,是對中國正常合理的太空事業的構陷和污蔑,構建了破壞性中國形象。話語者對投射小句呈現的偏見報道進行了反駁。這是因為CD偶爾會轉述其他信息源塑造的破壞性形象,從而針對性解構他國媒體傳播的錯誤中國形象,讓受眾客觀、準確地了解中國[6]。例(7)中has關系過程客觀陳述了中國巡天望遠鏡分辨率與哈勃望遠鏡相當,屬于中性過程,is關系過程描述了中國巡天望遠鏡視場是哈勃望遠鏡的300多倍,凸顯出中國光學觀測技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構建出航天科技強國的有益性形象。

CNN新聞報道中,中國作為非自主參與者主要有關中國的航天活動和天宮空間站,聚焦中性中國航天形象,占比約為19.21%,有益性中國形象的比例次之,為14.78%,破壞性形象占比3.94%。中國作為自主性參與者主要涉及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政府,呈現的有益性中國形象與中性中國形象的比例接近,分別為17.24%和18.23%,破壞性中國形象占比較低約為3.94%。

(8)“And we have so much experience and know-how on training astronauts on operating in space-and thats where theyre playing catch up,” he said.

(8)他說:“我們在培訓宇航員的太空操作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而這正是他們正在追趕的地方?!?/p>

(9)Tiangong has become an emblem of Chinas growing clout and confidence in its space endeavors, and a challenger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domain after being isolated from the ISS.

(9)在中國被國際空間站排除在外后,天宮空間站已經成為中國在太空事業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信心的象征,也成為了美國在該領域的挑戰者。

例(8)包含play動作過程,描述了中國正在迎頭趕上美國領先幾十年的豐富經驗,以中性過程表現了仍須努力的中性中國形象。例(9)涉及非自主性參與者天宮空間站。需指出,在描述中國空間站時,CNN往往附帶出與美國的比較。例(9)包含become關系過程,表達了天宮空間站已經成為中國太空事業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信心的象征,也成為美國在該領域的挑戰者,塑造出影響力大和信心十足的有益性形象,同時又把中國置于挑戰者的位置,構建了美國地位挑戰者的破壞性形象。

五、結束語

本研究以國際生態話語分析路徑解讀中外媒體塑造的中國航天形象及話語表征異同,拓寬了國際生態話語分析研究的應用范圍,對探究如何構建真實、全面、立體的中國航天形象、提高中國航天形象和國際影響力、促進中國太空故事的國際傳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魏榕.中外媒體中國形象的生態話語對比研究[J].現代外語,2022(3):318-330.

[2]蘇蕾,劉沫彤.中外媒體“雙減”報道中的中國教育形象:語義網絡與詮釋包裹的路徑[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3(2):20-24.

[3]王潤玨,張若溪.故事講述與體系建構:中國航天事業對外傳播的實踐與思考[J].對外傳播,2021(12):23-26.

[4]GOATLY A.The representation of nature on the BBC World Service[J].Text & Talk,2002(1):1-27.

[5]魏榕.大學英語教材中中國形象的國際生態話語分析[J].浙江外國語學院學報,2023(1):36-44.

[6]胡曉斌.中美媒體對新冠疫情下的中國國家形象建構對比研究:語料庫輔助的三維話語分析[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21(4):74-86,159.

作者簡介:關琳麗(1998—),女,漢族,山西晉城人,單位為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為生態語言學。

劉兵(1966—),男,漢族,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二語習得。

(責任編輯:張震)

猜你喜歡
中國形象
解構電影《面紗》里的中國形象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講好中國故事:政府對德傳播媒體該怎么做
歐美公眾對中國形象的認知與誤讀
西方文學中的中國形象及其文化意義
新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