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的影響與未來教育發展路徑的省思

2024-05-09 17:51張新亞
關鍵詞:創造力集體個體

劉 蕾,張新亞

(中國礦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一、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影響的現實質疑

作為智能時代新世界的變革力量,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對包括教育在內的諸多領域產生重大影響[1]。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技術代表著奇點的出現,意味著人工智能即將發展到一個無法預測的超級智能階段,對肩負知識傳承、知識創新職責使命的教育界和科技界帶來顛覆性影響[2]。具體而言,ChatGPT是一款基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大型語言模型,其中Chat表示“聊天”,GPT表示“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換言之,ChatGPT是一款功能強大的聊天機器人程序,采用了最新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深度學習技術,能夠理解人類輸入的文字,并根據輸入的提問和指令輸出答案和反饋,從而實現借助自然語言的多輪次人機對話。

本質上,ChatGPT訓練基于大規模的語料庫和強大的計算資源,使用了諸如反向傳播、自適應優化器等先進的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大量的數據訓練生成高質量、連貫、符合語言規則的自然語言輸出,在自然語言生成、自然語言理解、智能對話交互、程序語言解析等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能力。與此同時,除語言交互、自然語言生成等方面的強大能力外,ChatGPT在不同實踐領域中也展現出了輔助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3]。如蔡(Cai)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開創性地將其作為“被試(participant)”,讓其完成12個經典的心理語言學實驗,然后再和人類的實驗結果做對比,結果發現其語言使用能力很大程度上和人類接近[4];科辛斯基(Kosinski)依據心智理論測試發現GPT3心智相當于7歲兒童,可以解決70%的心智理論任務;而GPT3.5(davinci-003)經過進一步發展已達到9歲兒童的心智,能夠解決93%的訓練任務[5]。另外,ChatGPT在眾多專業考試中具有出色表現,如ChatGPT及其同源產品可基本通過谷歌L3級軟件工程師水平測試、美國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美國司法考試中的證據和侵權行為測試、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運營管理課程考試等[6]。

ChatGPT功能強大,在輔助人類完成一系列任務中表現良好,經OpenAI公司推出后便迅速火遍全網,短短五天內月活躍用戶便超百萬,達到了社交媒體平臺Meta用時十個月、流媒體平臺Netflix用時三年才達到的成績[7],其下載量和使用率的飆升突顯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滿足人們信息需求、自動化任務處理和提供實用建議方面的強大潛力。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更是高度評價了它,認為ChatGPT的重要性不亞于互聯網的發明,它的出現將“改變世界”[8]。然而,ChatGPT爆火的背后蘊藏著巨大的隱憂:在教育領域,有學生使用ChatGPT寫作學術論文,成果究竟出自人類之手還是科技之手連教授都無法分辨;基于在各種專業性考試中的良好表現,ChatGPT逐漸成為抄襲和作弊的利器,線上考試的公平性遭受到了強烈的挑戰。值得深思的是,ChatGPT技術利用是否應有一個合理的界限?若不加以約束限制,ChatGPT類人工智能技術依賴又將對人類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試想,如果某一天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技能都被人工智能掌握,它可以代替人類完成論文撰寫、文案生成、編寫代碼等一系列任務,那未來教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在何處?或許人工智能工具可以解決我們所需的一系列問題,但它永遠無法提出新問題,更無法創造出新一代的“ChatGPT”。

人工智能依賴是指個人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過度依賴智能技術,以至于減少或忽略了自身的思考和創造性思維,導致個人及社會發展受到限制甚至逆退的現象。這種趨勢將對個體和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降低自主性、限制創造力、增加對技術的脆弱性以及可能的社會不公平等等。在人工智能依賴造成的諸多不良影響中,其對創造力的影響是一個值得廣泛關注的學術課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滲透下,人們日益傾向于依賴人工智能工具及系統執行任務和解決問題,對創造力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這些不利影響表現在思維被動化、思維多樣性限制、思考深度和廣度不足等方面?;诖?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具有怎樣的負面影響,同時是否存在一種閾值或特定情境使得人工智能依賴成為創造力的真正障礙?作為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創造力表現多樣性且難以量化,教育領域中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的影響又有何具體表現?在技術利用過程中,如何確保個人和機構明確技術利用的合理界限、遵守道德原則和法規以實現技術的效用最大化?在此背景下,教育應如何緊跟時代潮流、實現從“知識、技能和職業準備”向“人工智能時代的適應性學習”的轉向?[9]為解答以上問題,本文基于集體和個體兩個維度,從知識累積視角構建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的影響機制,并通過邏輯推理得出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影響的作用路徑;同時在實踐層面探討教育領域人工智能依賴對個體創造力和集體創造力影響的表現機制;最后在二者關系的主旨上進一步探討技術利用和未來教育發展的實踐路徑,以期適應和引導技術發展、更好地實現教育的育人使命。

二、人工智能依賴對個體創造力的影響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個體獲取和利用知識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對人工智能工具的過度依賴致使個體知識累積受限,進而對創造力發展產生不利影響。作為培養創造力和協作能力的關鍵領域,這一不利影響在教育領域有其獨特表現?;诖?在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浪潮來襲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基于知識累積對個體創造力產生負面影響?這一影響在教育領域又有何具體表現呢?

(一)知識累積視角下人工智能依賴對個體創造力影響的邏輯推理

知識累積是創造力產生的基礎,而人工智能在提供便捷信息獲取的基礎上可能會對知識累積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一影響主要體現在知識深度和寬度兩個方面。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ChatGPT技術在搜索引擎的基礎上不斷進化,為人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對話式交互和智能文本生成功能,這些技術使人們能夠快速地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節省大量篩選和查找信息的時間及精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這種便利和快捷也在逐漸改變我們的學習和記憶方式:人們更傾向于依賴ChatGPT類人工智能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將注意力放在了知識獲取的途徑上而非知識本身,這對個體知識累積的深度和寬度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就知識深度而言,個體依賴人工智能系統來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會導致其對特定領域的知識掌握深度不足,具體表現在知識表面化、知識信度受限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的表面化,雖然人工智能可以迅速地提供答案和信息,但它通常無法提供深入的理解或背后原理的詳細解釋。這種依賴使個體傾向于只獲取必要的最小知識量,而忽略了深入研究和深度思考的重要性,進一步削弱了個體對復雜概念和領域知識的深度掌握能力。二是知識信度受限問題,ChatGPT類人工智能工具受自身專業知識、受訓數據、語言理解和推理能力的限制[10],在一些需要具有特定背景知識或領域專業知識的問題上,可能會出現一些偏見或不準確的回答。這種錯誤知識的傳播和流動會使知識質量和信度下降,并進一步導致不準確的決策和創造性活動受阻。

就知識寬度而言,人工智能依賴使個體主動吸收知識的意愿降低,對個體知識寬度產生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人工智能依賴使個體只關注于特定問題和領域,卻忽視了知識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這種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方式阻礙了個體知識體系建立和跨領域綜合思維的培養?;诖?我們得出研究結論:人工智能依賴限制了個體知識深度和寬度的發展,對個體知識累積具有消極影響。

知識累積又如何從知識深度和寬度兩個層面對創造力產生影響呢?

知識深度是提供創造力發展的材料基礎:知識深度通常涉及對特定領域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能夠使個體從根本上理解事物的本質,識別出不同于傳統解決方案的創新路徑。通過對領域知識的深入探究和理解,個體可以發現學科領域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而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問題,推動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知識深度獲取不足,會對個體創造力產生不利影響。

知識寬度主要從知識結構的靈活性、知識元素的多樣性和多領域知識融合三個方面影響個體創造力。首先,知識寬度的增加能夠提升個體知識結構的靈活性,促使個體頭腦中知識元素之間的連接更加靈活,這種靈活性可以促進個體更好地重組已有的知識,助其提出更具創新性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其次,具備廣泛知識的個體能夠接觸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元素,這些元素可以在創新過程中相互交織和組合。這意味著他們可以將看似不相關的概念或方法結合在一起,從不同領域中汲取靈感并形成創新性的思維方式。最后,知識寬度涉及多領域的學習和經驗積累,而創造力常常建立在對多領域知識的融合和重新組合之上:不同領域知識和思維方式的結合能夠產生跨學科的洞察力,并進一步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知識寬度受限,會影響個體創造力的發揮。

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會影響個體知識累積,進而影響個體創造力的發揮。人工智能依賴減少了個體主動獲取知識的意愿,阻礙了其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多領域融合,對個體知識累積構成了一定的負面制約;然而,創造力的提升需要以前期知識累積為基礎,如果個體無法構建足夠的知識基礎,就很難實現知識的相互轉化和螺旋上升過程,創造力也無從實現。

(二)教育領域中人工智能依賴影響個體創造力的表現

教育領域是創造力產生的重要場所,在此場域人工智能依賴對個體創造力的影響集中體現在:一是依賴性和思維惰性。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導致學生的依賴性和思維惰性,具體表現為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傾向于尋求人工智能工具的答案而非自身思考和判斷,這會削弱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思維;同時,如果教育過程中教師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工具來指導學生的創造過程,可能會導致學生喪失發展自身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獨特思維的發展和創造性表達。二是缺乏情感和互動。人工智能系統雖然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教育內容和資源,但無法提供教師專屬的情感互動和啟發,這可能會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產生一定限制;同時,創造力的發展通常受益于情感、直覺等主觀性因素,人際互動的減少可能導致學生無法從情感和直覺層面進行創新思考。三是標準化評估限制思維多樣性問題。人工智能系統對學生評估時往往會依賴固定的標準和答案,強調學生的機械記憶和技能,這種評估方式會導致學生朝著確定性的答案和傳統的問題解決方向去努力,而忽視了自主思考和對創造性的探索;同時,這種基于大量數據和算法進行決策和預測的評估方式,可能會使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和學習內容受限于算法偏好和先前的數據集,進一步阻礙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四是損害自主性和自我發展。教育領域中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知識和指導的位置,當人工智能工具可以方便地為學生提供“一切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式時,學生就會失去主動性及自主發展的動力和興趣,傾向于依賴人工智能工具尋求建議及指導,而忽視對自身興趣、技能和創造力的培養。

三、人工智能依賴對集體創造力的影響

作為社會發展的關鍵動力,集體創造力在推動技術進步、解決復雜社會問題、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研究ChatGPT類人工智能依賴如何影響集體的交互記憶系統和知識異質性,以及這種影響如何反過來塑造集體創造力,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時代的集體創造過程?;诖?人工智能依賴如何通過知識累積對集體創造力產生影響,這一影響在教育領域又有何具體表現?

(一)知識累積視角下人工智能依賴對集體創造力影響的邏輯推理

集體知識累積為集體創新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基礎,而對人工智能過度依賴可能會對集體知識累積產生不利影響,這一不利影響主要通過交互記憶系統和知識異質性兩個方面體現。其中交互記憶系統是指團隊中不同成員之間共同形成的一種合作型分工系統,用于編碼、儲存和提取各自領域的知識,主要強調群體內成員共享知識的過程;而知識異質性是基于團隊異質性概念的衍生新概念,指團隊成員在知識和經驗背景上的差異性,包括學歷、專業、技能、職業經驗等方面的不同,這些不同構成了團隊所具備的獨特知識資源優勢,更為關注成員之間知識的多樣性。人工智能依賴通過交互記憶系統和知識異質性共同負作用于團隊成員的知識流動和共享,并進一步對集體知識累積產生負面影響。

人工智能依賴對集體交互記憶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人工智能依賴減少了團隊成員間的知識共享和知識流動,并進一步增加了信息斷裂和孤立化的潛在風險。如果ChatGPT類人工智能工具成為集體獲取信息和問題解決方式的主要來源,團隊成員可能會失去知識傳遞和共享的動機,對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流動和知識累積造成阻礙,進而影響了集體知識庫的深度和廣度。另外,ChatGPT類人工智能工具提供的信息或答案存在片面性,過度依賴其獲取知識可能會使團隊成員陷入“知識泡沫”,即只關注某一角度的信息卻忽視了更廣泛的信息來源。

人工智能依賴對集體成員中知識異質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知識的同質化和片面性:ChatGPT類人工智能工具依賴于大規模的數據和預訓練模型,在知識獲取和分發方面可能會存在過度篩選和忽略個性化的問題,這導致團隊成員知識獲取受相似的信息源和處理方式的限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只能夠提供其工具所涵蓋的知識。集體的知識累積受限于這種同質化和片面性,難以建立全面和多樣化的知識體系?;诖?我們得出研究結論:人工智能依賴限制了集體交互記憶系統及知識異質性的發展,對集體知識累積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知識累積又如何通過交互記憶系統和知識異質性對集體創造力產生影響呢?這主要涉及團隊成員之間如何共享、整合和再利用已有知識,以及交互記憶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的角色。

交互記憶系統為團隊成員架起了不同領域知識和技能的橋梁,是集體創造力發展的重要基礎。其對集體創造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一,交互記憶系統能夠幫助團隊成員跨越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內部溝通,了解彼此的專長和技能以便快速地獲取和共享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踐中產生更深入和新穎的想法。其二,高水平的交互記憶系統能夠幫助團隊成員更快地搜索和分配任務,避免任務信息被忽視或遺忘,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促進團隊創造力水平的提高。其三,在交互記憶系統的使用過程中,團隊成員可以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整合新的任務信息,并進行跨領域的知識交叉,從而產生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這種跨領域的知識交叉可以激活團隊原有的知識,并促進知識的創新和進化。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交互記憶系統受限,會對集體創造力產生不利影響。

憑借多樣性的視角和認知方式,知識異質性既促進了個體創新思維的發展,又在協作中激發了集體創造性成果的涌現。其對集體創造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在知識加工過程中,個體通過分析和整合知識促進互動認知,激發出更多的創造性想法和結果[11];另一方面,從信息交流的角度而言,知識異質性在團隊內部交流和協作中得以體現,在團隊成員分享觀點和看法的過程中,這些差異化的個體之間的討論會帶來創造性的群體成果,并且這些討論能夠將不同成員持有的差異化的互補知識以新穎的方式進行組合,從而為團隊創新擴充知識儲備和知識資源,集體創造力由此得到提高[12]。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集體知識異質性不足,會對集體創造力發展造成阻礙。

基于此,我們可以看出人工智能依賴會阻礙集體知識累積,進而對集體創造力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具體而言,人工智能依賴通過減少團隊成員知識共享和知識流動的意愿,增加信息斷裂、知識同質化和片面性的風險,對集體知識累積產生不利影響;作為集體創造力發展的催化劑和堅實基礎,如果團隊成員未能實現知識的有效累積和流動,集體創造力的發展將進一步受到限制。

(二)教育領域中人工智能依賴影響集體創造力的表現

作為創造力產生的重要場所,教育領域人工智能依賴對集體創造力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以下層面:一是均一化思維對個體多樣性和知識異質性的忽視。人工智能通常會基于大量數據和模式提供指導和解決方案,強調標準答案和相似的學習路徑,但這種均一化的思維會造成對學生多樣性和知識異質性的忽視,阻礙其新穎和獨特的想法產生,限制了集體創造力的發展。二是缺乏集體智慧的共同構建。人工智能依賴可能會使學生更傾向于依賴系統提供的標準答案和指導,而非在團隊中共同構建知識和解決方案,這種方式減少了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機會,導致集體智慧的缺失。三是交流互動和集體協作的減少。人工智能通常是單向度地提供所需信息和指導,缺乏與學生的實時互動和創造性的交流,這可能會限制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集體創造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集體創造力通常通過團隊頭腦風暴和互動而得以培養,人工智能依賴會減少學生團隊協作和社交互動的機會,進而限制了集體創造力的發展。四是增加個體主義和競爭意識。人工智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和評估方式。這可能會導致學生更多地關注個人學業成就而忽視協作、集體思考和討論的重要性,進而限制了學生之間觀點交流和集體創新想法的產生。

四、人工智能時代技術應用與未來教育的路徑省思

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為社會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若對人工智能工具技術利用把握不當,則會產生不可預料的負面影響?;诖?針對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產生的負面影響及知識累積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有關部門應制定合理的使用準則和標準來把握技術利用的本質以規避風險,同時教育應主動應變,采取積極措施應對人工智能依賴消弭創造力對教育生態的影響,這不僅關乎創造力的培養,也關乎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

(一)保持理性和審慎態度,把握技術利用的合理范圍

第一,應擺正心態,科學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人工智能技術僅限于對知識進行物理層面的反應,而無法模擬化學層面的反應。與之相比,人類大腦雖然在信息收集和計算方面不及人工智能,但知識在大腦中能夠引發化學反應,這種反應可能會激發出類似于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知識創造[13]。其次,我們應該擺正態度,認真思考人工智能的作用和價值。人工智能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能夠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提供更加準確和高效的解決方案,正在逐漸影響和改變我們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對此,我們應該保持一種不斷學習的心態,以開放的態度擁抱技術變革,打造現實教育與虛擬教育有機結合的智能育人平臺[14],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創新適應時代發展變化,更好地為教育服務。最后,我們需要擺脫好萊塢電影式的想象,以更科學的方式來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它的技術邏輯、實際應用和局限性。只有通過科學的認知,我們才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教育領域的實際問題,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和誤解。

第二,應審慎使用,合理發揮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價值。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以人為本,強調技術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注重技術的倫理和社會責任,確保技術應用與社會的發展方向相符,以最大化地利用技術為社會帶來福利。首先,把握適度原則,減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依賴,將人工智能技術利用與深度思考和擴展思考相結合,一方面在人工智能工具的幫助下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深入思考問題,通過不斷地思考和追問來探索問題的本質和潛在的答案;另一方面,應通過人工智能工具實現擴展思考,嘗試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問題,并探索更加多元的解決方案。其次,強化教育領域的數據倫理建設,構建適應新時代的學術規范、倫理道德和管理制度[15],保障數字資源使用的規范安全與有效利用[16],構建人工智能技術使用安全規范、公開透明的社會生態環境。

(二)強調知識累積,為創造力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前文的理論構建及邏輯推理可得,知識累積是創造力的基礎,如果一味依賴人工智能技術而忽視自身的知識累積,勢必會對個體創造力和集體創造力造成負面影響?;诖?教育過程中必須強調知識累積的重要作用,為個體創造力和集體創造力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將從以下路徑展開探索:

其一,重視教學實踐中默會知識的習得,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以往的課堂教學多重視學生對顯性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卻忽略了默會知識在學生建立新知識過程中的作用,在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注意到默會知識的重要性,并嘗試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實踐,通過實踐來鞏固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并從中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啟示。

其二,重視事實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提升基礎學科素養和實踐能力。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不應拘泥于宏觀的事實性知識,而應通過設計啟發性問題和任務、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提供個性化教學和反饋等多種方式途徑幫助學生超越簡單的描述和記憶,培養其高階思維能力,提升對事實性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明晰程序性知識應用的條件或規則適用范圍,將目前學生存儲的靜態知識轉化為動態的技能,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通過變式練習、情景式練習、及時反饋指導等途徑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助其實現由事實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

其三,關注知識到智慧的轉換,提升高階思維能力。首先,教師應關注思維過程,通過辨析思維過程來調整學習狀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梳理自身思維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學科元素和發展批判性思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最后,優化課堂探究形式,激發學生探索知識和規律的主動性,教師不應僅僅引導學生記住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還應利用前人的智慧去喚醒學生的智慧,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學習過程,并將已有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默會知識。

(三)適應與超越:教育變革的三個維度

根據前文分析可知,教育過程中對人工智能的過度依賴會使學生忽略知識累積的重要性,并進一步造成個體創造力和集體創造力的消退。長此以往,學生將逐漸淪為“技術的奴隸”,對社會進步和發展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因此,教育必須要及時做出變革,在積極吸納人工智能技術為教育帶來的一系列便利性和智能性基礎上,積極尋求自身變革以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生態的挑戰。首先,改進學生培養方式。一要改變學習目的,聚焦于如何培養出“能夠創造人工智能工具和推動技術發展的人”,從功利性學習向非功利性學習轉變;二要改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目的,以問題為核心,由傳統型學習向創新性學習轉變;三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建構知識體系,鼓勵創新;四要增強學生的適應性學習,學校教育的重心和重點從知識、技能和職業準備轉向人工智能時代的適應性學習[9]。其次,推動教育評價改革。一方面,評價方式應由分數性評價向能力性評價轉變,走向對學生的創造力、責任感及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加強自我評估和監控,避免過度依賴人工智能和出現學習誤區。最后,推進教育理念變革。隨著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發展,信息、知識甚至一些技能將不再重要,重要的將會是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溝通、協作、審美、情商和品格,應堅持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注重人文關懷,重視學生情感、思維和道德品質的養成,更加側重于學生跨學科多元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等高階思維培養,促進學生全面和自由地發展。

五、結語

目前,社會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認識仍處于初步階段,人類尚不足以完全把握技術的迅速進步對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技術樂觀主義者和技術悲觀主義者就這一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ChatGPT爆火后激發的廣泛討論中應保持一種創造力和教育變革的“冷思考”: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依賴對創造力產生負面影響,但由于時代的開放性與技術的強勢性,我們無法隔絕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產生的不利影響?;诖?我們必須積極探索和推動教育的變革,在積極吸納人工智能技術為教育帶來一系列便利性條件的基礎上,積極尋求自身變革以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對教育和社會的挑戰,實現教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創造力集體個體
創造力從哪里來? “搗蛋專家”告訴你
我為集體獻一計
以生成性培養創造力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激發你的創造力
激發你的創造力
警犬集體過生日
動物集體賣萌搞笑秀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How Cats See the Worl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