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職業教育學分制管理模式探析

2009-02-03 04:23
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 2009年11期
關鍵詞:學分制教學管理課程

薛 亮

【摘 要】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許多高職院校推行并深化學分制教學管理,著力培養高技能、適應性強的專業技術性人才,但限于多種因素約束,大都采用“學年學分制”模式。本文從專業、課程、師資及考試管理等方面對現有學分制的推形進行探討和分析,以推進學分制改革的深入研究。

【關鍵詞】學分制 課程 教學管理

【中途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09)11-0-01

1 問題的提出

中國高等教育自上世紀下半葉普遍實行學年制的教學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自有它的優越性,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區位運行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得到長足發展,辦學主體絕對增多并趨向多樣化,教育客體之間的絕對差異越來越大,“越多就意味著越有差異”。為了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習主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勢必要求課程運行機制更加靈活。為適應這一需求,各高校推行并深化學分制教學管理,根本目的都是要給學生自主學習創造足夠的靈活度和空間。限于種種客觀條件,雖然許多學校宣布實行了學分制,但大都接近于“學年學分制”,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分制。盡管如此,隨著社會的大發展,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提供足夠的柔性、靈活性是大勢所趨。抓住學分制本質,深化教學管理改革,是當前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2 概念界定

關于學分制的研究要從學年制切入,學年制亦稱學時制,其主要特點是學生的學習任務量是按課程的學時衡量的。每個學生都必須按照規定的進度學完全部課程,并考試合格才能畢業。13世紀開始,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等,均采用學年制。實踐證明,學年制培養目標明確,計劃性強,對教學有統一的衡量尺度,方便對學生以班為單位進行學籍管理,但其培養目標和過程的內在規定性也決定了它的教學過程不能依據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靈活調整。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進行教學組織和管理的運行機制,起源于18世紀末德國的“選課制”。如果說沒有學年制束縛的學分制是“完全學分制”,那么學年制與學分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通常稱為“學年學分制”。實施完全學分制的目的在于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優化人才培養過程,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完全學分制的推行是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和現實選擇。本文所探討的學分制為完全學分制。

3 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學分制研究取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創造條件實行彈性的學習制度,放寬招生和入學年齡限制,允許分階段完成學業”。近年來教育部的許多文件為高校深化學分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國高校在教改過程中進行了多種多樣的改革嘗試,主要在專業、課程、師資及考試等方面做了初步探索。

3.1 學分制與專業

大學教育除了延續文化,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以外,其主要功能就是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合格和優秀的人才,因此,大學教育必須面向人才需求的市場,不面向市場的職業教育是失敗的教育,計劃經濟下的高等教育忽略市場需求辦學,是值得我們教育界反思和吸取教訓的。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人才需求狀況以及職業技術與職業崗位的特點,以滿足崗位(群)的能力、素質培養要求為標準,在各專業中推行彈性學制和以學分制為主要內容的靈活的教學管理制度?!痹趯I學科建設上,需要努力形成完善的學科體系,對部分專業或拓寬口徑,或調整改造,或暫停招生甚至撤消。專業學科需要通過結構的優化,為學分制管理中的選課創造良好條件,才能有助于培養應用型、創造型的一專多能的人才。

3.2 學分制與課程

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中指出:“要深化專業設置、學籍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學分制;探索跨專業、跨院系、跨學校選課制;…?!睂W分制起源于選課制,但完全不等同于選課制,實際操作時需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和學分制的要求構建課程體系,是對課程體系的革新。課程建設上,首先要加強對課程的管理。其次建立有針對性的課程評估體系和評估標準。再次,學分制是一種“彈性的教學管理制度” ,學生修學有很強的自主性,需要輔以現代管理手段,使用計算機管理系統。

3.3 學分制與教師

高職教育中,課程教師,特別是實踐課程教師,既有學校的專職人員,也有兼職人員。專兼職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學生的管理能力、教學與專業實踐的經驗各不相同,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所具有的教學經驗相差較大。學校專職教師教學經驗較為豐富,應注重向“雙師型”方向靠攏。目前多數院校兼職教師由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專家等組成,而且兼職教師的比例還將逐年增多,這部分教師應注重對他們進行教學方法的培訓。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等技術應用性和高技能專門人才,在教學方法上應更加注重講練結合。目前??齐A段導師制的有效做法也值得借鑒。

3.4 學分制與考試

在高職教育過程中,出于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常用的做法是實施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工學結合的靈活的人才培養模式。推行雙證融通的課程,需要依據專業技能標準、企業生產現狀、學生頂崗崗位要求等具體情況,對學生的應用動手能力進行綜合考核,而不宜采用統一的傳統的考試模式。與此相適應的是考試設計上應注重考試形式的多樣化,除基礎理論課程的閉卷考試或開卷考試外,作業、研究項目(論文)、設計、動手操作等等形式應作為有針對性的考核手段,這不但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有利于克服學年制下的終考定成敗的弊端和考試作弊的痼疾。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行業對于學生技能的要求越來越急迫,技能熟練程度標準也越來越高。在社會需求的張力之下,各高職院校深化學分制彈性學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深化改革的態度都十分積極,但距離崗位要求和學分制的內涵還有相當的差距。高職院校實施學分制教學管理,在管理層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實施學分制管理的組織保障機制的健全,配套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辦學條件,特別是改善實驗、實訓、實習條件的改善,產學研的進一步聯合,以及更為科學的質量標準、監控與評價體系的重構與規整都需要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踐行。只有正視以上工作所面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不斷積極的研究、實踐,高職教育學分制管理才會煥發新的容顏。

參考文獻

[1] 孫 朝.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中的結構矛盾及其變革[J].教育評論(北京大學),2005,(1):99—101.

[2] 熊衛華.學分制及其在中國高校的實踐[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45.

[3] 李立.學分制對高校學生工作的沖擊與創新思考[J].榆林學院學報,2004,14(1).

猜你喜歡
學分制教學管理課程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推進中職學分制改革對策分析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學分制”盤活遠程教育工作原動力
形式上的熱鬧如何變成實質上的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