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長期性

2009-06-19 05:53楊志超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高教 2009年9期
關鍵詞:內涵建設社會性體系

楊志超

摘 要:“規模擴張”到“內涵建設”將譜寫我國高職教育發展史上的新篇章,內涵建設是一個化解矛盾的過程,必將觸及長期影響高職教育發展狀況和趨勢的深層次的問題,能否處理好這些問題是高職教育發展成敗的關鍵。文章從高職教育的屬性、價值、體系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決定我國高職內涵建設長期性的潛在因素,指出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內涵建設 社會性 價值 體系

內涵建設是我國高職教育高水平、全方位發展的戰略決策,高職教育是培養職業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應該遵循從經濟社會到高職教育再到經濟社會的發展邏輯。高職教育存在的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規范、教學脫離生產實際等問題都是內涵建設的重點,對此,我們不能“頭痛醫頭”,要認識引起這一系列問題的根源,標本兼治。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至今仍無法保持與經濟社會的同步,除高職教育自身問題外,還與諸多外部潛在的因素相關,高職內涵建設將會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高職教育的社會性特征在短期內難以充分體現

高職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社會性是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社會生產服務能否與教育教學進行實質性融合是影響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也是內涵建設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進入21世紀,政府重視加上社會發展對人才在層次、結構、素質上的多元化需求使我國高職教育在短期內規模得以迅速擴大,但在產教結合的關鍵問題上難以突破,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過程和質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高職教育的社會性特征和社會化作用不明顯。

1.我國高職教育先天不足,動力匱乏

職業教育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的工業化國家,其動力來源于市場和企業,工業革命并未使中國受益,反而帶來了鴉片戰爭,從1840年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的社會經濟體系遭受到一次次沖擊。在此期間,職業教育也不乏有張之洞、黃炎培等一批教育家、實踐家的孜孜以求和不懈努力,也出現過“癸卯學制”“壬戌學制”等職業教育相關章程,但由于國家科技水平不高,民族資本主義力量薄弱,社會對職業教育缺少認同和需求,致使剛剛萌芽的中高等職業學堂曇花一現。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雖然給職業教育注入了新動力,但生產力水平低、技術落后決定了我國職業教育在一段時期內以發展中職教育為主。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短短幾年內,高職教育在缺少社會認識、辦學基礎和管理經驗的前提下異軍突起,導致規模與辦學水平的矛盾激化??梢哉f,我國社會經濟與整個職業教育之間從一開始就缺乏溝通和聯系。

2.高職教育在傳統文化的夾縫中求生存。我國數千年“士、農、工、商”社會等級的劃分方式注定了文人階層與技術階層懸殊的社會地位,中國從古代到近代沒有形成工業化大生產局面,“工與商”基本處于社會階層的最底端,鄙視“技能”“重文輕技、重理輕用、重道輕器”等文化價值觀念在教育領域的長期滲透直接影響著人們對高職教育的理解與選擇。高考制度恢復后,普通高等教育成為社會焦點,高職教育成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種層次和依附,缺少社會輿論導向和政策保障,沒有獲得社會的普遍認同和支持。

3.生產部門參與教學,處境尷尬。高職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參與和支持,尤其需要與社會生產部門的密切合作,但目前生產部門參與高職教學管理面臨左右為難的處境。我國長期以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所造成的思維定勢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還很大,企業參與教學和管理存在諸多不便,產教合作很難在廣度和深度上有所進展。此外,高職教育辦學實力不夠,學生技能低于企業期望,科研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相反企業還要承擔一定風險和必要投入,加上政策和法制上的保障和監督不到位、企業學校利益不對等、價值觀念差異大等各種因素,社會生產部門逐漸淡化了參與高職教育的義務和責任,這是一個涉及面廣泛的問題,非長期不能解決。

二、高職人才培養規格縮水與價值回歸的問題

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最終體現在科技創新上,高技能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前提。高職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之后,首先要能滿足社會生產、服務、管理的需要,成為一名職業熟手,之后可以通過持續的學習和訓練,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去解決不同情境中的各種職業問題,成為職業專家。誠然,高職學生通過3年的學習不可能都成為職業專家,但應該具有成長為專家的潛力和后勁。從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的總體上看,許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層次不高,教學與中職教育沒有本質差別,畢業生離“熟手與專家”的標準相去甚遠,我國社會高級專門人才崗位空缺與高職生就業困難之間的矛盾很突出。人才培養規格縮水會導致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縮水甚至引起高職發展的惡性循環,這不是歷史短、投入少、經驗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問題,而是近年來高職教育跨越式發展帶來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生產力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大。社會對高級專門人才缺乏認識,對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求不高,這一時代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高職學院對人才培養規格和要求的定位。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持續發展,社會對技術型人才在層次和水平上的需求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但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高職教育一直處于整頓和規范的階段,忽略了社會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變化,使得高職人才培養規格與社會經濟發展對高職人才的期望逐漸拉開了距離。高職教育發展至今雖然解決了規模上的問題,但在教育層次、水平和認識上的差距卻難以在短期內彌補。

其次,我國長期以“技術引進”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使高職教育在較長一段時期內處于社會的發展邊緣。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靠引進技術可以降低成本并在較短時間內提高效益,因此,“技術引進”作為加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捷徑廣泛受到社會青睞,科技自主創新卻沒能得到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教育孕育科技,科技提升教育的良好局面,高職教育的社會價值被部分掩埋。

進入21世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較高要求,在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科學發展觀的影響下,社會逐漸認識到高職教育與國家發展的命脈關系,高職教育隨即獲得了長足發展,但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曾經邊緣化發展遺留下的空白還需要我們一一去填補。

三、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同一體系、兩種類型之間的矛盾

教育部教高2006[16]號文作出了高職教育是具有明確職業價值取向的一種高等教育類型的科學論斷,闡明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不同類型、不同體系的兩種教育形式。但兩年多來,我們始終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職業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歸屬同一體系所產生的矛盾必將影響到今后高職內涵建設的進程和發展趨勢。

1.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必然應該具有高等教育在整個學制教育中的地位和性質,由于我國現存的職業教育體系不完善,高職教育高等性與當前終結于普通高等教育??茖哟沃g的矛盾比較突出。高職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高級階段,終結于??茖哟卧诳陀^上限制了人才技能水平的提高,無法適應和滿足社會發展與科技創新的需要;終結于??茖哟?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在整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和性質得不到體現,學生在職業領域內沒有進一步縱深發展的空間,滿足不了人民對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

2.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人才培養類型不同,使得接受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個體在認知結構上存在很大差異,一般來說,個體接受某種教育類型的水平和層次越高或從事某種工作的時間越長,其相應的認知結構就越穩定,越不容易被改變,“隔行如隔山”就是這個道理。由于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同一體系,在入學標準、考核與招生制度等各方面無法體現區別,占高職生源比重較大的普通高中生在缺少基本職業認知準備的情況下升入高職院校,給本來就不成熟的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上帶來巨大困難。我國??茖哟握猩旧砭蜎]有吸引力,錄取分數低,加上高校擴招,雪上加霜,使得高職生源的基本素質大幅下降,3年內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談何容易。此外,很多人認為“專升本”是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良好銜接的實例,不少高職院校仍以升格本科為目標,國家對此雖然不贊成但也沒有強令禁止,普通??撇坏扔诟呗毥逃?從全局和長遠來看,“專升本”的社會輿論會導致高職教育偏離人才培養的方向。

四、高職教育內涵建設需要關注的問題

“內涵建設”是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符合我國人民從接受高等教育向接受高水平高等教育轉變的需要,在內涵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至少應該關注以下5個方面的工作。

1.內涵建設需要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

高職人才培養是一個相對長期和穩定的過程,再完美的產教結合模式也會存在教學對生產實際的滯后,因此,高職內涵建設不但需要保持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步,還需要對社會發展有一定的預見性和前瞻性。

2.加快建設職業教育法律保障體系

立法是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保障。通過立法明確高職教育在政策扶持、資金來源、專業設置、入學資格、培養目標、學制層次、辦學條件、師資培養、考試制度、產教結合等各個方面的具體要求,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其次,目前政府、學校、企業、行業和各類社會團體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作用、權利、義務和責任不甚明確,缺乏科學管理和監督,急需以法律形式完善高職教育的管理和運行,使之健康有序地發展,我國僅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難以解決職業教育領域各種各樣的問題。

3.邁出職業教育體系重構的一步

高職院校能否與普通大學順利分流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結構性調整的關鍵,它將影響到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目標和方向。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已經占據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社會發展勢必引起各行各業對高級專門人才在數量、水平和層次上的更高要求,高職教育有與普通高等教育平行發展的趨勢和愿望。當然,職業教育體系建構涉及到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根本結構,這項工作應由政府牽頭并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法律予以保障,這樣才能較好地規避高等教育體系結構性變化帶來的風險,并為高職教育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4.走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并重的發展道路

高職院校不僅是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基地,也是先進技術的孵化器。人才培養是技術創新的前提,技術創新在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提高了人才培養的層次和水平。首先,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使得高職人才類型和層次呈現多樣化發展趨勢,除理工類人才外,還包括文經類、管理類、服務類等各種類型,人才層次的劃分除了沿用技術員和工程師的標準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專業領域職業資質的高低劃分為初、中、高各種等級或直接獲得某種職業的從業資格,這些都遠遠超出了工業領域對高職人才內涵及層次的概括;其次,“技術”一詞的內涵隨社會的發展在不斷演變,當前“技術”的內涵既包括操作、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等物質形態的技術,又包含交流合作、經營管理、規劃協調、服務創新等非物質形態的技術,技術創新的內容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走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并重的道路是社會全面發展對高職教育提出的要求。

5.把握好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各種利益團體之間的關系

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各種利益團體都是構成高職教育系統體系的基本要素,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解決好教育公益性與市場功利性、人才培養的長期性與實效性之間的矛盾,克服資源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困難,因此,需要政府、學校、企業以及各種利益團體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相互監督,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使高職教育既滿足生產實際的需要又不偏離高等教育的方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引導和協調的工作,一方面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法律體系和監督機制、加大財政投入,確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應抽調力量對各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各種行業在一段時期內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分析統計,為高職教育專業設置、招生規模、畢業生標準提供可靠依據,使之適應社會的發展。學校和企業是教育教學的共同參與者,在政府和各種利益團體的協調和扶持下應抓住機遇、加強合作、資源共享、共謀發展、實現雙贏。目前,各類教育公司是利益團體的典型代表,他們通過對各類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整合,為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決策和依據,在教學指導與培訓、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校企合作、安置學生就業等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是當前政府、企業、學校之間合作的重要平臺。

五、結束語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高等教育的戰略重點。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加上國情歷史、文化觀念、政策法規、管理體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還存在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諸多問題,但發展空間和價值潛力巨大。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是徹底擺脫技術落后,在技術上實現“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途徑。我們只有打破常規、消除成見、求真務實、突破創新,才能創造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振興史上的奇跡。

參考文獻

[1]姜惠.當代國際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概論[M].甘肅: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

[2]王明倫.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3]李振祥.高職產學合作障礙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7(6)

[4]胡永信.借鑒“職業帶”理論設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格[J].教育與職業,2007(29)

[5]楊哲生.論高職的教育類型——兼論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內涵[J].職教論壇,2008,4(上)

[6]歐陽河.中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形成與演進[J].職教論壇,2008,10(上)

猜你喜歡
內涵建設社會性體系
以戶外混齡活動促進社會性發展
社會性死亡
the Walking Dead
孤獨會造成實質性傷害
仁愛至和 篤行達慧——至和教育的理念體系與實踐體系構建
“四四模式”推進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內涵建設
論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高校引智工作機制建設研究
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探索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