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與對策

2012-05-08 00:57藍雅玉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

藍雅玉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第六初級中學河池547000

【摘要】作文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寫作興趣低,寫作基礎差,這是當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初中學作文教學的普遍現象。本文分析了這些現狀,并從轉變觀念、打造寬松習作氛圍、端正態度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初中中學,作文效率,原因對策

寫作直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和素質的重要標準之一。但“作文難寫,作文難教”也是眾多多學生和老師的心聲。特別是在相對偏遠的,發展相對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由于經濟、文化、成長環境等諸多方面因素,學生的作文水平與城市中學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較大。學生寫作興趣不高、寫作水平偏低;教師作文教學效率低,教學手段單一,“學生怕寫,老師怕改”,成了當前少數民族地區農村中學作文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

1.當前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民族地區中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效益低下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沿襲了傳統作文教學的模式,應試教育的“幽靈”仍在“作祟”。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方面的原因。

1.1.1對各種事物現象的觀察、體驗不夠,缺少足夠的發現。

我們的學生均大多來自民族地區,其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大多家庭經濟困難,由于生活環境和家庭觀念影響,大多數學生學習動機缺失,學習習慣較差,學習基礎普遍較薄弱。比如初一二的部分學生在字跡的端正、中心的確立、語言的通順上都達不到初中生最低的要求,老師固然是不敢舍本逐末地去作更高的要求。

1.1.2視野較狹窄,積累知識差。

由于地處民族地區,絕大多數的學生視野較狹窄,知識積累幾乎空白,相對于城市里的學生而言,這些地區學生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新鮮事物要少得多。眼界狹小,可供閱讀的書籍貧乏,學生的知識容量相應地也就變小了,學生作文時常感覺無物可寫,隨之就出現了虛構內容、拔高立意的現象。本來,淳樸善良是民族地區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以情動人”該是他們作文的“殺手锏”,但為了湊字數,為了考試,許多學生不得胡編亂造,作文中出現了大量的“貧困生”、“殘疾人”,甚至是“去給人家送牛奶”等這些我們這個地方不存在的事物事例來。

1.1.3民族地區初中生閱歷淺,生活面窄,缺乏生活見解和感受。

經驗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許多作家都擅長寫自己熟悉的內容。而學生長期被關在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本該充滿七色陽光的學生生活變得平淡、單調,從而缺乏獨到的見解和感受,體驗不豐富,導致作文立意不新,選材不精,平淡無奇。

1.1.4民族地區學生讀書少,畏懼寫,作文訓練不足。讀是寫的基礎,可以說寫作的樣本來自讀,二者密不可分。寫作的語言、材料、思想也有一部分來自讀。作文沒有什么捷徑可走,只有多讀多寫,才能提高作文水平。而絕大數學生來自與民族地區,由于經濟以及觀念等原因,家中的藏書極少,也沒有能力買書,課外閱讀只能在學校課余時間里進行,因此,他們的課外閱讀量很少,知識性的積累也少得可憐。一方面落后地區的文化氛圍不濃厚,另一方面讀書風氣喪失、繁重學業擠壓造成學生不喜歡讀書。較少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很難保證寫作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得到提高。

1.2教師方面。

1.2.1作文教學目的性不強,要求不高。

不少的民族地區中學的老師在作文教學的觀念、方式方法上仍然存在著許多偏差,作文教學缺乏規劃性和針對性。雖然《語文課程標準》對寫作目標有總體要求,但教師對整個初中作文教學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學目標,對各個年級學段沒有一個明確的分步作文教學目標,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也沒有明確的要求,教師平時的作文教學缺少周密的安排,訓練目的性不強。

1.2.2作文教學隨意性大。

許多老師為了完成作文的教學任務,通常就會很隨意地布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在課外完成。這樣的作文教學,既沒有合理的計劃安排,也不會有認真的寫作指導,也沒有寫作的針對性,更談不上從學生的寫作實際出發,照顧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特征。作文的批改也不及時,批改的質量如何,作文怎樣講評或講不講評,是否起到了效果,不得而知。由于作文教學的隨意性大,彈性空間太大,學生作文訓練必然流于形式,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寫作能力難以提高。如果我們的作文教學觀念和方法還停留在“寫前指導——學生寫作——老師批改”這樣的簡單陳舊模式上,那么,作文教學的路將會越走越窄。

1.2.3作文命題、講評等環節教學法陳舊。

目前,學校作文訓練基本上是按照命題、指導、評講這一過程組織實施的。這種方法比較簡便易行,但如果一成不變,長此以往也難免單調乏味,作文教學的活力將受到扼殺。因此必須對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大膽地改革創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1.2.4作文教學效率不高。

據調查與觀察,平時的課堂作文教學對學生的寫作影響與教師的期望值并不成正比,這反映出平時的寫作教學效率不高。原因有:一方面語文教師寫作能力的缺失。目前,制約民族地區中學作文教學提升的首要與主要因素是語文教師寫作能力的殘缺或喪失。據我觀察與了解,現在許多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好像就體現在“文學知識”上,而真正具有寫作經驗與寫作能力的語文教師比例寥寥,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教師對寫作基礎知識、技能的講解過少,學生沒有基本的寫作常識。另外,由于缺少精心的批閱,更缺少生動活潑富有成效的評講與交流,不注重激勵,學生不能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久而久之,就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1.3教材層面。

1.3.1語文教材的編寫中作文教學缺少應有的系統性,缺乏完善科學的訓練體系。

新課標對作文教學雖有總的目標、要求,教材也有相應的綜合性學習與寫作,但是這些要求與內容過于籠統、寬泛,雖能給教師發揮的空間,但在作文教學實際中,大多教師只能完全憑感覺,很難操作,加大了教師處理教材的難度,有些內容也與農村的實際不符,如上網搜尋寫作資料,這對城市學生要求而言很容易做到,但對某些民族地區學校而言,電腦都沒有幾臺,更何談學生上網?

1.3.2缺少檢驗作文教學效果的有效評價手段。

由于作文是學生形象思維活動的結果,對它的評判完全在于教師的感覺,其檢驗手段沒有一個完整的系統,即使在中考或高考時,雖然有作文評分意見,但還是受到教師諸如情緒、心理、興趣、愛好等主觀影響,就是同一篇作文,教師在不同時間給出的分數也很難相同,甚至相差很大。這也是許多老師懷抱僥幸心理,不重視作文訓練的原因之一。

2.提高作文教學效益的對策

2.1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觀。

傳統作文教學把學生作文看作是應試工具,專注于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寫“八股文”,得“高分數”。大量的機械訓練和僵化的教學模式,已使作文教學陷于套用某種模式或范文的境地。因此作文教學必須轉變觀念,樹立起正確的作文教學觀——素質觀(作文教學的目的是提高素質)、練習觀、生活觀(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為生活服務)、人文觀(尊重學生的個性、情感、差異,塑造完善的人格)、民主觀(自由表達思想,平等參與訓練)和發展觀(以學生為主體,自主訓練,主動發展)——從提高素質的高度來改進作文教學。這是提高作文教學效益的前提。

2.2關愛之心,提高寫作信心。

老師沒有理由放任寄予厚望的花兒一朵朵地凋零,要有一顆愛心,一種關愛之心。學沒有念完不要緊,老師要充滿著期待,學生今天的作文沒有自己的語言,更多的是范文選取的段落的組合,老師也要肯定他的思考布局合理,播一顆希望的種子,明天你會欣喜地看到他的寫作來源于生活實踐和自己的理性思考。面對他們懵懂一時的意識和行為,作為教師,要有一種敬業和奉獻精神,深入宿舍,和他們談心,到野外散步,與他們交朋友,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他們感到你是師長,亦是朋友,可親可敬,從而燃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激起寫作的真情實感,發出“都是同齡人,我們也能上”的感慨。

2.3打造寬松習作氛圍。

目前作文教學沿襲了傳統作文教學專制的教學模式,教師總是以自己的責任和權威,壓抑學生的主體性,強迫學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標準去寫作;學生只能奉命而作,依樣畫瓢,不敢越雷池半步。長此之后,學生思維受束縛,個性受限制,思維遭定勢,作文無生氣。孰不知,習作如創作,也需要一種自由的習作氛圍,讓學生在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開放、寬松、愉悅的課堂中無拘無束,敢說敢寫,自由奔放;其次,要減少命題作文,多一些只給范圍的開放性較強的作文,減少束縛,增加作文的自主性。

2.4端正態度,認真對待作文教學。

2.4.1要重視作文教學,熟悉學情。

在中學起始階段,我們教師面對這樣的學情,就要以退為進,降低要求,先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培養學生積累知識,閱讀書本的習慣。如果初一能養成有一個好的書寫習慣,喜歡閱讀課外書,勤做摘抄積累,然后循序漸進,到初二初三,學生作文水平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4.2總體安排,分步落實。依據課標、教材、學生的認知規律,對整個初中作文教學應有一個系統的規劃,總體的把握,認真處理好各年級階段性的作文訓練重點,如七年級以記敘為主,八年級以說明為主,九年級以議論為主。而整個初中階段又以寫好記敘文為重點。

2.4.3合理安排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劃分版塊,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由簡如易,有少到多,循序漸進。以筆者為例,我在作文訓練課中,首先從“鳳頭-豬肚-豹尾”的作文模式開始對學生進行作文的開頭,典型事例敘述和結尾的片段練習,讓學生初步認知好作文的必備要素。通過一段時間訓練后,又采用思想深厚,語言嫵媚作文教學法,重點對學生作文的立意和文采兩方面加以點撥和打磨(通常為一至兩個月)。其間片段練習與整篇作文相互穿插,最后,再根據“命題、研究、指導、寫作、評改、后記”六個環節,去對學生的作文作出點評、指導,通過評改和學生寫后記(即心得體會,經驗總結等)的方法來鞏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每一次作文訓練,老師要親身參與,與學生一起投入寫作的“海洋”,一方面能從自身的體驗出發,給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過程,如何立意,如何選材,如何行文等等,均由于“現身說法”的緣故,從而使學生倍感親切;二是讓學生充分體驗與教師盡情交流的快樂。同一個題目,同一種要求,同一個時間,教師與學生登上同一個“舞臺”,形成一個對比,互相“去粗取精”,既完成了語文賦予的“工具性”使命,又完成了語文教學中“人文性”的要求。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與寫作熱情——原來老師也會寫不好,原來作文并不是高高在上。

2.4.4引導初中生多讀書打好寫作基礎。

課文是寫作的范例。閱讀課文及其他優秀作品,提高寫作能力。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用的課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所以教師一定要多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怎樣觀察生活、選材確定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等,從中學習一些寫作知識、修辭方法。全面理解課文內容只是教學當中的第一步,更重要的一步就是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即寫作能力的訓練。語言文字訓練首先是閱讀訓練,要讓學生人人都能把文章讀得的正確、流暢,乃至熟讀成誦。在閱讀中,要遵循作者的思路。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時,教師要潛心備課,幫助學生把握文章的脈絡、作者的思路,從而確定引導的方向。這樣學生在作文下筆時,才能感到游刃有余。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學作品,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使范文起到榜樣作用。除此之外,初中生還要利用業余時間讀報,看新聞,觀察社會,參與社會生活。

2.4.5投身生活,接受生活饋贈。

作文教學必須把學生引入校園內外那片沸騰的生活海洋,讓學生在投身生活、觀察生活之中,汲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接受生活無私的饋贈。首先,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生產勞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為民服務等有意識的社會活動;其次,要拓展語文實踐活動天地,組織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學生文社等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課和各種校園游藝活動;第三,要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尋找生活場面,選取精彩鏡頭,勤記觀察日記,積累作文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引導學生關注和思考發生在身邊的“異彩紛呈”的“事件”。像環境保護、西部開發、素質教育、農民負擔、腐敗現象、升學就業、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濫、社會風氣的惡化、乃至國際政治的風云變幻等等。深入生活是開拓學生寫作天地的有效途徑。只有深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生的情感才會激發,學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寫自在之趣。

2.5自主作文,為情而造文。

自主學習是教育活動的核心,學習只有具有個人的意義,內化為個人的需要才能被學生主動地接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太多的人生體驗,學生有太多的成功和失敗、喜悅和苦惱急于“傾吐”;同時,在閱讀教學中作文輔導的強化和課外讀物的廣泛涉獵,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知識和語言材料。這些都為“自主作文”提供了可能。如果把作文課上成“自主作文”課,就能成為學生傾吐情感、為情造成文的寫作實踐課,“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也說能得以實現,教師也就無須喧賓奪主、越俎代皰,大講寫作方法,逼著學生說假話。因此作文教學應注重發展性和主體性,樹立“自主作文”意識,一改過去一手包辦的做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寫,寫自己,自己改,改自己”,使學生“愛作文,練作文,能作文”。

2.6分層施教,殊途而同歸。

民族地區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客觀存在個性差異。對中學生來說,雖然經歷共同發展階段,但發展的速度、水平、區域則千差萬別。如果過分強調共性,忽視差異,不管是對優生還是差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因此作文教學首先必須客觀地把握學生的層次;其次,要科學地把握不同的訓練要求;第三,要合理地把握不同的教學速度和進度;第四,要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五,要注重個別輔導,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最終必定達到殊途同歸。

2.7多寫勤練,提高作文水平。

多寫勤練是提高民族地區初中生作文能力的關鍵。按課程標準安排,每單元寫一篇作文,每個學期至多也不過七、八篇文章,僅靠有限的幾篇作文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顯然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小練筆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熟能生巧”,寫作也是這樣,只要細心觀察,勤于動腦動手,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不失時機地用筆表達出來,日積月累,定能摸索出一些寫作技巧。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可以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練筆機會,如升國旗活動、捐款活動、值日活動、聯歡會、演講會、歌詠比賽、爬山、參觀、小組活動、實驗活動等等,這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要及時引導學生隨時注意觀察,抓住各種有利時機,對人外貌、心理活動、各種活動場面、環境、各種聲音的描寫,及時捕捉到最新最美的閃光點,并及時地動筆記下來,養成良好的練筆習慣。這樣持之以恒,必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2.8革新作文指導方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以往的作文教學為:教師只注重了寫法、寫作技巧指導(這些方法學生在寫作中運用很少、不足較多),往往忽視了針對學生的不足進行強化訓練、不能即時糾正學生寫作弊病,作文教學效率自然不高。

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在作文教學中要提倡二次作文寫作。具體一作法為:第一步,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首次寫作。第二步,教師精心批閱學生習作、指出學生寫作不足。第三步,教師針對不足指導學生再寫作,矯正首次作文弊病。

在作文指導中提倡二次寫作,使作文指導有的放矢,更能起到糾正學生寫作缺點的作用,提高了作文訓練的效率。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調動學生互批互閱、互相糾錯,可以循環進行二次寫作指導。這樣一來作文(同一題目)寫幾次,就有幾次糾錯、幾次提高。

總之,在民族地區的作文教學中,要進行多種形式的能力培養,注重多讀勤練,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把學生從模式作文的樊籠里解放出來,讓他們真正從應試教學的窠臼里走出來。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真正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文海山.語文教師教學理論的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08.08.

[2]石國峰.民族地區作文教學的反思[J].新西部,2007.02.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地區
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刑事犯罪的特點及預防措施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課堂的構建
少數民族地區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
少數民族地區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有效策略
淺談新媒體下少數民族地區對外宣傳方法的創新
少數民族地區大學數學范式教學探析
論湘西地區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
天柱縣少數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思考
少數民族地區居民消費結構研究
增強少數民族地區高物理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方法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