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行動導向教學

2012-10-15 03:37李海舟
新課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關鍵詞:導向教學方法課程

李海舟

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是德國職業教育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教學觀,了解行動導向教學的概念、特點、優缺點,對我們有選擇地吸收這一理論的精華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行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1-0038-02

一、行動導向教學定義

行動導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學是德國職業教育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教學觀,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中心地位,強調主動學習,運用多種智能學習,全面鍛煉學生能力。

德國學者梅耶(Meyer)對行動導向教學的定義為:行動導向教學是學生全面、主動學習,以生成行動成果——產品(Handlungsprodukte)為目標引導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得以在教學過程中均衡使用動手、動腦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教學計劃,而不是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準確地說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包含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每種方法依具體教學情境變化而變。

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全面的行動能力(Handlungskompetenz),包括個性能力:如忍耐力、自控能力、系統及理性思考能力,等等;社會能力:與人交往、合作能力、整合能力、責任感、批判能力,等等;方法能力則包括學習技巧和工作技能兩個方面。

二、行動導向教學的特征

行動導向教學的四個顯著特征描述如下:

一是全面性,全面體現在學習者、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對學習者而言,參與課程需要全面調動他們的感官、肢體等各種認知能力,全面激發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從內容上說,教學內容并非以系統專業的學科知識貫穿始終,而是以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亦即產生產品為目的的教學。為實現這些目的,行動導向教學就必須采用全面、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團隊合作、項目教學、角色扮演、案例教學、仿真教學,等等。

二是主動性,對參與課程的學生來說,不能等待、依靠教師將知識技能一點一點地講授給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調查、研究、發現、討論、制定計劃并有取舍地主動學習。

三是課程的核心在于產品的產生。產品可以是制作某一具體物件,或者是可以公開發表的文章、圖片、影音記錄等媒體材料,也可以是展覽、論壇等活動組織。

四是課程應盡力爭取達到的目的是,使學生從自身興趣為出發點展開學習。該課程為學生創造出可以根據各自興趣對特定題材進行研究與探索的自由空間,同時提供將這些興趣公開展示的平臺。

三、行動導向教學的優缺點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在過程中更多的是引導、幫助學生。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學習模式的優點非常明顯。首先,學生因為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因此有更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會對自己的學習持有更強的責任感。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因為采用非傳統的方式方法,學生有更多機會在團隊中學習,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和協作能力都會有很大提高。第三,教學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習成為有趣的事,學生不易感到枯燥乏味。第四,通過這樣的方法習得的知識技能能夠更長久、深刻地被記憶,學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識技能。

首先,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教師要能夠針對不同情景靈活選擇、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教學理論和方法、心理學等各方面知識都有較好的把握。在教學計劃和準備階段,也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其次,實施行動導向教學對各種資源的要求很高。普通的教學只要有教室、黑板、粉筆就能夠實現基本教學,但行動導向教學的要求遠遠高于這些。例如,若課程以一個影像展覽為行動成果展開,則學生需要若干攝像設備、與之相配套的燈光及采剪設備、展廳及相應布展材料等。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對設備要求很高,一旦其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導致行動成果無法生成,則教學就會面臨中斷或者失敗的危險。

第三,保持行動導向教學在現實使用中的可持續性存在較大困難。一方面,教師可能因為時間、精力、客觀條件等原因,無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徹這一理念。另外,若是中途更換了教師,則教學不能像傳統教學一樣很容易地接續;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在行為導向教學中,團隊合作是比一人單打獨斗更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團隊合作存在時間協調、成員協調和矛盾協調等諸多問題。若是無法妥善處理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很容易出現學生喪失興趣、不再認真學習的情況。

四、關于在我國應用行動導向教學的若干思考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中,對學生行動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孜孜以求的重要內容。相較于某種具體的操作技能而言,行動能力的獲得更具有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性。在技術變革日新月異的當下,職業教育除了讓學生掌握足以適應投入工作崗位最初所需要的技能外,更為重要的是應當將眼光放得更長遠,讓學生具備再學習、再發展的潛力。這樣一來,就算面對技術革新或需要轉崗再就業的情況,學生依然能夠憑借在學習階段打下的良好基礎,輕松地實現技術升級或崗位變換。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尤其高等職業教育,對學生能力的全面培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面對日趨嚴峻的就業趨勢,要求學生具備更強的適應性、靈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是用人單位的訴求,也是學生自身的內在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更進一步了解、研究行動導向教學,并有選擇地吸收借鑒,可以說是十分有意義的。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有別于以往教師講、學生記或是照著操作的模式,行動導向教學將教師在教學中的位置“后撤”,學生占據了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主動學習表現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再是被動接受的角色,而是自己為自己制定計劃,研討實現計劃需要做什么,等等。教師引導、調控課程的進度,適時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答,這樣就打破了“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模式。

2.以生成行動成果為目標,改變教學評價手段

行動導向教學的目標是某一具體成果,而實現這一成果的方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及復雜性,決定了其評價手段必然不同于以往教學通過考試或考查等方式,在課程終了給出一個終結性評價,取而代之的是由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性評價。

3.豐富教學手段,強化團隊合作能力鍛煉

與西方國家的學生比較,中國學生由于從小就缺乏團隊合作能力的訓練,在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務面前,往往不能發揮出1+1大于2的水平,甚至結果往往表現是小于2的水平。行動導向教學中采用的諸多教學方法,都要求學生組成團隊完成任務,這就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鍛煉與人溝通、交往、協調的能力,逐步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就我國現狀而言,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存在著一些不能回避的矛盾。例如,學生數量眾多,若每組人數增加則學習效果有限,組數增加則消耗的時間更多;雖然近年來教學條件有了大幅改善,但對教學資源要求極高的行動導向教學而言仍是不足的;能夠在現實教學環境中靈活掌握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所需各種教學方法的教師為數不多,盡管主客觀條件有所限制,行動導向教學本身也并非沒有缺陷,但在眾人探索我國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路徑的過程中,廣泛地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消化革新并為我所用,仍然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件事情。

參考文獻:

[1]Jank Werner,Meyer hilpert[M].Didaktische Modelle.Berlin,1991

[2]Becker Georg E[M].Handlungsorientierte Didaktik,eine auf die Praxis bezogene Theorie.Weinheim u.a,1995

[3]徐朔.論“行動導向教學”的內涵和原則[J].職教論壇,2007,(10).

猜你喜歡
導向教學方法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基于gitee的皮膚科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任務為導向的長文教學策略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計算方法》關于插值法的教學方法研討
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方法探析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犬只導向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