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2013-12-31 06:35王紹興
教育改革與實踐 2013年9期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方式新課程

王紹興

一、時代呼喚教育改革

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日新月異,國際競爭空前激烈。21世紀國際競爭是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說到底就是人才的較量。教育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是提高民族素質的。而教育最重要的領域是教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民族素質的提高歸根結底都要落實到教學上。瑞士著名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說過:“在課堂上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未來?!痹谶@樣的背景下,為了提高社會公民的素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上個世紀末開始美國、英國、日本等當今世界主要大國為適應新世紀新時代的發展都進行了課程改革。

看看我國現在正面臨著生態惡化、資源短缺、人才缺乏、技術落后、國家競爭力不強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此,江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競爭,無論就其中哪一個方面實力的增強來說,教育都具有基礎性的地位。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時又進一步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了使我們的教育能不斷適應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了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民族素質。國家從2004年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海南、廣東、山東、寧夏為首批實驗區。2007年秋季新學期起, 我省進入新課程實施,至此,全國已有15個省市、自治區正式開始實施新課程改革。本次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來改革力度最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教育變革,其核心在于通過變革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把脈時代發展潮流,新課程改革應運而生。在這樣的大改革中,廣大政治教師應有清醒的認識、與時俱進的意識,勇于實踐在拼闖中走出一條高中政治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道路來。

二、新課程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1、教學理念轉變

傳統教學中存在“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重認知教學輕情感、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的問題。新課程改革針對這一問題,首先就要求教學理念的轉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但是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一些教師追求教學設計新穎,但學生的學習方式并沒有改變,仍然是在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只是注重學生一堂課下來對教材基本觀點的接受,對學生有創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對于學生有勝過教師的獨到見解也不予以鼓勵。面對學生的不同意見,有的教師回應“這道題就這么答,不能改了”,“教參”便成為問題的標準答案。足見在一些教師潛意識里依然關注的是教案,總希望學生沿著自己事先設定的思路回答問題,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間開展“自主”活動,最后圓滿地實現預定目標。豈不知,這種教學恰恰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死胡同——為認同而學習,為標準答案而思考。這些看似正確、深刻、全面的標準答案,實際上限制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

我們的教師們做到了真正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為學服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應僅停留在口號上。我想我們應該建立這樣一種理念:注重學生發展,關注學生個性需要;培養科學素養,體現與人文的結合;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學習方式;注意學科滲透,改變學科本位觀念;構建多元評價,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應是充滿創造和神奇的過程,應是充分展示學生獨特個性的過程。關注我們學生的需求,給學生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吧。

2、教學方式、方法轉變

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五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是與“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的應試教育理念相適應的。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第一,教法和學法的開放性

教學中,實施教學方法的開放和學習方法的開放,盡量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按之去進行探究活動,最終了解一些知識,學會一些技能。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于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于會涉及到外匯的“賣入價”和“賣出價”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二,從教材的利用者到課堂教學的設計者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當好一堂課的設計者,要學會挖掘素材。政治教師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相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感興趣,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從而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三, 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參觀法、實際演練法、研討教學法及情感體驗教學法都可以嘗試。

第四, 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置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以上是我結合自己的政治教學體會對新課改課堂教學進行的一些思考。新課改的大船已啟航,廣大政治教師們,你能否在這一輪課改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這不僅關系到自身價值的實現,也關系到新課程改革下政治學科能否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當然面對新課程改革下政治教學中碰到的問題,廣大政治教師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辦法來加以解決,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素質。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征。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并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像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置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系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說的,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占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毙抡n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后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要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這就需要政治老師尋找到各種途徑和方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改善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要求政治老師具備實踐和探索相結合的精神和素質。

三、政治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是教學活動很好地開展的保證。如果學生擁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就說明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的動力,不會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學生擁有的學習興趣越大,說明學生的學習動力將會越大,教學活動也將會更好地開展。所以,有趣的事例、形象的語言、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于政治教學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很好的激發,可以讓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只有這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2)要通過比較,尋找異同,善于找出事物內在的聯系。比較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很好的啟發,使學生更好地弄清那些相關聯的內容之間的聯系,從而更準確地加以運用。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國內和國外的文化進行比較和分析,弄清楚哪些傳統文化是比較優秀的,即不僅能讓我們繼承和發揮,而且是值得外國人學習的,以及弄清哪些屬于封建糟粕,應該是在當代被摒棄的。通過這樣的比較來培養與提高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3)抓住政治學科自身所擁有的特點,認識到政治學科的個性,找到真正適合政治教學的方法。然而,許多教學活動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教學過程中,政治老師應該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去真正地把握政治學科的特點,并且注重學生學習的知識的統一,使政治教學的教育實效性得到提高。不僅如此,政治教師還要教會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形成自勵、自制的好習慣。

四、在政治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1)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教師的幽默語言不但可以打破課堂的沉悶氣氛,而且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使師生感情更加融洽。對多媒體和網絡這些現代的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也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興趣的效果。網絡資源是個不可忽略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在備課時通過網絡與世界各地的同行交流,交換各自的教學心得。此外,多媒體的適當運用也能讓學生的興趣得到充分的調動,讓教學變得更加的生動與形象。這樣,不但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并且使學生更好地參與了教學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也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問題”是激發思維的起點和動力。所以在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政治老師應該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列舉出現實的生活材料,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去討論,而且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得到提高。在課堂的教學中,只有通過學生的充分參與,才能夠讓學生思維產生碰撞,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智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的作用,才能為學生以后的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可以按照教學的任務,根據自身的教學方式與原則,開展生動的課堂活動,讓活動來引出學習的問題,讓問題啟發學生去探究和發現,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設疑引思”。設疑引思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政治老師不能只是單純地把問題帶進課堂,然后把答案機械性地留下。所以,只有認識到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才能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

(3)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把課本當作主要的載體,使政治教學能夠圍繞教學大綱,變得更加系統化、科學化。要科學地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編寫往往以生活的邏輯為主線,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為基礎,針對學生發展的需求,在社會生活的主題中闡述理論觀點。這樣學科知識變得生活化,更加貼近了學生,也貼近了生活和實際,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讓政治的教學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和系統性。不僅如此,教材內容的呈現方法是以凸顯觀點和關注過程為特點,提高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很好地利用教材可以讓教學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政治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對教材的運用。

綜上所述,政治教學本身就是需要教師認真學習的課程,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不斷地總結教學方法,我想每個教師應該都可以在政治教學中找到自己的教學特色,我們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猜你喜歡
政治課教學方式新課程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答案
淺談新型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困境及解決策略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2009年語文新課程《考試大綱》修訂記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