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學中“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的實踐研究

2014-06-12 03:50
關鍵詞:實驗班隱性分層

王 彤

分層教學是國內外解決學生個體差異,使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有效策略,隱性分層是指學生未被貼有不同層次的標簽,在教學中教師把學習目標分層,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通過努力達到學習目標,從而保護了后進生的自尊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成員互相合作、互相促進,營造出較好的學習氛圍,達到各層次學生均衡發展的教學效果。本研究試圖探索“隱性分層—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的影響,以及對師生關系的影響。

一、研究的方法與步驟

(一)被試

以我校一年級學生為被試對象。學生入校時采用自然分班,1班有學生51人,為實驗班; 2班有學生52人,為對照班。教師在前期授課過程中,對兩個班的前期課程及生物期中考試成績(見表1)進行了比較,通過t檢驗分析無顯著差異。兩班的學習氣氛相似,認為具有良好的同質性,匹配較好。實驗班采用“隱性分層—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為保證實驗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由同一教師全過程實施兩個班的教學過程。

(二)實驗過程

實驗班實驗過程分三個階段:

表1. 實驗前學習成績比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在前期教學中,經過教師觀察、學習成績的測量、問卷調查進行前測,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分層、編組。

第二階段:實驗干預,對實驗班進行程序化的“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為期兩個學期。

第三階段:考核階段,學生參加生物課期末考試,并問卷調查進行后測。

對照班采用傳統班級教學,并同時進行學期中和學期末的考試及問卷調查。

(三)教學實施

1.“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構建

利用前期教學過程,深入細致地分析全班學生學習狀況,并通過測驗、課上提問觀察等途徑,了解每個學生知識儲備情況,在此基礎上,將所教學生劃分為4 個層次(A、B、C、D),本著“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隨機從每個層次中抽取相應的同學,組成4~6人的合作學習小組,并向學生公布分組情況。[1]在后續的生物教學活動中均以小組為單位實施開展。小組內每名成員各有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保證每個成員都能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小組間有競爭,教師對完成學習任務好的小組給予表揚。分層及分組的原則學生并不知道,從而保護了C、D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由于組間的競爭更加強了組內的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學目標分層:D.識別、識記 C.分析、歸納 B.解釋、提高 A.應用、創新。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對應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分層,輔導分層,對學生的評價分層,從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保持較高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內容與實施

本實驗選取了《生物學》中重點內容。教學過程見圖1。

圖1 分層—合作學習的教學流程圖

現以《生物學》中“植株的生長”一節為例。根據最近發展區原則,教學目標分層D層為了解根的形態特征并通過根尖永久切片的觀察掌握根尖各部分結構名稱,C層同學要進一步了解根尖各部分結構的細胞特點,B層同學需要了解根的長度生長(初生生長)產生的初生構造,而A層同學不僅要了解初生構造還要了解植物增粗的生長(次生生長)。教學目標的分層是遞進的,即高層次的同學必須掌握低層次的目標后才能掌握自己的目標。

教學活動設計如下:

課前發給每個小組小麥、大豆的種子,小組成員利用課余時間,觀察種子的萌發,并記錄。課堂上教師提供植物根的標本、圖片,也有同學培養的小麥和大豆種子萌發的根。通過觀察,各小組總結出根形態的特點,教師歸納評價。根的顯微構造相關內容的學習,則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講解根尖的構造以及根的伸長(初生生長),然后讓學生利用永久切片觀察根尖、莖尖的顯微構造,在學生了解初生構造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A層同學探索植物增粗生長(次生生長)。

課前要求各小組學生觀察種子的萌發是引起學生對植物生長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對自己培養出的幼根結構格外好奇,教師再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學生還可以自己動手,從顯微鏡下觀察根的內部構造,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四) 考核評價

傳統的評價標準過于單一,僅靠一張試卷來考核學生學習狀況及學習能力,沒有根據評價的目的、性質、對象不同而選擇相應的評價方式。[2]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采用筆試、實驗操作、制作設計等任務表現性方式進行評價?!盵3](P35~36)

生物學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采用口試、筆試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由于口試和實踐考試是每個同學單獨進行的,在抽取考題時,教師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同學提供不同層次的考題,做到考核隱性分層。筆試考核中,教師在題目選擇和評分標準上也要注意平衡不同層次同學的情況。不論哪個層次的同學考核中達到自己的分層目標都會得到教師的積極評價,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

(一)學習成績的分析比較

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驗,我們分別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期中、期末考試成績進行了比較。

表2. 實驗后生物學考試成績比較

注:*表示P<0.05,顯著差異;**表示P<0.01,極顯著差異。

表3. 實驗班和對照班第二學期生物期末考試成績分層比較

從表2中可以看出,我們對兩班成績進行比較,發現實驗后的三次考試成績實驗班逐漸優于對照班,差異越來越明顯。同時,從表3中可以看出,實驗班B、C層次的學生成績進步較大,A、D層次同學變化不顯著?!半[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是教師為因材施教而進行的一種暗中操作,合作小組成員之間只有分工互助關系,沒有等級之分,這樣就在尊重B、C層次學生的自尊心的前提下,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輕松愉快地學習,不再有對教師、學習的抵觸心理。同時,教學目標的分層,使他們覺得學習不再是高深莫測,學習成績提高顯著。 A層次同學變化不明顯,由于這些同學已經有了較好的學習習慣,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學習成績的影響不大,但調查表明他們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D層次的同學變化也不顯著,由于他們基礎較差,學習惰性較強,可喜的是調查表明他們對學習的抵觸情緒在減低,學習的興趣在提高,而成績的提高還需要經過長期的堅持。本實驗表明,“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可以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尤其是B、C層次的同學進步較大。

(二)對學習興趣、同學關系、師生關系的影響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的學生有65.3%表示喜歡上生物課,對照班為47.8%。實驗班有75%的同學表示喜歡生物學教師,并有40%的同學表示生活上有困難愿意找老師幫助,對照班分別為63%和25%。認為與同學合作對學習有幫助的,實驗班為73%,對照班為55%。不論哪個層次的學生對生物教師都不再抵觸,樂于上課。以上數據說明“隱性分層—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改善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系,增進學生的交往能力。

三、結論

從以上實驗結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在教學目標、課堂提問、課后輔導以及評價上都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學生成績有所提高 ,尤其是B、C層次的同學提高較大。

“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給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提供了充分表現自我,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同時提高了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動力,更愿意自覺地學習了。

“隱性分層—小組合作”教學可以明顯拉近學生與老師的關系,特別是B和C層次的同學。學生因為愛上生物課而喜歡生物教師,因為喜歡生物教師而更愛上生物課,達到良性循環。同學間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幫助,增近了友誼,提高了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航.淺議在項目教學中引入隱性分層教學的思想[J].新課程研究,2011(7).

[2] 陳進.對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評價建議“的解讀[J].生物學教學,2013(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實驗班隱性分層
讓“隱性課程”會說話
山西農大鄉村振興“雙創”實驗班開班
高中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探究
淺析書籍設計中的“隱性”表現
有趣的分層現象
論高中語文隱性知識教學策略
實驗班以情促教教學策略談
高校大類招生模式按實驗班/基地班招生
雨林的分層
卓越司法人才培養實驗班的小樣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師范大學法學院13級實驗班為樣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