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沖突的緩解

2015-01-26 11:44管小青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角色沖突情感思想

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扮演著多種角色,不但是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管理者,還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學的開拓者、道德的踐行者,只有協調好這些角色,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緩解這些沖突,就需要加強對結構角色理論以及過程角色理論的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認識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沖突的形式,找到解決這些沖突的措施。

角色 ?角色沖突 ?緩解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擔負著重要的職責,他們面對復雜的環境與不同的要求,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協調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只有扮演好不同的角色才能解決好各方面的矛盾和沖突,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包括知識的講授者、課堂管理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學習的開展者、道德的踐行者、學生心理的輔導者等等。本文結合結構角色理論與過程角色理論,分析了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角色沖突的表現形式,并提出了緩解教師角色沖突的一些措施,希望能給思想政治教師提供一些幫助。

一、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沖突的表現形式

1.情感角色與工具角色的沖突

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角色要求教師關心學生的身心成長,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以規章紀律來制約學生,不以學習成績來評斷學生,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以朋友或者長輩的身份來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環境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非常有益;而在工具角色的影響下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經常扮演教條、死板的角色,為了既定目標來完成教學,把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放在了首位,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較少關注,和學生的交流非常不足。

2.魅力角色與權威角色的沖突

教師的個人魅力會使教師扮演魅力角色,這種角色的扮演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氣質、人格、能力、處事等多方面的特質來進行駕馭。具體表現在課堂上就是教師利用這些特質來感染學生,使學生能夠被教師的這些特質所征服,從而自發地產生尊敬和愛戴之情。教師被賦予了一定的權力,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時候,這些權力就會演變成為權威,形成對學生的約束和壓制,在這種環境下,教師主要是靠權力來管理課堂,缺乏對學生的感召力,如果教師過分依賴權威進行管理的話,會使學生感到厭煩,也很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這兩種角色沖突可以反映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沖突,另一個方面是教師自身的內心沖突。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希望能夠和學生拉近距離,但是在教學管理的目標下,教師又不得不進行權威管理。

3.本色角色與表演角色的沖突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的特色,按照其自身的性格、氣質、習慣來組織授課,這就是本色角色的扮演,這種教學方式沒有刻意的修飾,完全和教師的風格一致,教師對學生表現出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對自己的職責、任務、特色、實現方式等方面都進行確認之后,教師就應該按照一定的標準來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一個演員的角色,只有表演得到位,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教學任務。這兩個角色具有不同的標準,一名好的教師如果不善于運用自身的情感的話,就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師扮演這兩個角色的時候,應該考慮到教師這個角色的深度發展,既要對自身加以約束,防止信馬由韁,也要改善模式化的教師角色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角色沖突問題。

4.完美角色與缺陷角色的沖突

教師都對自身有著一定的要求,都想扮演一個完美角色,成為一名好教師,其認為自己能夠在角色的扮演中身心統一,在教學中成為師德和能力俱佳的教師。然而教師還扮演著缺陷角色,缺陷角色指的是教師把職業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教師的職業并不能使其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這樣自然不會有歸屬感,難以調動自己的工作熱情。實際上,這一角色沖突體現出了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沖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形象是神圣的,外界對教師的要求十分之嚴格,都認為教師應該奉獻,應該是一個完美的形象。但是在現實中,完美是很難達到的,因此教師只需要趨向完美就可以了,這樣才能夠使其自身有幸福感。

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沖突的緩解措施

1.改變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價體系,使教師角色回歸本真

第一,增強評價的開放性,強化思想情感的評價。在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感情,堅持評價的開放性,調動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這樣才能營造一個民主公開的氛圍,增強教師和學生的自由度,真正發揮評價的效力。

第二,注重發展性評價,增強評價的過程性。對于學生的評價,應該注重發展性,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按照一定的規律來記錄檔案,使其能夠鮮明地表現出學生發展的軌跡。此外,還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錄像,使其成為第一手的研究資料,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以后的評價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記錄學生的點點滴滴。

第三,重視個案的研究評價,增強評價的靈活性。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考慮到其特殊性,在評價的時候,不應拘泥于固有的評價方法,應該加強對個案的了解,堅持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在評價的時候要靈活,給予學生適時指導,把握其成長目標。

2.營造良好輕松的教學環境,消除教師角色發揮的障礙

第一,課堂教學物理環境的營造。教師進行教學時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條件,這些條件不但包括那些有形的,還包括那些無形的,其中教室的環境、設備的狀態、時空因素等,這些都是影響課堂教學的物理環境。只有保證這些環境的質量才能夠更好地建立師生關系,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對教師的角色沖突也有著很大的調節作用。

第二,課堂教學心理環境的營造。在課堂的教學中心理環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課堂心理環境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方面是學生的心理特質,另一個方面是教師的情緒狀態。學生的心理特質主要包括學生的情感狀態、與教師的親近感、在課堂上的安全感、學習情緒等方面,而教師的情緒狀態,則表現為教師對于教學活動的控制程度,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狀態等。這些心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互動的開展情況,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環境,才能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反饋,促進其關系的和諧。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能夠消除或減少角色差異帶來的沖突。endprint

3.注重對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素質的培訓,提高其角色扮演能力

對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來說,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用情感來教育學生的話,那么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教學情感的培養對于思想政治課教學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情感,那么整個教學就會顯得很干癟,難以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如果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缺乏情感,知識就變成了理論的灌輸,學生不會有深層次的理解,也就難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為此,對教師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培訓,以激發潛能,盡量使學生多參加一些教學實踐,增加自身的心理體驗,以期能夠產生情感共鳴,調動起學生對于教學的情感。

4.注意課堂教學藝術,提高消除角色沖突的能力

第一,提問的藝術。提問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教學方法,其不但能夠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能引導和啟發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提問是有所不同的,有復習提問,也有新課導入提問,有直接提問,也有間接提問,有針對性提問,也有開放性提問,其中復習提問主要是為了檢查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考察其是否對知識有足夠的掌握,是否把握住了課堂教學的重點,一般來說,復習提問的問題都很明確,一般都具有比較強的針對性,要求學生輸出必要的知識,來完成提問過程。而新課導入則不是為了檢驗知識,而是為了學習新知識,其主要作用就是鋪墊、引出,所以一般不會用直接提問的方法,而是用間接的提問,這樣能夠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從而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提問不是為了讓學生復述相關的知識,而是為了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因為在提問的方式上要有一定的層次,要做好鋪墊和引導,否則對于學生缺乏“營養”,也不能鍛煉其能力;學生的思維、思考、學習都存在著一定的規律,提問是為了引導、檢查,要使其發揮作用就必須要尊重這些規律,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效果;提問就涉及到評價的問題,一般來說不應直接給出對錯,而要考慮學生的感受,不能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組織的藝術。為了把握教學的節奏、學生的學習情況、意外狀況的應對等,需要教師加強課堂的組織,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組織,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設置等,這些方面都關系到課堂教學的質量,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很強的作用。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只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熱情和潛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這就需要教師掌握課堂組織的藝術,只有遵循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加強對課堂教學的鉆研,精心備課,才能取得這樣的效果。為此,需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增強學生的參與度,二是要加強教學內容的時效性,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三,激勵的藝術。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而學生的興趣很大程度上和教師的激勵聯系在一起,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表揚、獎勵的話,將會激發其學習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比較刻板的話,則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十分不利。其實對學生進行激勵的手段有很多,不但包括口頭的表揚,還可以頒發獎狀、獎學金、紀念品等,這些都能取得很好地激勵效果。

5.進行課后反思,升華角色內涵

第一,課后小結與札記。完成課堂教學并不是教學過程的終結,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回顧和總結,這樣才能找出課堂教學的亮點以及存在的不足,充分分析教學中學生的反饋、專家的意見、同行的建議、自己的心得等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使以往的經驗成為自身教學能力的一部分,為以后的教學添磚加瓦。為此,教師需要進行課后小結與札記,這樣才能更好地審視課堂教學的概況,從而更好地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夠獲得全新的教學體驗,在自我升華中就能很好地消除或減少角色轉換帶來的緊張和沖突,從而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在教學之中獲得樂趣。

第二,以“日志”的形式反饋學生的學習?!叭罩尽钡男问讲坏梢越鉀Q一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強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的反饋工作,通過日志來了解學生內心的變化與需求,從而為其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個過程由學生自發完成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的引導對于這種學習形式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針對自己想了解的話題,讓學生們寫下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師對這些看法進行總結,并及時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這種課后反思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一些知識的回顧,還能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于和諧課堂氛圍的營造有很大的幫助,這就為教師消除角色沖突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第三,專業生活史研究。相較于其他兩種方式而言,這種方式有著明顯的專業性,其主要是通過教師對自身從教經歷的回顧來發現一些影響教學的因素,從而改善現在的教學狀況。一般來說,影響教學的因素可能是知識結構、教學方法,也可能是心理因素。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挖掘教師對其扮演角色內涵的理解,能夠對其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只有對自己的教學、職業發展脈絡進行一個梳理,才能夠使其更好地分析內其內在的一些特征,明白自己想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這樣能夠促使其更好地教學。

————————

參考文獻

[1] [美]???,[美]威廉著.教師角色.康華編譯.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

[2] 奚從清,俞國良.角色理論研究.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

[3] 陳開和.思想品德課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Z2).

[4] 李志雄.多學科視域中的教師角色沖突.文教資料,2010(27).

[5] 張人杰.教師角色沖突解決方法的教育社會學研究之批判.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4).

[作者:管小青(1982-),女,廣東大埔人,廣東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 陳國慶】endprint

猜你喜歡
角色沖突情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想與“劍”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聲音
從社會學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沖突
情感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