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2015-03-02 03:13張宇,李鑫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培訓者吉林市研修

作者簡介:張宇(1971-),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學會,秘書長,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理論研究;

李鑫(1961-),女,吉林吉林人,吉林省吉林市教育學會,研究員,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理論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幾年,國外教育部門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力度不斷加大,在教師隊伍建設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發展上,也在不斷創新提高。在這方面給予我們很多借鑒。尤其是多元教師評價理論為我們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學歷要求上,從“低層次”型向“高層次”型發展;在業務能力要求上,從“單一型”向“全能型”發展;在教學水平上,從“守攤型”向“開拓型”發展;在教育研究水平要求上,從“經驗型”向“科研型”發展;在業務進修上,從“終結型”向“回歸型”發展,更加關注教師內在素質是否通過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發展體現出來。

面向未來社會發展的緊迫感,放開眼光,瞄準未來社會發展,構建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要求,盡快提高教師的現代化素質,是我們需要探究的重要問題。

目前,教師隊伍存在著很多問題:大多數業務水平低下,自我發展動力不足,專業精神和素養缺失,師德建設亟待加強,與此同時,教師隊伍的管理和培訓也存在很多問題:培訓和管理不切實際,缺乏連續性和有效性,限制了教師的學習和發展;課程改革重標不重本,忽略了教師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率,影響了教育質量提高;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和指令過多,干擾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因此,關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因果關系,才能通過各種科學有效方法,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吉林地區教師隊伍現狀,吉林市教育局進行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的課題研究,此課題通過加強教師隊伍構建、師德建設、專業精神培養、科研水平、科學文化的素養的提高,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推動教育質量的提高。

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路徑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需要校本研修能跟得上,校本化和特色化應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

這里的“校本化”是指學校要用科學的發展觀,從學校的辦學方向、可持續發展、教育教學實際和特點出發,統籌規劃和設計教師教育培養的計劃和活動,不斷創新校本研修的方式方法,深化、細化校本研修內容,使教師的教育實踐水平逐年提高,以促進專業化水平的整體升位,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教師。

“特色化”是指以師為本,充分挖掘教師的優勢,并通過校本研修的不斷打造,使之成為教師的教育特色。學校是教師成長和發展最基礎、最有效的研修基地,因此,學校的管理者要從教師的個體出發,在確保學??沙掷m發展的前提下,尊重教師個性特長,合理規劃教師的個人成長和發展方向,使教師個人成長與學校的發展保持一致,走出一條校本研修促進教師校本化、特色化成長的有效之路。

同時,具有品牌效應的活動載體,有助于深入、持久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當前,各種培訓和教育活動可謂是五花八門,但缺少必要的整合,內容重復、形式單調,更談不上深入和持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教師的眼界和視野,但有時不免偏離了教育的本質和根基。在這種情形下,我們就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研究教師培養和教育的系統性,整合各種信息和資源,強化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活動載體,為教師的發展搭建平臺。

三、適合吉林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工作模式

教師隊伍建設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由于受地域、資源、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發展不均衡現行普遍存在。

從本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現狀來看,也存在著發展不均衡、各部門各行其是,不能形成合力,研究落不實、效果不突出等現象。對此,課題組在課題研究之初,通過調研、分析,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工作策略和指導方針:即以校為本、課題引領、載體推動、打造特色、整體提高。

“以校為本”,就是要從學校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出發,開展教師培訓工作;“課題引領”,就是以課題為線,統領教師培訓工作;“載體推動”,就是要從區域、部門、學校各個層面,創造教師教育、培訓的載體,推動教師教育培訓工作;“打造特色”,就是要在區域內、部門內、學校內形成具有適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學校教師發展的、個性鮮明的名牌工作;“整體提高”,就是要使全員教師在不同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和發展。

四、形成校本研修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局面

校本研修是建立在“為了學校、在學校中”的一種以校為本的研修方式,深受學校和教師的歡迎,也是得到眾多實踐證明了的、最有效的教師教育培訓方式。

自課題立項以來,各參研學校根據總課題組制定的“以校為本、課題引領、載體推動、打造特色、整體提高”工作原則和方針,課題實施過程中從本學校的發展和實際出發,精心設計和規劃教師的教育培訓活動,不斷創新活動載體,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模式和活動方式,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二小學堅持以校為本,立足教學實際,多途徑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強化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他們從課題研究入手,統領研究和解決學校的教育教學問題。專題式研究、團隊式研究、名師引領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吉林財經學校著力構建“培訓提高——實踐鍛煉——研究反思——自我發展”的培養模式,借助各種活載體動,提升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吉化第三中學校在研究過程中,根據本校實際,制定了“關懷調動,激發教師積極性;營造人文環境、創設和諧工作氛圍;多層面培養,走專業化成長道路”的教師培養策略,提出了以人格魅力帶動人、以人文關懷感動人、以公正決策調動人、以物質待遇鼓勵人、以導向機制引導人、以制度管理約束人的六項措施,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選拔人、培養人、激勵人,最大程度地挖掘教師的潛能,發揮教師的作用,形成了適合教師隊伍特點,適合學校發展和實際操作,有力地指導教師教學實踐的教師發展體系和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提高的長效機制。

五、形成區域性教師培養模式和具有品牌效應的活動載體

課題實施以來,各區(縣)教育學會根據本地區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現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開展了適合各區域教師發展的活動載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活動,極大地推動了當地區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吉林省蛟河市教育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師成長的規律,面向全體教師,以教學崗位為訓練基地,在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三功三評”活動的基礎上,開展了為期3年的“三課一研”活動。三課,即達標課教師、優質課教師、全天候公開課教師;一研,即“一研”就是普及和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顒又卦诮鉀Q學校教學管理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薄弱環節,解決全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性問題,不斷改進訓練的思路和策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和“雙基”落實率。通過三年的努力,使100%的在崗專任教師達到達標課教師標準,30%的專任教師達到優質課教師標準,5%的專任教師達到“全天候”公開課教師標準,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師培養、教育的品牌工程。

吉林省樺甸市教育局根據《吉林市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工程實施意見》,結合樺甸市教育系統《1.2.3.4工程》提出的要求,決定實施“樺甸市教師專業發展‘三五’工程”,即針對教師群體、培訓者群體、管理者群體三個群體,在每個群體中都進行“基礎型、技術型、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五個層次的建設。在教師群體素質提高方面,要完成以下五個層次的建設:評定基礎型教師、技術型教師、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對每一個層次的教師都提出了明確的評定內容,如基礎性教師要達到“五會”:即會備課、會上課、會布置作業、會輔導、會檢測。在培訓者群體素質提高方面,要完成以下五個層次的建設:評定基礎型培訓者、技術型培訓者、學習型培訓者、研究型培訓者和專家型培訓者。培訓者包括教師進修學校的教研員、科研人員和培訓人員。對每個層次的培訓者也都有具體的評定內容。在管理者群體素質提高方面,要完成以下五個層次的建設,評定基礎型管理者、技術型管理者、學習型管理者、研究型管理者和專家型管理者。管理者包括各基層學校(中心校以上)的校長、業務校長、教務主任。

對于各種類型教師的評選,通過三個程序進行,即自我評價、學校初評、市級終評。對于各種類型培訓者的評選及各種類型管理者的評選,比照各種類型教師的評選程序,由各單位一把手組織初評,由教育局組成終評小組進行評定。

通過三年工程的實施,樺甸市中小學教師隊伍、培訓者隊伍、管理者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使教師具有過硬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嫻熟的現代教育技術、扎實的現代教育理論知識、較強的教育科研素養。

六、形成重細節、重實效、以小見大的教師隊伍建設氛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和升華。從注重結果到注重過程,從重視教法到重視學法等等,這些新理論和觀念也影響著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實踐研究。從學校校本研修的層面上看,更加注重從小處著手,通過對某些教育教學細節方面的訓練和學習,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

吉林省吉林市口前鎮實驗小學是一所農村學校,教師素質偏低,教師年齡偏大。學校根據教師隊伍的現狀,從研究“提高教師課堂教學實效”入手,形成了適合學校教師現狀的有效教學模式:即在備課環節上,形成了對學生認知前提和預設與生成學習目標的策略備課環節,包括強化備課,注重實效;以教材為“本”,活用教材;共同研討,突出個性。在教學實施環節上,形成了多樣化教學方式、手段相結合,面向全體與分層輔導相結合的教學實施策略。通過實驗,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了一定提高。

吉林省吉林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中,為了實現系統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從關注“教師有效調控課堂教學”這一細節入手,要求教師適時地應用微觀調控的技術,充分發揮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控制、主導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他們將對教師教學行為的重點放在教師對課堂的微觀調控上,提出了“因學設教,順學而導”的調控策略,并提出了具體的“課堂調控三要”:一要充分而合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來學習,讓學生的眼動起來,手勤起來,耳靈起來,口讀起來,腦活起來,逐步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二要關注教學的進程作適當調控,如對有效資源的開發,對問題深層的引領,對思考方向的糾偏等;三要適度調控好教學的節奏變化,即一是尊重學生的注意規律,使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相結合;二是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吉林省永吉縣第二中學抓教師培訓的同時,在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上,從小處著眼,以學科教研為載體,針對各學科教師教學中出現的難題,設置了“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由靜態數學轉化為動態數學,提高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教學策略”、“解決課堂‘悶’現象,構建高效課堂”、“讓演示實驗使課堂活起來”五個教學研究主題,開展“教學細節”問題的深入研究。目前,已形成了“確立研修題目—自主學習提高—尋找解決方案—成效交流分析—校內推廣應用”的研修模式,深受教師們的歡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形成以“希望之光”工程為載體的名師成長模式

“希望之光工程”是吉林市開展的一項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系統性培養工程?!跋Mこ獭睆?994年起步,至今以歷經20年。20年來,吉林市青年教師的成長與這個工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工程”中,每兩年一屆的“吉林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師”、“百名優秀青年教師”評選活動,現在已經成為吉林市教育的一個品牌,在吉林市教師培訓系統之中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自1994年“希望之光工程”啟動實施以來,目前已進行了八屆評選活動,每屆選出10位杰出青年教師獎項。到目前為止,吉林市已先后評選出80名“十大杰出青年教師”,15個“十大杰出青年教師提名獎”,772名“百名優秀青年教師”,163名“優秀導師”。

“希望之光工程”經過20年的打磨,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有了深厚的積淀,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品牌,在全國也備受矚目,形成了一個中心(“希望之光工程”為核心),四個“支點”(十杰百優競賽活動、《青年教師》雜志走向全國、植根于基層的課題研究、高品質的學術活動引領)的格局,四個支點的枝干上,又結出更多鮮活多彩的活動碩果?!皫熗浇Y對拜師”活動能夠讓青年教師在教學、心智等各方面迅速成長;很多“伯樂”善于發現人才,他們為青年教師的成長不斷地創造優越的人文環境和發展條件;在青年教師中開展的“六個一”活動,即每年要求青年教師讀一本教育?;驁猿肿x一本教育刊物、堅持寫教學反思、主持或參與一項科研課題;上一次研究課等這些活動都是成長的磨刀石,通過磨礪,一批批教師脫穎而出。

“希望之光工程”不僅評出了“十杰”、“百優”、“優秀導師”、“伯樂”教師,更重要的是它所產生的遠期效應。從目前“工程”實施的成果來看,其發揮的功能作用很明顯。

作為一項有影響力的大型活動,評選出來的老師首先有一種引領的作用。這些年輕教師經過一輪輪的比賽,從普通教師成為學者型、專家型、科研型教師,有的教師又從吉林市這個舞臺走向全國。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已經有幾十名教師在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工作,像竇桂梅、林偉娟、高彥春、王邦閣等,這些老師也代表了十杰教師的素質形象。

一些教師的經驗、方法得到了全面推廣。這些青年教師通過傳幫帶等多種方式,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傳給其他老師,在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中,使吉林地區的總體教師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這些教師代表了吉林市教育、教學的最高水平,他們開闊的視野、先進的教學理念、扎實的文化素質、高超的教學藝術,讓很多課成為經典。每屆產生的十杰青年教師,都是當時教學先進水平的代表。

就像希望的種子,這些教師現在已經有很多成為全國的名師,如北京清華附中的趙謙翔老師、清華附小的竇桂梅老師都是吉林市十杰、吉林市伯樂中的優秀代表。吉林市“希望之光工程”已成為培養青年教師的搖籃,在廣大青年教師中產生日益深遠的影響。

我們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通過有效的研究和切實有力的措施,把這一工作落實好。在這方面,我們也會繼續探索,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打下堅實基礎。

猜你喜歡
培訓者吉林市研修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東路小學校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維: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云端 落地 花開——山東省鄉村教師培訓者培訓學習后記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吉林市糧食局 推動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
教師培訓者:從專業性到實踐性
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培訓者專業能力相關問題簡論
教師培訓要有“場”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產品銷售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