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2015-10-21 19:38鄭玲玲
教育藝術 2015年3期
關鍵詞:知識點生活化探究

鄭玲玲

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思維能力尚處于發展階段,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數學作為一門以數字、符號、定理等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具有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點,對學生的思維沖擊無疑是巨大的。數學教學生活化旨在將繁雜、難以理解的數學理論進行解構,并將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社會經驗進行聯系,從而借助學生所熟知的事物、現象,加快、加深他們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這一教學方式一方面實踐了“數學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理念。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另一方面直觀、形象的案例、情境呈現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本文將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探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以及相關策略。

一、營造生活化的課堂學習氛圍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的理論,其主張“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就在于將生活、經驗滲透到數學課堂之中,給予學生充分生活以及課堂縱向深入的條件。因此,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既要著眼于學生主體的情緒、心理,又要重視自身的教學藝術,以推動數學課堂的良性發展。學習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和心理,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還能夠幫助教師引導課堂走向。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往往會給學生特定的心理暗示:教師更希望我們從生活中尋找數學。在這種精神環境下,學生具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能夠最大程度地被煥發。教師可以從教材、探究材料處理等兩個方面來營造生活化的課堂學習氛圍。

(一)教材處理生活化

教材是教學開展的主要資源,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整理、加工,如保留數學知識點,將教材中過時或乏味的案例以生活案例進行代替,可以有效地向學生傳達生活化教學這一理念。如在《數據收集整理》一課中,教材以“校服顏色選擇”這一案例為素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其進行靈活地更改,如將這一案例轉變為一次實際的數據調查活動,使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邀請一位學生來做調查者,其余學生作為被調查人員,要求調查者統計班級學生對“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喜愛情況。教材生活化處理既是對教材有取有舍、合理利用的體現,也是營造生活化課堂氛圍的重要途徑。其以教材為依托。將生活案例、情境以更為靈活、合理的方式融入到數學課堂之中,在引起學生關注生活的同時,傳達了數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信息,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引導。

(二)探究材料生活化

實踐探究是數學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以生活化探究材料“包裝”的數學探究活動不僅能夠使“生活化”這一主題一以貫之,而且還能夠促使學生對活動保持濃烈的興趣。如在學習《找規律圖形》一課中,教師可以將“找一找生活中的規律”引入到本節課的探究活動中,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下幾個任務:1.尋找周圍具有規律性的圖案;2.將尋找到的圖案進行簡單的繪畫;3.發揮想象,自己創作美觀且具有一定規律的圖案。這一探究活動以生活事物為切入點,使學生將眼睛從理論知識轉移到生活之中,課堂目標從單純的學習能力提高轉移到觀察能力培養之上,其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而且每一個數學知識點都與生活息息相關,使整個課堂都呈現出濃厚的“生活”味道。

二、建立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模式

課堂一般分為課堂導入、實施教學、總結反思等幾個階段,生活化教學不僅滲透于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而且各有特色、各有側重。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生活化數學課堂模式的構建。

(一)課堂導入: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

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博取他們的眼球是課堂有效開展的關鍵。實驗發現,學生對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往往顯示出更為濃厚的興趣,也就是說,相較于普通的課堂導入方式,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的設計過程中,要注重發揮生活案例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趣味性的數學情境來加深學生對數學的感受。

如在學習《統計》一課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對“統計”二字有初步的認識。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一個小花壇中有26朵四種顏色的郁金香,然后向學生提出疑問:“這是我在我們學?;▔臄z的郁金香圖,看到這些美麗的花,我想知道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同學們能不能用我們學過的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并在上面寫出具體的數字呢?”學生涂完之后,教師可以對比出示圖片和統計圖:“比較題卡與剛才的畫面,哪一個更能清楚地看出每種顏色的花各有多少朵?”答案不言而喻,教師趁熱打鐵:“像我們剛才那樣把花的朵數數出來并用涂小格的方式表示出來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在進行統計,這節課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統計的知識?!痹谶@一過程中,教師借助校園花壇的郁金香小施魔法,一下子就使學生的眼睛盯到圖片之上,并結合一問一答的方式,成功地導人本節課的主題。

(二)實施教學:有效結合生活實例

引出課題之后,實施教學則是數學課堂開展的重中之重,案例剖析、探究活動、知識點應用是這一環節的主要內容。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靈活地運用生活實例,使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

1.開展貼近生活的數學實踐活動。正如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所說:“我們教一門科目,并不希望學生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焙闷嫘膹?、愛玩、愛動是小學生的典型特征,教師不妨借助他們這一心理,設計特色而高效的數學課堂,鼓勵學生主動進入到生活中去發現數學知識的奧秘,去掌握數學學科的結構。

如在學習《折線統計圖》一課時,教師可以以“我的菜籃子”為主題,設計有關于“蔬菜價格一天漲跌情況”的調查活動,帶領學生開展關于“統計”的數學實踐活動。學生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入到菜市場,選取一天中的三個關鍵點為調查時間:早上6點,中午12點,晚上8點,來調查某一種蔬菜在一天內的價格變化情況,并將調查結果制作成折線統計圖,說明蔬菜價格在一天內所呈現的規律特點。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各組學生的成果進行展示,并結合他們的完成情況來講解折線統計圖的相關知識點。在這次實踐活動的策劃中,教師以活動先行,并且擺脫了課堂的束縛,倡導學生主動融入到生活之中,運用既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讀生活現象,這既是通過生活舞臺來展現數學,也是利用數學顯微鏡來觀察生活。

2.設計生活化的數學問題。問題是數學課堂的靈魂,巧妙的問題設計不僅能夠推動課堂的深入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思維反應能力。數學問題生活化旨在以問號的形式來展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來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問題的設計中,要以生活實踐、經驗為依托,創設具有啟發性的生活化的數學問題。

仍以《找規律圖形》一課為例,學生在這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知道何為規律,也要能夠自己“創造”規律。教師可以設計“幫幫他”的數學問題:老豆博士想請大家幫個忙:他買了一塊花布想做窗簾,但買回來之后又覺得這塊布缺花邊,所以他想請大家用今天所學的規律幫他設計一種花邊,你們愿意幫這個忙嗎?在這一問題中,教師將“畫規律圖形”這一簡單的任務蘊藏于幫助老豆博士設計窗簾的文本之中,不僅增強了故事性,具有人文關懷,而且將具體人物、窗簾這一生活中的事物置放于問題之中,可以說是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三)總結反思:實行人文性的生活化評價體系

總結反思是確保課堂有效性、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舉措,它一方面要求師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總結,起著查漏補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課堂設計有效與否、學生反思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得當與否。無論是總結,還是反思,其大都以評價的方式進行反映。從生活化教學方式來看,其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形式多樣的活動方式以及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形式要求生活化的評價體系必須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多元性。多元性是指評價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水平、能力發展等,進行靈活、有針對性的評價。由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認識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具有差異性,因此他們在課堂的不同環節之中表現各有不同,有好有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實施評價時切勿拿著同一根“尺子”來進行比對,相反,要在縱向比較的基礎之上,進行橫向的比較,從而更加關注學生在原有基礎之上的進步情況。另外,生活化的問題設計一般為開放性的題目,教師要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和想法,耐心聽完他們的奇思異想。

2.過程性。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對應,其要求是注重學生在知識探究過程中的表現,而非對最后結果的“一刀切”。生活化教學極其強調對生活問題的探究以及數學問題的解決,數學課堂一般以小組合作和獨立思考相結合為主要組織形式,因此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往往通過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作出衡量得以實現。因此,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將溝通能力、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等納入到評價體系當中來,以更加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的具體表現。

3.多樣性。多樣性是指評價要全方位、多層次,如將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生活化教學為課堂提供了一個相對輕松、自由的環境,多樣性的評價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而且還能夠提高評價的公正性。如在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中,小組成員可以就不同成員在這一過程中的表現情況互相進行打分,而學生自己也可以從主觀的角度出發,對自己在小組中的“出力”情況進行評價。

生活化教學巧妙地將生活搬到教學舞臺上來,利用一個個生動、形象的生活案例對數學知識進行全新地演繹,一方面其將深奧的理論知識分解為淺顯的、具有探索意義的動態過程,另一方面又為枯燥的數學原理“穿上”趣味的“外衣”,使其兼具審美和智慧的雙重特性??傊?,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掘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使學生于數學中看生活,于生活中理解數學。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掌握好數學生活化的“度”,也要把握好生活與數學連接的橋梁,切忌為“生活化”而生活化。

(本欄責任編輯 劉艷軍)

猜你喜歡
知識點生活化探究
關于口罩 這10大知識點你必須知道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設問引導探究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知識點自測
“二次根式”復習精講
科學分析,高效決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