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分析

2016-12-26 08:54尹巖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9期
關鍵詞:中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效果

尹巖

【摘要】 目的 分析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有效性。方法 6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30例。A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B組患者進行西醫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A組患者中, 顯效14例(46.67%), 有效15例(50.00%), 無效1例(3.33%), 總有效率為96.67%;不良反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B組患者中, 顯效10例(33.33%), 有效13例(43.33%), 無效7例(23.33%), 總有效率為76.67%;不良反應5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A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不僅可以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說明其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中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18

近幾年,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逐漸增多, 經研究, 慢性支氣管炎的誘發病因不僅與患者自身體質有關, 而且和環境污染等方面息息相關。此病往往病程緩慢, 大部分會在較寒冷的季節發病, 患者通常會出現咳痰, 特別是在清晨時癥狀最為明顯。中醫認為, 慢性支氣管炎的病變在肺部, 與肝、腎、脾等相關功能失調有一定關系, 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外邪侵襲肌體, 往往會反復發作, 而且久治不愈。此病在發病初期不易被發現[1], 進而繼續發展可能會出現肺源性心臟病以及阻塞性肺氣腫, 均會對患者自身造成較大影響。本文主要針對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效果進行臨床分析,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曾診治的支氣管炎患者中抽取6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30例。A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 年齡29~69歲, 平均年齡(47.11±7.30)歲;B組患者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齡28~70歲, 平均年齡(46.23±7.9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組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①脾腎陽虛證:采用熟地黃、附片、肉桂、甘草、白術、淮山藥、黨參、山茱萸、陳皮;②痰熱傷肺型:采用黃芩、桑白皮、杏仁、山梔、半夏、蘇子;③痰濕傷肺型:采用半夏、甘草、茯苓、厚樸、陳皮;④燥熱傷肺型:采用沙參、杏仁、桑葉; ⑤風熱犯肺型:采用杏仁、薄荷、桑葉、菊花; ⑥風寒襲肺型:采用麻黃、杏仁、甘草;全部藥物均用水煎服, 每劑分3次服用。B組患者進行西醫治療, 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與病情程度給予支氣管擴張藥物和抗生素等藥物進行治療。兩組患者治療90 d后對治療效果和不良反應進行分析。

1. 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經治療, 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與治療前相比, 發作次數也明顯減少;有效:經治療, 臨床癥狀有部分改善, 與治療前相比, 發作次數有所減少;無效:經治療, 患者臨床癥狀未出現任何改變, 與治療前相比, 發作次數沒有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A組患者中, 顯效14例(46.67%), 有效15例(50.00%), 無效1例(3.33%), 總有效率為96.67%;不良反應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B組患者中, 顯效10例(33.33%), 有效13例(43.33%), 無效7例(23.33%), 總有效率為76.67%;不良反應5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A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有很多, 主要與外部感染和生活習慣以及患者的個人身體素質有直接關系, 加之近兩年, 城市空氣質量比較差, 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通?;颊叱霈F慢性支氣管炎的初期臨床癥狀并不是很明顯[2], 因此, 往往不被重視, 尤其在天氣寒冷時比較容易發作, 慢性支氣管炎一旦發展到晚期, 其炎癥也會隨著時間慢慢加重, 此時, 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癥狀則會一直存在, 且發病次數會逐漸增加。臨床上, 往往會采用西藥對其進行治療, 但是西藥不僅副作用較大, 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也較高[3]。本次研究中, B組患者不良反應5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67%;A組患者不良反應僅1例,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A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B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中藥具有止咳化痰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 具有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本次研究中A組患者采用中藥辨證治療, 其中藥均對慢性支氣管炎有明顯效果, 例如:菊花具有疏散風熱且清肺潤燥的作用;桑葉具有潤肺止咳且疏散風熱的作用, 對風熱犯肺型的患者具有良好臨床治療效果;麻黃有發汗解表且宣肺平喘的作用, 對風寒襲肺型的患者具有較好臨床治療效果;甘草和杏仁均具有祛痰止咳且宣降肺氣的作用, 在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上, 均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對患者進行中醫辨證治療, 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選用不同中藥進行對癥治療, 不僅可以止咳化痰、清熱解毒, 而且可以活血化瘀、利氣通肺, 最終從根本上達到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目的。本研究中, A組患者采用中藥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進行治療, 顯效14例(46.67%), 有效15例(50.00%), 無效1例(3.33%), 總有效率為96.67%;B組采用西藥對慢性支氣管炎進行治療, 顯效10例(33.33%), 有效13例(43.33%), 無效7例(23.33%), 總有效率為76.67%;A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B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針對慢性支氣管炎患者采用中醫治療的臨床效果相對比較明顯。

總之,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不僅可以取得較為顯著的治療效果,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此方法安全可靠,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遠春. 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預后探討.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4(1):49.

[2] 劉克洪.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5(18):204-205.

[3] 王豐君. 中醫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臨床研究. 亞太傳統醫藥, 2015, 11(14):97-98.

[4] 王振賢, 李娥, 劉懷智,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44例. 河南中醫, 2015, 35(1):139-141.

[收稿日期:2016-10-12]

猜你喜歡
中醫內科慢性支氣管炎臨床效果
探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中醫內科治療手段的治療
系統健康教育應用于慢性支氣管炎護理中的效果評價
中醫內科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分析
分析老年慢性支氣管炎的護理體會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偏頭痛的中醫內科治療體會研究
柴胡疏肝散在中醫內科的臨床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