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鎮山村傳統民居空間布局研究

2018-05-14 17:05徐曦傅紅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因地制宜統一差異

徐曦 傅紅

[摘要]以貴州中部地區的鎮山村作為研究對象,立足于實地調研、測繪所得資料,闡述了鎮山村傳統民居因地制宜的空間布局特色。透過對地形的分析,論述了其在民居的布局、民居單體的組合、民居與道路的關系三方面的影響,并分析了因地制宜的空間布局特色在此三方面的成因——在受制于自然地形的同時,還有務實以及巧用環境的智慧。

[關鍵詞]因地制宜;統一;差異

[中圖分類號]TU241.5 [文獻標識碼]A

素有“地無三尺平”之名的貴州地貌獨特復雜,起伏變化的山體給予了居住于此的布依族極其靈動而悅目的創造力,在當地塑造了豐富離奇的建筑形式。人們結合地勢特點,因地制宜,成就了看似樸實無華、實則富于變化的巖石建筑,極具地域文化特色。貴陽市花溪區的鎮山村素有“布依族生態博物館”之名,它便是其中翹楚。

1 鎮山村概況

貴陽市花溪區的鎮山村,位于凸入花溪水庫中部的一個半島的山地之上,西側一面與陸地相連,其余三面環水,南面與半邊山隔水相望。鎮山村為布依族和漢族共居的典型聚落,其歷史可追溯至明將李仁宇奉命入黔平藩,而后屯兵并定居于此,村中一道巍然屹立的屯墻便是這段歷史的最好見證。鎮山村以屯墻為界,被分為了上、下寨兩部分。最初下寨民居分布至花溪河岸邊,后因修建花溪水庫,故于1958年搬遷河岸民居至屯墻南側位置,遂成現有之狀。

2 地形分析

鎮山村所在山體形勢如圖1所示(海拔由高到低,按顏色由淺及深表示),大致呈西北高,東南低之勢,根據具體地形的區別,將其劃為三部分,以便做進一步分析。西部(A區)地形起伏不大,總體上看是一個至西向東延伸,坡面開闊平緩的山坡。東部(B、C區)地形變化較為復雜,其北端(B區)大致為由東而西的、坡度較陡的山丘;南端則是山坳(C區),這里地形起伏較大,山坳從西北向東南,由高到低、有小而大的延伸至花溪水庫的湖面,具有極佳的視野。對于地形起伏變化的山地,最好的回應一向是順勢而為,鎮山村亦然。鎮山村的上寨位于山體西部與東部北端的一小部分(圖中A、B區域),而下寨則位于山體東部剩余的大部分地區(圖中C區)。上、下寨二區的具體地形不盡相同,這導致了緊密的與它所在的山體地形相聯系的民居風格,在統一的大格局中點綴了差異的小特色。下文便結合上下寨所處的地形,在民居的布局、民居單體的組合、民居與道路的關系三方面,闡述鎮山村傳統民居的具體風格。

3 布局闡述

3.1 民居的布局

鎮山村民居的布局如圖2所示,圖中將所在海拔高度相似的民居用同一顏色標注并按海撥從高到低的順序,將它們用不同的顏色,由深至淺呈現出來。民居都順著山體走勢排列,沿著等高線布置,形成了平行于等高線呈線性依次展開,垂直于等高線呈階梯狀高低布置的,有序的民居排列特征。然而由于具體地形的不同,上、下寨民居也在有序的總體風格中有著明顯的不同。

上寨位于山體的西部山坡與東部北端的一個山丘之上,此處山體呈“西高東低”的統一之勢,坡面寬闊舒緩,雖東端略有不同,但并未影響上寨所在山體的整體形態。上寨民居順勢為之:西側民居隨著高度逐漸下降的山體,由高到低,由西及東的有序布置著;并依著山勢,沿著等高線將各民居向兩側展開排列。至于東側,并沒有依據西側“西高東低”的“大勢”,而是因地制宜的順應該處小丘陵的地貌,靈活地采用了“中心高四周低”的排列方式。

下寨所處位置實際是一個“西北—東南”向的山坳,此處山體坡度除山坳中部相對平緩外,其余各處,特別是兩側的山體,坡度均較大,用地環境復雜。因此,下寨民居在坡面相對開闊的中部延續了上寨民居的排列方式,比較有序的將民居排列布置起來,而在兩側地形復雜的山體上,則采用自由、靈活地方式,將一處處民居嵌入下寨多變復雜的山體之上,使其與地形和諧相處。

3.2 民居單體的組合

鎮山村的傳統民居單體以“一正兩廂”平面為單元,并結合上、下寨各自特殊的地形以及布依族的居住生活習慣,經排列、組合后形成了合院民居與聯排民居兩種形式。該單元以居中的開間為主(表1著色最深部分),且此開間多內凹,這樣的后退使兩側外露,以便次間在此處設門,并直接與外部空間聯系。

上寨的民居單體為合院式,其平面布局自由,以三合院為主,也有其他形式的院落形態。合院民居的平面布局分為三種(詳見表1),合院民居主屋與附房的相互位置并不是一致的。不過,主屋朝向確有明顯規律:均背依堅實山體,正面開闊視野。上寨西部西高東低,這里民居的主屋均面東而建;至于在東部的山丘,這里的主屋便環丘而筑,高低錯落。各合院民居的入口大都位于院落一角,其具體位置根據院落與道路的相互位置而定,并沒有統一的方位。

下寨民居單體以聯排式為主,輔以自由布局的獨立民居,并呈聯排民居居中(表1中深色部分),獨立民居兩側而立之勢(表1中淺色部分)。下寨民居的院落形式稍顯復雜,中部四行聯排民居并非原始的布局形態,而是1958年為修建花溪水庫將其從原來靠河岸的位置搬遷至屯墻南側,即如今所在的位置。這次整體搬遷保留了傳統民居的屋架結構形式、屋頂構造等極具地域風格的特征,僅改變了這些下寨民居的單體形式,由以前的三合院變為了如今的聯排民居。四行聯排民居均坐靠西北的山體,面對東南的花溪水庫,與遠處的半面山遙相呼應,具有極佳的視覺觀感。兩側起伏的丘陵上,自由分布了眾多獨立民居,它們均為20世紀90年代新建,多作旅游休閑之用。

3.3 民居與道路的關系

鎮山村的道路交通呈“樹狀”分布,即以對外聯系的道路為主干,由它向兩側延伸出各支路,從而將各民居連接起來。傳統民居與道路的關系為“道路—院落—民居”,各傳統民居均由院落作為連接內外的過渡,通過與支路的連接,將民居與村中道路系統聯系起來(如圖3)。但由于上、下寨具體地形的差異,在造就了不同的上下寨民居布局的同時,也使得它們在民居與道路的關系方面迥異。

上寨遵循著“內部空間—院落空間—道路空間”的空間過渡形式,這與上寨所在地形特點有關。上寨地形變化統一,用地坡面開闊,這不僅為采用“合院式”的民居單體組合方式提供了實際用地的支持,還在次要道路與房屋內部空間之間運用院落進行過渡留下了余地,并且該院落只供院落住戶使用,并通過院墻與道路空間分隔明晰。

下寨民居的空間過渡形式為“內部空間—道路(院落)空間”。它將院落與支路合一,甚至取消了院落,除了中部的聯排式傳統民居,下寨各民居均取消了院落,將民居與支路直接聯系起來。嚴格的說,聯排民居也沒有房屋內部空間與道路空間的過渡,其院落雖為該民居住戶使用,但它更像是擴寬的“道路”,起著將兩側自由布置的民居連入主路的作用。

4 布局策略分析

獨特的山體地形使得鎮山村在民居的布局、民居單體的組合以及民居與道路的關系三方面都表現出了對于此地形的十分契合的呼應,從而造就出別具一格的傳統民居風格。不過鎮山村的獨特風格不是一個被動迎合自然的結果,而是人們適應環境和追求自主的權衡,這里有著受制于自然的局限,但更多的是從實際出發的務實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巧用。下面,將從以上提及的三個角度,分析鎮山村傳統民居風格的成因。

4.1 民居布局的考量

民居布局的因地制宜是為應對山地造屋的阻礙而無意識造成的。山地民居由于地形的限制使得建房時必須將斜坡處理為平地,這樣耗費頗多。實際的需求與地形的限制使當地誕生出一種既科學又合乎現實的處理方法,即僅辟出建造一棟民居單體所需的平地,并采用“挖”“取”“填”三位一體的山地建屋方式,使一棟棟民居在各自的基地上拔地而起。不過由于民居都為自建,并無統一的規劃,村落的格局不是規整方正的。誠然地形限制了房屋的建造以及村落的格局,但是也阻止了缺乏統一規劃的自建讓村落無序發展。由于每棟民居的建造并沒有抹去所在地形的特征,因此這些自建的民居都不知不覺地遵守著山體的形勢,自覺地形成了一幅因地制宜的獨特地域風格。

4.2 單體組合的適應

單體組合形式的差異是傳統民居分別適應寬闊地形與狹長地形的結果。鎮山村上寨山體開闊、坡度舒緩,雖然依舊受到地形坡度的限制,但相較而言只需較少的土石方作業便可獲得較大的平坦基地,以供建房,這樣的地形使房屋單體在平面組合時,其“一正兩廂”的基礎單元不僅可以縱向并排而布,亦可橫向發展,僅需轉向便可形成合院。因此,上寨出現的合院風格民居順應了上寨的地勢特征,用最經濟的方式化解了地形的制約。而下寨由于處在地形變化復雜,用地空間狹長的山坳,照搬上寨之法必然花費巨大,于是下寨各房屋單體便順勢而為,成就了中部并排布置四行聯排民居,兩側依山勢布置點式獨立民居的形式。采用對縱深距離要求較小的聯排式民居,將圍合成院落的房間全部縱向布置,這樣既沒有使房間數量減少,也適宜了在坡度較大且用地狹長的地形減少土石方作業的要求。在兩側坡度較大的山上,民居依勢布置,散落分布,除了為節約建造成本,還為呼應此處復雜變化的地形。

4.3 道路、院落的權衡

道路與民居院落的分離與融合是對用地多寡的取舍。上寨平緩開闊的地形,只需稍加處理,便可得到較充足的建屋用地,這樣一來,民居擁有了較大的主屋房前空間,不僅可以通過圍合形成院落,還為采用獨立的道路,將各民居連接起來的創造了條件,從而形成民居院落空間與道路交通空間“涇渭分明”的空間布局。而下寨由于嚴重的用地限制,使其回應地形不得不采用集約之法。多數民居取消院落,僅中部聯排民居保留,這些院落雖可供該院住戶生產生活之需,更重要的是兼具了道路交通之用,使其他民居與支路連接。這樣一種“公私混合”的空間,與上寨用院墻和院門界定出的清晰的公共交通空間與私人居住空間迥異,它們是上下寨結合實際使用需求,在權衡地形特征的限制性與解決方式的經濟性之后,得到的現實且科學的結果。相較于在較平坦的坡地上用清晰的道路空間和院落空間來編織上寨獨特的民居空間特征,用地局促的下寨將交通空間與房前空間合二為一便是合理之舉。

5 結語

鎮山村獨有的民居風格是對于所在地形因地制宜的恩賜,它透過民居的布局、民居單體的組合、民居與道路的關系,展示著鎮山村特殊的地域風格,成就著鎮山村景色旖旎的精彩。同時,這種風格并沒有因為村中大多數民居都采用了某種相似的處理方式而抹殺局部的具體地形的獨特性,鎮山村的傳統民居始終忠實地遵循著所在地形的起伏,使風格在統一的大秩序中總是擁有著務實而適宜的小特色。

[參考文獻]

[1] 黃丹,戴頌華.黔中巖石民居地域性與建造技藝研究[J].建筑學報,2013(5):107.

[2] 羅德啟.貴州民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因地制宜統一差異
相似與差異
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意味著什么?
淝水之戰
找句子差異
男女生的思維差異
在高中數學中滲透“解題差異論”的實踐研究
因地制宜 張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運用肝胃同治法治療乳痛癥經驗
統一方向 瞄準目標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統一理論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