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西部地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研究

2018-05-14 17:05查奇芬徐澤宇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城鎮化

查奇芬 徐澤宇

[摘要]在構建城鎮化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農業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之上,利用2007~2016年的數據,通過協調度模型對我國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城鄉協調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當前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等影響,同時農業現代化發展也受到這兩種因素的影響。建議西部地區,結合經濟發展情況探索促進城鎮發展的有效政策,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

[關鍵詞]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度模型;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9.27;F327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在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2%增長到2016年的57.53%,年均增長1.04%,突破50%的城鎮化門檻。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這種發展的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第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地區發展很不均衡:由于自然、歷史、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我國西部地區的城鎮化水平與農業現代化水平從總體上來講均低于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第二,各地區內部的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程度很不協調。本文利用2007~2016年的數據,對我國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的城鄉協調發展情況進行研究,以期望能在此基礎之上為推進西部城鄉以及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2 研究方法和指標體系

利用協調度模型計算城鎮化及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程度,必須保證發展步驟科學合理,發展節奏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要求。第一,對各省市自治區的發展水平進行調查分析,調查期間需要遵循科學化、可比性、系統化等原則,選擇18個城鎮化指標與15個農業化指標,結合因子分析的方式,計算出當前城鎮化發展綜合得分,同時也需要計算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標。結合兩個方面的發展,制定協同調度發展模型,計算協調度下城鎮化發展與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

首先是協調度模型計算,必須掌握協調度內容,協調度主要是整體與整體之間的協調度量,或者也可以表示整體內部與內部之間的協調發展。結合部分文獻對這方面的介紹與研究,將協調度計算進行簡潔化,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中,M表示城鎮化綜合水平指數,并且公式中農業現代化綜合發展水平以N表示,公式中的P主要表示兩者之間的協調進度。

其次是指標體系的確定。因為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必須實現協調,才能促進城市發展。兩者的協調發展包含多種因素,比如經濟、政治、文化、資源、社會等,保證系統科學的原則基礎上,必須準確、全面的調整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指標作為體系調整輔助手段,具體指標如下:

經濟發展類型:指標包含人均GDP、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二產業、第三產業GDP比重、居民消費能力;水平提高類型:指標包含人均財政收入、普通高中生的在校人數統計、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城鎮化增長率;生活便捷類型:指標主要包含單位人口擁有醫師數、人居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數、人均公路里程數、人均公共交通車輛數;環境優化類型:指標包含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清運量、人均城市綠地面積、公園綠地、清潔面積。

3 我國西部地區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實證分析

在建立了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之后,本文利用SPSS17.0對我國西部十二個省市自治區2007~2016年的數據統計,根據因子分析方法,獲得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綜合得分數量,掌握相關數據之后,根據協調度計模型展開計算,確定年份協調度變化,最后對計算出來的協調度進行縱向分析和橫向分析,從而使得對問題的分析更為全面。

3.1 縱向分析

縱向分析的目的在于從縱向的角度來觀察我國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2007~2016年,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情況劃分具體類型,介紹如下:

第一種類型,主要包含內蒙古、新疆與四川。省份在2007~2016年之前,協調發展較為理想,屬于優質協調型。尤其是城鎮化發展提升明顯,現代農業化與其協調發展。比如四川省,因為其自身地勢優勢,水源非常充足,加上雨熱同期,所以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二種類型主要包含陜西、廣西、重慶等地,這些地區其協調性變化明顯,基本處于中高度階段。比如陜西與重慶,相繼出現了優質協調情況。特別是重慶市,在2004~2008年間,積極實施“星火計劃”“科技興糧戰略”等,為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奠定基礎。第三種類型包含寧夏地區。該地區在發展的十年之間,協調性相對變化不大,處于中低層階段。因為地區性特點,維度較高,加上氣候比較寒冷,所以農作物生長期限較短,加上經常出現風沙等惡劣天氣,所以大規模農業生產發展緩慢。第四種類型中,主要包含西藏、青海、甘肅以及云南、貴州等地,這些地區協調度較差,屬于失調型。尤其是城鎮化發展與農業現代化建設,不管是技術還是發展階段都比較緩慢,存在很多嚴重失調問題。比如云南省,因為地貌類型為喀斯特,導致農耕面積較少,不能滿足機械化發展需求,嚴重阻礙現代農業化的進步。

3.2 橫向分析

所謂橫向分析,主要是針對2016年期間西部地區城鎮化發展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為基礎,分析當前的農業發展現狀。從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地區各省份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的最新情況,以便對癥下藥。

根據表1數據統計,可以發現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發展中,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管理緊密,并且具體發展線條分析能夠總結出以下幾點:

首先是西部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發展中,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發展速度不同,并且協調程度也存在差別。比如從地勢發展上來講,城鎮化發展明顯從東往西不斷下降,農業現代化協調程度也不斷降低。如果從經濟發展水平上分析,其中相對發達的經濟地區,例如內蒙古、重慶、陜西等,這些城鎮化、農業化發展相對協調能力較高,但是針對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比如青海、甘肅、云南等,發展協調性非常不理想。從這一發展方向對協調性進行總結分析,發現地理位置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關系緊密,農業協調發展受到其影響,不斷出現變化。

其次是省份經濟發展中,發展能力或者發展水平高低的影響,并不會直接影響地區城鎮化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進步,并且對經濟協調能力的影響也是間接作用。針對當前西部經濟發展來講,相對比較發達的經濟地區,其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并不一定最理想,比如說當前的重慶省,其在2015年期間人均消費GDP是西部經濟發展的第二位,但是其協調能力卻屬于中等階級。亦或是廣西地區,雖然人均消費水平不高,但是城市發展協調度卻屬于優質類型。針對這些方面的研究分析能夠發現,經濟發展水平只是屬于城鎮化發展與協調能力的影響因素,但是并不是直接影響因素。再者是協調度的確定,對城市發展與現代化進步來講,屬于發展指標,并不會直接促進城鎮化發展或者農業現代化進步。城鎮化進步要求不斷協調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等,城市協調度為城市發展指引方向,幫助城鎮認清發展中的不足,具有針對性的改善城鎮問題。

4 結論及建議

文章針對當前的城市發展與建設,著重對我國西部十二省市自治區進行城鎮化建設,同時分析其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結合上述研究內容,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優化城鎮化發展結構,必須從以下兩點進行創新。

必須結合西部發展與經濟基礎,制定適合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政策,尤其是當前的農業現代化發展,相比較城鎮化發展落后,必須加大對城鎮發展資金與科技方面的支持,并且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真正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同時還需要針對城鎮化發展比較落后的城市,加快城鎮化發展力度,促進企業發展轉型,提升城鎮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力度,吸引更多高科技人員投入到城市建設中,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是從西部地區城鎮化建設與農業現代化協調角度進行完善,調整西部省份城鎮化發展結構,統籌城鄉規劃發展模式,滿足西部發展需求,調整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得到多元化城鎮發展類型。

[參考文獻]

[1] Can-Ming,Cao,Jin-Jun,Duan.Empirical analysis on impact of FDI o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ostal areas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15,8 (02) :1917-1922.

[2] Sylwester,Levin.Foreign Aid and Urbaniz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2012,7 (02) :153-166.

[3] Tang,Kaijiang.Industrial-Organization-Transformation-Orient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Interac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1,6 (05) :29-40.

[4] 李愛民.中國半城鎮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37(04):80-91.

[5] 陳錫文.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三農”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6):4-11.

[6] 趙麗欣,王青青,李輝,等.城鎮化問題對三農問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14(12):201-213.

[7] 曾福生,高鳴.中國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協調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現代農業視角[J].中國農村經濟,2013(01):24-39.

[8] 韓秀麗,張莉琴,李鳴驥.經濟增長方式對西北城鎮化發展的影響研究——基于甘寧青新蒙1998年-2012年地級市PanelData的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5(03):75-81.

[9] 張紅宇,張海陽,李偉毅,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目標定位與改革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15(01):4-13.

[10] 辛嶺,蔣和平.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和測算[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0(06):646-650.

[11] 楊萬江.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及中國農業發展的國際比較[J].中國農村經濟,2001(01):12-18.

猜你喜歡
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人口老齡化與經濟協調發展探究
貫徹新的發展理念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以協調的發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鎮化建設研究
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內涵與實施策略研究
2016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在發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