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委會提升基礎醫學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探索

2020-09-02 06:47秦玉龍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基礎醫學綜合能力

摘要:基礎醫學班級委員會是基礎醫學學生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組織,在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巨大作用。以鄭州大學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為例,分析并探討了基礎醫學學生綜合能力的不足、基礎醫學班委會提升本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途徑和方法,為現代基礎醫學綜合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班級委員會 基礎醫學 綜合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50-03

進入21世紀以來,基礎醫學的快速發展,使得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發生了重大變革和突破,同時也對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1]。2018年國家多部門印發的《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首次將基礎醫學學生列為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對象,力求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思想高地。

目前,我國有多所高校開設了五年制的基礎醫學本科專業,皆在培養掌握生命科學、醫學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能,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綜合型創新人才[2]。在基礎醫學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方案中,眾多高校采用的是班主任及指導教師負責制[3]。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基礎醫學班委會只是機械地完成班主任和導師傳達的任務和要求,班主任和導師的“嚴管嚴控”使得班委會難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發揮自主管理的作用。實際上,班委會在提升基礎醫學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存在巨大潛力,甚至可以事半功倍。

一、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的不足

(一)基礎理論知識掌握的不足

研究發現,眾多高校教師在給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授課時,仍然采用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4]。顯然,這忽略了基礎理論知識對于基礎醫學學生的重要性,使得他們在面對生理、生化等眾多“晦澀難懂”的基礎課程和龐大的知識體系時,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消化”。此外,許多教師在講授基礎課程時照本宣科,不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交叉性,忽略了理論聯系實際,以至于學生在學完一門課程后容易遺忘,很難完全把握。

(二)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學習的不足

受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等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和學生對公共英語的重視程度普遍高于專業英語,事實上兩者在知識體系上有著巨大的差異[5]?;A醫學學生課程普遍繁重,學生常把重心偏向專業課,從而忽視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專業英語。優質專業英語教師和教材的缺乏、教學時間的不足、教學方法的單一、復雜的英語詞匯也是限制專業英語學習的壁壘[6]。加之缺少配套的專業英語訓練,學生往往只是對詞匯語法的簡單記憶,并不清楚它們的實際用法。

(三)文獻檢索及閱讀能力的不足

快速獲取并理解文獻是科研工作者的第一要務,因此高校會專門為基礎醫學學生開設一門《文獻檢索課》,介紹常用生物醫學數據庫、文獻檢索策略、科技查新和查重等內容。但是,文獻檢索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短短幾周的檢索練習很難讓同學們掌握其中的精髓。獲得精準快速的文獻閱讀能力不僅需要全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超高的專業英語水平作支撐,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缺少接觸專業文獻的機會,很多學生盡管認識到文獻閱讀的重要性,卻無法有效提升閱讀能力[7]。

(四)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的不足

目前,我國基礎醫學本科教育的重心仍然在于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驗技能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枯燥的理論知識難以激起學生的科研興趣。此外,繁重的學習任務使得學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科研實踐上。即便參與了大學生創新實驗等科研項目,由于缺乏實驗技術的訓練和導師的指引,學生很難把握實驗流程的完整性和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最終導致實驗課題不了了之[8]。這種“填鴨式”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缺乏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導師怎么說,學生就怎么做,難以適應日后高標準、嚴要求的科學研究和基礎理論教學活動。

二、班委會提升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基礎醫學班級委員會(以下簡稱為基礎醫學班委會),由班級學生干部組成,是在班主任、輔導員的指導和監督下,學生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組織[9]。如今的班委會除了需要完成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外,還承擔增強醫學人文情懷和培養科研創新意識等義務。以鄭州大學五年制基礎醫學專業為例,分析并探討基礎醫學班委會提升本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途徑和方法。

(一)促進基礎理論知識的自主性學習

全面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是開展教學、科研活動的前提和基礎,生理、生化等基礎課程的自主學習為基礎醫學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了保障。班委會應采取多項措施來促進學生自主性學習:

1.建立班級學習資料庫

班委會組織班委搜集整理各專業課PPT和學習資料,并分類上傳至百度網盤,以供同學們及時鞏固復習。

2.建立課外學習小組

班委會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5—6人,并安排一名品學兼優的同學任組長,執行組長負責制,負責學習計劃的制定、任務的分配、作業的收取、問題的解答等工作,營造共同學習的氛圍。班委會對課外學習小組起領導和監督作用。

3.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

班委會邀請多位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分享學習技巧和心得體會。通過以上措施,基礎醫學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自主學習能力、專業課成績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班級的學習氛圍也逐漸改善。

(二)注重公共英語與專業英語的差異性學習

寬厚扎實的公共英語基礎是專業英語學習的保障,前者主要側重于日常的英語交流,而后者則側重于文獻閱讀、學術交流、成果匯報等科學研究領域。

1.公共英語水平的提升

班委會采用建立英語角的方式,每天早晚約定時間、地點背誦單詞和鍛煉口語,由班委負責對每日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監督審查,并設立適當的獎罰措施。班委會每周加強學生英語聽力的訓練,并鼓勵班內同學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批改網杯”英語寫作大賽等賽事,以促進聽、說、讀、寫能力全方位的提高。

2.專業英語水平的提升

班委會為班內學生整理了一份由醫學英語詞匯、語法、閱讀技巧組成的學習資料,同時增設專業英語課外特訓活動,由班主任節選難度適當的英文文獻片段供大家進行專業英語的拔高練習,并每周安排2—3位同學匯報文獻。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也為后續英文文獻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三)提升快速精準的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

文獻作為知識記錄、積累、傳播和繼承的重要媒介,在科學研究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浩如煙海的文獻數據庫中,想要快速精準地獲取和閱讀文獻需要持之以恒的練習。學期開始前,班委會和班主任會給每個課外學習小組分配一個科學前沿內容,讓學生模擬完整的課題選取和論證過程,即大量的文獻檢索和閱讀過程。在了解過如何使用PubMed、Web of Science等生物醫學數據庫快速檢索文獻、如何使用Endnote管理文獻后,班主任演示了具體的科學選題及其論證過程。班委會根據各組的完成情況,每周安排一組成員以PPT的形式對選取的課題進行匯報,并分享論證過程中有關文獻檢索和閱讀的收獲與不足。匯報結束后,班主任對小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其他組成員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通過一學期的鍛煉,基礎醫學學生已經可以基本掌握常用中、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及課題選取和論證的基本流程,文獻檢索及閱讀能力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四)促進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一直是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能力培養的核心,這既是基礎醫學專業的需求,也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0]。只有擁有創新科研能力的基礎醫學人才才能適應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為新世紀創造出更多的新信息和新技術?;A醫學班委會通過多途徑、大范圍、高質量、深層次活動的開展來長期促進本專業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1.組織參觀實驗室,聯系科研導師

基礎醫學學生初入醫學殿堂時,對科研滿懷憧憬。為了揭開科研的神秘面紗,班委會組織參觀生化、免疫等實驗室和基礎醫學實驗公共平臺,邀請教師介紹各教研室的基本情況、研究方向、科研成果、臨床轉化等內容,并對各實驗室進行輪轉,讓學生切身體會基礎科學研究對人類健康做出的巨大貢獻,培養學生了解科研、參與科研、探索科研的興趣。參觀完院系所有實驗室和科研平臺后,班委會匯總了學生心儀的教研室和導師,并聯合班主任,整理出學生和指導教師信息表,由導師和學生進行雙向選擇。

2.參加學術報告會,組建學術沙龍

參加學術報告會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掌握科研進展、獲取前沿資訊。班委會根據班內學生興趣,精選出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在校內舉辦的各類講座,并組織學生聽講,要求學生會后以PPT的形式匯報自己的收獲感悟。起初學生很難聽懂報告會中的內容,但由于長期受到這種學術氛圍的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科研思維,逐漸領會了學術報告會的精髓。班委會也會根據學生的建議,邀請學院優秀教師開展學術沙龍,與學生面對面進行學術交流、分享科研新聞,并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學術問題。

3.協助申報大創項目,鼓勵參加學術競賽

大學生創新實驗是基礎醫學學生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之一,旨在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并得到學生的廣泛參與。2019年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共有81項大創項目,其中國家級大創5項,省級大創8項。在立項期間,班委會積極響應學院“投身創新實踐”的號召,倡導學有余力的同學積極參與科研項目,在導師的協助下,完成課題。并及時發送相關通知,協助班內學生準備有關申請材料,保證項目的成功申報。班委會還要隨時關注“全國大學生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挑戰杯”等賽事的信息,鼓勵符合條件的學生組隊報名參加。

三、結語

實踐研究表明,班級委員會對基礎醫學專業本科生綜合能力有提升作用,加強了基礎理論知識、公共英語、專業英語的學習,提高了文獻檢索和閱讀能力,培養了科研素養和創新意識。但是,在眾多高校中,應用基礎醫學班委會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方法的仍然是鳳毛麟角。此外,如何組建優秀的基礎醫學班級委員會、如何加強對基礎醫學專業優秀班主任和指導教師的選拔和培養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黃國瓊.生命科學發展前沿對醫學教育的影響[J].醫學與哲學,2014,35(1): 18-20,30.

[2]孟黎.基礎醫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發展研究, 2006,23(1): 29-31.

[3]趙海燕,周伯玲,鄭彩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班主任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0,28(3):33-37.

[4]于潔,閆景瑞.基于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基礎醫學專業學生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229-230.

[5]傅堤.高等醫學院校英語教學中基礎英語與醫學英語銜接問題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2(4):36-69.

[6]劉劍凱,趙曉東,洪敏,等.提高基礎醫學專業英語教學[J].醫學教育探索, 2008(11):1178-1179.

[7]李榮珊,王玉玫,王銀松,等.本科生專業文獻閱讀能力的缺乏及培養[J].藥學教育,2012,28(6):29-32.

[8]羅自強,秦曉群,王曉晟,等.基礎醫學階段大學生創新教育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基礎醫學教育,2017,19(8):639-642.

[9]楊娟霞.論大學班委會在班級自我管理中的作用及策略[J].農家參謀,2017(21):173.

[10]薛紅,劉曄,錢睿哲.基礎醫學專業本科階段科研素養的培養現狀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1):1003-1005.

責任編輯:趙慧敏

[基金項目]鄭州大學學生工作項目(2019-XS-025)。

[作者簡介]秦玉龍,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基礎醫學教育。(指導教師:徐琰)

猜你喜歡
基礎醫學綜合能力
情景式模擬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基礎醫學綜合設計性實驗的探索與實踐
基礎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
利用廢舊生活材料 培養設計創造能力
初中作文教學方法簡析
項目教學法在建設項目LCM課程實訓中的創新應用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TBL教學在基礎醫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總結
網絡考試系統在基礎醫學綜合考試中應用探究
基礎醫學自選實驗的初步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