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教育在大學體育課中的價值與推廣策略

2021-11-12 01:13馬群
文學天地 2021年7期
關鍵詞:民族精神文化傳承價值

馬群

摘要:中華武術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保存、保養、體認生命的獨特方式,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在文化強國的建設征程中,中華武術的傳承、保護和弘揚是實現文化復興的堅實基礎。學校作為集教育、科技、衛生和體育等于一身的人類文明的傳習場所,在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尤其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武術走進校園是實現武術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有力措施。而武術強身健體、磨練意志、道德培養、精神塑造等方面的價值則可以推動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工作進程。武術進校園可謂是一舉多得、多方受益的明智之舉。

關鍵詞:高校武術;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價值

引言

武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當代大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都能建立對武術的向往,這給高校體育武術教育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武術教育價值已經趨向多元化,如何利用高校教育資源優勢、將武術教育價值最大化、弘揚民族精神成為現階段國內高校武術課程的重要課題。武術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武術教育的價值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這也說明武術教育在現代化教育中具有相應的價值和地位。

1武術教育的時代價值

武術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背景下武術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內容的豐富性和文化的民族性上。內容的豐富性主要體現在德、智、體三個方面:第一,武術教育深受傳統文化教育的影響,指武術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逐漸形成的道德規范以及習武者自身的個人修為;第二,武術教育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豐富自身修養的過程,這對于習武者的心智乃至悟性有很大的幫助;第三,武術有強身健體及調節心理的作用。文化的民族性主要是指武術具有弘揚民族精神、傳遞民族文化的作用。另外,武術在文化傳播與國際交流當中能夠擴大中國的影響力,提高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并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高校武術教學體系的發展現狀

高校武術教學主要指的是全日制在校大學生所接受的一種以公共武術教學為主的技術教育,當前學生上武術課的基本方式通常分兩種,包括大一基礎課和大二選項課,大一授課內容有武術基本功、基本動作和初級拳術等,大二授課內容以刀棍等器械為主,每個學期的春季有四周的體育基礎理論,并未涉及武術專項知識的講授。一些學校將提高學生武術運動水平,增強防身自衛能力,促進身心和諧健康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較為重視實踐技術層面,學生只是一味的在室外課堂的師生互動中模仿具體套路動作,由于受教師、學時、教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學生對自覺學習武術文化理論知識的態度淡漠,傳統武術文化教育缺失現象日益凸顯,校方未真正意識到傳承武術大業的重要性,忽視了對武術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傳播,因此今后將武術文化的內涵根植于學生的靈魂深處是武術教育體系改革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

3改進我國武術教學的措施

3.1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化學生的身體素質,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是武術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武術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按照不同學生的特點,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校武術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教師在教授武術套路時,可以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動作,或具有一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動作,通過理論講解并與學生實戰演練,激發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再學習其它簡單動作,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可以樹立學生學習武術的信心。

3.2培育優良師資,提高專業師資力量

教師作為課程教育的實施者,與學生直接接觸,教師本身專業素養決定了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對于高校而言,如果要優化本校武術教學水準,保障學校武術教學的成功開展,那么可以利用學校和社會的相關資源提高教師資源的引入和培養。根據教學計劃的要求,對武術教師定期進行專業的培訓和審核,不僅要強化理論知識的學習,更要注重專業技術的培訓,從而提高教師在日常課程教學中對技術動作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正確演示指導。此外教師本身應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虛心請教具有較強專業學識學者或領導,敢于創新傳統教學模式,逐漸增強自身專業素質,為推動學校武術教學課程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3.3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

確保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前提是課程的多元化。比如增設跆拳道、擊劍、散打等課程,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并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身心發展特征,將課程內容進行分層次、分階段、分目標設置,給學生提供公平參與運動的機會,也有利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另外,可以多組織武術課外活動,增加和武術社團及武術協會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有展示所學內容的平臺和機會。還可以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實施教學,教師通過公眾號、互動平臺等拓寬教學途徑,吸引學生學習武術。

3.4加大對武術教學的投入,建立健全基礎設施

目前高校推動武術教學高效發展,就需要提高對武術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武術活動設施的投入,健全優化教學場地以及各類器材設備,逐步達到武術課程的基礎需求。武術場地,例如,地毯的軟硬程度,尺寸以及鏡面的布置一定程度上保障武術課程的教學安全和質量。器械設備無論在種類或數量上的完善都有利于在教學過程中豐富學生進行更高質量的武術練習。高校要提高對武術教學認識,健全完善各類基礎設施,為保證學校師生有效進行武術課程教學提供一個優質的教學條件,從而推動高校體育教學進一步發展。

3.5推行武術產學研的培養模式

武術的培養模式是武術專業學生升學就業方向的指南,只有在學校學好自身本領技能的學生才能快速融入市場形成行業競爭力。但是,單純的學校教育使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高校應采用產學研的教育培養模式,培養應用型人才。一些學生在高校學習專業技術后,被派遣到社會需要的武術俱樂部、學校等經營單位,進入社會后發現學校在課程開發方向出現的矛盾,了解社會需求再回到學校,接著接受教育學習,做出學習改進,發現了問題,進行相關總結和研究以后再回到社會中進行實踐鍛煉。我們在社會鍛煉與學校相互培養的模式雖然復雜,但我們的培養目標不就是為了培養適合社會的實用型人才嗎?這樣的學習模式能使學生快速適應社會,在以后的學習中更準確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缺陷。在交流中也便于用人單位找到符合自己單位實際需要的人才,既解決了學生就業中面臨的技能缺陷和社會競爭力弱的缺陷,也對用人單位招聘篩選起到很大的幫助,面對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有側重點,不斷適應未來武術發展的現實趨勢和社會新型武術人才的需要。社會新型武術人才的必要性是通過不斷改進教育內容,改變單一的學校培養方式,培養出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結束語

總之,新時代大學生武術教育的價值體現是以武德樹人為基礎,基于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為行動指南的不斷認知和發展,高校武術教育可以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參考文獻

[1]劉會.高校武術教學中現存主要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9(06).

[2]楊惠寧.關于大學武術教學的創新研究[J].中華武術研究,2019(09).

[3]楊文新.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教改措施[J].讀書文摘(中),2019(08).

[4]辛茹澤.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與教學措施[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

[5]李智華.高校武術教學與改革的調查研究[J].才智,2019(11).

猜你喜歡
民族精神文化傳承價值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淺析古詩文中蘊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