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路徑探究

2021-12-16 17:12邱永明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教學質量小學數學

邱永明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構建情境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可以快速地融入到課堂活動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擺脫學習困難。讓學生在逐漸地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法擺脫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迎合了當今時代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59-02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ing,an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must constantly change their traditional teaching concepts. Us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s to construct contextualized teaching,stimulate students' potential,mobilize students' imagination,so that students can quickly integrate into classroom activities,become masters of the classroom,and help students get rid of learning difficulties,let students develop good study habits in the gradual learning process,and build an efficient primary school math classroom.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gets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mobilize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and caters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urrent era.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The quality of teaching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小學數學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展開課堂教學,使學生可以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展開對小學數學抽象概念的學習。因為小學生的心智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關鍵階段,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特點。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動態,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地探究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養成數學思維,運用數學思維去解決問題,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1.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并沒有有效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以完成基本教學目標,但是沒有迎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小學生年齡雖小,但是其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利用生活情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得學生學習的內容更貼近于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數學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工具之一,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教師要改變學生對數學以往錯誤的觀點,要讓學生真正地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生活情境法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一個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展開學習理論知識,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讓學生真正地明白學習數學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實際當中的問題。數學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元素,學生要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中掌握數學知識的邏輯思考方式,最終達到應有的教學目的,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

例如,教師在講解“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內容時,可以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有余數的除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如果媽媽拿了十元錢出門買蘋果,每個蘋果兩元錢,十元錢能買幾個蘋果?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展開這一問題的探討和分析,很多學生會說十元錢可以買五個蘋果。教師再問那十一元錢可以買幾個蘋果,很多學生會說可以買五個蘋果,但是會剩一元錢。通過這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去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逐漸地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真正的意義和設立的目的。

2.利用實踐活動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實踐活動情境教學法是情境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相結合,讓學生親自操作一些實踐活動,從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最終真正地熱愛上這門學科。通過實踐活動教學法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實踐活動。教學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制訂教學計劃,且不可以偏離教學主,偏離教學主題的實踐活動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過于混亂,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動態,展開實踐活動情境教學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活動的創設,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小學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起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學中玩兒,在玩兒中學。實踐活動情境教學法符合當今時代發展的需求,新時代要求培養全方位、高素質的創新實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來。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思考方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被動式的教學方式轉化為主動式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將兩者進行有機的結合,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不僅僅是停留在抽象理論知識的學習里,還可以結合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例如,教師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知識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身邊的環境,根據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鐘表,自己動手做一個鐘表。學生動手做鐘表的過程也是獨自思考和觀察的過程,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中的鐘表,從而了解到鐘表的性質和每一個指針所代表的意義。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大膽地探索和發現。對于學生在制作中產生的問題,教師要給予耐心的幫助和引導,使學生逐漸地擺脫學習困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由此可見,實踐活動教學法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也符合當今時代發展需求,應和當前的教學目標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并且把握住了“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內容變得更為具體詳細,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吸收。

3.利用游戲情境,增強學生的數學體驗

游戲教學法是常見的情境教學法模式之一,其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解放學生的天性。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刻板,教師往往沒有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制訂教學計劃,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運用游戲情境教學法,可以通過學生親身實際的體驗,從而真正地熱愛上“數學”這門學科。教師在展開情境教學法時,要注意結合適當原則,過度運用游戲情境教學法會使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思維混亂的狀況;而適當地運用游戲情境教學法,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使學生可以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展開對小學數學的學習。游戲情境教學法,可以增進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幫助學生養成數學思維邏輯能力,改變學生對以往數學知識的錯誤認識。很多教師通常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學習處于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沒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新時代要求教師展開個性化差異教學,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心理動態,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以及學習習慣,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動態。為了進一步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在引用游戲情境教學法之前,要先進行充足的課前準備,考慮到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清晰的教學思路。

例如,教師在講解“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編著一首兒歌,讓學生帶著兒歌展開對退位減法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便于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加深對退位減法的理解,并且還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動態,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制作一些減法的卡片,教師隨機抽出兩張卡片組成一道習題,從而展開退位減法內的練習,也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學習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參與到退位減法的練習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使學生真正地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主人。

4.利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引導學生形成一種新的創新性思維,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性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模式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強,且可以結合所學習的知識去延伸學習內容,而有的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面對這種學生時要以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為前提,對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創設問題的難易程度也要考慮到每位學生的不同情況而制定不同層次的問題,對于基礎知識相對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在鞏固原有的知識內容前提下,對問題的難度進行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也是數學思維建立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思考模式,利用教學內容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預習,最終達到其應有的教學目的;利用問題情境開展探究式的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5.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地轉換思維方式,利用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皵祵W”這門學科具有相對的抽象性,教師要抓住學科的特點,利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更清晰易懂地理解抽象知識,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展開主動性學習,真正地成為小學數學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董明明. 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06).

[2]宋霞. 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探究[J].才智,2020(25).

[3]卞華. 運用情境教學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路徑探索[J].內江科技,2020,41(06).

猜你喜歡
情境教學法教學質量小學數學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線上直播的教學質量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小學英語課堂情境教學法探討
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