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息化理念下的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

2022-04-21 03:43李強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互聯網核心素養

李強

摘要:伴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網絡教學模式也逐步走進教師的視野,為學生的歷史學習帶來了方便。在中學歷史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豐富的課余歷史知識,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而網上大量的學習資源則能使歷史教學順利進行。將互聯網+教學模式引進到歷史教學中,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充分利用網絡進行歷史教學。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歷史;核心素養

前言

歷史核心素養是學生學習初中歷史知識后,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而形成的史學思維與能力。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學生不斷地積累、理解歷史知識。利用互聯網能提高歷史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從而更有效地實現歷史教學目標。

一、利用互聯網延伸歷史學習

史學是建立在前人留下的文字記錄之上的。長久以來,學生都忘了歷史事件。學歷史的時候,學生無法理解某些古老的事件和對象。在這個時候,老師要運用網絡、多媒體,用視頻、圖象、音樂等方式來講解歷史知識,學生們身臨其境地感受當時發生歷史事件的種種影響。與教師口頭展示相比,多媒體讓學生感覺更加直觀,利用多媒體,學生可以逐步發展較好的理解與知覺。使用多媒體也能營造出適合歷史學習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提高歷史課堂學習效率。老師也可以用多媒體來擴展學生的課外歷史知識。教師可與教材聯機查找有關教材,從中,中學學生就能對歷史背景及更多的歷史事件有較全面的認識,學生通過擴大課外知識,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文本內容,對歷史學習的動力和求知欲也日益增強。

二、建立師生網絡互動平臺

初中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是無法和教師進行及時交流。同學們在完成歷史作業、課后復習歷史時,遇到的問題無法及時與老師聯系,造成學生困惑累積,最終無法跟上老師的歷史教學步伐,學習歷史的熱情大大下降。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師生互動平臺,通過班級群及各種聊天平臺實現師生實時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與交流,給予學生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空間與機會。教師也可根據學生聊天記錄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弱點,可在學生討論時加入幾個要點,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答案。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能夠體會到討論歷史問題的快樂。另外,網絡溝通也能把課堂學習擴展到課外活動中,使學生學會學習。

比如,老師可為學生設定“絲綢之路對中國的影響”等話題,并在網上進行討論。初中生的思維可能是消極的,也可能是正面的。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討論時參考書本和材料。在網上討論中,學生更愿意參與交流互動,交際過程中,學生們的想法產生了沖突。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們可以相互學習彼此的優點,并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通過探討和探究,學生能學到大量關于絲綢之路的歷史知識,培養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通過這一探討,可明顯提高學生的核心歷史素養。

三、創設問題情境輔助教學

創造問題情境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熱情,是增加師生互動機會的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卮饐栴}能讓學生有成就感,為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肯定,學生將積極舉手發言,激發他們的歷史學習潛力。老師可根據課堂提問,要求學生預習課文,并在網上張貼提問。

例如研究秦漢這一時期時,老師可以提問:秦朝是如何統一中國的?統一中國之后,秦提出了什么制度和措施?秦的統一對后世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通過提問環節,讓學生準備好自己的教學內容,在提問的情境中提高他們的自主性和歷史性,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總而言之,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歷史學習的重要環節。對學生來說,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歷史綜合能力,它要求教師通過網絡技術、多媒體、網上溝通、問題情境等,不斷創新歷史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四、增加史料,促進歷史思維

中學歷史教學的目的,不只是使學生單純地認識歷史事件,而是通過系統地學習歷史知識,使學生深入探究歷史事實的原因,在逐步培養學生總結歷史知識的能力,使學生充分認識歷史發展規律。通過“互聯網+”平臺查詢大量教科書以外的知識,能使學生在內容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歷史事實。教材一直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圍繞教材開展的教學活動符合中學歷史課標要求。但是,不應該被課本所束縛,而是要打破束縛,拓展教學,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在網上教材的補充下,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思考不再只是片面的理解,而將各種不同的因素結合在一起,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概括歷史規律。

五、強化時空觀念,建立大時間軸

“時間-空間”概念也是中學歷史教學的核心內涵,它是指歷史事物在一定時空內的關系,能在學生思想上形成一種整體秩序。發展學生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是發展學生歷史能力的重要途徑。要重視對學生時間和空間概念的發展,全面提升其歷史核心素養。教師能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設定時間表。每學一次歷史知識,他們就把這一點放在時間表上。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平臺搭建時間軸,不間斷地填寫內容,與學生共享時間軸。同學們還可以參照時間線進行課外學習,熟悉時間線上的內容,逐步形成一種強烈的時空概念。比如,五四運動就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但是,引起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是巴黎和會談判的失敗,使中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困境。這有利于五四運動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學生在記憶過程中了解客觀背景,對歷史事件有較全面的思考和認識,并能鍛煉歷史時空觀。

六、訓練史料證明和培養家國情懷

中學歷史教學中,史實證明即為史實,并以實史為證。老師可對歷史資料進行分類,既可作為歷史資料,又可作為不同時期的歷史資料。有些攝影資料、文字資料可為史實作佐證。通過網絡+教學環境,使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充實、擴展史料內容,提高學生對史料真偽的判斷力,為學生收集歷史資料,使學生從教師所提供的史料中,提煉出有效的資料,重新建構歷史,把家國情結融入其中,讓學生感受到各個朝代的興衰。在史書上,有許多民族英雄的傳說,如林則徐、岳飛、文天祥等,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流傳至后世,其愛國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民身上。如此探索歷史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較好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人文情感,學生不應只從歷史中學習知識,更應從中體會其內涵。

例如,學鴉片戰爭時,老師在介紹新課程時給同學們放了一段關于鴉片戰爭的影片,使同學們對《鴉片戰爭》的慘烈和背景有了大概的了解。教書中,教師可敘述當時因鴉片造成家破人亡、經濟不景氣的真實事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操,促使學生主動勾畫課文內容,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教師還可以在這門課上增加更多有關林則徐的故事,使同學們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和英雄人物的偉大。通過這一教學,學生能夠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與必然性,更能感受到祖國所歷經的滄桑巨變與延續至今的偉大。

結語

總而言之,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初中歷史學習的重要環節。對學生來說,核心素養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歷史綜合能力。它要求教師通過網絡技術、多媒體、網上溝通、問題情境等,不斷創新歷史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而這也是新時期歷史這門學科新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彭中葉.互聯網+時代下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路徑探究[J].情感讀本,2019(21):80.

[2]馬秀蘭.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究[J].新課程,2021(14):36.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互聯網核心素養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