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發展理念的哲學意涵及實踐向度

2023-04-28 12:42劉孟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人民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綠色發展理念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為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一條綠色的、低碳的發展之路。綠色發展理念是為了實現永續發展而主動展望現實生活及其未來發展趨向的理論成果。綠色發展理念是對人類實踐活動生態化趨向的標示與明晰,通過激發主體的行動自覺來規范主體的行為,使得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呈現出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辯證統一。這種以綠色為導向所推動的發展,祛除了盲目性與不合理性,是為理性的力量推動下的、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增長的綠色化發展。綠色發展理念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旨歸,它并非以抽象的價值及其規范引導人民的簡單說教,而是直接落實于生態文明建設之中,在真實的實踐活動中檢驗與確證自身的科學性與真理性,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愿景的實現。

關鍵詞:綠色發展;人民;生態文明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03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6-0015-05

生態問題是人與自然和諧狀態破裂的一種表征,意味著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是被盲目性力量所驅使的、是不合規律性的惡性互動。在傳統發展模式下,對經濟發展的狂熱追求使得人類將生態環境置之不顧,以生態破壞為慘痛代價來換取經濟增長。這種建立在犧牲與損害自然基礎上的發展,是極具破壞性的“黑色發展”,不僅無法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反而使得二者走向對立,進而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崩潰與破裂。而綠色發展理念則將發展與生態保護有機融合起來,主張在自然界承受閾值內開展合理的實踐活動,力求實現人與自然的互惠共贏,以全新的戰略性思維實現了對傳統發展模式的突破與超越。

一、綠色發展理念的哲學意涵

傳統發展模式被斥責為將發展與生態保護割裂甚至對立起來的“黑色發展”,而綠色發展理念則是在反思傳統發展模式主導下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慘遭破壞與掠奪的境況之后所提出的理論創新,具有豐富而科學的理論內涵。這種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范式,摒棄了犧牲生態換取發展的思維模式,拋卻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短視行為,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旨歸,是真正以“綠”為底色的發展。

1.“綠色”與“發展”和解是主體運用綠色發展理念處理矛盾的實踐范式

綠色發展理念是綠色與發展的有機融合。在綠色發展的范式中,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彰顯為以綠色為導向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有機統一的良性互動。綠色與發展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兩難抉擇,發展不再是肆意榨取自然資源、盲目犧牲生態的發展,不再是癡迷于經濟增長而無情拋卻生態環境的發展,而是轉變成經濟增長與生態保護統籌兼顧、協同并進的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促使發展與生態保護從二元對立走向并駕齊驅,使得綠色成為發展的本質規定及其內在要求。這種轉變凸顯出對人類長遠利益與永續發展的深邃思考,更彰顯出鮮明的人民立場。綠色發展理念重在解決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問題,而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以“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形象表達對發展與綠色的關系展開了深刻詮釋,著名的“兩山論”即是其對二者關系理路的生動詮釋。在《之江新語》中,兩座山關系演進的邏輯遞嬗得以顯現與明晰?!坝镁G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1]是傳統發展范式下竭澤而漁式的錯誤思路;“既要金山銀山,但是也要保住綠水青山”[2]則是破除與拋卻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而倡導生態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并駕齊驅式的邏輯理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3]則是精準把握發展與生態保護內在統一關系、凸顯二者間辯證轉化關系的戰略性思維。綠色發展理念與“兩山論”均是對發展與綠色關系的精準把握與科學闡釋,均彰顯出對傳統發展模式的轉變與超越。

第6期劉孟男:綠色發展理念的哲學意涵及實踐向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2.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主體運用綠色發展理念對“度”的客觀把握

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最終指向,綠色發展與非綠色發展得以區別,生態文明與生態野蠻、生態危機得以區分。綠色發展理念旨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恩格斯早已對二者的內在統一關系進行了確指與闡述。馬克思清晰地認識到“人靠自然界生活”[4]的客觀事實,并宣稱人能夠“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5],即人能夠以實踐為中介改造自然。而在傳統發展模式下,人類在物質利益的誘惑與驅動下所展開的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卻呈現出不合理性與盲目性,“過度吮吸自然”[6]以謀求經濟增長,以至于攪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狀態。在談論人類犧牲生態換取發展的無知之時,在談及人類沉浸于經濟增長的喜悅之時,恩格斯早已經坦誠:“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7],人類必然無法規避被自然界懲處與報復的命運。事實上,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日趨枯竭的自然資源、日漸惡劣的空氣質量,都是人類因其不合理行徑而受到的規訓與報復。而綠色發展則是為破解生態困境而提出的科學理念,“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8]。綠色發展力求“在合理的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尋求人與自然之間的最佳平衡”[9],在這種發展范式中,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得以統籌兼顧,而人與自然的關系也被承諾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

3.經濟、政治、文化、生態辯證統一的發展,是主體運用綠色發展理念勾勒的“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10]

所謂辯證,是指人們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對客觀事物辯證發展過程的正確反映。[11]人與自然的關系事關長遠、事關全局,在普遍聯系的辯證圖景中,綠色發展是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多元維度的綠色化發展。就綠色發展理念而言,其中必然存在著某種引導主體價值判斷的規約,即這種規約可以張揚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抑或傳導著在保護中發展的必要性。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在經濟領域,以綠色為導向的經濟增長方式,引導經濟活動主體實現生產方式的綠色化發展,傳導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必要性,使得經濟活動在消耗最小化中合理運轉,從而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化,并最大程度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政治維度而言,習近平總書記以“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這一極具綠色意涵的經典論述,科學闡釋了營造良好從政環境、凈化政治生態的重要性。抓住關鍵少數,對污染政治生態的腐敗分子絕不姑息,通過花大氣力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正風肅紀,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在文化領域,必須“在全社會確立起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價值觀”[12],強化人民大眾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推進思想領域的變革,通過加強宣傳教育等舉措,使得生態環保思想發展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形成全社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良好社會氛圍。在生態領域,即是要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子孫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環境。綠色發展絕非是單一維度的綠色化,而是多重維度的綠色化,體現在發展的各方面與全過程。

綠色發展理念彰顯出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飽含著豐富的理論意涵,引導著發展方式與思維方式的巨大轉變,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突破與超越。在綠色發展的范式中,發展無疑是目的,而綠色則是其內在規定。這種以“綠”為鮮亮底色的發展,實現了綠色與發展的協同并進,發展不再掩蓋與遮蔽綠色,而綠色亦不會阻礙發展,真正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雙向共贏。

二、綠色發展理念的價值旨趣

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宣告了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抗,人民對良好生態環境的訴求召喚著新理念的創生。綠色發展理念是為了滿足人民生態需求并進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提出的戰略理念。作為一種理念,它科學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以實現人類福祉為價值旨趣,將鮮明的人民性貫穿其中。

1.綠色發展理念彰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

唯物史觀認為,人在社會歷史進程中居于主體地位。雖然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生態問題未達到如今的嚴峻之勢,但是馬克思在窮其一生探索人類的前途與命運的過程中,始終關注生態問題,馬克思的生態環境思想蘊含豐富的人本特征。在馬克思主義理論譜系中,人民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則是終極旨歸。馬克思、恩格斯不僅善于談論人民,而且能夠以人民為出發點并最終回歸于人民,能夠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積極觀照人民群眾的各方面訴求,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為鮮明的品格。而綠色發展理念正充分體現了對馬克思主義根本立場即人民立場的堅守與承續,“鞏固和發展了以人為尺度的價值取向”[13],其合理性就在于始終堅持以人民的立場解決現實境遇中的挑戰,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訴求;其科學性就在于始終自覺地將重心聚焦于人民群眾,試圖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態環境。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是一脈相承的,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民生存環境和生活水平,推動人的全面發展”[14]。在中西方現代化的發展歷程中,各自遵循的發展理念揭示了中國發展遵循的人本邏輯與西方發展奉行的資本邏輯的內在區別。事實上,資本邏輯與生態文明保護具有內在矛盾,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瘋狂追逐利潤,隨之而來的是生產的擴張與生態的惡化。從早期工業化國家在發展中忽視生態文明保護而遭受“自然的報復”可見一斑。而綠色發展克服了傳統發展模式的局限,統籌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全方面地考量世世代代人民群眾的訴求與需要,積極觀照當代人與后代人的權益,以實際行動而不是理論懸設解決了以往發展與綠色相對立的矛盾。人本邏輯下的綠色發展理念致力于解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問題,其中不僅滲透著對人類永續發展問題的深邃思考,而且內蘊著對世世代代人類的現實關懷,深刻彰顯出對人民主體地位的堅守。

2.綠色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價值追求

傳統發展模式主導下,對于經濟利益的狂熱追求使得主體很難領悟到人與自然物質變換合規律性的重要性,更難以理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以至于在這種發展范式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呈現出難以破解的矛盾困境。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使得黨和人民群眾愈發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綠色發展首先是要滿足人的生存需求。面對嚴重威脅人民生存安全的惡劣的自然環境,習近平在對各地的考察中作出了生態環境污染已經成為“民生之患”的重大判斷,強調必須要守住生存與發展的根基,把生態文明作為關涉民生的重大問題來抓,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事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革,人民的需求不再僅限于物質層面的富足,所期冀的美好生活涉及的層面也愈加寬泛,這也意味著新時代的發展必然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多個維度的充分發展。針對人民群眾日益迫切的生態訴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表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15]。綠色發展帶來了人民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在綠色發展的過程中,人民多樣化的需求不僅得以滿足,人民的價值主體性也得以彰顯,人民將生成更多內生性、創造性的綠色實踐。綠色發展理念正是基于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洞悉而提出的理論創新,正是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提出的科學成果。綠色發展理念既指明了主體實踐活動趨向,又規定了發展的底色,更提供了新的發展范式。通過綠色發展來實現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協同,從而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生態產品與優美生態環境,以此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3.綠色發展理念內蘊著對民生福祉的深切關懷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保?6]誠然,自然界是人類的生存之基,更是人類的發展之本,因而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7],因而若想增進民生福祉,實現人類永續發展,則必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解。而綠色發展理念正是在反思過去、觀照現實、展望未來的基礎上提出的新發展理念,著眼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致力于實現人類共同福祉,可持續發展即是題中應有之義。建設生態文明關乎人民福祉與民族未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懷著對人民的深刻關切與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他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事業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事業,要堅持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綠色發展理念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考量了人類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所觀照的對象并非局限于當代人,還包括子孫后代,力求維護與保障世世代代人的生態權益,實現代際公平?!霸鲞M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18],以綠色化、生態化為導向所推動的發展,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19],積極捍衛生態保護的紅線與底線,不僅努力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更用“綠水青山”來吸引“金山銀山”,促使“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20],更促使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使得人民群眾的熱切生態期盼成為現實。

綠色發展理念不僅以問題為導向觀照了人民群眾的生態訴求,而且以前瞻性思維考量了人類永續發展問題,是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提出的戰略理念。綠色發展理念歸根到底是關切人民的理念,它既是發展理念與發展模式嬗變與更迭的深刻表征,更是對人民性這一鮮明立場與價值信仰的確證與凸顯。

三、綠色發展理念的實踐向度

“如何推進綠色發展”不僅是一個重大的認識論問題,同時也是一個實踐論問題。習近平生態思想不僅回答了綠色發展理論的相關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實踐指向。理論的未來就在于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覺的實踐活動的完美融合,亦即理論與實踐的契合。綠色發展理念將發展言說為綠色化發展,悄然塑造了人民群眾的生態自覺,有效引導主體投身于破除生態困局的實踐活動,使得主體察覺到客觀規律的不可逾越性與不可違背性,從而自覺地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之中。

1.激發主體思維方式的深刻轉變,推動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的綠色化轉型

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已強調了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系的重要性,并指出為了確保人與自然物質變換的可持續性,人類必須“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21],即這種物質變換必須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綠色發展理念正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文明思想的承襲與發展,它凸顯了發展的綠色化趨向,使得個體能夠認識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更使得主體領悟到物質變換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辯證統一的重要意義,具有重要的引領與規約作用?!鞍l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22],綠色發展理念的這種引領作用彰顯為以高度的生態自覺介入生態文明建設活動的強烈的實踐沖動。這種實踐沖動喚起了主體消解生態危機的意識,為進一步激發主題思維方式轉變,推動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轉型,要著重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促使主體自覺地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與消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關注綠色生活細節。使綠色發展理念成為一種常識,成為自身自覺行動與生活的態度,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使得社會朝著勤儉節約、低碳環保的綠色化趨向轉變、創造綠色健康生活。二是要促使主體摒棄以“綠水青山”為代價換取“金山銀山”這種竭澤而漁式的錯誤理路,推動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三是要促使傳統產業向綠色化轉型,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變革。 綠色發展理念以其科學性與真理性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更以其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喚醒了人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從而引領人民群眾成為主動參與生態保護與生態治理的自覺踐行者。

2.以鮮明的實踐指向性,引領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

綠色發展是在生態保護中所展開的立足人民需求、契合人民期盼的發展,主張在經濟與生態的良性互動中實現互惠共贏,確保人與自然物質變換的合理性與可持續性,力求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綠色發展理念倡導通過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來破解生態困境,不僅為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提供了方向引領,而且為“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23]提供了路徑選擇。在綠色發展理念的科學引領之下,我國統籌兼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充分利用“綠水青山”所固有的獨特優勢來吸引更多的“金山銀山”;我國深刻把握生態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方面的協同關系,不斷厚植發展優勢;我國不斷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路徑,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在綠色發展之路上,我國堅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綠色發展作為基本導向,在發展中調整產業布局、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以新產業、新動能、新業態點燃經濟增長引擎;以提供優質生態產品作為關鍵路徑,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支撐點和發力點;以最嚴格的制度與最嚴密的法治作為根本保障,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面臨的機制、體制、措施相互掣肘等問題,通過建立有彈性的環境激勵與監管體制為綠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持續書寫“綠色答卷”,夯實我國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綠色發展理念作為一種科學理念確實對現實展開了一種持久的價值引領,其直接指向生態文明建設,著力從現實出發厚植生態底色,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更致力于打造人民群眾所期冀的優美生態環境,為人民大眾創造實惠,滿足人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需求。

3.以生態化的發展趨向,引領生態維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令人矚目的生態治理“中國奇跡”,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持續變好。中國的綠色發展為全球發展增添了一抹“中國綠”,不僅深刻影響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全球的綠色發展不僅需要“中國綠”,也期待“世界綠”。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生態問題沒有地域與國界之分,針對越來越嚴峻的全球生態問題,推動綠色發展是各國應共同承擔的責任?!皣H社會應該攜手同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24],“堅持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25]。我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戰略來引領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同各國一道發展“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合作倡議、推動構建全球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與各國共同打造生態文明領域的合作機制、成果分享機制與共治機制。綠色發展理念以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觀照的是全人類的民生福祉,追求的是全人類的永續發展。以綠色為導向的發展,完成了對“黑色發展”的摒棄與超越,實現了經濟發展模式的深刻轉變,為全球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提供了科學范式。我國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并以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推動構建生態維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與成功典范,更是成為全球借鑒與參照的樣本。綠色發展理念體現出了一種與具體實踐的高度融合,并凸顯出一種探索綠色發展道路的理論旨趣,標示著生態化的發展趨向,它不是抽象的理論說辭,而是能夠真正傳導價值和真理的東西,在中國乃至于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引領作用,指引著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表征,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解。在傳統發展模式下,自然承受閾值被無情忽視并肆意僭越,自然界被無節制利用與野蠻式掠奪,人與自然之間呈現為二元對立關系。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已得以明晰,這種模式下的發展已被確指為是一種不健康的、畸形的發展,唯有變革這種發展模式,人與自然的和解才能實現。而綠色發展理念則正是在對現實情勢的深刻把握與未來發展的前瞻預判的基礎上而創生的科學成果,它不僅指明了人類實踐活動的綠色化趨向,而且以具體的舉措喚醒了主體的生態保護意識并激發出他們的行動自覺,促使人民積極投身于生態文明建設之中,進而推動人與自然共生共榮愿景的實現,并推動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社會。

參考文獻

[1][2][3][12][20]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186,186,186,48,186.

[4][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161.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208.

[6]包大為,田重.從黑格爾到馬克思:悲劇美學的實踐化[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22(2):40.

[7][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23.

[8][22][24][2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07,197,525,525.

[9]蘭洋.綠色發展理念的哲學基礎與多維審視[J].學習與實踐,2016(5):136.

[11]劉孟男,呂丹.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基因[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2):87.

[13]包大為,田重.馬克思的自然歷史概念:文本厘定與當代意涵[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13.

[14]習近平.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N].人民日報,2010-04-11(1).

[15][17][18][19][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9,362,18,362,41.

[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8-929.

猜你喜歡
人民綠色發展生態文明
“依法治國”的哲學思考
淺論提高我國公務員素質的途徑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領導干部為民服務“四要四不要”
西方在濫用“人民”概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