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探究

2023-07-02 23:08陳麗娟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課堂設計導學互動小學數學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突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實現教育發展的目標?;诖?,文章以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教學為例,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比例”第一節“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為切入口,對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互動;課堂設計;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陳麗娟(1975—),女,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賴店中心小學。

導學互動模式能夠將導學與互動相結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變教為導、以導促學、學思結合、導學互動,完成課程教學目標?;诖?,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構建小學數學互動課堂。

一、構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導綱自主學習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數學學科,其內容相對抽象,許多學生認為其枯燥無趣,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此,教師應著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好奇心,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對新知識的探索,并獲得成就感。

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構建問題情境,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的時間,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現學習的樂趣,為深入學習做好鋪墊[1]。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比例”的第一節“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為例,筆者根據導學互動教學模式,設計了如下教學策略。

第一,構建問題情境,導入新課。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逐次呈現三張原圖片與三張放大后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并說出原圖和放大后的圖片的不同之處。有的學生發現,有些圖片放大后變形了,和之前的圖片內容并不相同。在學生的發言中,筆者順勢引出了本課主題—比例。

第二,根據導綱,展開教學。該節內容的學習重難點是“理解比例的意義,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以及“掌握一個比例的多種組成形式”。筆者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問題:(1)聯系原有知識,說一說比例和什么知識有聯系?你能說一說比例的含義嗎?(2)你知道比和比例之間的聯系嗎?比例的意義是什么?導綱中還包含簡單的練習,要求學生自我檢測是否達到教學要求。

第三,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筆者引導學生對未解決的問題或未理解的知識進行標記,作為后續探究學習的重點。例如,有的學生對于如何探究、理解比例的意義存在疑惑,筆者則引導學生標記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后續教學中提出自己的疑惑,以確保解決學習問題。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筆者從問題啟發開始,利用導綱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初步探究新知識,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性作用。在這一環節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教師的導學是十分必要的。

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盡量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能夠理解的生活現象建立聯系,利用趣味性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索欲,為后續的合作探究做準備。

二、組織互動合作,引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

在導學互動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導學的作用,使學生向既定的學習目標不斷努力、探索、學習,這是課堂的主線?;邮菐熒g、生生之間針對教學重難點展開交流的活動,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融合導學與互動,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互動以及精講指導等活動,讓學生高效完成課堂探究任務[2]。

小組討論這一模式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一個小組內的學生需要共同完成問題的探討與解決,參與推導、分析、總結等多項活動,因此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帶動能力較弱的學生一起學習。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更加方便,也能改善原本部分學生不敢與教師溝通、向教師詢問等問題,最終提升每一名學生的學習能力。

以“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如下環節推動學生探究學習。第一,理清學習思路。學生要在自學導綱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問題,小組長或記錄員則要做好記錄,將其作為課堂討論的依據。筆者適時介入小組討論,在監督、調控課堂的同時,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同時,筆者利用課件出示了兩組圖形,并要求各組學生先求出每個圖形長和寬的比值,在小組內部討論自己的發現,再匯報結果。通過探究比值問題,筆者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將兩個數的比值與長方形的直觀圖結合起來,從而發現“變與不變”的規律,同時也為后面挖掘比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作初步的鋪墊。接下來,筆者根據學生的分組學習結果給出了幾組比例:18∶12=15∶10,18∶12=6∶4,15∶10=6∶4,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說一說符合什么條件的比才是比例。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對比例與比的區別和聯系的認識存在困難,筆者及時點撥,根據具體的題目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在這一環節中,筆者通過習題引導學生揭示比例的意義,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等任務,初步理解了比例的意義,理清了比與比例的聯系與區別。

第二,展開師生互動。在各小組發言后,針對學生理解不充分、運用不到位的地方,筆者給予幫助和點撥,促使學生在教與學的互動下學習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意義,筆者設計了一個問題:觀察教材中給出的三面國旗的尺寸,說一說它們的長與寬的比是不是也能組成比例。學生通過計算發現比例可以表現為不同的形式,對比例的意義產生了疑惑,對此,筆者結合習題點撥學生。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數學概念,進一步理解比例的意義。

第三,突破教學重難點。在這一環節中,筆者對學習中的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進行精講,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與知識體系的建構。筆者結合教材中的例題設計了如下題目:如果國旗尺寸是按比例縮放的,那是不是國旗尺寸中任意兩個數據組成的比都能組成比例呢?筆者引導學生調整之前計算的國旗的長和寬,讓學生發現這兩個比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組成比例。之后,筆者在學生計算的基礎上追問:“這兩個比的比值為什么不相等?”學生在互動討論中認識到:只有相對應的量之間的比值相等,才能組成比例。在學生得出結論的基礎上,筆者針對比例的意義展開精講,讓學生結合國旗的長和寬的尺寸,來深入理解比例的意義。通過引導和精講,學生能夠在觀察到比例概念的顯性結構特征和數量特征的同時,發現其隱性特征,理解比例意義的內涵和外延,從而突破學習重難點。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將導學與互動相結合,一方面通過合作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機會,并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完成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習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穿插引導,點撥學生突破學習難點,深入掌握數學知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3]。

三、進行導學歸納,引導學生在總結中內化知識

通過以上環節的導學與互動,學生已經對所學知識形成了基本的認知,但要將新學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實現知識體系的構建,教師還應循循善誘,促使學生歸納和整合知識,完成知識的吸收與內化。

例如,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這節課時,筆者在完成了重點知識的講解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歸納所學知識。首先,筆者為學生提供了一組不同大小的長方形,引導學生對比放大前與放大后長方形的長與寬,促使學生發現“變與不變”的規律,為學生挖掘比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作初步的鋪墊。

接下來,筆者引導學生歸納概念,在板書上寫出比例的概念—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并給出一組比例關系:18∶12=15∶10,18∶12=6∶4,15∶10=6∶4。然后,筆者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黑板上的幾組比例,并討論:符合什么條件的比才是比例?

學生對比這幾組比例關系,結合之前的計算,對比例的特點做出進一步的歸納,其中包括以下幾項內容:比例要符合“兩個比”和“一個等式”,且兩個比的比值相等;比例與比的區別和聯系是,比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比例是由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組成的;兩數相除叫作兩個數的比,而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比由兩個數組成,而比例由四個數組成。筆者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比例的外延,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判斷、歸納的過程中理解比例的意義,并找出比與比例的聯系與區別,形成更加完整的比例概念。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互動參與依然是密不可分的。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限,教師適時、得當的引導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結合經驗,為學生搭建抽象知識的框架,并構建思考的情境,幫助學生自我梳理、總結凌亂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當然,在引導學生自主歸納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進行適當的鼓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師可以滲透樹狀圖等多種總結歸納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了解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

四、設計練習環節,助力學生復習鞏固課堂知識

反饋練習是導學互動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環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當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首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選擇適量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題,讓學生作答,完成自我檢測和評價,從而讓學生更加準確地了解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教師要及時反饋指導,重點講解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補充重要知識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4]。

例如,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中,筆者在訓練反饋環節進行了如下設計:(1)課件出示教科書中該節內容“做一做”的習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白鲆蛔觥钡念}目相對簡單,學生完成題目后,筆者適時引導學生分析解題的依據,鞏固學生對比例意義的認知,讓學生牢記“組成比例的答案不唯一”這一特點。(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教科書中“練習八”的習題。學生根據表格呈現的相對應的量計算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值,并判斷比例關系;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每一組比例的四個數確定其是否存在固定的對應關系,并通過兩兩配對,計算比值,再比較并判斷。在解答這道習題時,筆者注意點撥,讓學生發現比例的組成是多樣化的,并以一組比例為例,讓學生嘗試寫出更多的比例。此外,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內探究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是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

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完成練習,緊緊圍繞比例的意義和性質進行由淺入深的探究,明確組成比例的條件和標準。

結語

綜上,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教師應針對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并結合教學實踐不斷優化互動導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馬井芝.探討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學苑教育,2022(13):22-23,26.

[2]王繼軍,姚菊艷.解析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J].智力,2021(14):105-106.

[3]張國龍.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導學互動教學模式探析[J].智力,2021(9):113-114.

[4]鄭秀琴.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高年級課堂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0(14):55.

猜你喜歡
課堂設計導學互動小學數學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
讓學生喜歡你的英語課
談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