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群視域下《論語》整本書閱讀研究

2023-08-08 06:16黃荷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任務群文化傳承論語

黃荷

內容摘要:《論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論語》整本書閱讀契合新課標任務群驅動和中華文化傳承的核心素養的要求;本文以探究《論語》中的“仁”和“禮”為例,探究《論語》整本書閱讀的方法。整合“仁”和“禮”的相關章目,創設情境,安排學習任務,從而引導學生學習《論語》中仁和禮的內涵及其傳承意義,促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和思考,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關鍵詞:任務群 《論語》 仁 禮 整本書閱讀 文化傳承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中如何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做到“學思結合”。學習發現,以任務群為導向是整本書閱讀的有效的教學方法?!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學習任務群,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盵1]明確指出,落實“學習任務群”要以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景和學習內容以落實語文素養;另外,“對學習本質的聚焦,應認識到學習過程必須預先設定任務,對教與學的活動重構?!盵2]閱讀《論語》整本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文化傳承與理解”的核心素養。緊扣任務群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閱讀《論語》整本書。

從文體看,《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語,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理念,政治主張。根據《論語》思想理念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歸類,兩兩放在一起,比較閱讀。如“仁”和“禮”;“智”和“仁”;“文”和“禮”;“忠”和“恕”;“孝”和“悌”;“義”和“利”;“君子”和“小人”等。這里主要以“仁”和“禮”為例來探究經典文化作品《論語》,培養核心素養。

篩選涉及“仁”和“禮”的章目,學生作簡要分析;引導學生分別從整體感知-分析特點-建立聯系-創設情景四個階段任務,以任務驅動學生思考,學思結合,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梳理章目,感知概念

以下是引導學生完成第一個任務篩選的章目: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矣。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矣?!?/p>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p>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保ā豆遍L5·8》)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弒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于他幫,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公冶長5·19》)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保ā墩撜Z·學而》)

“子曰:‘能以禮讓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論語·里仁》)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保ā墩撜Z·憲問》)

任務一:

簡要分析以上的章目,梳理“仁”和“禮”的概念。

分析以上內容,學生會發現,上面談“仁”的內容,都是孔子對人物關于“仁德”的評價,且孔子未肯定任何人是“仁”的。由此可知,“仁”是不易達到的人生修養,是最高道德標準。再具體分析:

“仁、義、禮、知、信”“仁”排在首位。子張問:“令尹子文仁否?”孔子說,算得上是盡忠了,但是“未知--焉得仁?”還算不上仁德;又問崔杼,孔子說,算得上清白了,但是“未知—焉得仁?”也算不上仁德。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冉求、公西赤三人稱得上仁嗎?”孔子根據三個弟子的才能,具體預想了三人勝任的職位,但均未肯定三人的仁德??鬃訉σ陨衔迦说脑u價,都肯定了他們某一方面的才能,否定了“仁”。據此,學生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或相近似的結論?!叭省笔侨松?,不是某一方面的才能,是最高道德標準??鬃硬惠p易肯定一個人是仁德的,表明“仁”是一般人難得企及的。

其次,“為仁由己”,仁的修養,全在自己,而不由他人。仁是個人修養范疇,于自身規范來說“仁”只是錦上添花,而非人人所必須擁有人格品質,這種自覺的屬性屬于“道德”范疇。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特點--重視道德?!盵3]如著名學者余莉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是兩個字—‘道德”[4]傳承中華文化離不開“道德”,在傳統文化方面“我們與其他文化不同的是,將人與世界,人與人的倫理承諾作為理解世界的根本依據,強調人對‘德的體悟以及‘德對人的‘完善,即‘人德共生的‘德性世界觀?!盵5]人們對“仁”的追求,是人對“德”的體悟;“仁”作為最高道德標準激勵人們完善自己,是“德”對人的完善。學生整體感知“仁”的品德,一方面能夠深入了解“仁”的內涵,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反思自我,關照自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禮”是一種表示敬意的行為準則規范??鬃诱J為,應以禮治國??鬃又匾暋岸Y”,他認為,人們各自所處的等級地位決定了你的行動準則?!霸谄湮?,謀其政”,“禮”要規范人們行動在自己的等級范圍內,以防僭越禮,打亂社會秩序?!岸Y之用,和為貴”禮的作用在于使一切達到和諧最為可貴?!岸Y讓為國”“復禮為仁”“在其位(依禮)謀其政”。學生歸納“禮”的內容可以得出,禮是調和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工具。

通過學生自己的翻譯后分析比較,學生可得出:“仁”是孔子的一種最高道德名稱;“禮”是當時社會秩序管理規范。探究“是什么?”的任務,幫助學生整體感知“仁”和“禮”。所謂“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本任務的“感知”還無法達到“知其然”的標準,還需要更進一步探究“仁和禮”的表現特點。

二.建立聯系,深入理解

我們常提示學生,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能“死記硬背”。這是依據心理認知規律得出的。分析“仁和禮”的表現特點,進一步理解“仁和禮”。通過“理解”,學生可以將感知到的東西內化于心,把知識從短時記憶加固為長時記憶,以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那么究竟“仁和禮”有哪些表現特點呢?

“仁”的表現,作為一種道德品質,可由人的言行觀察出。言行的表現是否合乎仁德?這一點是學生可以想到的。另外,仁德還表現在內心里,內心的表現是否合乎仁德,很難觀測得到?!墩撜Z》中,“是否懂禮?”是評價人的重要的標準,君主是否懂禮,臣子是否懂禮,作為一個父親是否懂禮,子女是否依禮孝順父母,尊敬兄長?“禮”是各階層人們的行動準則。

任務二:

歸納“仁和禮”表現特點。

(本文所有《論語》原文內容及釋義主要參考楊伯峻的《論語譯注(簡體字本)》)[6]

1.根據下面篩選的相關“仁”的章目,分別從行為上,言語上以及內心里三個方面來分析“仁”的特點。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ā墩撜Z·里仁》)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靈公》)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保ā墩撜Z·衛靈公》)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薄墩撜Z·子路》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余則日月至焉而已矣?!保ā墩撜Z·公冶長》)

“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論語·里仁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行為上,行為上主要體現在“忠和恕”兩個方面,孔子認為“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薄八 奔垂芎米约?,“獨善其身”;而“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有兼顧到別人的責任感,“兼濟天下”,這是“仁”表現在行為上,“仁人”的行動要符合“恕”和“忠”兩個特點。

(2)語言上,在《論語》里,孔子舉了正反兩個例子,分別是“佞”和“訥”;所謂“佞”即巧言善辯,善于奉承,孔子說“巧言佞色,鮮矣仁!”,“佞”的人,“仁”不多;“訥”即言語木訥,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仁?!毖哉Z木訥的人與“仁人”接近。所以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巧言善變,就會敗壞道德,這樣的人“仁”是不多的;反之,如果言語“木訥”,那么他會更接近“仁”。

(3)內心里,“仁”表現在“內心堅持上”,分三個境界,分別是“三月不違仁”“片刻不忘仁”以及仁人志士可以“殺身以求仁”,孔子認為“仁”不僅外化于行動和語言上,還要內化于心去嚴格要求自己,且不是偶爾是堅持,而是要長久終生去踐行“仁”,當面對“仁”與生命相沖突時,能夠做到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仁”的精神。這是“仁”內化于心的最高表現。

2.根據下面篩選的“禮”的章目,分別從“君禮”、“臣禮”“子孝禮”以及“衣食住行”方面的禮來歸納“禮”的特點。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笨鬃油?,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熟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保ā妒龆罚?/p>

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八佾》)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保ā墩撜Z·學而》)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鄉黨》)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鄉黨》)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罕》)

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鄉黨》)

(1)從等級維護上來說,“禮”分別落實到君、臣、父、子、四個層面上

首先,君要守君禮,上面的句子是一個反例“君不君”,昭公違反“同姓而婚”的禮,迎娶同姓的姬孟子為妻,后將其改名為吳孟子,掩蓋其“同姓而婚”的事實,這是君知“禮”而違“禮”,即“君不君”;其次,作為臣子要遵守臣子的禮,上面列出的章目也是孔子說的一個反例“臣不臣”,季氏作為臣子,在庭院以“八佾”的陣仗歌舞,按周禮規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季氏這是僭越“禮”的行為,所以“臣不臣”;再次,關于“子孝父禮”,孔子在《論語》中直接陳述其要求,父親在的時候,要學習他的志向,父親離世后,要效仿他的行為,將他的意志行動繼承至三年不改方是孝順的表現,才算是守“孝禮”。

君臣父子四個層面各有自己要遵守的禮,不能僭越和違背,這是社會等級各得其所的表現。

(2)“禮”表現在衣食住行方面,主要強調要合乎身份,衣服上主要在顏色的搭配要適宜,吃的食物要適宜,吃熟食,不吃得過量,喝酒要適量,住的居所不求華麗,要重視個人的品德;站要正,坐要端,不隨意用手指等。

小結:

孔子提出的“仁”,闡述了仁”的不同境界-“忠和恕”正如孟子所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爸摇笔恰凹鏉煜隆?;“恕”是“獨善其身”。區別在于:個人所處的社會階層不同,自己力所能及的也不同。這是“仁”在不同人群上的表現?!叭省北憩F在語言方面,孔子認為,仁者應言語木訥,說話謹慎,為了避免說了做不到,強調言行合一。所以比起花言巧語敗壞道德,孔子更贊成言語遲鈍(以保全道德)。在內心表現上,孔子贊賞“無終食之間違仁”,“其心三月不違仁”以及仁人志士“殺身以求仁”對“仁”的內心堅定??梢姟叭省痹诓煌矫嬗衅洳煌憩F特點。

孔子維護的“禮”,以等級秩序為根本,輻射到個人行為上,衣食住行上,旨在引導人們遵守各自的禮,人人各得其所。今天而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儀不再適用。我們批判的“三綱五?!笔欠饨ㄋ枷?,是禁錮人心的工具。但是這是站在時代的高度來評價的,關照當時的社會現實,能夠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禮”來維護社會秩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仁和禮都有各自的表現特點,那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呢?

任務三:

結合上面兩個任務的分析,思考“仁和禮”的區別和聯系。

在《里仁》篇,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可見孔子的思想理念之間是有一定聯系的。此外,《論語》閱讀的相關研究--程翔的“《論語》整本書閱讀建議”提出的第五點建議是“學會用好‘內證法”[7];方東流的“用‘文本互證讀懂《論語》”的研究,兩人都認為,用“內證法”閱讀《論語》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皟茸C法”即內部相互佐證。側面反映了,無論是字詞、句式還是思想理念,其作品內部之間是有一定聯系的,可以相互佐證。那么“仁”和“禮”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結合上面兩個任務的分析,學生獨立思考“仁和禮”的區別和聯系,大部分學生是能夠完成的,但也要關注到有差異的學生,并適時給出引導,學生能夠自己體會思考的過程,并思考出自己的觀點,這才是最終目的。學生經過思考后,教師可以適當給出示例,學生以有所參考

參考示例:

區別:“仁”是內心修養;“禮”是外在行為規范。

任務一指出:“仁是最高道德標準;禮是社會管理的規范?!钡赖聵藴适亲杂X范疇,指向內心規范;社會管理規范則更強調對個人具體行為的要求。任務二指出:“仁”在“忠”和“恕”方面的表現“己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白约簝刃牟幌胍摹焙汀白约簝刃南胍龅降摹笔撬枷腱`魂的拷問,是心理活動過程。而“禮”是說個人處在社會秩序中,怎樣去做。作為一個君主可以享有“八佾舞于庭”的禮;作為一個大夫只能享有“四佾舞于庭”的禮,強調符合身份的行為。由此可見“仁”是內心修養;“禮”是外在行為規范?!皟韧狻庇袥]有交叉呢?

聯系:一內一外,互為表里,緊密結合。

《論語·顏淵》篇說“克己復禮為仁”克制自己,使言語和行為都合于禮就是仁?!叭省币ㄟ^“禮”來體現和落實;離開“禮”,“仁”就無所依托,無從體現和檢驗?!墩撜Z·八佾》篇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一個沒有仁德的人,如何來對待禮儀制度呢?指出,仁是禮的基礎和靈魂,離開仁,禮就是徒具形式,失去意義?!叭屎投Y”的關系,仁是內在的,禮是外在的;仁是本質靈魂,禮是形式表現。一內一外,互為表里,緊密結合。

“仁”和“禮”的關系對應今天法律和道德的關系?!岸Y”所維護的“社會等級秩序”與今天倡導的“人人平等”的理念是相違背的;但是“各得其所”的理念是仍然適用的。我們處在社會中,我們有相應的社會角色和責任,也有對應的社會權利。人的生活是社會性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關系中,處在一定的社會地位,充當一定的角色,有他相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要遵守一定規范,這就是各得其所。[8]

三.情境寫作,鞏固理解

任務四:

當前我校正在開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主題活動,請你聯系“仁和禮”的精神,寫一句宣傳詞,并加以解釋。

學生答案示例一:

我寫的宣傳詞是:“已欲立(達),則立(達)人,己不欲,則勿施于人”無論是在學校,和同學朋友相處,在家與父母長輩的交流溝通,都需要我們“勿施于人”的換位思考,相互尊重,推己及人。源于《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自己立(達)就幫助別人立(達),源于《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的成績好要幫助其他同學提高成績。在家要體諒父母的辛苦,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校園里樂于助人。以期養成相互尊重,推己及人,樂于奉獻的傳統美德。

學生答案示例二:

我寫的宣傳詞是“適當巧言令色,重在踏實苦干,注重言行合一,提倡艱苦奮斗”《論語》說“巧言令色,鮮矣仁”的意思是:“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樣的人仁德是不會多的”。我們今天不但要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還要做到言行合一,勇于實踐;要踏實學習,勿口頭上警醒自己學習,而行動上卻跟不上。作為學生,端正自己的品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扎實學習理論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以培養勤勞勇敢,踏實苦干,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

學生答案示例三:

我寫的宣傳詞是:“以和為貴,和和美美,美好常駐心中”《論語》中說:“禮之用,和為貴”禮的作用在于使萬物達到和諧最為可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思想“和諧”來源。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以和為貴”是歷來人們追求的人際標準。心中懷揣“以和為貴”的理念,能減少校園里和社會上的許多矛盾沖突,使美好常駐人們心中,構建和諧民族關系的傳統美德。

創設具體的任務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內化理解“仁和禮”的內涵?!墩撜Z》中除了“仁和禮”,還有:“義”--講義氣;“信”—誠信為本等??傊?,《論語》中提出的思想理念,今天依然應用在學習,生活,交友,經商等方面,且在千百年的歷史浪潮中不斷發展,淘去糟粕,留下精華,流淌在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指導和規范著我們的行為,樹立我們的價值觀,幫助我們維持和諧的民族關系;對時代和個人發展意義重大。

在任務群視域下閱讀《論語》整本書,是值得提倡的一種整本書閱讀方式。通過任務驅動,創設學習情境,整合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引導閱讀方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任務意識。踐行新課標提倡任務群引領教學的理念,也契合“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和“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討”任務群主題。以任務驅動閱讀,是整本書閱讀值得探索的一條途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21.

[2]何捷.學習任務群理念下習作教學的系統重構[J].語文建設,2022(06):26-31.

[3]楊澤波.中國文化之根(先秦七子對中華文化的奠基)[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2.

[4]劉余莉.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EB/OL].人民網(理論頻道),2017-02-20.

[5]嚴華銀.論語文學科文化傳承與理解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教學,2022(6):20-25.

[6]楊伯峻.論語譯注(簡體字本)[M].中華書局,2017.

[7]程翔.《論語》整本書閱讀建議[J].語文學習,2021(09):43-46.

[8]錢遜.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論語[M].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

(作者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任務群文化傳承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任務群教學: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閱讀教學策略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半部《論語》治天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