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發展視域下中醫藥院校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研究*

2024-01-23 10:22李柔冰李韜張雷平鮑文婷陶怡佳馬逸群許曉燕
陜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研修教師隊伍國際化

李柔冰 李韜 張雷平 鮑文婷 陶怡佳 馬逸群 許曉燕

(1.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01;2.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快教育現代化、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中醫藥高等教育要深化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加快形成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在此過程中需要培養一批“會講中醫藥故事”“講懂中醫藥故事”“講好中醫藥故事”的中醫藥國際化人才。教師是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1]。因此,只有擁有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一流教師,才能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把中醫藥這一巨大的科技和文化寶庫[2]繼承好、發揚好。

1 中醫藥院校教師國際化發展的意義

1.1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 教師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把教師教育做好了,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就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提升[3]。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建設高校教師發展平臺,著力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鼓勵支持高校教師進行國內外訪學研修,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教師隊伍國際化,使教師能夠立足全球,放眼世界,擁有“大胸懷”去包容世界的不同,以“大格局”認識不同的世界,以“大境界”促進教育、科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培養出具有世界水準的高質量人才。

1.2有利于推進中醫藥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教師是高校的智力中心[4],具有國際化理念、知識、經歷和視野的教師可以直接推動教學、科研的國際化發展方向以及大學的發展方向。教師隊伍國際化建設既是保證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最基本條件,也是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迫切要求。只有大力推進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才能深入推進中醫藥國際教育,密切把握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實現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內涵式發展,形成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良性循環。

1.3有利于推進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中醫藥作為發展最為完善、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醫學分支之一,在世界醫療衛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5],是國家“走出去”戰略的急先鋒。中醫藥想要走出國門,需要語言鋪路,文化先行;想要在世界范圍內良性發展必須取得文化認同,其傳承和傳播需要一批既有扎實的中醫藥基礎,又有良好的對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6]。他們既能夠理解和踐行中醫藥核心價值觀,又能夠向全世界人民講好中醫藥故事、傳遞好中醫藥聲音、展示好中醫藥形象。

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是中醫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下新醫科建設的必然要求,是中醫藥文化傳播與傳承的必要保障,也是全面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7]。

2 中醫藥院校教師隊伍國際化面臨的挑戰

2.1頂層設計和系統指導缺乏 近年來,隨著一流大學建設的不斷推進,中醫藥院校更加注重內涵建設,不斷大力引進高水平層次人才,同時也通過各種渠道加大教師海外研修的支持力度[4],如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或省優秀教師國外訪學項目等資助,或借助海外中醫藥中心、中醫孔子學院[8]、對口科研機構、醫院等平臺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但就整體來看,教師隊伍國際化發展仍然缺乏系統的頂層規劃和科學的培養指導體系。教師多為“單兵作戰”模式,自主聯系海外高?;蚩蒲袡C構,未形成體系和規模;出國研修前未經過科學指導,思想上對研修工作認識不全,站位不高,國外學習僅成為個人經歷的優化;回國后不能很好地將所學到的先進理念和科研方法運用于教學和科學研究中[4]。

2.2學科間國際化程度不均衡問題凸顯 隨著“一流大學”及“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不斷推進,中醫藥院校發展迅猛,對人才國際化培養力度不斷增大,但由于中西醫文化形態不同、認知體系不同[9]、國際社會對中醫的認可度與接受度不同[10]、學校水平等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學科間仍存在著不均衡發展。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較之藥學、針灸學、生物醫學等專業,中醫專業的國際化程度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國外訪學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2017至2019三年間,校內共派出國外訪學、參加國際會議等176人次。以學科分布來看,多集中于藥學、針灸學、生物醫學等方向,中醫專業出訪人數較少,僅占3%。在國際學生教育方面,中醫專業能夠進行雙語(全英語)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科的國際化水平。

2.3教師的國際化意識不足 由于中醫藥學專業的特殊性,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多在國內中醫藥院校系統內,這就導致中醫藥院校相關學科和專業的教師大多出自同一系統,知識結構和培養模式近乎相同,缺乏多元化的培養體系[11]。這種單一的培養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讓部分中醫藥人產生了一種唯我獨尊的心理[12],認為沒有“走出去”的必要。這不僅局限了中醫藥院校教師的思維,影響了中醫藥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更阻礙了中醫藥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和中醫藥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再加上中西醫在學術理論、思維方式、研究方法、學科體系設置上存在著明顯差異,海外真正設立中醫藥學科的科研院校和機構相對較少,增加了教師“走出去”的難度,客觀上造成了中醫藥院校教師的國際化意識普遍不高。

3 構建中醫藥院校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

基于以上探討,要實現中醫藥院校教師的國際化培養,就需要將學校、部門、教師三方面結合聯動起來,建立“點—線—面”的多元協同培養模式。該模式需要宏觀考慮,統籌把握,從學校發展規劃、政策制定到合作平臺搭建、人才選拔與培養,全方位地保證對教師國際化的培養(如圖1所示)。

圖1 中醫藥院校教師國際化模式構建模式

3.1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之“點” 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的“點”指的是學校的頂層設計,這關系著大學的發展方向,推動著大學朝既定目標前行。以全球化視野來制定符合中醫藥院校教師的國際化發展戰略與機制,明確教師隊伍發展的長短期目標,這是教師隊伍國際化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有利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3.1.1加強思想引領 多渠道宣傳和引導教師牢固樹立“國際化”建設的意識,鼓勵教師勇于主動承擔起“國際化”建設的重任[13]。中醫藥高等教育國際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學校的國際化程度與每一位教師的科研和教學息息相關,只有學校在建設中取得進步和成就,才能為個體的成長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因此,學校的國際化建設離不開每一位教師的積極參與。

3.1.2完善管理制度 構建校黨委領導下的多部門聯動管理模式[14]。校黨委牽頭,人事部門科學制定符合本校實際的教師國際化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將教師的國際化培養列入當年院部的考核體系中。由各教學院部根據學院建設、學科建設、專業需求和教師自身特點,分年度、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派教師進修深造,使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走上科學、可持續發展的良性道路。

3.1.3夯實政策保障 學校建立健全促進與保障機制,出臺具體的實施文件,鼓勵、引導和支持教師赴海外研修。如持續加大對教師參加國際性長短期培訓和學術會議經費、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優勢學科、科研平臺、教學科研項目、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等經費中專設或增加海外研修的名額和經費等,充分激發教師的內驅力,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同時,優化過程把控,實施全程管理。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的培養[15],赴海外研修前,教師所在團隊或院部負責選派人選,從教師的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上進行整體把握,對出國研修計劃進行評估,使團隊教師的海外研修具有階梯性、可持續性。為出訪教師配備專任指導教師并簽訂研修合同,明確研修的責任與任務。研修時,強化過程管理,指導教師及時掌握出訪教師工作進展情況并給予指導。歸國后,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標準,引導教師將研修所學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去,切實提高研修實效。

3.2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之“線” 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的“線”是指學校按照國際化戰略規劃,以學科特色為“抓手”,以“走出去”和“引進來”為“主線”,深入挖掘“走出去,引進來”的政策內涵,穩步推進師資隊伍的國際化培養。

3.2.1擴大國際交流,深入國際合作 教師的國際交流是大學國際化的一個核心部分,具有國際知識和經驗的教師可以直接推動教學、科研向國際化的方向發展[16]。因此,學校需充分發揮院校特色,多維度搭建國際合作平臺,進一步深化中醫、藥學等特色學科優勢,拓寬中醫藥相關學科的國際交流渠道,多層次、多領域開展不同層面的國際交流活動,不斷實現與國際知名高校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并向縱深發展[6,17]。以合作辦學、師生互派、聯合培養研究生、團隊聯合申報項目、發表論文、共建實驗室等多元化渠道,深入聯系,深化教學科研緊密結合。以國際化建設為契機,積極拓展海外中醫藥中心、中醫孔子學院等機構,擴大合作平臺,為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教師提供更加廣闊、專業和穩健的海外研修平臺,使各學科的國際化水平穩步增長。積極遴選相關教師參與衛健委、相關外事部門聯合開展諸如“海外中醫關懷行”、醫療援外等活動,進一步提高中醫藥國際活動的參與度,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中外友好交流的橋梁作用[18]。通過一系列措施,提升教師在國際化中的主體地位[19]。

3.2.2大力引進海外高水平人才,帶動本土教師的國際化成長 學校大力引進海外高水平人才,如外籍教師、國際知名學者以及留學人員來校任教,改變教師隊伍的來源結構,提高教師隊伍中具有國際化學習與研究背景的教師比例[20]。充分挖掘海外人才在理念、技術和效益上的潛力,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向本校教師傳遞國際前沿理念和規則,以拓寬教師視野,提升國際化水平。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教學方面,組織本校教師觀摩海外人才的教學課堂,學習教學理念與實踐;科研方面,海外人才帶動本??蒲袌F隊承接國際項目、參加國際科研學術會議、聯合發表論文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升了教師的國際教育能力和科研競爭力、推動了教師國際化的發展。

3.3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之“面” 教師國際化培養模式的“面”是教師,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素養能夠獨當一面的教師,是該模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在具體的國際化培養中表現為:教師隊伍能夠堅定文化自信、具有較強的跨文化能力。

3.3.1堅定教師隊伍的文化自信 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同時又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21]。教師在肯定中醫藥文化,堅持文化自信方面責無旁貸。教師可以參加學校定期舉辦的名家專題報告、學術沙龍、地域性醫學世家特色文化講座[22]、觀摩醫德雙馨的名老中醫治病救人[23]等活動,深入了解、學習和體悟中醫藥的博大精深,樹立文化自信。學校加強中醫藥博物館、名老中醫工作室、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中藥資源標本中心等重要文化陣地的建設和宣傳力度,充分挖掘它們在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營造中醫藥文化氛圍,提升教師的中醫藥文化自信。如在本次新冠疫情在國外大面積蔓延之時,筆者所在學校多次派出醫護員工援助非洲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他們冒著子彈和病毒的雙重風險,全面掌握當地疫情,積極分享中西醫結合救治經驗,分享中國診療方案和抗疫成果,展示中醫藥技術特色,舉辦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開展科普教育和防控咨詢。這不僅提高了中醫藥的國際參與度和知名度,展現了中國抗疫“硬核”力量和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增強了中醫藥文化自信,同時也為課程思政提供了鮮活的案例。

3.3.2提升教師隊伍的跨文化能力 國際化需要教師擁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意識,具備較強的跨文化能力。教師可通過學校舉辦的跨文化系列講座培養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技能、克服盲目的“文化優越感”。筆者通過訪談有國外學習經歷的教師,他們認為海外經歷不只是感受文化、科研合作與體驗教學,而是找出中外差異,進行自我反思,從而在日常教學、科研和工作中尋求發展。海外教師定期給本土教師開展海外經歷講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教師的視野,減少了文化偏見。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學校舉辦的英語專題培訓,參加英語授課大賽等方式加強英語學習、強化語言技能[24]、提升跨文化能力。

4 小結

在高等教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如何能抓住機遇深入推進中醫藥院校的高質量建設?如何推動中醫藥與各國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融合發展[25]?擁有一支具有“中醫思維”和“世界眼光”[11]的一流師資隊伍是關鍵。針對目前中醫藥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存在的教師國際化問題,筆者提出的思考和建議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員能夠為中醫藥院校教師隊伍的國際化建設出謀劃策,以期為高質量中醫藥高等教育體系建設奉獻綿薄之力,這既是作為中醫藥院校教師的職責所在,也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擔當。

猜你喜歡
研修教師隊伍國際化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聚焦港口國際化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人民幣國際化十年紀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直銷企業國際化并不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